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中國經濟為何再次放緩(1)
危機中的憂與思(財經郎眼07) 作者:郎鹹平 王牧笛 王今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報告,2011年6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水平(cpi)同比上漲6.4%,創三年來新高,通貨膨脹在肉價、房價等各種作用力下依然肆虐。而更讓人糾結的是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逼近景氣紅線,創下2009年2月以來最低點,僅為50.9%(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抗通脹”與“保增長”這對矛盾共同體同時在中國經濟的舞台上登場。國內外學者關於中國經濟“軟著陸”還是“硬著陸”的爭論是“涇渭分明”、“楚河漢界”,但有關“著陸”的討論已可窺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不爭的事實。
美國經濟真的在衰退嗎
我們很多人看不清現在經濟的真相,比如說就業問題,美國的就業率並沒有上來,所以我們就認為美國還在衰退,實際上不是的。
(嘉賓介紹:時寒冰,財經媒體人)
王牧笛:最近宏觀經濟領域有一場非常重要的爭論,就是關於中國經濟到底是“硬著陸”還是“軟著陸”。有一些海外人士,比如我們經常聊到的“末日博士”魯比尼、“金融大鱷”索羅斯都在做空、唱衰中國經濟,說中國經濟會“硬著陸”。魯比尼還給了個年限,說2013年是一個危險的年份。而中國的主流經濟學界一致認為,中國經濟不會有“硬著陸”那麽大的風險,但是增速會放緩,甚至出現“軟著陸”。軟和硬是他們之間的一個分歧,但共識是著陸。其實這也沒什麽可擔心的,因為沒有什麽經濟體是永動機。我們一直在說,很難想象中國這樣一個經濟體是以跑100米的速度在跑1500米,所以我們今天思考的就是,近來的這100米是怎麽跑的?未來的1400米又將怎麽跑?我們先來看一個短片: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報告,2011年6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水平(cpi)同比上漲6.4%,創三年來新高,通貨膨脹在肉價、房價等各種作用力下依然肆虐。而更讓人糾結的是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逼近景氣紅線,創下2009年2月以來最低點,僅為50.9%(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抗通脹”與“保增長”這對矛盾共同體同時在中國經濟的舞台上登場。國內外學者關於中國經濟“軟著陸”還是“硬著陸”的爭論是“涇渭分明”、“楚河漢界”,但有關“著陸”的討論已可窺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不爭的事實。
王牧笛:金融海嘯的時候,我們節目曾經貢獻了一個經典的言論,當時的郎式說法,說金融海嘯,美國是輕傷,歐洲是重傷,中國呢?表麵上沒什麽問題,但是是內傷。
郎鹹平:對,當時我的名言。
王牧笛:那過去這麽久了,這個傷口現在彌合得如何了?
郎鹹平:我想最近公布的這個經理人采購指數,也叫pmi指數,可以說明這個觀點。以美國為例,目前美國表現最好,今年前6個月中,有4個月是在60以上,五月份降到53,六月份反彈到55。歐洲呢?差不多是在52到58之間。中國呢?是一路下跌,匯豐銀行公布中國6月份pmi的預覽指數低到50.1。
王牧笛:在這兒我要補充一個知識: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如果在50以上,反映的經濟是擴張型的;50以下,經濟是萎靡型的。
郎鹹平:像50.1就是經濟停滯發展的意思。所以我們不需要用太多複雜的數據,以這個數據就應該得到一個結論,就是目前歐美比較領先。但是很多人問我,郎教授,你說這個數據是50.1,那麽簡單一個數據能夠表示中國現狀嗎?聽起來有點懸乎,那我這裏還有一個數據。截至2010年6月20日,中國港口積壓的鐵礦石大概是9290萬噸,超過了金融海嘯時期的7098萬噸。發電量五月份是511億千瓦,同比下跌2.9%。各位要曉得,我們的大部分經濟產值都是工業創造的,因此發電量和鐵礦石庫存量能非常準確發映出經濟的活躍程度。所以說發電量下跌這個信號讓我們比較擔憂。此外,我前兩天去深圳,在羅湖區的坳下村看了一下,這是一個以加工生產出口服裝聞名的基地,現在呢,一片蕭條,很多服裝加工企業都倒閉了,剩下的工廠基本是一個月隻開工三五天。全國工商聯也做了大量調研,得出了一個數據是中國江浙地區的棉紡企業的開工率不足三分之一,塑膠工業為50%,橡膠工業是60%。
王牧笛:而且還拿不到錢。
郎鹹平:對,還有大豆行業開工率不到20%。這就是50.1的製造業經理人采購指數所對應的中國經濟現狀。
王牧笛:教授用了幾個風向標和一個具有標識意義的指數來分析當前的經濟放緩,或者叫經濟“軟著陸”。那時老師會用怎樣的一個指標來分析現在的宏觀經濟?
