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鹹平:對,不如聯合起來闖市場。可以像深圳一樣搞股份有限公司,比如說你這邊有1000畝的土地,怎麽開發呢?就是由你們所選出來的董事長跟總經理負責跟政府談判,跟開發商談判,然後利益就歸你們這一批人。


    王牧笛:教授的關切其實是說讓農民通過團結起來、組織起來闖市場,然後共同分享“城市化”的紅利。其實,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一直是農村在反哺城市。比如說工農產品“剪刀差”,城裏人享受著廉價的農產品。走到今天,“城市化”不斷擴張,不斷地征用土地,已經擴張到了農村這個地方。那麽是否能夠通過一種有效的製度運作,讓城市來反哺農村。


    郎鹹平:對,反哺農村。所以我認為目前各級政府可以考慮做一個重慶模式跟廣東模式的結合。至於該怎麽詳細做,不是我該想的問題。我隻提出一個思路,按照這個思路,摸索一個適合自己的區域做某種程度的改變。目的是很明確的,就是你剛剛講的,如何讓城市來反哺農村?如何透過土地政策,讓城市反哺農村?


    “城市化”的誤區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地,世界各地知名的建築師事務所都來到了中國。因為我們的執政者認為“城市化”就是要建高樓大廈,然後讓很多的企業來投資,完全忽略了城市的和諧發展。這種“工業化”帶動“城市化”的思維非常可怕的,是錯誤的思維。


    王牧笛:其實東部沿海的“逆城市化”構成兩個破題,一個是戶籍製度的破題破冰,還有一個就是土地製度的破題破冰。現在東部沿海的問題隻是當下中國“逆城市化”的一個潮流,還有一個更加波瀾壯闊的潮流,就是很多白領已經害怕了城裏的高房價、高成本、交通堵塞、高汙染、能源不足這些問題。之前媒體炒作一個概念叫“逃離北上廣”,就是白領要逃離北京、上海、廣州,進入二線城市,追求更加舒適的生活。


    李銀:但是,因為“城市化”的發展,都市圈慢慢開始形成,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這一帶形成了一個龍頭,也開始輻射了,所以出現了二三線城市的蓬勃發展,它們有商機,有更多的機會和良好的待遇吸引白領人群的工作。


    王牧笛:2010年初有一個調查報告,叫《中產家庭幸福白皮書》,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中產階級幸福指數相對較低,與人均收入不成正比,尤其是2009年房價飆升,令很多中產者感到痛苦,住房成了奢侈的事情,這也是他們要逃離北上廣一個重要的因素。


    李銀:但我感覺這個不是“逆城市化”,它是“城市化”建設的輻射和帶動,正是因為“城市化”向都市圈的發展,才出現了類似於二三線城市的蓬勃發展,比如說沃爾瑪,它會在二三線城市開一個大店,然後員工培訓得很好,它也可能從深圳總部派一部分人到那邊去工作,員工也會很樂意,因為那邊的福利好、補貼多、城市不擁擠,空氣還好,生活也很便利。


    郎鹹平:可那是沃爾瑪,一般公司不會的。你們的報社就不可能搬到二線城市去。


    李銀:但是在那兒我們有記者站,總部不可能搬過去的。我的意思是說,因為“城市化”的發展,使得很多外資公司,包括金融機構,慢慢地注意到了經濟圈的發展。


    王牧笛:就是說那種大城市或者中心城市的情結慢慢變淡了。


    李銀:對。


    王牧笛:它開始往外走,往更廣闊的天地走。


    李銀:但這真的不是“逆城市化”,而是“城市化”的帶動。我覺得,現在的城市飽和度和城市病還沒到最嚴重的時候,等到那個時候,才可能考慮完全逃離。


    王牧笛:之所以說要逃離北上廣,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的“城市化”有很多病,而且有很多的誤讀。其中一個引起很大爭議的就是,我們很長一段時間把“城市化”簡單理解為“工業化”。


    郎鹹平:這非常糟糕。你曉得什麽叫“工業化”嗎?“工業化”帶動“城市化”,讓更多的人聚居在城市,這樣就要開發房地產,房地產開發好了之後呢,轉而要消耗工業用品。那我問你,“城市化”完了以後呢?不開發更多房地產的話,那像鋼筋水泥這樣的工業產品誰消費?這個後果太可怕了,所以這個趨勢一定要打破。


    李銀:其實中國這個思維是延續了美國的舊思維。美國工業革命的時候,確實是工業革命帶動了城市化的發展。


    郎鹹平:對,但是你曉得中國的情況不太一樣。我舉個例子,根據我們的研究顯示,中國經濟80%的增長來源於鋼筋水泥,20%來源於勞動力的投入,基本上沒有技術進步。因此我剛才講了,工業生產,生產的是鋼筋水泥;促進城市發展,用的是鋼筋水泥;拉動房地產發展,消費的還是鋼筋水泥,到最後我們發現,城市沒有任何技術進步。更可怕的是,隻要“城市化”一停止,什麽都停擺了。那我請問你,美國是如何應付這個呢?


