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安吳商婦(晚清女首富周瑩傳) 作者:李文德 王芳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嵯峨山上的草叢剛剛泛綠,吳尉文終於決定了出行的日子。
當年他外出巡檢自己的商號,都是以馬代步,少則三十騎,多則六十騎,一路奔馳起來,二三裏地塵土飛揚,遠遠望去,甚是壯觀。他認為:這種畫麵的出現,不僅證明了自己財富的真實力量,而且證明他的權威與地位是四品以下官吏望塵莫及的。盡管他並不是在職的官吏,但是他們見他下跪叩拜,與在職四品無二。這一次不同,當他決定在1886年外行巡察自己的經濟王國時,卻一改幾十年形成的製度,準備棄坐騎乘船離陝。他的決定令多次跟隨他遠行的武師們感到不解。駱榮笑對武師們說:“老爺已非當年,今已老矣!若再受鞍馬之勞,焉能行千裏而不疲憊?”
武師們仿佛醒悟過來,立刻把準備乘騎外出的行囊重新做了調換。
1886年陰曆二月二十六日,吳尉文率領六名武師,兩名賬房先生,一名爐頭,兩名貼心家人,四名挑夫,十名家丁,離開安吳堡,取道鹹陽乘船東行,開始了又一次例行的巡察。
吳尉文一行乘轎車抵鹹陽後,落腳在鹹陽甜水巷福來客棧。不知消息怎樣被鹹陽縣知縣得知,他剛剛盥洗完畢,鹹陽縣知縣便進了門。
鹹陽與涇陽隔著一條涇河,雖同屬渭北,但鹹陽與涇陽不是隸屬關係,鹹陽縣知縣完全無須拍吳尉文馬屁,然而他在吳尉文麵前,卻是畢恭畢敬的一副謙卑相。因為無論官品爵號,還是財富地位,他都與吳尉文無法相比,盡管吳尉文並無實權,更極少打出皇封禦賜的行杖招搖過市。他在聞知吳尉文出行下榻福來客棧消息後,不敢怠慢,連忙走進了上任後從來也沒進過的福來客棧。
吳尉文對鹹陽縣知縣到客棧拜訪很是高興,兩人談了一炷香工夫,鹹陽縣知縣起身告辭說:“明日晨,我定到碼頭為吳大人送行。”
吳尉文笑道:“那我就先謝過了。”
鹹陽縣知縣拜訪吳尉文一來出於禮數,二來也有自己的目的:請吳尉文將他孝敬父母的銀兩物品捎帶到永濟。因為他探知吳尉文離陝後第一站是山西永濟,他的家在永濟縣城裏,而吳尉文在永濟縣城開設的秦晉鐵木貨棧,是永濟境內最大的向陝西提供鐵鍋、火爐等鐵質用品的批發商號,每年進出銀兩在一百二十萬上下。把孝敬父母的心意托他帶到永濟,自然是萬無一失了。
吳尉文自然不會拒絕,他爽爽快快應允了鹹陽縣知縣的拜托。他深知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的道理,即使自己一時用不著鹹陽縣知縣幫啥忙,也不會忘記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的古訓。
鹹陽古渡溝通了渭河南北兩岸,是關中交通咽喉,自古東往西來,南行北去,都必須經鹹陽渡口,因而這裏每日商旅遊人絡繹不絕,車馬舟楫如織,處處顯示著昔日帝王古都的氣質,成為西出陽關的第一道天然要衝。北岸渡口碼頭出甜水巷數十步便到,碼頭東西長一千七百多尺,南北寬三百六十多尺,碼頭靠東處有張飛廟,廟前石柱上有一鐵鞭,相傳為張飛用來鎮水降妖、保護鹹陽渡平安的神鞭。碼頭正中是渡口管理所,一字兒排列著五間大房,大房西是堆貨碼頭,東為客運碼頭。裝飾華貴,五十擔載重量的永安號客貨兩用船,靠在張飛廟前的岸邊,裝卸工們正忙著把貨往艙裏背運。
鹹陽縣知縣和幾位隨行官吏陪伴著吳尉文一行走進碼頭時,永安號船老大趕忙下船,拾級而上,迎住吳尉文和鹹陽縣知縣,躬身道:“小人向吳老爺、縣老爺請安。”
吳尉文笑道:“免禮免禮,出門在外,禮節講究不了許多。”
鹹陽縣知縣說:“自古到今,禮多人不怪,隻是等級太過森嚴煩瑣了,未免強人所難!”
