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利比亞:國際政治大戲台(2)
危機中的憂與思(財經郎眼07) 作者:郎鹹平 王牧笛 王今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郎鹹平:比如說德國加油站連鎖巨頭hem,名義上屬於tamoil公司,而這個tamoil公司屬於荷蘭注冊的oilinvest,你曉得這個oilinvest是什麽來頭嗎?它是利比亞投資局的全資子公司。那德國人有沒有抵製這個加油站?根本沒有,德國人的這種反應就讓人感覺非常奇怪。
王牧笛:而且你看這次聯合國安理會投票,中國投了棄權票,德國也投了棄權票,但是很搞笑的是德國媒體竟然指責中國,比如說德國的《明鏡》周刊3月18日就稱北京是卡紮菲政權的商業夥伴,說北京似乎迫不及待地要重新開始跟的黎波裏之間的生意。
郎鹹平:它是胡扯的,德國才是。
邱震海:這是意識形態。
郎鹹平:利比亞是德國第三大石油進口國,德國消費的原油中大概11%來自利比亞,而且德國的幾個大公司在裏麵都有非常大的利益,比如說德國的巴斯夫,就控製著利比亞最大的油田;還有一個德國的建築企業bilfinger berger,幾乎獨攬了利比亞的高速公路工程跟天然氣項目。更可怕的是西門子,它在利比亞搞了一個據說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供水工程。
王牧笛:被利比亞稱為“偉大的人造河流”。
郎鹹平:對,你看德國有這麽大的利益在裏麵,我們中國哪有啊。
王牧笛:就原油來講,德國是11%來自利比亞,我們隻有不到3%。
邱震海:我覺得有時候某種程度也是人性,人性往往很難超越自己的利益,當自己的利益擺在麵前的時候,你就不一定能像“旁觀者清”那樣清楚了。“旁觀者清”很容易做到,但要做到“當局者清”是很難的。所以德國一方麵跟利比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一方麵又有很多意識形態上的東西,德國人是非常天真浪漫的,他認為人權是好的,獨立、自主是好的,但是他很難去為你設身處地想,一個東方國家處於目前情況下應該怎麽樣?
郎鹹平:對,一個所謂的“人權衛士”在碰到這種利益的時候,馬上可以轉向,馬上可以變臉。比如說它為什麽不願意出兵?請你想一想,美國打伊拉克,大家都認為是為了石油。可是你曉得2009年之後伊拉克的油田怎麽樣?它公開競價,重新招標。最後你發現是中石油拿到了最大的項目,為什麽呢?因為伊拉克政府開出了非常苛刻的條件,隻有中石油玩得起。當然,中石油也沒撿到什麽便宜。你看,美國付出這麽多代價,花這麽多金錢,還有這麽多人員的傷亡,打下伊拉克之後發現不能彌補它的損失。那德國人就想了,我有這麽重大的利益在裏麵了,萬一像伊拉克一樣出現重新洗牌的話,我會不會像美國一樣利益一去不回頭了?所以德國人在考慮利益的時候,我發現它過去在國際上天天喊的人權消失得無蹤了,變成一個利益的追求者,純粹逐利的行為。
邱震海:我覺得一個國家在考慮一個行動的時候是一個複合體。它裏麵有很多因素,有務虛的價值觀的,也有很務實的利益的,同時還有它的曆史傳統。比如像德國這種國家,它在出兵的問題上就很躊躇,因為二戰的原因,它的手腳基本上被綁住了。
王牧笛:所以說為什麽不能簡單地把它說成石油戰爭,就是這個原因。
邱震海:對,至於是哪一種因素占主導地位呢?如果我們用量性分析的話,用百分比,我倒覺得德國在出兵問題上的躊躇比重最大,幾乎占了60%到70%。你像1999年北約轟炸米洛舍維奇的時候,當時南聯盟是有北約授權的,它是一個北約的行動,德國人找到理由了,說我是在北約的授權下,這不是我單獨的行動。1991年海灣戰爭的時候,美國要求德國出動空軍,德國就派了17個空軍地勤兵跑到土耳其的基地上去,它說我隻能出地勤兵,我不能上天。打阿富汗的時候,當時也有聯合國的授權,德國出兵到阿富汗,對德國來講這是很大的事情,因為這是它第一次派出地麵部隊,是有象征意義的,就像1999年它派出轟炸機第一次進行轟炸行動一樣。就是說,它一定要找到一個合法性的說明,才能使它對曆史上的罪惡有一種解脫感,說明它的曆史並沒有把它綁住,所以我相信這占到它的60%到70%。至於石油利益,可能占到10%或者20%。再加上它們在利比亞的利益不會被撼動。
王牧笛:剛才教授舉的伊拉克的例子就說明,曆史的經驗也告訴我們,這些戰敗國的石油所有權、開采權和出口量都是很難控製的。
郎鹹平:對。
美國“懦弱”了?
