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中美物價比較(2)
危機中的憂與思(財經郎眼07) 作者:郎鹹平 王牧笛 王今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福重:現在“幹女兒”的時代也已經到來了。你可別小看這個,這個背後折射的是什麽東西呢?是收入差距的問題,是財富過於向少數人集中的問題。好比說吧,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比日本還大吧,假定說日本是全世界最富的國家之一,那好了,現在中國的總收入比日本的總收入還多,而中國隻把這個總收入給比日本人還少的那少部分人,那麽這少部分人將會是全世界最富的人。現在中國就出現了這種情況。
郎鹹平:讓我們感到擔憂的是,如果這些富人隻是為了自己消費,而不是想著如何替社會創造財富的話,那我請問你,中國明天怎麽辦?因此今天所謂中國奢侈品比美國貴,折射出來的問題不是誰比較貴,而是這少數人這樣奢侈地花費,說明他不再投資,不再去創造社會財富,而隻是純粹地消費、浪費,這讓我們很擔心。
王福重:他有什麽可投資的呢?能開個銀行,或者開個保險公司嗎?過去是投入股市、房市,現在呢,股市半死不活。2007年股市特別火吧,傻子都掙錢,大家都沒有心思幹活了,都在炒股票,這個時候政府很憂慮,就把股市搞下來了。股市是怎麽搞下來的呢?
王牧笛:“半夜雞叫”嘛。
王福重:在半夜裏出台印花稅,就把股市弄下來了。房市也確實如火如荼了十幾年,過去所有買了房的人都沒後悔,沒買房的人都後悔。但是現在呢,是行政限購,就是說你再有錢,我就不讓你買。那這些錢能到哪兒去?除了炒炒綠豆、茅台,你還能幹嘛?對,還有假畫,但是假畫也不多呀,像徐悲鴻這種假畫都不多,所以現在是“雞犬升天”的時代,就是所有的泡沫都堆在一起了。
王牧笛:所以,一方麵是馬太效應愈演愈烈,富的越富,窮的越窮;另一方麵是擠出效應,有關部門的種種政策和措施使得這些民營資本,還有這些有錢人,進入不了更賺錢的領域。
郎鹹平:無處投資。
王牧笛:於是就醉心古玩字畫、奢侈品,還有炒樓炒股。
郎鹹平:玩物喪誌去了。
王牧笛:所以前兩天我主持的“十大經濟風雲人物”,2011年的話題叫“向實業致敬”,就是在一個虛頭八腦的時代,人人都玩虛的,我們應該整點兒實的。“向實業致敬”,這幫堅守實業的人何其難。
王福重:這相當於說向“傻子”致敬。
郎鹹平:對。
王牧笛:向“許三多”致敬。
郎鹹平:而且根據工信部的最新調研結果顯示,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利潤率還不到3%。
王牧笛:稍有風吹草動,就麻煩了。
王福重:在中國他們屬於“沒本事的人”。我們國家發展經濟的目的是共同富裕,對不對?不是一塊兒富起來,而是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後實現共同富裕。現在我們第一步已經實現了,而且實現得大發了,因為確實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富得讓人瞠目結舌。而這些搞實業的人,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路上,他們是落伍的,是失敗的。
郎鹹平:失敗才做實業。
王福重:你得做點別的,比如徐悲鴻的那個假畫,它其實就是一張紙,一張紙賣7000多萬,你說貴不貴?貴,但是買這一張紙的人比你做實業的人賺錢要快得多,因為還有人買。
王牧笛:所以你看這段時間藝術家普遍都牛哄哄的,他們對一般媒體的采訪基本是不理不睬。
