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落盡也不一定隻是落寞,就像這會安古鎮,不知道從何年何月起,開始了河道淤積,作為港口,它已經被附近吃水更深的峴港所取代,作為古鎮,它依舊承載著南洋的僑居文化,如一蓑煙雨,滴滴答答,浸入到了旅人的夢裏。


    黃昏時候的會安最美,秋盆河上的夕陽染紅了古城的牆壁,五彩的燈籠亮起,漁船泛起波浪,水燈點點,空氣中彌漫的是水鄉的浪漫。


    馬力吸了吸鼻子,以廚師獨特的嗅覺,他首先聞到白斬雞的味道。


    沒錯,白斬雞是越南年夜飯的主角。公雞是上天賜予人類的天然鬧鍾,呼喚朝陽的神靈,象征健康吉祥。


    記住了,一定要是公雞,冠要鮮紅,羽毛要光亮,肌肉要緊致,雞爪要小巧,體重在1。2一一1。5公斤左右。


    農曆新年除夕之夜,是一年中最黑暗最漫長的夜晚,在除夕這一天要供上一隻公雞,希望雄雞的叫聲能驅走黑暗,喚醒新春的黎明。


    人們會把做好的白斬雞雞頭插上一朵火紅的玫瑰,裝飾好的白斬雞,首先供奉在家中的香案上,請神靈和祖先品嚐,祈禱新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在神靈和祖先享用完畢後,人們將白斬雞切成塊端上餐桌。


    馬力還聞到了粽子的香味,越南的粽子是用芭蕉葉包裹的,有圓形和方形兩種,取天圓地方之意。他們認為,圓形粽子代表天,方形粽子代表地,天地合一,大吉大利。


    越南粽子包有糯米、綠豆、豬肉和胡椒粉,味道十分獨特;粽子的外形呈四方,另外使用橫豎兩根竹篾紮起來,外形像田地,代表新年五穀豐登的意思,而豬肉代表出入興旺。越南粽子堪稱世界上最大的粽子,一般用200克糯米做成,中間包上200克豬肉和150克綠豆沙,外裹芭蕉葉。


    同樣,人們會把象征大地的年粽供奉在香案上,綠色顯示生機勃勃,豬肉和綠豆沙代表飛禽走獸草木繁生。


    會安古城的房屋全是古建築,到處是中式、日本式的建築,保存得原汁原味。特別是靠近河岸的一片,亭台樓閣,青苔老瓦,燈影綽綽,讓人仿佛置身從前江南的水鄉,農曆每月的14、15號月圓之夜是會安的“懷舊日”,這一天全城將會統一停電,家家戶戶穿古裝、掛燈籠,居民和遊客一起回到了從前那個沒有電燈、沒有汽車,日落而息的農耕年代。


    古鎮不大,隻有縱橫的四五條街道,馬力和秦老師跟著梅香來到古鎮中央一棟兩層樓的老宅前,這是一棟迎街的百年老房子,低矮,破舊,搖搖欲墜,古老的磚牆,仿佛一段凝固的曆史,吸引著你走進去探索其中的故事。


    走進去才發現,它並不像外表看上去那樣冷清和厚重,裏麵的人間煙火旺得要爆炸,到處擺著年花做裝飾品:桃花、金梅花、金橘、劍蘭、大麗菊和五果盆。


    廳內正中央上方供祖先的香案上擺滿了供品:頭頂插了玫瑰的公雞、外形像田地的方塊粽子、香蕉葉捆綁的蒸肉團,豬腿燉筍幹、紅燒魚,醃青芒果、炙肉、醃蕎頭、牛肉等……


    “怎麽沒見有海鮮啊?”馬力抬著手機忙直播。


    “人家天天吃海鮮你以為人家稀罕海鮮,越南的海鮮等同於中國的烤紅薯。”秦老師說。


    梅香的兩個小弟弟正在把汽球當排球玩,你打給我,我打給你。


    梅香的奶奶正在製作燈籠,地上擺滿了各種大的小的、圓的尖的、橄欖形狀的燈籠骨架。原來梅香家在燈籠一條街有一個檔口專門賣燈籠。


    會安得益於它古樸自然,木製或竹編的純手工製作的彩綢燈籠,每年才會吸引|辣麽多的遊客流連忘返,正是因為源源不斷的遊客的到來,後來林梅香的爸爸才在古城的二環外蓋了現在四層樓房當家庭旅館接待源源不斷的遊客,梅香家抓住了會安旅遊產業的上遊鏈和下遊鏈,絕對沒有掉鏈子,可見梅香爸爸是個多麽精明有頭腦的人,要讓梅香的爸爸同意女兒放棄自家的生意,去讀沒什麽屁用的書估計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婆婆好,過年好!”秦老師雙手合十向梅香的奶奶用越南話問好,來的路上她已經向梅香學會了這句越南話。


    奶奶耳背,根本沒聽見秦老師在跟自己打招呼。


    梅香的媽媽正在廚房弄年夜飯。


    “妹妹好!姐姐好!過年好!”秦老師雙手合十走進廚房向梅香的媽媽問好,她不知道梅香的媽媽比自己大還是比自己小,幹脆姐妹一起喊,反正她也聽不懂中國話,圖的是喜慶的氣氛。


    “媽媽,他們是剛住進咱們家旅館的新客人,他們想來向你學做幾道越南菜,可以嗎?”梅香用越南話對媽媽說。


    媽媽點點頭,她正在做越南春卷和越南米皮卷,這兩道菜正是中國吃貨們想學的菜式,馬力覺得自己來得太是時候了。


    “需要我打下手嗎?”馬力用越南話問道。


    媽媽指指一邊的蝦,示意讓馬力用竹簽串起。


    秦老師把直播手機放到碗櫃上對準他們,自己悄悄閃了,她要去找梅香的爸爸談判,談談關於梅香是繼續讀書還是一輩子當旅社服務員的問題。


    結果找遍老宅都沒找到林爸爸,原來越南人除夕夜有“求祿”的風俗:稱為“采祿”,通常從寺廟祭祖返回時,隨手采摘一根帶有綠葉的樹枝回家,寓意為采集天地神靈賜給的福祿。這根樹枝拿回去後,插在家裏的神龕前,直到樹葉枯殘為止。


    原來林爸爸出門“采祿”去了,還沒回來呢,考慮到說服工作的艱巨性,秦老師急需找一位說話利索的翻譯來表達自己的訴求,顯然馬力和梅香都不勝任。


    秦老師走出林家,這大過年的,去哪找翻譯去啊?