上船入艙,鹹陽縣知縣將送父母的物品交給吳尉文說:“多勞吳大人了。”
“你我之間,何需客套。”吳尉文說,“抵永濟後,我將親自將銀兩與物品交到老人家手裏。”
一杯茶過後,船主進艙報告:“吳老爺,現午時一刻,是否起航?”
鹹陽縣知縣起身出艙,吳尉文送至船舷住腳,鹹陽縣知縣抱拳說:“祝吳大人一帆風順。回來後下官定到安吳堡請安。”
吳尉文抱拳回禮說:“到時你我定要一醉方休。”
船緩緩駛離碼頭,船身橫著進入渭河主流航道,吳尉文揚臂抬手,向岸上送行人告別後,對站在甲板上的王堅等人說:“此次出行,離陝一年後返回安吳堡時,若能抱到孫子,我該多開心啊!”
五十擔的大船,順水向東駛出五裏多路時,河風起,船上大帆升起,船行速度加快,太陽下山前,船便進入渭南河段。
渭河流入渭南境內後,河道變寬,主航道水流緩慢,船行速度也慢了許多,抵達渭南時已近子夜時分,船老大請示吳尉文是停泊還是繼續夜航。
吳尉文睡意蒙矓中翻了個身說:“渭南無須停泊。”
船在夜色中繼續順水而下。武師王堅、秦甲、劉炳文等都是第一次乘船順渭河水道東行,一心想知道沿河風光到底與江南水鄉風光有何不同,自鹹陽起航後,便聚在甲板上談笑風生,指點沿河所見,當得知吳尉文要船夜航時,王堅不由得擔心說:“渭河上夜裏行船,船老大也夠膽大了吧?”在鹹陽碼頭上船前,他已經問過幾個船老大,他們告訴他說:“沒啥急事,最好別在夜裏行船,因為渭河主航道變化大,夜裏無法觀望到航道前邊發生什麽變故,一旦大意,就可能釀出事故來。”
渭河每年雨季泥沙含量大,枯水季節主航道水深在二到三米之間,載重量一百擔的大船可由鹹陽直抵山西風陵渡,然後乘船出三門峽至大海或通過漕運駛入運河故道。雨季河水升漲,主河道可行載重二百擔大船,五十擔以下船隻,一年四季可行。因此,渭河便成為一條連接東西的暢通水路。陝西船到山西風陵渡後,向上逆行可至黃河壺口,下行可順黃河而下,至洛陽古運河再下江南。隻是黃河水急灘多浪惡,船過三門峽更是險情叢生,多數船家除非萬不得已,一般由陝至風陵渡後便不再逆行或順黃河水而下。吳尉文選擇水路至山西永濟的方案,是想先巡察山西永濟、運城鐵木與鹽務經營狀況後,再從陸路直奔河南陝縣進洛陽,入運河至鎮江,然後到南京、揚州、上海,再逆長江至武漢入川到重慶,下成都,走劍門翻秦嶺到寶雞,返回安吳堡。如此安排,是為了少走彎路,減少鞍馬之苦。畢竟他年過花甲,在一年多時間裏走完萬裏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盡量少消耗體力,保證安全往返一遍,是頭等的問題。
常言道,百密難免一疏。吳尉文盡管想得周到,準備得也夠周全,但卻忽略了走水路危險一旦發生,後果卻比陸路要嚴重得多。因為水火無情,是人完全無法預料的事。
王堅對夜裏行船提出異議後,船老大說:“王武師無須過慮,渭南過後至風陵渡河段,水深灘平,順水船無大礙。”
王堅難以說服吳尉文改變決定,隻得回艙倒頭睡下。船在夜裏緩緩順水而下,大約三更時分,河道裏突然風起,船一下陷入逆風而行,船速更慢了。船老大見船工們撐竹篙非常吃力,無奈才在一河灣裏落帆停泊。
第二天一早醒來,吳尉文發現船停靠在前不著村後不靠店的河灣裏,有點納悶,問船老大為啥落帆停船,船老大指指揚起的沙塵說:“半夜裏起風,船頂風行駛,船工們難以持久,為防不測,我才讓停泊過夜。”
吳尉文上得甲板,向河兩岸看了看,隻見河道裏沙飛塵揚,風呼呼地響,才知船老大所言非假。
船在河灣裏等到風停,已是第二天早飯過後,再次起航時,王堅等人已失去了觀渭河兩岸景致的興趣。
船老大陷入了困惑,一夜的東南風像給春寒料峭的原野鼓了一把勁,為原本還顯睡意的大地披上一層淡淡的勃發向上的綠色春衫;本來在薄冰下流動的河水,此時也掀開寒徹肌骨的冰衣,讓混濁中泛著黃白色泡沫的浪濤,抽打著船體,水流速度明顯變快。一望無際的蘆葦灘把寬達十數裏的渭河緊緊擁抱在懷裏,空中不時飛過長鳴北飛的雁群、翱翔的蒼鷹、成雙成對的喜鵲、永遠喳喳嘰嘰叫個不停的灰雀。寸步不離河灘的鸕鶿和野鴨,則成為蘆葦叢中的大家族,把春天的喜悅告訴東往西行的船隻遊人。但此時船老大臉上並無喜悅流露,他鑽進很少進的貨艙,不停吆喝著正蹲著趴著堵塞船底裂縫的船工們:“手腳麻利點好不好?幾條裂縫若不能及時堵住,把貨淹了,你們還吃個屁!”
