我們從未要求她考試成績達到多少,從不跟別人比較名次,是要她在學習上實事求是;我們絕不強迫她做任何不想做的事,是因為我們願意實事求是地考慮孩子的心理感受,不追求孩子表麵上的服從;我們特別願意接受來自他人的意見,包括孩子的意見,一家人經常坐在一起開“提意見會”,這讓孩子學會用實事求是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身上的缺點,客觀麵對,積極改善……實事求是的教育在一切生活細節中,隨處可以發生。


    圓圓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結束時,班裏選三好生,無記名投票,每人可以選三個人。圓圓回家告訴我她得票最多,全班四十五人,她得了四十三票,缺的那兩票是兩個男生沒投自己。我問她怎麽知道誰沒投她,圓圓說是那兩個男孩子下課後自己跑來告訴她的。


    我雖然為圓圓得票多而高興,卻在一瞬間閃過這樣的念頭:看來圓圓自己投了自己一票,這合適嗎?那兩個男孩子不投她的票,是不是對她有什麽意見了?但我很快意識到自己的俗氣。


    孩子為什麽不可以坦然地投自己一票?小男孩不投圓圓的票怎麽就是對她有意見了?他們隻是些六七歲的孩子,心地都那樣純潔,腦袋裏哪有我這些俗不可耐的想法。圓圓對我講這些時口氣那樣自然愉快,說到那兩個男孩子時宛若說到投了她票的同學,毫無異樣。我慶幸自己沒有失口,否則隻要我兩句驚訝的話,就足以讓孩子不知所措,讓她的心田遭到汙染了。我隻是親親圓圓的小臉蛋,滿懷欣賞地對她說,看來寶貝做得不錯。


    第二天,圓圓寫完作業後忽然想起什麽來,問我:“媽媽你說自己能不能給自己投票?”我肯定地說:“能啊,隻要覺得自己夠三好生條件,就可以給自己投,你不就是這樣做的嗎?”圓圓有些奇怪地告訴我,她同桌的小男孩今天對她說,選三好隻能選別人,不能選自己,選自己就是不謙虛。


    我猜測也許是昨天晚上男孩受到某個大人的“教導”了。但我沒講出我的猜測,隻是笑笑對圓圓說:“他理解錯了,你去告訴他,如果覺得自己條件不夠就不要投自己,如果覺得夠了,並且希望自己當三好生,就可以投自己。要是心裏想當三好生,並且覺得自己夠三好生條件,卻故意不投自己,那才不對呢。這些都和謙虛或驕傲沒有關係。”


    此後圓圓每學期選“三好”都投自己一票,因為她一直成績名列前茅,擔任班幹部,她對自己有自信。


    但她也漸漸發現了同學們在這方麵一些微妙的想法和做法。大家越來越在乎誰投了誰的票,同時沒有人願意承認給自己投票。圓圓慢慢能感覺到別人為什麽這樣做了,但是當有同學問她投了誰的票時,她總是毫不隱瞞,如實地說也投了自己一票。她這樣說時,感覺到一些別扭,就回家跟我說她的困惑。


    我對她說,怎麽做的就怎麽去說,真實是最好最美的。你投票給誰,誰投票給你,隻要你覺得事情做得正確,沒什麽不好意思,裝模作樣才不對,才應該不好意思。


    家長這些話讓圓圓覺得坦然了,她也一直在這個事上怎麽做就怎麽說。


    圓圓上初一時班裏也搞了投票選三好生,她還像以前一樣投了自己一票。回宿舍有人問起時,圓圓坦率地承認投了自己一票。但那次圓圓沒當選三好生,因為體育成績沒達到評三好要求的“良”,她失去了評選資格。圓圓之所以投自己一票,是因為在這之前我們倆談起過一次這件事,她希望一直保持“三好生”的榮譽,擔心自己上初中後體育成績一下子變得不好,會影響評三好。我安慰她說,學校會考慮你隻有十歲,比同學們小兩三歲,別人都開始進入青春期,開始發育了,你還是小學生的年齡和體格,體育方麵應該會適當放寬。


    我還提起她班主任在家長會上表揚了四個天天堅持晨練的孩子,其中就有圓圓這件事,認為以她的表現,評三好應該沒問題。


    但學校沒考慮她的具體情況。所以到第二年又選三好生時,圓圓就沒再投自己,全投了別人,因為她的體育還是沒達到“良”。


    可這次圓圓回宿舍說沒投自己,竟然有同學認為她也是學聰明了,隱瞞了。圓圓回家對我講到這件事,覺得別人幹嗎會那樣理解,想得太複雜了。我覺得圓圓在這方麵已形成了比較穩定的認識。


    過了不長時間,班裏又投票選班幹部。圓圓把票投給了一個平時不太喜歡的同學,她說因為那個同學工作能力挺強的,適合擔任那個職務。班幹部在初中生那裏往往是一種榮耀,所以初中生手中的一票投給誰往往受情緒影響,他們可能在投票時更關注自己和誰關係好。圓圓能以工作能力來考慮投票給誰,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非常可貴。


    一個孩子在未來生活中的踏實度,取決於他成長中多大程度上受到實事求是這四個字的影響,取決於他長大成人後的思維方式與這四個字有多接近。


    實事求是的主要對立麵不是虛假,是虛浮——虛榮、浮躁,以及這之下的偏執和嫉妒等——看似小問題,在不經意間流露,卻有相當的破壞力。


    現在家家一個孩子,望子成龍心切使得不少家長虛榮心、浮躁心跟著上漲,偏執行為頻頻出現。孩子在虛浮的生活中非常痛苦,更容易遭受失敗;家長卻不知道自己對孩子做了什麽。


    我接觸了不少家長,不斷地幫助一些家長解決子女教育中的一些問題,但也不斷地感歎一些問題的微妙和難以解決。我越來越發現,很多父母親不當的教子方法其實不是由於他們教育知識欠缺,而是由於虛榮和浮躁。


    下麵一個例子是我剛剛遇到的,很有代表性。


    一個認識的人給我打電話,說她親戚的女兒現在有些心理問題,問我可不可以給女孩做一下心理輔導。這個女孩已經二十五歲了,父親是一位中學高級教師,在一所很有名的中學教書,並且總是帶高中畢業班,他教的畢業生大部分都上了清華北大等名校,他個人在行業裏也小有名氣。女孩的媽媽也是個中學老師。女孩在這樣的家庭中一直被嚴格要求,從小學習不錯,高中就讀於父親所在的中學。


    按女孩當時在學校的排名,有可能考上清華,但沒把握。填報誌願時,父親說你要是不考上清華,我以後教書就沒說服力了,力主女兒報清華。媽媽也勸孩子說,你要是考上清華,我在學校管學生都有了底氣。


    為了讓孩子沒有其他的想法,他們建議孩子隻報了一個誌願,沒報第二誌願。結果女孩差八分沒考上,隻好去複讀。一年後再次填報誌願時,女孩有些膽怯,第一誌願不敢報清華,想報另一所較有名氣的大學。但父母認為那所學校以去年的分數就可以上,既然都補習一年了,就應該爭口氣考上清華,於是又慫恿孩子報了清華。這次幸好在清華後填了第二誌願,結果還是差了幾分,沒被清華錄取,上了第二誌願的大學。第二誌願大學其實也不錯,但這一家人卻總認為不上清華就委屈萬分,做父母的總是因為孩子補習了一年才考個普通大學而覺得沒麵子,唉聲歎氣,言語間有很多不滿,弄得孩子讀了四年大學一直很鬱悶,中間甚至休了半年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尹建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尹建莉並收藏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個教育專家16年的教子手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