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子雲靠著車上,微閉眼,皺著眉,似乎在思慮。
看著這樣,長公主歎了一聲,將一個折子遞過去:“太子說,隻要你辦成了這事,讓太子地位穩固,太子會以監國之名,封你真君之位。”
“這道人能享的最高爵位,你不肯的話,我也不勸了。”長公主悵悵說著。
話說到這份上,裴子雲也不能不應:“太子這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啊,隻是太子為什麽不用宿將呢?”
“我不信你看不明白。”長公主白了裴子雲一眼:“要是皇兄身體還佳,這次沒有吐血昏迷,用老將也無妨。”
“可有了這事,出事的原因又是削藩,皇兄也怕那些人有著想法。”
“要是把十幾萬兵交給了某個功臣,結果有著別的心思,怕就不是應州的事了,整個南方都可能一下就糜爛不可收拾,太子可鎮不住。”
裴子雲身體一震,又說:“可以讓文臣領軍。”
長公主不耐煩的說著:“你還在回避,濟北侯雖不是最頂尖的將軍,也是出生入死十數年的沙場悍將。”
“曆史上的儒將都是天下太平時,鎮壓些泥腿子起義,搏個名聲。”
“真遇到這種宿將悍將,又沒有五倍兵力,怕是給濟北侯送菜去。”
“你別虛詞了,太子這次還是按照應州總督的舊例,派個文臣當主將,然後你處置軍務。”
“要是你願意舍了道人身份,其實不必這樣麻煩。”長公主愀然歎息一聲,她也查了些資料,才發覺龍氣和道法衝突,朝廷哪怕有道官,中央道錄司隸屬鴻臚寺,長官提點不過是正六品,而郡設道正司,長官都紀不過從九品。
這一方麵是為了控製,一方麵是因再高就根本不是道人了。
“舍了道人身份就不用說了。”裴子雲笑了笑說:“朝廷富有四海,恩典似海,這我知道。”
“爵位、諡號、追贈,都可幽壤生輝。”
“隻是我自小羨道,既選擇了道途,那就不想改了。”裴子雲淡淡說著,笑話,自己有梅花,道途遲早可登頂,怎會改變道路,當下轉了話題:“文臣不行,能有著總督一方軍事資格的文臣,至少是正三品以上,正三品會聽我?”
“而且,你還小看了讀書人對道人的防範。”裴子雲惆悵的說著:“你相信不相信,要是這格局,說不定督帥一時想不開,寧可丟官罷職,敗軍喪師,甚至失了應州,也要把我弄死?”
“當然這是極端的情況,可也不得不防。”
“怎麽會?”
長公主脫口而出,但話一出口,就怔怔——她突想起了朝堂的洶湧,以及前幾日就有大臣奏:“天設諸道,以儒為正統,釋道以術數符令通幽鬼神,治病救人,看似有小益,實是壞了朝廷大局,俠以武犯禁,還可以刑法治之,道人以術亂法,細思可慮處更多,危害更在其上。”
“即人主有用處,視之俳優伶人之流就可,萬萬不可重用。”
她就張口結舌,不能昧著良心說不會。
裴子雲淡淡一笑,他其實看的非常清楚,在這個世界,道人由於掌握力量,哪怕這力量很小,也是唯一能和儒家抗衡的學派。
儒家要是讓道人上了朝堂,既有力量又有法統,那還有儒家的活路?
說的尖銳點,濟北侯是小病,而道人才是心腹大患,要不是道人有反製之法,要就被殺幹淨了。
所以要是讀書人領軍,而自己掌握兵權,說不定就親自通風報信也要使大軍慘敗了——還是這話,這當然是極端情況,但不可不防。
這時裴子雲取筆,將出征主將的名字劃去,用著筆:“要我出征,沒有尚方寶劍和如朕親臨的金牌,我是不去,去了也是死。”
“其次是主將,我想換成他,最後,無需五萬,我隻要三萬軍就可以了——二萬京軍,一萬水師。”
說著暗裏苦笑,不是自己不想多要兵,而是根本不可能。
“什麽?”長公主疑惑,向桌上看去,瞬間變成了震驚:“你要承順郡王,隨你出征?”
承順郡王是皇帝最後一個沒有夭折的兒子,今年才十二歲。
長公主目光一閃,隨即又黯談下來:“這事,就由不得我來作主,你得和太子,甚至父皇說。”
太子府
夜色沉暮,風吹著光禿禿的樹,太子書房燈火通明,裏麵隻有兩人,太子和裴子雲。
太子麵色凝重,盯著裴子雲:“真人,你要選人?為何不用大將大臣,反選承順郡王?”