    看見隔壁家老宅的門口敞開著,門口放著些字畫、傳統年畫、對聯爆竹什麽的,甚至還放著幾個圓不隆冬的大球,上麵雕刻著漂亮的龍紋、馬紋,並塗上金粉銀粉裝飾。原來這是個賣年貨的小攤點。


    秦老師被攤點上圓不隆冬的藝術品吸引,走過去一摸,是西瓜,這得要多有閑情逸致,才有心情削去西瓜表麵綠色的皮,在瓜皮上精雕細刻,雕龍刻鳳,既使這用生命和時光雕成的藝術品轉眼就要腐爛,它也曾經擁有過屬於自己的美麗瓜生。


    一位二十幾歲的越南小哥坐在一堆西瓜中專注於手上的雕工,不時有當地的居民過來買走他的藝術西瓜,秦老師對越南人民頓時肅然起敬:不以金錢價值來衡量一件事值不值得去做,而是用心來感受生活的美好,雕瓜的享受雕瓜的過程,買瓜的享受買瓜的樂趣。


    這正是中國人當下最缺乏的心態,穿行在中國的大小城市裏,哪個人不著急,誰的心裏沒有個目的,除了到處彌漫著金錢的味道外,似乎再也聞不到“藝術西瓜”的味道了,誰願意花上幾個小時去雕刻一隻保質期不會超過一個星期的西瓜,誰又會掏錢去買?


    時光靜好,靜靜的領略,慢慢的感受,享受古城這安靜的氣質,慢生活,原來可以這麽愜意。


    一位老者正做在木窗閣樓裏給鎮上的人寫春聯,秦老師看著桌上的文房四寶,立刻猜到梅香的名字是誰取的了。


    “老先生,隔壁姑娘林梅香的名字是您幫她取的嗎?”秦老師走進屋裏激動的用中國話問道,一位會寫春聯的人不會說中國話才怪,當然啦,翻譯越南話就更不是問題了。


    “你雜個認得?”老人家抬頭像看神奇動物一樣看著秦老師,他竟然講的是昆明話。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啊,大年三十在異國它鄉遇到了老鄉,秦老師和老者噴起了滇池水(昆明人把講昆明話形容為‘噴滇池水’)。


    秦老師和老者用家鄉話“滇池水”嘮嗑,得知這位老者姓黃,秦老師隨既尊稱他為黃老,得知黃老是地道的會安人,一天也沒去過中國,但是自家以售賣香爐、香案、神龕、香台這些佛教用品為生,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娶了一位祖上是昆明人的華僑做妻子,昆明話就是跟昆明妻子學的,而那個坐在西瓜堆裏雕西瓜的越南小哥是他的小兒子。


    “黃老,我想請您當翻譯,幫我說服梅香的爸爸讓他女兒繼續讀書,可以嗎?”秦老師見時間不早了,怕梅香父親回家開吃年夜飯自己就沒有機會跟他私聊了,她想把梅香的父親請到黃老的書案前談判。


    “這個問題我已經跟他建議過千百遍了,他油鹽不進就是聽不進去。”黃老搖搖頭道,“關鍵是梅香自己也不喜歡讀書啊!”


    “我已經讓她喜歡了,所有的學費和生活費我來出!”


    黃老睜大眼睛從老花鏡上麵看著秦老師:“供她讀完高中和大學最起碼要十萬人民幣,你們是親戚?”


    “不是,我們萍水相逢!”


    “那你圖什麽嗎?”


    “不圖什麽,隻是不想把錢留著墊棺材,不就是一個包包的錢嗎,大不了我再買個地攤貨!”自從上次挎包在芽莊被搶後,秦老師一直沒時間去買包,先暫時用毛線編根帶子湊合用著,她下意識地扯了扯拴在挎包上的毛線包帶說。


    “我一見梅香他爸就提讀書,他耳朵都聽起老繭來了,見我就躲啊!”黃老為難道。


    “過年的時候你們越南人不是忌諱講不愉快的事情嗎?忌諱不與人發生爭吵,因為害怕影響到新一年的生活。忌諱春節期間不掃地,不打碎東西,不剪手指甲,害怕把好運給送走嗎?”


    “對啊!”


    “黃老,我想跟您借用一下指甲鉗。”


    黃老從書桌抽屜裏拿出一把指甲鉗放在桌子上。


    “對了,還有這個陶瓷筆筒。”秦老師把黃老筆筒裏的一大把大小毛筆拿出來放在桌上,抱起那個古色古香的陶瓷筆筒,再抓起桌上的指甲鉗轉身就走。


    “哎哎哎,我的姑奶奶,那可是清代五彩繪山水紋陶瓷筆筒啊,價值好幾千萬,不是,不是,好幾萬呢!”


    “放心好啦,我不會真摔,隻是假摔!”秦老師走到門口看見放在門後的掃帚,拿起掃帚:“對了,還有這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笑不要錢(越南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果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果然並收藏不笑不要錢(越南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