時寒冰:我跟郎教授的看法差不多。去年我寫了一篇文章,我認為美國經濟在去年10月份開始逐漸地步入複蘇的軌道。我看的是哪個指標呢?主要是美國製造業的複蘇。因為奧巴馬在次貸危機發生以後,主要拯救的重點是製造業。在奧巴馬沒上台的時候,我就寫了一篇文章說奧巴馬一上台必然救美國的製造業。因為金融危機主要是金融領域出現了問題,就是次貸危機在金融領域出現了問題,虛擬經濟這一塊泡沫破滅以後,它的失業率會不斷增加,他隻要能穩住它的失業率,就已經完成任務了。他要想增加就業,要想完成經濟大複蘇,必須讓製造業好起來。因為即使你的金融業再發達,還是要依托一個基礎,就是製造業。美國的製造業在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曾經非常強,占世界製造業總量的40%以上。它後來過於注重金融業、金融衍生品的發展,尤其這20年,忽略了製造業。
郎鹹平:對。
時寒冰:而這20年正好給中國帶來了一個機會,美國不注重我們注重,這樣它的製造業就向中國轉移。但在奧巴馬上台以後就不一樣了,他大力扶持製造業,通過減稅、激勵技術研發創新,還有些大的綜合性措施,使製造業慢慢複蘇。中國走的路和美國是相反的,我們是給企業增加稅收負擔。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它的製造業在複蘇,我們的製造業在衰亡。
郎鹹平:而且由於美國采用了一個比較擴張的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也叫印美鈔的政策,匯率下降的結果使美國的出口大幅增加,從2009年3月份的1200億美金的出口,漲到最近的1700多億,平均每個月增長1.3%。你曉得過去10年美國的出口額月平均增長率是多少嗎?僅為0.55%。也就是說,從美國開始第一輪量化寬鬆後,它的出口額月平均增長率比之前翻了一番還多。我們天天說,我們中國的勞工成本低。我們完全搞錯了,中國人是工資低,但勞工成本一點都不低。為什麽?工人素質不如美國,就這麽簡單。所以你看美國一個工人的工作效率是我們一個工人的好幾倍,因此他們工資高,工資高沒關係,相對應的,他們的效率也高,所以能夠奪回製造業,就這麽簡單。
時寒冰:我們現在很多人看不清時下經濟的真相,比如說就業問題,美國的就業率並沒有上來,所以我們就認為美國還在衰退,實際上不是的。美國跟中國是兩個概念,西方國家是高工資、低就業的發展模式,中國是高就業、低工資的發展模式。從全世界範圍內來看,美國一個產業工人可以養活4.3個人,德國可以養6.8個人,韓國和日本可以養3.8個人,中國一個產業工人呢?
王牧笛:我們全家人工作還不一定養得起一個人呢。
時寒冰:我們一個產業工人才能養1.1個人。
郎鹹平:問題是我們今天也不是高就業,為什麽呢?2010年5月份,溫家寶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裏麵說,中國的失業人口有2億,這是他親口說的。那這個是什麽?就是低工資、低就業。
時寒冰:最可怕的還有一個低保障。
郎鹹平:對,“三低”。
時寒冰:我們如果有一個好一點的保障體係,大家就能夠熬過冬天。
郎鹹平:美國應付金融海嘯的政策和我們不一樣。美國是用“藏富於民”的政策來解救危機,我們呢,是拿4萬億搞所謂的投資拉動,這完全兩碼子事。你曉得這4萬億,再加上那麽多的配套,到最後是什麽結果嗎?你曉得你要印多少鈔票嗎?到現在為止,我們鈔票發行76萬億,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還有嚴重的產能過剩。這就是我們這個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必然結果。但是美國不一樣,美國在2009年3月份跟2010年11月份推出兩輪量化寬鬆政策。什麽叫量化寬鬆?簡單地講就是印美鈔,印美鈔有什麽結果呢?第一,美元貶值;第二,股價大漲。這對美國來講太好了,美元貶值什麽結果呢?除了能夠拉動出口之外,老百姓還可以賣空美元賺一筆。如果股價漲呢,直接買股票就是了。所以美國政府實施印美鈔政策的話,老百姓就樂了,他們不像我們老百姓沒有投資渠道,最後是什麽結果呢?老百姓發了,有錢了。這叫什麽?這叫用“藏富於民”拉動經濟。美國政府又比較注重老百姓的各種社會保險,老百姓生活安心,透過股市、賣空美元賺了一筆之後會幹嘛?花錢。這樣的話,消費增加了,消費增加的結果就是工廠開工,失業下降。因此,美國的失業率由2010年年初的10%降到了2011年5月份的8.8%。為什麽?就是因為美國政策是以老百姓的最大利益為前提的。