    李銀:美國是花了幾十年的時間,慢慢地把工業轉移出去了。


    郎鹹平:對,變成服務業了,所以美國的服務業是工業的3倍。


    李銀:但是中國要用10年的時間走這麽長的路。


    郎鹹平:怎麽可能呢?我們已經講很多次了,我們搞“工業化”要在10年、5年內完成,又是“大躍進”的思想。服務業不是這麽快就能搞得起來的,搞到最後你發現服務業裏什麽搞得最快?是夜總會。


    李銀:我想起一個笑話,我有個朋友,他是很出名的一個建築師,他跟我說現在世界各地知名的建築師事務所都來中國了。


    郎鹹平:對,因為他們找不到生意了。


    李銀: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工地。


    郎鹹平:沒錯,因為歐美各國已經不建設了,所以他們找不到工作,歐美目前最差的行業就是建築師。城市病也在於中國的“城市化”,執政者認為“城市化”就是要建高樓大廈,然後讓很多的企業來投資,他們忽略了城市的和諧發展。這種“工業化”帶動“城市化”的思維非常可怕的,是錯誤的思維。


    李銀:問題是為什麽要走這個彎路呢?別人走過了,我們還要再走一次。


    王牧笛:諾貝爾獎獲得者斯蒂格裏茨也說,有兩股力量在推動未來世界經濟的發展,一個是美國高科技的力量,一個是中國“城市化”的力量。而且中國“城市化”速度之快,用22年走完了英國120年、法國100年、德國80年、美國40年的路。


    李銀:我采訪過英國泰晤士水務集團和法國的威立雅集團,它們都是做城市公共建設這一塊的,它們是花100多年的時間建設一個城市,我們用了那麽短的時間去建設,但是至今為止,北京、上海這些城市,一下大暴雨地下就淹水,就鬧水災。搞不懂這個“城市化”是怎麽建設的?


    郎鹹平:因為該有的硬件你都沒有,別說軟件了。你曉得這種“大躍進”思維建設城市的結果嗎?你用“工業化”的方法來銜接的話,就不可能在10年之內搞一個像美國一樣龐大的服務業群體出來。而如果沒有服務業來支撐城市的發展,房地產又拉不動了,到最後就是一個解體。


    “城市化”見頂之後


    《外交事務》雜誌給予重慶模式很高的評價,但重慶還是沒有逃出“工業化”拉動城市發展的宿命,這是非常可怕的。“城市化”到達頂點之後,我們下一步該做什麽?


    王牧笛:剛才教授說這個鋼筋水泥等於是“城市化”,也就是說,現在我們經濟發展的發動機是房地產,而房地產的繁榮是源於“城市化”。那就有一個問題,最近媒體,包括各大機構在爭吵的一個問題——中國的“城市化”何時見頂?這個話題跟中國經濟發展動力是直接相關的。中國社科院最近出了個報告《宏觀經濟藍皮書》,它說中國將在2013年左右結束高速“城市化”進程。


    郎鹹平:他們總是非常樂觀的,我總覺得非常可疑。


    王牧笛:但是這個結束“城市化”進程,現在被媒體解讀成“房地產邊緣化的前兆”。就是說由於這個高速的、大麵積的“城市化”慢慢要見頂了,那就意味著房地產要慢慢被邊緣了。


    李銀:它的意思我覺得可能是房地產見頂之後,“工業化”就見頂了,土地快用完了,就是這個意思。但事實上有一個說法,中國的“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轉移,如果按中國的目標估算,據保守估計,它要求10年創造1億個工作崗位,以吸納從農村產業中轉移過來的4000萬到5000萬的勞動力,這就意味著每年要創造800萬到900萬個就業機會,現實決定了中國的“城市化”還需要快速進行。


    王牧笛:對社科院這個藍皮書最持反對意見的就是任誌強,因為他認為損害了地產商的利益,他就說中國的“城市化”快速發展還需要20到30年時間,也就是說,還有這麽長時間的紅利期。所以這個關於“城市化”是不是見頂的爭論,其實是關於中國經濟發展動力的一個爭論。


    郎鹹平:我們分段來講,“城市化”當然是人進來才有“城市化”對不對?