船底出現的裂縫船老大也感到莫名其妙,停泊河灣時,船體並未受到外力衝撞,航行中也未遇到什麽麻煩,船剛剛維修過不久,裂縫突然出現豈不是碰見了鬼!
一張張裹了油膠的灰白色麻紙被船工們用鉤刀塞進裂縫裏,然後在上麵壓上鎮艙石。水終於停止湧進船艙時,船老大長長籲了一口氣,掏出手帕來擦拭額頭沁出的汗珠,對船工們說:“艙裏積水弄幹淨後,把貨物重新垛好。”
吳尉文並不知船艙底部發生了什麽事,一如上船後的心平氣和,和王堅、秦甲、劉炳文在船艙裏搓麻將耗磨時間,而賬房先生和其他人都在通艙裏玩花花牌。船在蘆葦夾著的河裏像是一片樹葉漂動著,幾隻小船超過永安號後,很快便消失在視線外。
永安號船艙底的裂縫並沒被徹底堵死。船工第二次報告船老大時,船老大一臉怒氣,罵道:“一個個都變成了廢物,連條縫也補不好,光能吃呀!”
船老大檢查完艙底裂縫,感到事有些麻煩,命船工們重新倒艙移貨搶修後,上了甲板進入吳尉文艙內報告說:“吳老爺,船艙出現幾尺裂縫往裏進水,為安全起見,船得暫時拋錨,待堵住裂縫再開船。”
吳尉文一聽,停住出牌問道:“漏水嚴重嗎?”
“有點麻煩,不過問題不大。”
“需多長時間?”
“快得一頓飯工夫。”
“如果不停船搶修呢?”
“水流速度在船行過程中對船體有一定壓力,堵漏較難,停船堵修,壓力較小,易一次成功。”
“如此講,就把船停下來堵吧。”
永安號離開中心航道,在南側淺水處拋錨後,開始了搶修。
吳尉文出得船艙,向兩岸觀望良久,方對王堅等人說:“渭河匯入黃河的水麵,雖比不上長江入海處水濤連天般壯觀浩瀚,但也有一番令人心曠神怡、熱血沸騰的雙重感受。渭水之無畏無懼、粗獷咆哮的氣勢,就像三秦男兒冷峻豪爽、勇往直前的性格一樣,是任何一條河流都無法與之相比的。”
王堅表示同感說:“千百裏渭水,穿山過峽,進入關中平原後,變得溫馴善良了許多,像三秦人的寬大胸懷,就像老爺所說,渭水潤地闊,山橫三秦雄。要不咋說天下糧倉當數秦川,中州遇災求陝川呢!”
秦甲則說:“依我之見,天下水色山光皆相似,若有別,也不外清澈濁流深淺緩急而已。”
吳尉文笑道:“若如此,華山與五台山就無異了!”
王堅也笑道:“那幹脆就把你秦甲叫王堅,還分啥姓秦姓王嘛!”
