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房價,輕度下跌?(1)
危機中的憂與思(財經郎眼07) 作者:郎鹹平 王牧笛 王今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九、十月是樓市的傳統旺季,素有“金九銀十”之稱,可2011年的樓市卻被網友戲稱為“鐵九銅十”、“冷九寒十”。2011年的十一假期,人們的手機上收到的除了親朋好友的祝福短信,更多的是各大樓盤不厭其煩的促銷廣告。一線城市樓市成交量,在十一黃金周均不同程度遭遇重創。隨著各地政府限貸、限購、限價政策的出台,明年房價會怎樣變化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中國銀行2011年10月11日發布的第四季度《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季報》稱,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經濟失速風險正在加大,房價拐點將至。而《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在線調查顯示,47.2%的人認為明年自己所在城市的房價會繼續上漲。
誰決定了房價的漲跌
我們提出一個新的理論,就是房價下跌看戶籍人口,房價上漲看非戶籍人口。現在就是因為這些戶籍人口沒有意願下跌,所以現在最多就是陰跌。
(嘉賓介紹:李銀,財經媒體人)
王牧笛:“十一”一過,又是聊房地產的時候了。所以今天我們跟穿著豹紋的郎教授一起來聊聊“房事”。行業內有一句話,九、十月份叫房地產的“金九銀十”。但是今年不一樣了,“金九”不再,“銀十”難續,現在媒體人稱“冷九寒十”。拿深圳來講,剛剛過去的這個黃金周,前三天全市隻成交17套房子。
郎鹹平:不讓人家買房子,人家怎麽成交呢?
王牧笛:先來看一段短片:九、十月是樓市的傳統旺季,素有“金九銀十”之稱,可2011年的樓市卻被網友戲稱為“鐵九銅十”、“冷九寒十”。2011年的十一假期,人們的手機上收到的除了親朋好友的祝福短信,更多的是各大樓盤不厭其煩的促銷廣告。一線城市樓市成交量,在十一黃金周均不同程度遭遇重創。隨著各地政府限貸、限購、限價政策的出台,明年房價會怎樣變化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中國銀行2011年10月11日發布的第四季度《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季報》稱,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經濟失速風險正在加大,房價拐點將至。而《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在線調查顯示,47.2%的人認為明年自己所在城市的房價會繼續上漲。
王牧笛:每次我們聊房地產,都說在十字路口。我就發現房地產這個領域,就沒正兒八經在路上走過。十字路口是個什麽概念呢?就是意味著觀望。政府在觀望,打量著這個行業。房地產開發商在觀望,觀望著宏觀調控者下一步的舉措。民眾也在觀望,其實現在看房子的民眾依然很多,剛性需求一點都不少,但是隻傾聽不表態,走的時候留一句話,我隻是來探探行情。
郎鹹平:我們不做預測。現在的實際情況是這樣子,以北京為例,截止到我們做節目,北京郊區的通州跌了10%左右。但是市區內呢,隻是陰跌而已。我們把剛剛出來的2011年上半年的數據與2008年二季度的數據做下比較,看起來比較類似。2008年二季度,整個房地產開發的投資增速是很高的,全國為34%,5個核心城市是7%,之後從5個核心城市開始下跌,然後一片倒風,造成整個市場恐慌,這是2008年。透過今年上半年的數據,我們發現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增速變化不是很明顯,仍然保持在32.9%,但是,核心城市的投資增速相比去年大幅度下滑,北京由去年全年的24.1%跌到今年上半年的3.7%;上海由35.5%跌到了9.4%。這幾個數字一對比,好像要重蹈當時的覆轍了。我們再看今年第二季度新房供應的增長,跟今年第一季度相比,預售麵積環比增長78.3%,但是成交的麵積環比卻下降了16.3%。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的情況和2008年類似,由大城市開始,交易量開始下降,供應量大幅增加,而成交量似乎非常的不足。因此很多媒體,包括新華社,都在討論說房價要大跌。可是這是從上半年開始的數據,我們發現到現在,還以上海、北京為例,除了周邊比較偏僻的地方房價有下跌10%的現象,市區內的房價隻是小幅度地陰跌,和我們看的這個數據完全不吻合。現在跟2008年確實有點類似,超額供給的現象也超過2008年,但是為什麽房價還這麽堅挺?