王福重:就像張瑞敏說的,台風一來,豬都飛起來了。現在連一張紙都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你吹就行了,不管你吹多大都有人信。
什麽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我們把國民經濟看成兩個部門,一個是有技術優勢的,另一個是服務第一個部門的。那什麽叫共同富裕呢?就是一定要從這種高技術、高附加價值的部門富起來,然後讓服務業部門來服務他,使得服務業部門也跟著富起來。
王牧笛:有一個樂隊叫二手玫瑰,唱了一首歌叫《允許一部分藝術家先富起來》。這是中美物價比較其中的一個路子,叫奢侈品的路子。還有一個路子,就是我們發現跟人力資本、知識產權相關的東西,紐約那邊就比北京貴得多。目前我們這邊似乎太不重視知識和人才。
王福重:這個我們是有文化傳統的,好比我們都知道的勾股定理,是誰發明的?不是勾股發明的,但西方叫這個定理為畢達哥拉斯定理,人家是有名字的。咱們這邊對個人的貢獻盡量地不突出個人,而是要你做無名英雄。
王牧笛:我們叫集體智慧。
王福重:我們叫集體的力量,對個人的力量,我們不是那麽重視。
王牧笛:所以透過我們聊到的這第二個路子,你會發現凡是跟服務、人力資本相關的,我們會比美國便宜很多。
郎鹹平:便宜得多,比如說餐廳服務員、開公交車的、開出租車的,還有保姆等等,我們這些人的工資比別人低得多,你不要以此為傲,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這是一種社會的病態。我今天想用一個理論來解釋,就是諾貝爾獎得主劉易斯的理論,劉易斯模型。理論其實很簡單,他把整個國民經濟看成兩個部門,一個是有技術優勢的,創造高附加價值的,比如說微軟、蘋果公司;另一個是服務類型的人,服務於第一個部門的,比如我們剛才說的服務員、保姆、出租車司機等等。那什麽叫共同富裕呢?就是一定要從這種高技術、高附加價值的部門先富起來,然後讓另外的服務業部門來服務他,使得服務業部門也跟著富起來。舉個例子,比如說蘋果,它要用多少軟件工程師?蘋果的app store應用軟件商店,這個軟件誰寫的?美國的大學畢業生寫的。那我請問你,我們中國有這種大學畢業生嗎?我們大學畢業生半夜不睡覺,打電動玩具才是真的。這就是兩個國家的差距。
王牧笛:等於說美國的大學生設計出來的東西,讓我們的大學生來玩。
郎鹹平:就是這個水平,這讓人感到非常驚訝。美國的這批大學生畢業之後直接到微軟、蘋果工作,一年賺9萬到12萬美金,這就是劉易斯所講的高端技術人才。這些人有錢之後怎麽樣?要花錢,那誰服務他們呢?就由社會另外一個部門,比如說保姆、餐廳服務員、出租車司機等等來服務他們,這些人服務他們有什麽好處呢?提供服務的人所得到的報酬會水漲船高。比如說在蘋果展示廳工作的工人,算藍領吧,你知道他賺多少錢?我們統計了一下,一個小時賺11.63美金,還不算銷售提成。也就是說,人家一天賺的,比我們富士康工人一個月賺得還要多。怎麽賺這麽多?因為在美國,這種藍領勞動力比較短缺,如果你不給他這麽多薪水,那他不幹了,他可能就去賣牛仔褲,或者去大學裏麵修幾門課,也變成一個軟件工程師,然後去微軟、蘋果工作,這在美國是比較容易的。所以說,在這樣一種背景下,這些藍領的價值就出來了,高端技術人才賺得錢多,那這些藍領的薪水自然要水漲船高。到最後你發現,美國的白領跟藍領之間的薪水差距是不大的。
王牧笛:所以在美國做藍領也是很驕傲的。
郎鹹平:對。
王牧笛:前不久美國有個調查,問家庭主婦們最想找什麽樣的人做男朋友或者是情人,排名第一的是水管工。
王福重:身體好。
郎鹹平:美國那邊的薪水都比較高,我這裏有個數據,2009年紐約的家庭人均收入是39200塊美金,美國農民呢,人均2萬多美元,並沒有太大的差距。為什麽?就是因為美國的高技術、高附加價值部門成功之後,服務業來服務於它,服務部門的工資跟著上去了。那我請問你,我們呢?