劉炳文忍住笑說:“秦兄之所以隻能當武師,就因為在他眼裏,刀槍劍戟皆殺人利器,就像魚鉤也能置人於死地一樣。黃河渭水長江皆為水,既能載舟又能澆禾潤物,人飲之能活,狗喝了還能活呢。”
眾人聽罷,哄地大笑起來。秦甲臉紅道:“讀書識字的人,拿粗哥兒們當笑料,未免有失斯文吧?”
吳尉文說:“不說不笑不熱鬧,我看往後秦師也該多讀點書了,不然王堅他們還會拿你調笑。”
船老大並沒在一頓飯時間內堵住漏水裂縫。因為一塊槐木板被蟲蛀空,檢修時未能察覺,船在航行中底部觸及硬物撞破油漆封泥,蟲蛀船板變朽,裂縫擴大。毛病找到,船工們隻得臨時采取應急措施,在裂縫處加鋪隔水油紙封泥,然後加釘木板條,待船抵風陵渡碼頭卸貨後再行修理。
拋錨停泊修理,遠遠超過了船老大預計的時間,待船再次起航時,已是掌燈時分。
船頂風逆行,水流雖然平緩,水麵也寬闊,但負重的永安號靠人力劃動,每前進一尺,都要付出巨大力量。船桅燈在風中搖晃,船老大睜大了眼睛,觀察著波濤起伏的混濁水麵。三更時分總算把船劃進渭河匯入黃河的水域裏。
風陵渡碼頭在黃河東岸,依地形呈自然狀態蔓延,青石條砌成的碼頭,有數十尺沉入水底,風中浪擊青石,發出一陣陣轟鳴。就在船向碼頭靠時,河道裏突然旋來一股強大的旋風,載重五十擔的永安號竟像一葉小舟,被吹得身不由己,在浪穀中,向下遊迅速漂去,眨眼便駛出了碼頭地段。船老大大吼一聲:“用力把船穩住……”但風浪聲淹沒了他的吼聲,船工們雖加強了劃槳頻率,想把順河而下的船劃向岸邊,也已顯得有心無力了。就在這節骨眼時刻,船體不知被什麽撞了一下,發出咚的一聲沉悶響聲,船老大睜大了恐懼的大眼,借著微弱的船桅燈光向水麵查看,隻見原本零星漂浮的融冰塊,此時幾乎布滿了整個河麵,他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嘴裏嘟囔道:“他娘的,河開得這麽突然!”
當年他外出巡檢自己的商號,都是以馬代步,少則三十騎,多則六十騎,一路奔馳起來,二三裏地塵土飛揚,遠遠望去,甚是壯觀。他認為:這種畫麵的出現,不僅證明了自己財富的真實力量,而且證明他的權威與地位是四品以下官吏望塵莫及的。盡管他並不是在職的官吏,但是他們見他下跪叩拜,與在職四品無二。這一次不同,當他決定在1886年外行巡察自己的經濟王國時,卻一改幾十年形成的製度,準備棄坐騎乘船離陝。他的決定令多次跟隨他遠行的武師們感到不解。駱榮笑對武師們說:“老爺已非當年,今已老矣!若再受鞍馬之勞,焉能行千裏而不疲憊?”
武師們仿佛醒悟過來,立刻把準備乘騎外出的行囊重新做了調換。
1886年陰曆二月二十六日,吳尉文率領六名武師,兩名賬房先生,一名爐頭,兩名貼心家人,四名挑夫,十名家丁,離開安吳堡,取道鹹陽乘船東行,開始了又一次例行的巡察。
吳尉文一行乘轎車抵鹹陽後,落腳在鹹陽甜水巷福來客棧。不知消息怎樣被鹹陽縣知縣得知,他剛剛盥洗完畢,鹹陽縣知縣便進了門。