王牧笛:等於是一個“三高”的社會會讓個體變得“三低”,低壓力,而一個像我們這種“三低”的社會呢,會讓個體變得“三高”,高壓力。
郎鹹平:對。
如果當時我們什麽都沒做
如果中國在次貸危機發生之後,像歐洲一樣,也什麽都不做,中國現在就會是良性發展。
王牧笛: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現在我們的學者,我們不用“寵物經濟學家”這個詞,我們說這些人是主流經濟學家。
郎鹹平:對,我們都是非主流的。
王牧笛:知識分子應該有邊緣的姿態嘛,他們很少去反思半年前自己說過什麽。
郎鹹平:對,隻有我們天天反思自己說過什麽,因為我們說的都是對的。
王牧笛:我們每次聊到宏觀經濟,聊到通貨膨脹,總會聊到一些論戰。我發現過了半年之後,媒體很少去追問說當時那半年誰對誰錯。倒是那些當時錯的人,現在繼續在媒體上大行其道,大唱讚歌。沒有人去反思自己說過什麽。比如說我們之前說過的,那個啥的那個誰曾經談到過通貨膨脹,他就說中國沒有通貨膨脹之憂。
郎鹹平:對啊,我當時說有通貨膨脹,他硬說沒有。最後呢?不說話了。但現在他還是天天在電視上胡說八道。
時寒冰:他那個界定跟我們不一樣,比如說他不承認有通貨膨脹,隻承認通貨膨脹預期。你說,沒有通貨膨脹怎麽會有通貨膨脹預期呢?這是很奇怪的。還有,比如你剛才提到的“軟著陸”、“硬著陸”,他的定義也跟你不一樣,比如說一個人從樓上跳下來跳到海綿墊上了,這叫“軟著陸”,如果跳到水泥板上撞死了,他們還認為是“軟著陸”,因為你徹底“軟”了嘛。所以說,你跟他沒法理論。
美國經濟真的在衰退嗎
我們很多人看不清現在經濟的真相,比如說就業問題,美國的就業率並沒有上來,所以我們就認為美國還在衰退,實際上不是的。
(嘉賓介紹:時寒冰,財經媒體人)
王牧笛:最近宏觀經濟領域有一場非常重要的爭論,就是關於中國經濟到底是“硬著陸”還是“軟著陸”。有一些海外人士,比如我們經常聊到的“末日博士”魯比尼、“金融大鱷”索羅斯都在做空、唱衰中國經濟,說中國經濟會“硬著陸”。魯比尼還給了個年限,說2013年是一個危險的年份。而中國的主流經濟學界一致認為,中國經濟不會有“硬著陸”那麽大的風險,但是增速會放緩,甚至出現“軟著陸”。軟和硬是他們之間的一個分歧,但共識是著陸。其實這也沒什麽可擔心的,因為沒有什麽經濟體是永動機。我們一直在說,很難想象中國這樣一個經濟體是以跑100米的速度在跑1500米,所以我們今天思考的就是,近來的這100米是怎麽跑的?未來的1400米又將怎麽跑?我們先來看一個短片: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報告,2011年6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水平(cpi)同比上漲6.4%,創三年來新高,通貨膨脹在肉價、房價等各種作用力下依然肆虐。而更讓人糾結的是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逼近景氣紅線,創下2009年2月以來最低點,僅為50.9%(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抗通脹”與“保增長”這對矛盾共同體同時在中國經濟的舞台上登場。國內外學者關於中國經濟“軟著陸”還是“硬著陸”的爭論是“涇渭分明”、“楚河漢界”,但有關“著陸”的討論已可窺見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不爭的事實。
王牧笛:金融海嘯的時候,我們節目曾經貢獻了一個經典的言論,當時的郎式說法,說金融海嘯,美國是輕傷,歐洲是重傷,中國呢?表麵上沒什麽問題,但是是內傷。
郎鹹平:對,當時我的名言。
王牧笛:那過去這麽久了,這個傷口現在彌合得如何了?