王福重:教授的意思我聽得很清楚,第一是說中國應該有創造力的那個部門沒有創造力,沒有創造出財富和價值來。
王牧笛:支撐不了下麵這個部門。
郎鹹平:對。因此我們要向美國買軟件、買飛機,向德國買機床、買汽車、買全套設備。結果幫助他們富裕了他們的第一個部門。
王福重:第一是說我們整個國家的創造力不是很強。第二是說美國的藍領要比我們這邊的藍領投入高,比如說牧笛,你雇一個助手,你要給他工資;教授也雇個助手,也給他工資。但是你們雇的這兩個人不一樣,教授的要求更高一些,雇的助手能力要比較強,這樣,教授給他助手的錢肯定比你給你助手的錢要多。為什麽呢?
王牧笛:不,教授給他助手的錢比我本人的錢都多。
王福重:對。這是為什麽?就是因為教授創造的價值要更大一些。
王牧笛:現在等於說我們給《人民日報》做了一個深度的注釋,我們在學習之後加入了自己的一些體會。
郎鹹平:對。那是我們學習的對象,我理解。
王福重:現在我們大學的入學率是相當高的,像北京是百分之七八十,廣東其實也很高了。也就是說,大學生很多,進行科研工作的人很多,教授很多,院士很多。
郎鹹平:但成果很少。
王福重:對。他們做的工作其實差不多都是體力勞動。
王牧笛:所以他們拿的錢也是體力勞動的錢。
王福重:對,他們和你說的保姆做的工作所創造的財富差不多是一個檔次的。
王牧笛:現在在深圳的施工地,包工頭給工人的薪水是每天250塊到300塊,這個錢跟現在的白領差不多了,但是沒有人去,大學生又不可能放下架子去做工人。
郎鹹平:今天講到iphone,我再舉個例子,我們講到兩個部門,第一個部門在美國是像蘋果這樣的公司,創造如此高的價值,平均一個iphone,蘋果就能賺360美元,所以說喬布斯是神一樣的人。我們是幫iphone組裝,賺了多少呢?6.54美金,美國賺的是我們的60倍。可以想象,像我們這些部門這麽窮,如何帶動服務業?根本帶動不了的。
王牧笛:所以教授、王老師,我們聊了這個圖景的兩個層次,一個是奢侈品,一個是服務類及跟知識部門相關的二元的一個結構,那麽第三個,我們該聊一聊我們普通百姓的憂傷了。
郎鹹平:《人民日報》講的是美國跟中國差不多的。
王牧笛:其實也未必差不多。我在網易微博上看到一個帖子,同樣是1美元,按照現在的匯率,1美元折合人民幣是6塊4,在美國1美元可以派上比較大的用場,比如說可以買到6包方便麵、或者3碗素食麵、或者十來個橙子、或者1袋葡萄、或者2磅香蕉、或者10個雞蛋、或者1瓶牛奶、或者幾個麵包,在中國6塊4能買什麽呢?最多能買2袋方便麵,或者1碗素食麵、或者三四個雞蛋、或者2個麵包。就是說即便跟我們周遭相關的東西相比,我們好像還比美國要略貴一點,所以對於《人民日報》給的這份對比表,很多媒體給出了評論,首先是剛才教授跟王老師補充的一個維度,就是這個表格似乎少了中美人民收入水平的比較,你要把物價水平跟收入水平放在一起比較才合理、才靠譜;另外一個就是少了一個民眾負擔的指數。其實我們老百姓圍觀這個表格,圍觀《人民日報》挑起來的各大媒體關於中美物價的討論,並不是真的想要跟美國看齊,而是想把這個作為一個題材來反映我們生活的壓力。
王福重:對,我說得難聽一點吧,郎教授寫書叫《我們的日子為什麽這麽難》,其實是因為我們有一部分人的日子太好了。
王牧笛:既然我們這次是以《人民日報》開場的,那我們還以《人民日報》收尾。《人民日報》海外版講了一個故事,關於美國的一個中產階級,傑西卡一家七口,老公、兩個孩子、父母,還有個外甥女,是寄居在他們家讀大學的。他們每星期到超市進行一次大采購,200美元的購物能將整個車子的後備箱裝滿,玩命地吃、玩命地喝,想吃什麽吃什麽,沒有任何限製。算下來,平均每人每月食品類的生活開支也就100美元左右。《人民日報》海外版在告訴我們,美國一個中產者的家庭是多麽的幸福。
郎鹹平:讓我們感到擔憂的是,如果這些富人隻是為了自己消費,而不是想著如何替社會創造財富的話,那我請問你,中國明天怎麽辦?因此今天所謂中國奢侈品比美國貴,折射出來的問題不是誰比較貴,而是這少數人這樣奢侈地花費,說明他不再投資,不再去創造社會財富,而隻是純粹地消費、浪費,這讓我們很擔心。
王福重:他有什麽可投資的呢?能開個銀行,或者開個保險公司嗎?過去是投入股市、房市,現在呢,股市半死不活。2007年股市特別火吧,傻子都掙錢,大家都沒有心思幹活了,都在炒股票,這個時候政府很憂慮,就把股市搞下來了。股市是怎麽搞下來的呢?