裴子雲吹了吹茶,小喝了一口,看著太子:“微臣中意承德郡王,是別無選擇。”
“哦?何由?”裴子雲的能力,太子自是知曉。
裴子雲思索良久,才說著:“承順郡王是殿下最小的弟弟,也是陛下最後一個沒有夭折的兒子,今年十二歲,太子你自是知曉陛下對承順郡王多疼愛。”
“的確,但和出征又有何關係?”太子看著裴子雲問。
裴子雲歎了一聲:“微臣是道人,除真人和真君之號,不能加官銜,更不能加欽差,無權無官,上次出征倭寇,借的是應州總督的王命旗牌,駕禦的是被排擠的六品官,才勉強成事。”
“統帥數萬軍的主將,無論是文臣還是功臣,至少是三品以上,就算有著旨意,我如何駕禦?”
外人都把自己視為太子黨,其實自己是道人,既不受朝廷官職也不受朝廷俸祿,要是別人或還想著靠龍氣突破,可自己有梅花,實並無多少依靠。
要不是謝成東投靠了璐王,自己又何必卷到這爭龍的旋渦裏去?
將帥不和是戰場大忌,要是人臣,或為了大義,或為了前途,不得不委屈求全,戴著鎖鏈跳舞,可裴子雲已經打定了主意,不答應自己條件,就堅決不幹。
所謂的“不要怕得罪人,有朕(孤)保你”這話,在裴子雲看來,全部是假話廢話。
是,皇帝和太子要是願意頂,是可以頂住,可皇帝太子為什麽要頂你?用你就是為了赴湯蹈火,如果他願意頂,自己幹豈不是更痛快?
有點良心的就是保個性命,一般就是丟出去化解了壓力和怨氣,等身死族滅若幹年再給個追贈。
“說不得臣一個不小心,死在了軍中也未嚐不可能。”裴子雲想到這裏,就這樣說著。
“他們敢!”太子心裏一震,在桌上一拍。
“這就是沒有官職的弊端,但主將又不能選小官,現在唯一合適的就是郡王,皇帝之子,有足夠身份領全軍,但又年幼,方便微臣主持軍事。”裴子雲並不討論敢不敢,隻是將自己的圖謀全盤說出。
見著太子表情,他心裏一哂,又說著:“承順郡王貴重,自是不能上得前線,微臣的意思是在梁州指揮就可。”
“微臣上前線,要是得力,承順郡王就可總攬大功,稍等年長,太子就可名正言順讓其就藩。”
這話才說到了點子上去了,太子沉思許久,說:“要是別的事情,孤還能決斷,隻是涉及承順郡王,孤不能決定了,還得父皇批準。”
“還有,既要實際主持軍事,要請尚方寶劍,那你的資料檔案,孤是不得不給父皇奏聞了。”
裴子雲起身,向太子行禮:“尊太子喻!”
皇宮
皇帝歇息,胸口微起伏,說:“今日太子處理國事,都說給朕聽聽。”
紅袍太監胡無義應著,把折子打開,上麵將著太子今日做的事都一一記載了,當時一一讀了。
“今日諸大臣,推舉大學士薑升平督師,可是太子有些猶豫,似別有人選,此事未決。”
“太子為何不決?”皇帝問,其實這大學士薑升平是文臣,他也不甚滿意,但是對太子為什麽遲疑,很感興趣。
胡無義一躬身就要回答,一個太監入得寢宮,跪在地上,向皇帝稟告:“陛下,太子上奏主將決議折子。”
胡無義接過折子,皇帝就說著:“念!”
“是!”胡無義跪在地上,用尖尖的嗓音念了起來。
皇帝躺在床上,有些咳嗽,麵無表情,聽太子要以十二歲的承順郡王為主將,就睜開了眼睛:“胡鬧!”
掙紮起身:“折子給朕。”
胡無義絲毫不敢怠慢,連忙遞上。
皇帝接過折子仔細看著起來,先是震怒,接著卻若有所思,隻見折子附近,還有著裴子雲的資料,眸子一縮,就要拿起來細看,隻是才拿起又咳嗽了起來,
胡無義連忙說:“皇上還請多休息,您遵著醫囑才行呢。”
“哎,放心不下,太子年輕,又才監國,睡不著。”皇帝說,歎了一聲,將手上的資料重新拿了起來,仔細看著。
神色漸漸有著變化,看不出喜怒,隻說:“裴子雲,在我眼皮下隱瞞這樣久,太子的變化終說的通了。”
當下勉強起身,在室內踱著步,良久,不知道怎麽樣想,突取了朱筆,在折子上批示:“準,以忠勤伯為副。”
寫完,將筆扔在了一側:“照這個擬旨發下去。”
看著這樣,長公主歎了一聲,將一個折子遞過去:“太子說,隻要你辦成了這事,讓太子地位穩固,太子會以監國之名,封你真君之位。”
“這道人能享的最高爵位,你不肯的話,我也不勸了。”長公主悵悵說著。
話說到這份上,裴子雲也不能不應:“太子這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啊,隻是太子為什麽不用宿將呢?”