王牧笛:網友開玩笑說,成交量是嚴重地萎縮,房價是輕度下跌,然後叫打折假摔。因為政府有關部門是在用限購令、房產稅這些嚴格監管拖著,房價才沒有大幅上升。但是成交量進入冰點是不爭的事實。
郎鹹平:房價為什麽不會漲,為什麽是陰跌?我想提出一個全新的觀念。以北京市為例,我們經過調研發現,北京市居民有房的比例是74.2%,有兩套房以上的是18.3%。北京的“限購令”允許北京市居民買兩套房,但是隻有18.3%的人有兩套房,因此買房的需求還是很大的。所以你看從2008年開始到2010年,三年平均下來,每年成交25萬套。為什麽?就是因為需求還是在的。但是以去年為例,我們發現三分之二的房產交易是二手房。那我再請問你,二手房交易看誰?就看這個74.2%的老百姓願不願意降價。那我請問你,除非信心崩潰,否則他們有什麽理由降價?有一套房的人要賣房的話,他可以不賣,住著就是了,幹嘛降價呢?有兩套房的人呢,他可以投機,他有什麽理由去大幅降價呢?
李銀:價差不夠。
郎鹹平:對,價差不夠,他急什麽呢?因此在北京,是這些有北京戶籍的老百姓決定了房價會不會跌,但是目前看不出他有下跌的意願。在北京、上海這些城市,非戶籍老百姓很多。以上海為例,非本地戶籍人口大概700多萬,但隻有5.5%的人有房,所以說他們才是房價上漲的最大動力。而這次“限購令”就是不準他們買,不準他們買的結果就是房價上不去。因此我們提出一個新的理論,就是房價下跌看戶籍人口,房價上漲看非戶籍人口。現在就是因為這些戶籍人口沒有意願下跌,所以現在最多就是陰跌。
李銀:膠著狀態。
我們會重蹈香港的覆轍嗎
我們經過研究發現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就是中小型地產商在有秩序地退出。我很擔心這種有秩序的退出會重蹈香港的覆轍,最後就剩四大天王。
郎鹹平:那為什麽周邊地區開始下跌呢?我們經過研究發現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就是中小型地產商在有秩序地退出。我們就以大龍地產為例,它是個上市公司,它就把手裏最好的項目——王府井西部會館以8.2億元的價格賣給其他開發商了,而不是賤價拋售。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上市公司把自己的房地產業務賣掉了,包括上海大江、金發科技、建發股份等等,都在有序地退出房地產行業。退出之後幹嘛去了?很多企業,包括鼎立股份、大連控股、華茂股份等二十多家地產公司都去做礦業了。有序退出都賣給誰了呢?賣給大地產商,比如說萬科。萬科在2010年上半年就收購了10個項目,其中最大的一宗交易是廣州萬科以31億元收購了廣州市番禺向信地產有限公司100%股權,獲得了新光城市花園項目。那我再請問你,中小地產商把項目賣給大地產商後有秩序退出,那大地產商拿到項目之後有沒有可能降價?它扛得住,它又不是沒錢。所以到最後有秩序退出的結果,是大地產商的地盤越來越大,因此它扛的能力越來越大,要它降價不是不可能,但是相對而言很難。
王牧笛:就等於說是房地產行業的重新洗牌,小的退出,大的吞並。大的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它不在乎。教授雖然沒有聊房價,但是他給我們的導向讓我們這些沒房的很失望,因為我們看到房價最多是輕度下跌。