王牧笛:“半夜雞叫”嘛。
王福重:在半夜裏出台印花稅,就把股市弄下來了。房市也確實如火如荼了十幾年,過去所有買了房的人都沒後悔,沒買房的人都後悔。但是現在呢,是行政限購,就是說你再有錢,我就不讓你買。那這些錢能到哪兒去?除了炒炒綠豆、茅台,你還能幹嘛?對,還有假畫,但是假畫也不多呀,像徐悲鴻這種假畫都不多,所以現在是“雞犬升天”的時代,就是所有的泡沫都堆在一起了。
王牧笛:所以,一方麵是馬太效應愈演愈烈,富的越富,窮的越窮;另一方麵是擠出效應,有關部門的種種政策和措施使得這些民營資本,還有這些有錢人,進入不了更賺錢的領域。
郎鹹平:無處投資。
王牧笛:於是就醉心古玩字畫、奢侈品,還有炒樓炒股。
郎鹹平:玩物喪誌去了。
王牧笛:所以前兩天我主持的“十大經濟風雲人物”,2011年的話題叫“向實業致敬”,就是在一個虛頭八腦的時代,人人都玩虛的,我們應該整點兒實的。“向實業致敬”,這幫堅守實業的人何其難。
王福重:這相當於說向“傻子”致敬。
郎鹹平:對。
王牧笛:向“許三多”致敬。
郎鹹平:而且根據工信部的最新調研結果顯示,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利潤率還不到3%。
王牧笛:稍有風吹草動,就麻煩了。
王福重:在中國他們屬於“沒本事的人”。我們國家發展經濟的目的是共同富裕,對不對?不是一塊兒富起來,而是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後實現共同富裕。現在我們第一步已經實現了,而且實現得大發了,因為確實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富得讓人瞠目結舌。而這些搞實業的人,在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路上,他們是落伍的,是失敗的。
郎鹹平:失敗才做實業。
王福重:你得做點別的,比如徐悲鴻的那個假畫,它其實就是一張紙,一張紙賣7000多萬,你說貴不貴?貴,但是買這一張紙的人比你做實業的人賺錢要快得多,因為還有人買。
王牧笛:所以你看這段時間藝術家普遍都牛哄哄的,他們對一般媒體的采訪基本是不理不睬。
王福重:就像張瑞敏說的,台風一來,豬都飛起來了。現在連一張紙都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你吹就行了,不管你吹多大都有人信。
什麽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我們把國民經濟看成兩個部門,一個是有技術優勢的,另一個是服務第一個部門的。那什麽叫共同富裕呢?就是一定要從這種高技術、高附加價值的部門富起來,然後讓服務業部門來服務他,使得服務業部門也跟著富起來。
王牧笛:有一個樂隊叫二手玫瑰,唱了一首歌叫《允許一部分藝術家先富起來》。這是中美物價比較其中的一個路子,叫奢侈品的路子。還有一個路子,就是我們發現跟人力資本、知識產權相關的東西,紐約那邊就比北京貴得多。目前我們這邊似乎太不重視知識和人才。
王福重:這個我們是有文化傳統的,好比我們都知道的勾股定理,是誰發明的?不是勾股發明的,但西方叫這個定理為畢達哥拉斯定理,人家是有名字的。咱們這邊對個人的貢獻盡量地不突出個人,而是要你做無名英雄。
王牧笛:我們叫集體智慧。