鹹陽與涇陽隔著一條涇河,雖同屬渭北,但鹹陽與涇陽不是隸屬關係,鹹陽縣知縣完全無須拍吳尉文馬屁,然而他在吳尉文麵前,卻是畢恭畢敬的一副謙卑相。因為無論官品爵號,還是財富地位,他都與吳尉文無法相比,盡管吳尉文並無實權,更極少打出皇封禦賜的行杖招搖過市。他在聞知吳尉文出行下榻福來客棧消息後,不敢怠慢,連忙走進了上任後從來也沒進過的福來客棧。
吳尉文對鹹陽縣知縣到客棧拜訪很是高興,兩人談了一炷香工夫,鹹陽縣知縣起身告辭說:“明日晨,我定到碼頭為吳大人送行。”
吳尉文笑道:“那我就先謝過了。”
鹹陽縣知縣拜訪吳尉文一來出於禮數,二來也有自己的目的:請吳尉文將他孝敬父母的銀兩物品捎帶到永濟。因為他探知吳尉文離陝後第一站是山西永濟,他的家在永濟縣城裏,而吳尉文在永濟縣城開設的秦晉鐵木貨棧,是永濟境內最大的向陝西提供鐵鍋、火爐等鐵質用品的批發商號,每年進出銀兩在一百二十萬上下。把孝敬父母的心意托他帶到永濟,自然是萬無一失了。
吳尉文自然不會拒絕,他爽爽快快應允了鹹陽縣知縣的拜托。他深知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的道理,即使自己一時用不著鹹陽縣知縣幫啥忙,也不會忘記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的古訓。
鹹陽古渡溝通了渭河南北兩岸,是關中交通咽喉,自古東往西來,南行北去,都必須經鹹陽渡口,因而這裏每日商旅遊人絡繹不絕,車馬舟楫如織,處處顯示著昔日帝王古都的氣質,成為西出陽關的第一道天然要衝。北岸渡口碼頭出甜水巷數十步便到,碼頭東西長一千七百多尺,南北寬三百六十多尺,碼頭靠東處有張飛廟,廟前石柱上有一鐵鞭,相傳為張飛用來鎮水降妖、保護鹹陽渡平安的神鞭。碼頭正中是渡口管理所,一字兒排列著五間大房,大房西是堆貨碼頭,東為客運碼頭。裝飾華貴,五十擔載重量的永安號客貨兩用船,靠在張飛廟前的岸邊,裝卸工們正忙著把貨往艙裏背運。
鹹陽縣知縣和幾位隨行官吏陪伴著吳尉文一行走進碼頭時,永安號船老大趕忙下船,拾級而上,迎住吳尉文和鹹陽縣知縣,躬身道:“小人向吳老爺、縣老爺請安。”
吳尉文笑道:“免禮免禮,出門在外,禮節講究不了許多。”
鹹陽縣知縣說:“自古到今,禮多人不怪,隻是等級太過森嚴煩瑣了,未免強人所難!”
上船入艙,鹹陽縣知縣將送父母的物品交給吳尉文說:“多勞吳大人了。”
“你我之間,何需客套。”吳尉文說,“抵永濟後,我將親自將銀兩與物品交到老人家手裏。”
一杯茶過後,船主進艙報告:“吳老爺,現午時一刻,是否起航?”
鹹陽縣知縣起身出艙,吳尉文送至船舷住腳,鹹陽縣知縣抱拳說:“祝吳大人一帆風順。回來後下官定到安吳堡請安。”
吳尉文抱拳回禮說:“到時你我定要一醉方休。”
船緩緩駛離碼頭,船身橫著進入渭河主流航道,吳尉文揚臂抬手,向岸上送行人告別後,對站在甲板上的王堅等人說:“此次出行,離陝一年後返回安吳堡時,若能抱到孫子,我該多開心啊!”