郎鹹平:不,我沒有做任何的預測。現在有媒體謠傳說,郎教授說應該買房或者不應該買房。我現在告訴各位,我從來沒有預測過房價,我沒這個水平。我也從來沒有告訴過朋友,什麽時候該買什麽時候不該買,我沒這個意思。
王牧笛:巴曙鬆前兩天警告說,搞經濟的不要輕易談房地產,老說老錯,尤其預測房價。這個東西太難預測了。
郎鹹平:你知道為什麽嗎?我給大家做一個理論分析。我們做學者的水平有限,搞的基本都是邏輯分析。但我們地產有邏輯嗎?所以說任何詳細預測都是傻的,不會準的。
李銀:中國的價格是不可能預測得到的。
王牧笛:所以說所有預測房價的經濟學家是既可笑又可悲的。我們不說房價,說說房地產開發商。最近房地產開發商的表態挺有意思的,比如說潘石屹,最近就惹了一個大麻煩。喬布斯不是去世了嘛,潘石屹在微博上說喬布斯逝世了,對他最好的紀念,蘋果應該大批量生產1000塊錢人民幣一部的iphone或者ipad,造福中國的民眾。很快網友就跟了帖子,瞬間引爆網絡。說假如潘總您逝世的話,是不是也應該推出1平方米1000元的商品房?這樣的話,億萬人民也會懷念你。潘石屹嚇壞了,刪帖了。潘石屹刪帖之後,一個新的叫“潘”的單位橫空出世。這個單位隻用於房地產領域,“1潘”等於每平米1000塊,這是潘石屹的表態。還有任誌強,最近退休了,我們叫退職了,退職之後也敢說話了。最近他就屢次表態說,政府如此嚴厲地調控,開發商很快就隻剩下褲衩了。
李銀:我個人覺得這個可能性不大,誰更怕開發商倒閉呢?銀行,因為房地產欠銀行的錢,數額還都特別大,房地產一垮的話,銀行的壞賬又多了。
郎鹹平:所以更可能的現象是大吃小、強吃弱,這是一定的。我們剛剛講很多地產公司開始有秩序地退出。它把項目都賣給大地產公司,這樣不但自己不會破產,不必降價求售,還能確保銀行的債權。所以說2011年上半年地產的收購兼並是56起,是去年的一倍。這個也避開了你剛剛所提出的銀行信貸危機的問題。
王牧笛:現在的情況是,一些小的地產商在火上烤,不行了它就走。大地產商的日子其實也不好過,比如說綠城,綠城也出了一些問題,綠城的董事長宋衛平最近就明確地跟媒體表態說,綠城分三步走,如果前兩步都不奏效的話,我就直接將價格降到最低,清倉大甩賣,房子賣完之後,我綠城再也不做房地產了。
郎鹹平:從2011年9月份開始,萬科又投資百億去買地了。
王牧笛:現在的地很便宜,差不多抄底了。
郎鹹平:最主要是因為萬科2009年犯了一個錯誤,它沒買足夠的地。現在是反其道而行之,開始買。還有招商地產,去年隻買了13億的地,今年買了108億。
李銀:今年的土地供應也增加了,大概是要推出21.8萬公頃的建設用地。而且萬科,它儲備的需求已經到了。
郎鹹平:你看現在買地的基本都是大地產商。我很擔心這種有秩序的退出會重蹈香港的覆轍,最後就剩四大天王。
李銀:壟斷。
郎鹹平:我們現在很擔心這幾個大的地產商,包括萬科、招商地產等等,將來有沒有可能控製我們的地產市場?如果被它們控製的話,會更容易進行行業內的勾結,更難降價。所以我更擔心我們老百姓會成為更可悲的房奴。
誰決定了房價的漲跌
我們提出一個新的理論,就是房價下跌看戶籍人口,房價上漲看非戶籍人口。現在就是因為這些戶籍人口沒有意願下跌,所以現在最多就是陰跌。
(嘉賓介紹:李銀,財經媒體人)
王牧笛:“十一”一過,又是聊房地產的時候了。所以今天我們跟穿著豹紋的郎教授一起來聊聊“房事”。行業內有一句話,九、十月份叫房地產的“金九銀十”。但是今年不一樣了,“金九”不再,“銀十”難續,現在媒體人稱“冷九寒十”。拿深圳來講,剛剛過去的這個黃金周,前三天全市隻成交17套房子。
郎鹹平:不讓人家買房子,人家怎麽成交呢?