王福重:我們叫集體的力量,對個人的力量,我們不是那麽重視。
王牧笛:所以透過我們聊到的這第二個路子,你會發現凡是跟服務、人力資本相關的,我們會比美國便宜很多。
郎鹹平:便宜得多,比如說餐廳服務員、開公交車的、開出租車的,還有保姆等等,我們這些人的工資比別人低得多,你不要以此為傲,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這是一種社會的病態。我今天想用一個理論來解釋,就是諾貝爾獎得主劉易斯的理論,劉易斯模型。理論其實很簡單,他把整個國民經濟看成兩個部門,一個是有技術優勢的,創造高附加價值的,比如說微軟、蘋果公司;另一個是服務類型的人,服務於第一個部門的,比如我們剛才說的服務員、保姆、出租車司機等等。那什麽叫共同富裕呢?就是一定要從這種高技術、高附加價值的部門先富起來,然後讓另外的服務業部門來服務他,使得服務業部門也跟著富起來。舉個例子,比如說蘋果,它要用多少軟件工程師?蘋果的app store應用軟件商店,這個軟件誰寫的?美國的大學畢業生寫的。那我請問你,我們中國有這種大學畢業生嗎?我們大學畢業生半夜不睡覺,打電動玩具才是真的。這就是兩個國家的差距。
王牧笛:等於說美國的大學生設計出來的東西,讓我們的大學生來玩。
郎鹹平:就是這個水平,這讓人感到非常驚訝。美國的這批大學生畢業之後直接到微軟、蘋果工作,一年賺9萬到12萬美金,這就是劉易斯所講的高端技術人才。這些人有錢之後怎麽樣?要花錢,那誰服務他們呢?就由社會另外一個部門,比如說保姆、餐廳服務員、出租車司機等等來服務他們,這些人服務他們有什麽好處呢?提供服務的人所得到的報酬會水漲船高。比如說在蘋果展示廳工作的工人,算藍領吧,你知道他賺多少錢?我們統計了一下,一個小時賺11.63美金,還不算銷售提成。也就是說,人家一天賺的,比我們富士康工人一個月賺得還要多。怎麽賺這麽多?因為在美國,這種藍領勞動力比較短缺,如果你不給他這麽多薪水,那他不幹了,他可能就去賣牛仔褲,或者去大學裏麵修幾門課,也變成一個軟件工程師,然後去微軟、蘋果工作,這在美國是比較容易的。所以說,在這樣一種背景下,這些藍領的價值就出來了,高端技術人才賺得錢多,那這些藍領的薪水自然要水漲船高。到最後你發現,美國的白領跟藍領之間的薪水差距是不大的。
王牧笛:所以在美國做藍領也是很驕傲的。
郎鹹平:對。
王牧笛:前不久美國有個調查,問家庭主婦們最想找什麽樣的人做男朋友或者是情人,排名第一的是水管工。
王福重:身體好。
郎鹹平:美國那邊的薪水都比較高,我這裏有個數據,2009年紐約的家庭人均收入是39200塊美金,美國農民呢,人均2萬多美元,並沒有太大的差距。為什麽?就是因為美國的高技術、高附加價值部門成功之後,服務業來服務於它,服務部門的工資跟著上去了。那我請問你,我們呢?
王福重:教授的意思我聽得很清楚,第一是說中國應該有創造力的那個部門沒有創造力,沒有創造出財富和價值來。
王牧笛:支撐不了下麵這個部門。
郎鹹平:對。因此我們要向美國買軟件、買飛機,向德國買機床、買汽車、買全套設備。結果幫助他們富裕了他們的第一個部門。
王福重:第一是說我們整個國家的創造力不是很強。第二是說美國的藍領要比我們這邊的藍領投入高,比如說牧笛,你雇一個助手,你要給他工資;教授也雇個助手,也給他工資。但是你們雇的這兩個人不一樣,教授的要求更高一些,雇的助手能力要比較強,這樣,教授給他助手的錢肯定比你給你助手的錢要多。為什麽呢?