郎鹹平:我想最近公布的這個經理人采購指數,也叫pmi指數,可以說明這個觀點。以美國為例,目前美國表現最好,今年前6個月中,有4個月是在60以上,五月份降到53,六月份反彈到55。歐洲呢?差不多是在52到58之間。中國呢?是一路下跌,匯豐銀行公布中國6月份pmi的預覽指數低到50.1。
王牧笛:在這兒我要補充一個知識: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如果在50以上,反映的經濟是擴張型的;50以下,經濟是萎靡型的。
郎鹹平:像50.1就是經濟停滯發展的意思。所以我們不需要用太多複雜的數據,以這個數據就應該得到一個結論,就是目前歐美比較領先。但是很多人問我,郎教授,你說這個數據是50.1,那麽簡單一個數據能夠表示中國現狀嗎?聽起來有點懸乎,那我這裏還有一個數據。截至2010年6月20日,中國港口積壓的鐵礦石大概是9290萬噸,超過了金融海嘯時期的7098萬噸。發電量五月份是511億千瓦,同比下跌2.9%。各位要曉得,我們的大部分經濟產值都是工業創造的,因此發電量和鐵礦石庫存量能非常準確發映出經濟的活躍程度。所以說發電量下跌這個信號讓我們比較擔憂。此外,我前兩天去深圳,在羅湖區的坳下村看了一下,這是一個以加工生產出口服裝聞名的基地,現在呢,一片蕭條,很多服裝加工企業都倒閉了,剩下的工廠基本是一個月隻開工三五天。全國工商聯也做了大量調研,得出了一個數據是中國江浙地區的棉紡企業的開工率不足三分之一,塑膠工業為50%,橡膠工業是60%。
王牧笛:而且還拿不到錢。
郎鹹平:對,還有大豆行業開工率不到20%。這就是50.1的製造業經理人采購指數所對應的中國經濟現狀。
王牧笛:教授用了幾個風向標和一個具有標識意義的指數來分析當前的經濟放緩,或者叫經濟“軟著陸”。那時老師會用怎樣的一個指標來分析現在的宏觀經濟?
時寒冰:我跟郎教授的看法差不多。去年我寫了一篇文章,我認為美國經濟在去年10月份開始逐漸地步入複蘇的軌道。我看的是哪個指標呢?主要是美國製造業的複蘇。因為奧巴馬在次貸危機發生以後,主要拯救的重點是製造業。在奧巴馬沒上台的時候,我就寫了一篇文章說奧巴馬一上台必然救美國的製造業。因為金融危機主要是金融領域出現了問題,就是次貸危機在金融領域出現了問題,虛擬經濟這一塊泡沫破滅以後,它的失業率會不斷增加,他隻要能穩住它的失業率,就已經完成任務了。他要想增加就業,要想完成經濟大複蘇,必須讓製造業好起來。因為即使你的金融業再發達,還是要依托一個基礎,就是製造業。美國的製造業在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曾經非常強,占世界製造業總量的40%以上。它後來過於注重金融業、金融衍生品的發展,尤其這20年,忽略了製造業。
郎鹹平:對。
時寒冰:而這20年正好給中國帶來了一個機會,美國不注重我們注重,這樣它的製造業就向中國轉移。但在奧巴馬上台以後就不一樣了,他大力扶持製造業,通過減稅、激勵技術研發創新,還有些大的綜合性措施,使製造業慢慢複蘇。中國走的路和美國是相反的,我們是給企業增加稅收負擔。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它的製造業在複蘇,我們的製造業在衰亡。
郎鹹平:而且由於美國采用了一個比較擴張的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也叫印美鈔的政策,匯率下降的結果使美國的出口大幅增加,從2009年3月份的1200億美金的出口,漲到最近的1700多億,平均每個月增長1.3%。你曉得過去10年美國的出口額月平均增長率是多少嗎?僅為0.55%。也就是說,從美國開始第一輪量化寬鬆後,它的出口額月平均增長率比之前翻了一番還多。我們天天說,我們中國的勞工成本低。我們完全搞錯了,中國人是工資低,但勞工成本一點都不低。為什麽?工人素質不如美國,就這麽簡單。所以你看美國一個工人的工作效率是我們一個工人的好幾倍,因此他們工資高,工資高沒關係,相對應的,他們的效率也高,所以能夠奪回製造業,就這麽簡單。
時寒冰:我們現在很多人看不清時下經濟的真相,比如說就業問題,美國的就業率並沒有上來,所以我們就認為美國還在衰退,實際上不是的。美國跟中國是兩個概念,西方國家是高工資、低就業的發展模式,中國是高就業、低工資的發展模式。從全世界範圍內來看,美國一個產業工人可以養活4.3個人,德國可以養6.8個人,韓國和日本可以養3.8個人,中國一個產業工人呢?