對美國而言,已經有了伊拉克、阿富汗、索馬裏的悲劇,它不願意再扶持一個扶持不了的反對派。可是想到盧旺達悲劇,如果它這個“國際警察”不出兵,似乎良心上又過不去,所以它現在非常矛盾。
王牧笛:兩位老師聊了兩個擰巴的國家,一個是法國,一個是德國,都充滿了矛盾。
邱震海:還有一個美國。
王牧笛:對,美國更擰巴。
邱震海:它還招手說再見,你們去吧。
郎鹹平:美國是最不遵照劇本演的演員,本來是“國際警察”吧,現在它不幹了,變成“跑龍套”了。
王牧笛:奧巴馬是拿了一個諾貝爾和平獎,難道真的因為揣著諾貝爾和平獎就不敢出兵了嗎?
邱震海:教授長期在美國生活,應該對美國的mentality(心態)比較了解。
郎鹹平:美國現在的心情很複雜。你看,美國曾經幹涉過索馬裏,索馬裏跟阿富汗還不一樣,攻打阿富汗是因為反恐,不得不打。美國攻打伊拉克本身就沒什麽合法性的,介入索馬裏更沒合法性。2006年的時候,索馬裏被“伊斯蘭法院聯盟”控製住之後,這個國家應該是慢慢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不會像現在的索馬裏這麽混亂。可是就在當年,美國不滿意這個“伊斯蘭法院聯盟”,它說這個聯盟裏有在肯尼亞和坦桑尼亞攻擊美使館的恐怖組織分子,因此拒絕跟它談判,之後就鼓動埃塞俄比亞去進攻索馬裏,最後埃塞俄比亞還打贏了。打贏了之後,整個“伊斯蘭法院聯盟”解體,索馬裏成為一個無政府國家。最後是什麽結果呢?無政府國家出了索馬裏海盜,現在讓世界各國為之頭痛不已。所以,這次美國在想,如果它再幹涉的話,如果把卡紮菲打下來,那些反對派夠不夠成熟?這群反對派是一群沒有理念、沒有組織、沒有紀律的人,到現在為止,他們還不知道為何而戰。更可怕的是反對派全然沒有任何的管理才幹,根本不可能治國。德國也看到這個問題了,美國也看到這個問題了。就是說,你一旦把反對派扶植上來之後,很有可能比目前的阿富汗、伊拉克還要慘百倍千倍,搞不好就成了“索馬裏第二”。
王牧笛:但是不管怎麽說,非洲跟阿富汗、伊拉克還不太一樣,因為美國在那裏吃過大虧,之前還有過“黑鷹”墜落。
郎鹹平:對,1993年。
王牧笛:還有士兵遊街事件。
郎鹹平:對,有18個美軍士兵喪生,其中一具士兵的屍體被拖著腳在那邊遊街n把這些畫麵播出來了,全美國為之震撼,這就是出兵索馬裏的結果,搞得克林頓總統不得不在1994年撤軍。
王牧笛:而且你看這次聯合國安理會投票,中國投了棄權票,德國也投了棄權票,但是很搞笑的是德國媒體竟然指責中國,比如說德國的《明鏡》周刊3月18日就稱北京是卡紮菲政權的商業夥伴,說北京似乎迫不及待地要重新開始跟的黎波裏之間的生意。
郎鹹平:它是胡扯的,德國才是。
邱震海:這是意識形態。
郎鹹平:利比亞是德國第三大石油進口國,德國消費的原油中大概11%來自利比亞,而且德國的幾個大公司在裏麵都有非常大的利益,比如說德國的巴斯夫,就控製著利比亞最大的油田;還有一個德國的建築企業bilfinger berger,幾乎獨攬了利比亞的高速公路工程跟天然氣項目。更可怕的是西門子,它在利比亞搞了一個據說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供水工程。
王牧笛:被利比亞稱為“偉大的人造河流”。
郎鹹平:對,你看德國有這麽大的利益在裏麵,我們中國哪有啊。
王牧笛:就原油來講,德國是11%來自利比亞,我們隻有不到3%。
邱震海:我覺得有時候某種程度也是人性,人性往往很難超越自己的利益,當自己的利益擺在麵前的時候,你就不一定能像“旁觀者清”那樣清楚了。“旁觀者清”很容易做到,但要做到“當局者清”是很難的。所以德國一方麵跟利比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一方麵又有很多意識形態上的東西,德國人是非常天真浪漫的,他認為人權是好的,獨立、自主是好的,但是他很難去為你設身處地想,一個東方國家處於目前情況下應該怎麽樣?