王牧笛:不,教授給他助手的錢比我本人的錢都多。
王福重:對。這是為什麽?就是因為教授創造的價值要更大一些。
王牧笛:現在等於說我們給《人民日報》做了一個深度的注釋,我們在學習之後加入了自己的一些體會。
郎鹹平:對。那是我們學習的對象,我理解。
王福重:現在我們大學的入學率是相當高的,像北京是百分之七八十,廣東其實也很高了。也就是說,大學生很多,進行科研工作的人很多,教授很多,院士很多。
郎鹹平:但成果很少。
王福重:對。他們做的工作其實差不多都是體力勞動。
王牧笛:所以他們拿的錢也是體力勞動的錢。
王福重:對,他們和你說的保姆做的工作所創造的財富差不多是一個檔次的。
王牧笛:現在在深圳的施工地,包工頭給工人的薪水是每天250塊到300塊,這個錢跟現在的白領差不多了,但是沒有人去,大學生又不可能放下架子去做工人。
郎鹹平:今天講到iphone,我再舉個例子,我們講到兩個部門,第一個部門在美國是像蘋果這樣的公司,創造如此高的價值,平均一個iphone,蘋果就能賺360美元,所以說喬布斯是神一樣的人。我們是幫iphone組裝,賺了多少呢?6.54美金,美國賺的是我們的60倍。可以想象,像我們這些部門這麽窮,如何帶動服務業?根本帶動不了的。
王牧笛:所以教授、王老師,我們聊了這個圖景的兩個層次,一個是奢侈品,一個是服務類及跟知識部門相關的二元的一個結構,那麽第三個,我們該聊一聊我們普通百姓的憂傷了。
郎鹹平:《人民日報》講的是美國跟中國差不多的。
王牧笛:其實也未必差不多。我在網易微博上看到一個帖子,同樣是1美元,按照現在的匯率,1美元折合人民幣是6塊4,在美國1美元可以派上比較大的用場,比如說可以買到6包方便麵、或者3碗素食麵、或者十來個橙子、或者1袋葡萄、或者2磅香蕉、或者10個雞蛋、或者1瓶牛奶、或者幾個麵包,在中國6塊4能買什麽呢?最多能買2袋方便麵,或者1碗素食麵、或者三四個雞蛋、或者2個麵包。就是說即便跟我們周遭相關的東西相比,我們好像還比美國要略貴一點,所以對於《人民日報》給的這份對比表,很多媒體給出了評論,首先是剛才教授跟王老師補充的一個維度,就是這個表格似乎少了中美人民收入水平的比較,你要把物價水平跟收入水平放在一起比較才合理、才靠譜;另外一個就是少了一個民眾負擔的指數。其實我們老百姓圍觀這個表格,圍觀《人民日報》挑起來的各大媒體關於中美物價的討論,並不是真的想要跟美國看齊,而是想把這個作為一個題材來反映我們生活的壓力。
王福重:對,我說得難聽一點吧,郎教授寫書叫《我們的日子為什麽這麽難》,其實是因為我們有一部分人的日子太好了。
王牧笛:既然我們這次是以《人民日報》開場的,那我們還以《人民日報》收尾。《人民日報》海外版講了一個故事,關於美國的一個中產階級,傑西卡一家七口,老公、兩個孩子、父母,還有個外甥女,是寄居在他們家讀大學的。他們每星期到超市進行一次大采購,200美元的購物能將整個車子的後備箱裝滿,玩命地吃、玩命地喝,想吃什麽吃什麽,沒有任何限製。算下來,平均每人每月食品類的生活開支也就100美元左右。《人民日報》海外版在告訴我們,美國一個中產者的家庭是多麽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