王牧笛:我們全家人工作還不一定養得起一個人呢。
時寒冰:我們一個產業工人才能養1.1個人。
郎鹹平:問題是我們今天也不是高就業,為什麽呢?2010年5月份,溫家寶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裏麵說,中國的失業人口有2億,這是他親口說的。那這個是什麽?就是低工資、低就業。
時寒冰:最可怕的還有一個低保障。
郎鹹平:對,“三低”。
時寒冰:我們如果有一個好一點的保障體係,大家就能夠熬過冬天。
郎鹹平:美國應付金融海嘯的政策和我們不一樣。美國是用“藏富於民”的政策來解救危機,我們呢,是拿4萬億搞所謂的投資拉動,這完全兩碼子事。你曉得這4萬億,再加上那麽多的配套,到最後是什麽結果嗎?你曉得你要印多少鈔票嗎?到現在為止,我們鈔票發行76萬億,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還有嚴重的產能過剩。這就是我們這個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必然結果。但是美國不一樣,美國在2009年3月份跟2010年11月份推出兩輪量化寬鬆政策。什麽叫量化寬鬆?簡單地講就是印美鈔,印美鈔有什麽結果呢?第一,美元貶值;第二,股價大漲。這對美國來講太好了,美元貶值什麽結果呢?除了能夠拉動出口之外,老百姓還可以賣空美元賺一筆。如果股價漲呢,直接買股票就是了。所以美國政府實施印美鈔政策的話,老百姓就樂了,他們不像我們老百姓沒有投資渠道,最後是什麽結果呢?老百姓發了,有錢了。這叫什麽?這叫用“藏富於民”拉動經濟。美國政府又比較注重老百姓的各種社會保險,老百姓生活安心,透過股市、賣空美元賺了一筆之後會幹嘛?花錢。這樣的話,消費增加了,消費增加的結果就是工廠開工,失業下降。因此,美國的失業率由2010年年初的10%降到了2011年5月份的8.8%。為什麽?就是因為美國政策是以老百姓的最大利益為前提的。
王牧笛:等於是一個“三高”的社會會讓個體變得“三低”,低壓力,而一個像我們這種“三低”的社會呢,會讓個體變得“三高”,高壓力。
郎鹹平:對。
如果當時我們什麽都沒做
如果中國在次貸危機發生之後,像歐洲一樣,也什麽都不做,中國現在就會是良性發展。
王牧笛: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現在我們的學者,我們不用“寵物經濟學家”這個詞,我們說這些人是主流經濟學家。
郎鹹平:對,我們都是非主流的。
王牧笛:知識分子應該有邊緣的姿態嘛,他們很少去反思半年前自己說過什麽。
郎鹹平:對,隻有我們天天反思自己說過什麽,因為我們說的都是對的。
王牧笛:我們每次聊到宏觀經濟,聊到通貨膨脹,總會聊到一些論戰。我發現過了半年之後,媒體很少去追問說當時那半年誰對誰錯。倒是那些當時錯的人,現在繼續在媒體上大行其道,大唱讚歌。沒有人去反思自己說過什麽。比如說我們之前說過的,那個啥的那個誰曾經談到過通貨膨脹,他就說中國沒有通貨膨脹之憂。
郎鹹平:對啊,我當時說有通貨膨脹,他硬說沒有。最後呢?不說話了。但現在他還是天天在電視上胡說八道。
時寒冰:他那個界定跟我們不一樣,比如說他不承認有通貨膨脹,隻承認通貨膨脹預期。你說,沒有通貨膨脹怎麽會有通貨膨脹預期呢?這是很奇怪的。還有,比如你剛才提到的“軟著陸”、“硬著陸”,他的定義也跟你不一樣,比如說一個人從樓上跳下來跳到海綿墊上了,這叫“軟著陸”,如果跳到水泥板上撞死了,他們還認為是“軟著陸”,因為你徹底“軟”了嘛。所以說,你跟他沒法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