王牧笛:先來看一段短片:九、十月是樓市的傳統旺季,素有“金九銀十”之稱,可2011年的樓市卻被網友戲稱為“鐵九銅十”、“冷九寒十”。2011年的十一假期,人們的手機上收到的除了親朋好友的祝福短信,更多的是各大樓盤不厭其煩的促銷廣告。一線城市樓市成交量,在十一黃金周均不同程度遭遇重創。隨著各地政府限貸、限購、限價政策的出台,明年房價會怎樣變化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中國銀行2011年10月11日發布的第四季度《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季報》稱,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經濟失速風險正在加大,房價拐點將至。而《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的在線調查顯示,47.2%的人認為明年自己所在城市的房價會繼續上漲。
王牧笛:每次我們聊房地產,都說在十字路口。我就發現房地產這個領域,就沒正兒八經在路上走過。十字路口是個什麽概念呢?就是意味著觀望。政府在觀望,打量著這個行業。房地產開發商在觀望,觀望著宏觀調控者下一步的舉措。民眾也在觀望,其實現在看房子的民眾依然很多,剛性需求一點都不少,但是隻傾聽不表態,走的時候留一句話,我隻是來探探行情。
郎鹹平:我們不做預測。現在的實際情況是這樣子,以北京為例,截止到我們做節目,北京郊區的通州跌了10%左右。但是市區內呢,隻是陰跌而已。我們把剛剛出來的2011年上半年的數據與2008年二季度的數據做下比較,看起來比較類似。2008年二季度,整個房地產開發的投資增速是很高的,全國為34%,5個核心城市是7%,之後從5個核心城市開始下跌,然後一片倒風,造成整個市場恐慌,這是2008年。透過今年上半年的數據,我們發現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增速變化不是很明顯,仍然保持在32.9%,但是,核心城市的投資增速相比去年大幅度下滑,北京由去年全年的24.1%跌到今年上半年的3.7%;上海由35.5%跌到了9.4%。這幾個數字一對比,好像要重蹈當時的覆轍了。我們再看今年第二季度新房供應的增長,跟今年第一季度相比,預售麵積環比增長78.3%,但是成交的麵積環比卻下降了16.3%。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的情況和2008年類似,由大城市開始,交易量開始下降,供應量大幅增加,而成交量似乎非常的不足。因此很多媒體,包括新華社,都在討論說房價要大跌。可是這是從上半年開始的數據,我們發現到現在,還以上海、北京為例,除了周邊比較偏僻的地方房價有下跌10%的現象,市區內的房價隻是小幅度地陰跌,和我們看的這個數據完全不吻合。現在跟2008年確實有點類似,超額供給的現象也超過2008年,但是為什麽房價還這麽堅挺?
王牧笛:網友開玩笑說,成交量是嚴重地萎縮,房價是輕度下跌,然後叫打折假摔。因為政府有關部門是在用限購令、房產稅這些嚴格監管拖著,房價才沒有大幅上升。但是成交量進入冰點是不爭的事實。
郎鹹平:房價為什麽不會漲,為什麽是陰跌?我想提出一個全新的觀念。以北京市為例,我們經過調研發現,北京市居民有房的比例是74.2%,有兩套房以上的是18.3%。北京的“限購令”允許北京市居民買兩套房,但是隻有18.3%的人有兩套房,因此買房的需求還是很大的。所以你看從2008年開始到2010年,三年平均下來,每年成交25萬套。為什麽?就是因為需求還是在的。但是以去年為例,我們發現三分之二的房產交易是二手房。那我再請問你,二手房交易看誰?就看這個74.2%的老百姓願不願意降價。那我請問你,除非信心崩潰,否則他們有什麽理由降價?有一套房的人要賣房的話,他可以不賣,住著就是了,幹嘛降價呢?有兩套房的人呢,他可以投機,他有什麽理由去大幅降價呢?
李銀:價差不夠。
郎鹹平:對,價差不夠,他急什麽呢?因此在北京,是這些有北京戶籍的老百姓決定了房價會不會跌,但是目前看不出他有下跌的意願。在北京、上海這些城市,非戶籍老百姓很多。以上海為例,非本地戶籍人口大概700多萬,但隻有5.5%的人有房,所以說他們才是房價上漲的最大動力。而這次“限購令”就是不準他們買,不準他們買的結果就是房價上不去。因此我們提出一個新的理論,就是房價下跌看戶籍人口,房價上漲看非戶籍人口。現在就是因為這些戶籍人口沒有意願下跌,所以現在最多就是陰跌。
李銀:膠著狀態。
我們會重蹈香港的覆轍嗎
我們經過研究發現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就是中小型地產商在有秩序地退出。我很擔心這種有秩序的退出會重蹈香港的覆轍,最後就剩四大天王。