    李銀:就是要把人從土地上解放出來。


    郎鹹平:沒錯,問題是這些人進入城市後做什麽?


    李銀:這就是政府的事情了。


    郎鹹平:這麽多人進來之後就有工作嗎?對於這些人來講,城市就是一個暫時打工、暫時居住的大工寮,那我請問你,你城市的特色是什麽?


    李銀:這就是最後的現實。現在就是農民工被解放出來,在城市務工之後,帶動了城市的國內生產總值,這就是“城市化”的目的。但是結果變成什麽呢?變成了農民工不敢消費,抑製了內需,所以我們的經濟結構是以出口為主的。


    郎鹹平:對,因為沒有內需,消費太少了,2009年我們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中,隻有29%的消費,大部分是出口。


    王牧笛:所以這種少就業的“城市化”提供不了這麽多就業崗位,這就導致了2010年年初返鄉潮的現象,很多人說這是候鳥式生存,但是後來發現很多農民再也不回來了。


    郎鹹平:沒工作。


    王牧笛:與城市訣別。


    郎鹹平:對,你想想看,城市裏的大學生一個月才賺兩千塊,農民工隻能賺一千多塊,他怎麽在城市生活?


    王牧笛:所以一方麵是就業崗位的缺失,構成了城市病的一種。另一方麵就是居住,現在居之不易,房價高企。最近媒體又在探討一個“哥德巴赫式”的大猜想,叫空置屋大猜想。咱們之前也聊過這個話題,當時李銀還在咱們節目中說,這可能是一個偽話題。就是所謂電力部門測查全國,發現有6000多萬套房子是閑置的,用電量是零。


    李銀:是6543萬套。


    王牧笛:對,6543萬套房。很多人批評這個或假或真的新聞是偽造的,是牛刀、曹建海這兩個人造的。辟謠的新聞出來以後,牛刀問你們誰能證明6543萬套連續6個月電表度數為0的住宅這個信息是虛假的?現在統計局也不給數字,電力部門也不給數字,網友就開始自己曬黑燈,調查水表,關注中國住房的空置率。因為這個東西是一個能代表現在中國整個房地產景氣的指標。有一個好玩的事情,一個叫mm11169的網友爆料,說最近一段時間他所在集團的老總通知領導層和相關部門開了一個會,說董事會接到了一些相關部門和同行業的消息,說為了避免網友測查這個空置房的意向,要迅速采取一些措施。第一個措施就是集團公司專門安排人員對一些空置房照明設施進行補充,讓空房亮起來。第二個是對一些待售的空置房進行一些基本的簡單裝修,以應對近期的難關。


    李銀:這絕對是有問題的。對於北京的空置率,到底誰能給一個官方的說法?現在統計局不敢說,這就說明它有問題。但我覺得在這方麵,重慶做的不錯,它解決了農民工進城居住的問題,首期大概要花500億來建公租房。


    郎鹹平:總共4000萬平方米。


    李銀:4000萬平方米,總共1000億。它這是一個很好的居者有其屋的規劃。但是,我們還是要問,農民的尊嚴在城市怎麽體現?因為除了住,還有就業問題,重慶會怎麽解決?


    郎鹹平:我們以前談過重慶解決就業的問題,這個很具體,就是透過it產業集群方式來解決問題,這些產業集群將吸收掉幾百萬農民工。


    李銀:所以您注意到沒有,這就是中國的“城市化”為什麽能夠快速發展的原因,因為農村的人都去務工了,他們帶動了經濟的發展。


    王牧笛:它要跟就業相銜接,否則就是一個無本之木。


    李銀:同時產業集群起來了。


    郎鹹平:對,又是“工業化”。有一個叫《外交事務》的雜誌給予重慶模式很高的評價,但是重慶模式還是沒有跳出“工業化”拉動城市發展的路子,雖然它和我們沿海地區不一樣,沿海地區的產品90%是出口,重慶的產品90%是內銷。但還是沒有逃出“工業化”拉動城市發展的宿命,這是非常可怕的。那我請問你,“城市化”到達頂點之後,你下一步該做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危機中的憂與思(財經郎眼07)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郎鹹平 王牧笛 王今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郎鹹平 王牧笛 王今等並收藏危機中的憂與思(財經郎眼07)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