郎鹹平:對,一個所謂的“人權衛士”在碰到這種利益的時候,馬上可以轉向,馬上可以變臉。比如說它為什麽不願意出兵?請你想一想,美國打伊拉克,大家都認為是為了石油。可是你曉得2009年之後伊拉克的油田怎麽樣?它公開競價,重新招標。最後你發現是中石油拿到了最大的項目,為什麽呢?因為伊拉克政府開出了非常苛刻的條件,隻有中石油玩得起。當然,中石油也沒撿到什麽便宜。你看,美國付出這麽多代價,花這麽多金錢,還有這麽多人員的傷亡,打下伊拉克之後發現不能彌補它的損失。那德國人就想了,我有這麽重大的利益在裏麵了,萬一像伊拉克一樣出現重新洗牌的話,我會不會像美國一樣利益一去不回頭了?所以德國人在考慮利益的時候,我發現它過去在國際上天天喊的人權消失得無蹤了,變成一個利益的追求者,純粹逐利的行為。
邱震海:我覺得一個國家在考慮一個行動的時候是一個複合體。它裏麵有很多因素,有務虛的價值觀的,也有很務實的利益的,同時還有它的曆史傳統。比如像德國這種國家,它在出兵的問題上就很躊躇,因為二戰的原因,它的手腳基本上被綁住了。
王牧笛:所以說為什麽不能簡單地把它說成石油戰爭,就是這個原因。
邱震海:對,至於是哪一種因素占主導地位呢?如果我們用量性分析的話,用百分比,我倒覺得德國在出兵問題上的躊躇比重最大,幾乎占了60%到70%。你像1999年北約轟炸米洛舍維奇的時候,當時南聯盟是有北約授權的,它是一個北約的行動,德國人找到理由了,說我是在北約的授權下,這不是我單獨的行動。1991年海灣戰爭的時候,美國要求德國出動空軍,德國就派了17個空軍地勤兵跑到土耳其的基地上去,它說我隻能出地勤兵,我不能上天。打阿富汗的時候,當時也有聯合國的授權,德國出兵到阿富汗,對德國來講這是很大的事情,因為這是它第一次派出地麵部隊,是有象征意義的,就像1999年它派出轟炸機第一次進行轟炸行動一樣。就是說,它一定要找到一個合法性的說明,才能使它對曆史上的罪惡有一種解脫感,說明它的曆史並沒有把它綁住,所以我相信這占到它的60%到70%。至於石油利益,可能占到10%或者20%。再加上它們在利比亞的利益不會被撼動。
王牧笛:剛才教授舉的伊拉克的例子就說明,曆史的經驗也告訴我們,這些戰敗國的石油所有權、開采權和出口量都是很難控製的。
郎鹹平:對。
美國“懦弱”了?
對美國而言,已經有了伊拉克、阿富汗、索馬裏的悲劇,它不願意再扶持一個扶持不了的反對派。可是想到盧旺達悲劇,如果它這個“國際警察”不出兵,似乎良心上又過不去,所以它現在非常矛盾。
王牧笛:兩位老師聊了兩個擰巴的國家,一個是法國,一個是德國,都充滿了矛盾。
邱震海:還有一個美國。
王牧笛:對,美國更擰巴。
邱震海:它還招手說再見,你們去吧。
郎鹹平:美國是最不遵照劇本演的演員,本來是“國際警察”吧,現在它不幹了,變成“跑龍套”了。
王牧笛:奧巴馬是拿了一個諾貝爾和平獎,難道真的因為揣著諾貝爾和平獎就不敢出兵了嗎?
邱震海:教授長期在美國生活,應該對美國的mentality(心態)比較了解。
郎鹹平:美國現在的心情很複雜。你看,美國曾經幹涉過索馬裏,索馬裏跟阿富汗還不一樣,攻打阿富汗是因為反恐,不得不打。美國攻打伊拉克本身就沒什麽合法性的,介入索馬裏更沒合法性。2006年的時候,索馬裏被“伊斯蘭法院聯盟”控製住之後,這個國家應該是慢慢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不會像現在的索馬裏這麽混亂。可是就在當年,美國不滿意這個“伊斯蘭法院聯盟”,它說這個聯盟裏有在肯尼亞和坦桑尼亞攻擊美使館的恐怖組織分子,因此拒絕跟它談判,之後就鼓動埃塞俄比亞去進攻索馬裏,最後埃塞俄比亞還打贏了。打贏了之後,整個“伊斯蘭法院聯盟”解體,索馬裏成為一個無政府國家。最後是什麽結果呢?無政府國家出了索馬裏海盜,現在讓世界各國為之頭痛不已。所以,這次美國在想,如果它再幹涉的話,如果把卡紮菲打下來,那些反對派夠不夠成熟?這群反對派是一群沒有理念、沒有組織、沒有紀律的人,到現在為止,他們還不知道為何而戰。更可怕的是反對派全然沒有任何的管理才幹,根本不可能治國。德國也看到這個問題了,美國也看到這個問題了。就是說,你一旦把反對派扶植上來之後,很有可能比目前的阿富汗、伊拉克還要慘百倍千倍,搞不好就成了“索馬裏第二”。
王牧笛:但是不管怎麽說,非洲跟阿富汗、伊拉克還不太一樣,因為美國在那裏吃過大虧,之前還有過“黑鷹”墜落。
郎鹹平:對,1993年。
王牧笛:還有士兵遊街事件。
郎鹹平:對,有18個美軍士兵喪生,其中一具士兵的屍體被拖著腳在那邊遊街n把這些畫麵播出來了,全美國為之震撼,這就是出兵索馬裏的結果,搞得克林頓總統不得不在1994年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