五十擔的大船,順水向東駛出五裏多路時,河風起,船上大帆升起,船行速度加快,太陽下山前,船便進入渭南河段。
渭河流入渭南境內後,河道變寬,主航道水流緩慢,船行速度也慢了許多,抵達渭南時已近子夜時分,船老大請示吳尉文是停泊還是繼續夜航。
吳尉文睡意蒙矓中翻了個身說:“渭南無須停泊。”
船在夜色中繼續順水而下。武師王堅、秦甲、劉炳文等都是第一次乘船順渭河水道東行,一心想知道沿河風光到底與江南水鄉風光有何不同,自鹹陽起航後,便聚在甲板上談笑風生,指點沿河所見,當得知吳尉文要船夜航時,王堅不由得擔心說:“渭河上夜裏行船,船老大也夠膽大了吧?”在鹹陽碼頭上船前,他已經問過幾個船老大,他們告訴他說:“沒啥急事,最好別在夜裏行船,因為渭河主航道變化大,夜裏無法觀望到航道前邊發生什麽變故,一旦大意,就可能釀出事故來。”
渭河每年雨季泥沙含量大,枯水季節主航道水深在二到三米之間,載重量一百擔的大船可由鹹陽直抵山西風陵渡,然後乘船出三門峽至大海或通過漕運駛入運河故道。雨季河水升漲,主河道可行載重二百擔大船,五十擔以下船隻,一年四季可行。因此,渭河便成為一條連接東西的暢通水路。陝西船到山西風陵渡後,向上逆行可至黃河壺口,下行可順黃河而下,至洛陽古運河再下江南。隻是黃河水急灘多浪惡,船過三門峽更是險情叢生,多數船家除非萬不得已,一般由陝至風陵渡後便不再逆行或順黃河水而下。吳尉文選擇水路至山西永濟的方案,是想先巡察山西永濟、運城鐵木與鹽務經營狀況後,再從陸路直奔河南陝縣進洛陽,入運河至鎮江,然後到南京、揚州、上海,再逆長江至武漢入川到重慶,下成都,走劍門翻秦嶺到寶雞,返回安吳堡。如此安排,是為了少走彎路,減少鞍馬之苦。畢竟他年過花甲,在一年多時間裏走完萬裏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盡量少消耗體力,保證安全往返一遍,是頭等的問題。
常言道,百密難免一疏。吳尉文盡管想得周到,準備得也夠周全,但卻忽略了走水路危險一旦發生,後果卻比陸路要嚴重得多。因為水火無情,是人完全無法預料的事。
王堅對夜裏行船提出異議後,船老大說:“王武師無須過慮,渭南過後至風陵渡河段,水深灘平,順水船無大礙。”
王堅難以說服吳尉文改變決定,隻得回艙倒頭睡下。船在夜裏緩緩順水而下,大約三更時分,河道裏突然風起,船一下陷入逆風而行,船速更慢了。船老大見船工們撐竹篙非常吃力,無奈才在一河灣裏落帆停泊。
第二天一早醒來,吳尉文發現船停靠在前不著村後不靠店的河灣裏,有點納悶,問船老大為啥落帆停船,船老大指指揚起的沙塵說:“半夜裏起風,船頂風行駛,船工們難以持久,為防不測,我才讓停泊過夜。”
吳尉文上得甲板,向河兩岸看了看,隻見河道裏沙飛塵揚,風呼呼地響,才知船老大所言非假。
船在河灣裏等到風停,已是第二天早飯過後,再次起航時,王堅等人已失去了觀渭河兩岸景致的興趣。
船老大陷入了困惑,一夜的東南風像給春寒料峭的原野鼓了一把勁,為原本還顯睡意的大地披上一層淡淡的勃發向上的綠色春衫;本來在薄冰下流動的河水,此時也掀開寒徹肌骨的冰衣,讓混濁中泛著黃白色泡沫的浪濤,抽打著船體,水流速度明顯變快。一望無際的蘆葦灘把寬達十數裏的渭河緊緊擁抱在懷裏,空中不時飛過長鳴北飛的雁群、翱翔的蒼鷹、成雙成對的喜鵲、永遠喳喳嘰嘰叫個不停的灰雀。寸步不離河灘的鸕鶿和野鴨,則成為蘆葦叢中的大家族,把春天的喜悅告訴東往西行的船隻遊人。但此時船老大臉上並無喜悅流露,他鑽進很少進的貨艙,不停吆喝著正蹲著趴著堵塞船底裂縫的船工們:“手腳麻利點好不好?幾條裂縫若不能及時堵住,把貨淹了,你們還吃個屁!”
船底出現的裂縫船老大也感到莫名其妙,停泊河灣時,船體並未受到外力衝撞,航行中也未遇到什麽麻煩,船剛剛維修過不久,裂縫突然出現豈不是碰見了鬼!
一張張裹了油膠的灰白色麻紙被船工們用鉤刀塞進裂縫裏,然後在上麵壓上鎮艙石。水終於停止湧進船艙時,船老大長長籲了一口氣,掏出手帕來擦拭額頭沁出的汗珠,對船工們說:“艙裏積水弄幹淨後,把貨物重新垛好。”
吳尉文並不知船艙底部發生了什麽事,一如上船後的心平氣和,和王堅、秦甲、劉炳文在船艙裏搓麻將耗磨時間,而賬房先生和其他人都在通艙裏玩花花牌。船在蘆葦夾著的河裏像是一片樹葉漂動著,幾隻小船超過永安號後,很快便消失在視線外。
永安號船艙底的裂縫並沒被徹底堵死。船工第二次報告船老大時,船老大一臉怒氣,罵道:“一個個都變成了廢物,連條縫也補不好,光能吃呀!”