郎鹹平:那為什麽周邊地區開始下跌呢?我們經過研究發現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就是中小型地產商在有秩序地退出。我們就以大龍地產為例,它是個上市公司,它就把手裏最好的項目——王府井西部會館以8.2億元的價格賣給其他開發商了,而不是賤價拋售。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上市公司把自己的房地產業務賣掉了,包括上海大江、金發科技、建發股份等等,都在有序地退出房地產行業。退出之後幹嘛去了?很多企業,包括鼎立股份、大連控股、華茂股份等二十多家地產公司都去做礦業了。有序退出都賣給誰了呢?賣給大地產商,比如說萬科。萬科在2010年上半年就收購了10個項目,其中最大的一宗交易是廣州萬科以31億元收購了廣州市番禺向信地產有限公司100%股權,獲得了新光城市花園項目。那我再請問你,中小地產商把項目賣給大地產商後有秩序退出,那大地產商拿到項目之後有沒有可能降價?它扛得住,它又不是沒錢。所以到最後有秩序退出的結果,是大地產商的地盤越來越大,因此它扛的能力越來越大,要它降價不是不可能,但是相對而言很難。
王牧笛:就等於說是房地產行業的重新洗牌,小的退出,大的吞並。大的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它不在乎。教授雖然沒有聊房價,但是他給我們的導向讓我們這些沒房的很失望,因為我們看到房價最多是輕度下跌。
郎鹹平:不,我沒有做任何的預測。現在有媒體謠傳說,郎教授說應該買房或者不應該買房。我現在告訴各位,我從來沒有預測過房價,我沒這個水平。我也從來沒有告訴過朋友,什麽時候該買什麽時候不該買,我沒這個意思。
王牧笛:巴曙鬆前兩天警告說,搞經濟的不要輕易談房地產,老說老錯,尤其預測房價。這個東西太難預測了。
郎鹹平:你知道為什麽嗎?我給大家做一個理論分析。我們做學者的水平有限,搞的基本都是邏輯分析。但我們地產有邏輯嗎?所以說任何詳細預測都是傻的,不會準的。
李銀:中國的價格是不可能預測得到的。
王牧笛:所以說所有預測房價的經濟學家是既可笑又可悲的。我們不說房價,說說房地產開發商。最近房地產開發商的表態挺有意思的,比如說潘石屹,最近就惹了一個大麻煩。喬布斯不是去世了嘛,潘石屹在微博上說喬布斯逝世了,對他最好的紀念,蘋果應該大批量生產1000塊錢人民幣一部的iphone或者ipad,造福中國的民眾。很快網友就跟了帖子,瞬間引爆網絡。說假如潘總您逝世的話,是不是也應該推出1平方米1000元的商品房?這樣的話,億萬人民也會懷念你。潘石屹嚇壞了,刪帖了。潘石屹刪帖之後,一個新的叫“潘”的單位橫空出世。這個單位隻用於房地產領域,“1潘”等於每平米1000塊,這是潘石屹的表態。還有任誌強,最近退休了,我們叫退職了,退職之後也敢說話了。最近他就屢次表態說,政府如此嚴厲地調控,開發商很快就隻剩下褲衩了。
李銀:我個人覺得這個可能性不大,誰更怕開發商倒閉呢?銀行,因為房地產欠銀行的錢,數額還都特別大,房地產一垮的話,銀行的壞賬又多了。
郎鹹平:所以更可能的現象是大吃小、強吃弱,這是一定的。我們剛剛講很多地產公司開始有秩序地退出。它把項目都賣給大地產公司,這樣不但自己不會破產,不必降價求售,還能確保銀行的債權。所以說2011年上半年地產的收購兼並是56起,是去年的一倍。這個也避開了你剛剛所提出的銀行信貸危機的問題。
王牧笛:現在的情況是,一些小的地產商在火上烤,不行了它就走。大地產商的日子其實也不好過,比如說綠城,綠城也出了一些問題,綠城的董事長宋衛平最近就明確地跟媒體表態說,綠城分三步走,如果前兩步都不奏效的話,我就直接將價格降到最低,清倉大甩賣,房子賣完之後,我綠城再也不做房地產了。
郎鹹平:從2011年9月份開始,萬科又投資百億去買地了。
王牧笛:現在的地很便宜,差不多抄底了。
郎鹹平:最主要是因為萬科2009年犯了一個錯誤,它沒買足夠的地。現在是反其道而行之,開始買。還有招商地產,去年隻買了13億的地,今年買了108億。
李銀:今年的土地供應也增加了,大概是要推出21.8萬公頃的建設用地。而且萬科,它儲備的需求已經到了。
郎鹹平:你看現在買地的基本都是大地產商。我很擔心這種有秩序的退出會重蹈香港的覆轍,最後就剩四大天王。
李銀:壟斷。
郎鹹平:我們現在很擔心這幾個大的地產商,包括萬科、招商地產等等,將來有沒有可能控製我們的地產市場?如果被它們控製的話,會更容易進行行業內的勾結,更難降價。所以我更擔心我們老百姓會成為更可悲的房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