船老大檢查完艙底裂縫,感到事有些麻煩,命船工們重新倒艙移貨搶修後,上了甲板進入吳尉文艙內報告說:“吳老爺,船艙出現幾尺裂縫往裏進水,為安全起見,船得暫時拋錨,待堵住裂縫再開船。”
吳尉文一聽,停住出牌問道:“漏水嚴重嗎?”
“有點麻煩,不過問題不大。”
“需多長時間?”
“快得一頓飯工夫。”
“如果不停船搶修呢?”
“水流速度在船行過程中對船體有一定壓力,堵漏較難,停船堵修,壓力較小,易一次成功。”
“如此講,就把船停下來堵吧。”
永安號離開中心航道,在南側淺水處拋錨後,開始了搶修。
吳尉文出得船艙,向兩岸觀望良久,方對王堅等人說:“渭河匯入黃河的水麵,雖比不上長江入海處水濤連天般壯觀浩瀚,但也有一番令人心曠神怡、熱血沸騰的雙重感受。渭水之無畏無懼、粗獷咆哮的氣勢,就像三秦男兒冷峻豪爽、勇往直前的性格一樣,是任何一條河流都無法與之相比的。”
王堅表示同感說:“千百裏渭水,穿山過峽,進入關中平原後,變得溫馴善良了許多,像三秦人的寬大胸懷,就像老爺所說,渭水潤地闊,山橫三秦雄。要不咋說天下糧倉當數秦川,中州遇災求陝川呢!”
秦甲則說:“依我之見,天下水色山光皆相似,若有別,也不外清澈濁流深淺緩急而已。”
吳尉文笑道:“若如此,華山與五台山就無異了!”
王堅也笑道:“那幹脆就把你秦甲叫王堅,還分啥姓秦姓王嘛!”
劉炳文忍住笑說:“秦兄之所以隻能當武師,就因為在他眼裏,刀槍劍戟皆殺人利器,就像魚鉤也能置人於死地一樣。黃河渭水長江皆為水,既能載舟又能澆禾潤物,人飲之能活,狗喝了還能活呢。”
眾人聽罷,哄地大笑起來。秦甲臉紅道:“讀書識字的人,拿粗哥兒們當笑料,未免有失斯文吧?”
吳尉文說:“不說不笑不熱鬧,我看往後秦師也該多讀點書了,不然王堅他們還會拿你調笑。”
船老大並沒在一頓飯時間內堵住漏水裂縫。因為一塊槐木板被蟲蛀空,檢修時未能察覺,船在航行中底部觸及硬物撞破油漆封泥,蟲蛀船板變朽,裂縫擴大。毛病找到,船工們隻得臨時采取應急措施,在裂縫處加鋪隔水油紙封泥,然後加釘木板條,待船抵風陵渡碼頭卸貨後再行修理。
拋錨停泊修理,遠遠超過了船老大預計的時間,待船再次起航時,已是掌燈時分。
船頂風逆行,水流雖然平緩,水麵也寬闊,但負重的永安號靠人力劃動,每前進一尺,都要付出巨大力量。船桅燈在風中搖晃,船老大睜大了眼睛,觀察著波濤起伏的混濁水麵。三更時分總算把船劃進渭河匯入黃河的水域裏。
風陵渡碼頭在黃河東岸,依地形呈自然狀態蔓延,青石條砌成的碼頭,有數十尺沉入水底,風中浪擊青石,發出一陣陣轟鳴。就在船向碼頭靠時,河道裏突然旋來一股強大的旋風,載重五十擔的永安號竟像一葉小舟,被吹得身不由己,在浪穀中,向下遊迅速漂去,眨眼便駛出了碼頭地段。船老大大吼一聲:“用力把船穩住……”但風浪聲淹沒了他的吼聲,船工們雖加強了劃槳頻率,想把順河而下的船劃向岸邊,也已顯得有心無力了。就在這節骨眼時刻,船體不知被什麽撞了一下,發出咚的一聲沉悶響聲,船老大睜大了恐懼的大眼,借著微弱的船桅燈光向水麵查看,隻見原本零星漂浮的融冰塊,此時幾乎布滿了整個河麵,他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嘴裏嘟囔道:“他娘的,河開得這麽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