“我不信你看不明白。”長公主白了裴子雲一眼:“要是皇兄身體還佳,這次沒有吐血昏迷,用老將也無妨。”
“可有了這事,出事的原因又是削藩,皇兄也怕那些人有著想法。”
“要是把十幾萬兵交給了某個功臣,結果有著別的心思,怕就不是應州的事了,整個南方都可能一下就糜爛不可收拾,太子可鎮不住。”
裴子雲身體一震,又說:“可以讓文臣領軍。”
長公主不耐煩的說著:“你還在回避,濟北侯雖不是最頂尖的將軍,也是出生入死十數年的沙場悍將。”
“曆史上的儒將都是天下太平時,鎮壓些泥腿子起義,搏個名聲。”
“真遇到這種宿將悍將,又沒有五倍兵力,怕是給濟北侯送菜去。”
“你別虛詞了,太子這次還是按照應州總督的舊例,派個文臣當主將,然後你處置軍務。”
“要是你願意舍了道人身份,其實不必這樣麻煩。”長公主愀然歎息一聲,她也查了些資料,才發覺龍氣和道法衝突,朝廷哪怕有道官,中央道錄司隸屬鴻臚寺,長官提點不過是正六品,而郡設道正司,長官都紀不過從九品。
這一方麵是為了控製,一方麵是因再高就根本不是道人了。
“舍了道人身份就不用說了。”裴子雲笑了笑說:“朝廷富有四海,恩典似海,這我知道。”
“爵位、諡號、追贈,都可幽壤生輝。”
“隻是我自小羨道,既選擇了道途,那就不想改了。”裴子雲淡淡說著,笑話,自己有梅花,道途遲早可登頂,怎會改變道路,當下轉了話題:“文臣不行,能有著總督一方軍事資格的文臣,至少是正三品以上,正三品會聽我?”
“而且,你還小看了讀書人對道人的防範。”裴子雲惆悵的說著:“你相信不相信,要是這格局,說不定督帥一時想不開,寧可丟官罷職,敗軍喪師,甚至失了應州,也要把我弄死?”
“當然這是極端的情況,可也不得不防。”
“怎麽會?”
長公主脫口而出,但話一出口,就怔怔——她突想起了朝堂的洶湧,以及前幾日就有大臣奏:“天設諸道,以儒為正統,釋道以術數符令通幽鬼神,治病救人,看似有小益,實是壞了朝廷大局,俠以武犯禁,還可以刑法治之,道人以術亂法,細思可慮處更多,危害更在其上。”
“即人主有用處,視之俳優伶人之流就可,萬萬不可重用。”
她就張口結舌,不能昧著良心說不會。
裴子雲淡淡一笑,他其實看的非常清楚,在這個世界,道人由於掌握力量,哪怕這力量很小,也是唯一能和儒家抗衡的學派。
儒家要是讓道人上了朝堂,既有力量又有法統,那還有儒家的活路?
說的尖銳點,濟北侯是小病,而道人才是心腹大患,要不是道人有反製之法,要就被殺幹淨了。
所以要是讀書人領軍,而自己掌握兵權,說不定就親自通風報信也要使大軍慘敗了——還是這話,這當然是極端情況,但不可不防。
這時裴子雲取筆,將出征主將的名字劃去,用著筆:“要我出征,沒有尚方寶劍和如朕親臨的金牌,我是不去,去了也是死。”
“其次是主將,我想換成他,最後,無需五萬,我隻要三萬軍就可以了——二萬京軍,一萬水師。”
說著暗裏苦笑,不是自己不想多要兵,而是根本不可能。
“什麽?”長公主疑惑,向桌上看去,瞬間變成了震驚:“你要承順郡王,隨你出征?”
承順郡王是皇帝最後一個沒有夭折的兒子,今年才十二歲。
長公主目光一閃,隨即又黯談下來:“這事,就由不得我來作主,你得和太子,甚至父皇說。”
太子府
夜色沉暮,風吹著光禿禿的樹,太子書房燈火通明,裏麵隻有兩人,太子和裴子雲。
太子麵色凝重,盯著裴子雲:“真人,你要選人?為何不用大將大臣,反選承順郡王?”
裴子雲吹了吹茶,小喝了一口,看著太子:“微臣中意承德郡王,是別無選擇。”
“哦?何由?”裴子雲的能力,太子自是知曉。
裴子雲思索良久,才說著:“承順郡王是殿下最小的弟弟,也是陛下最後一個沒有夭折的兒子,今年十二歲,太子你自是知曉陛下對承順郡王多疼愛。”
“的確,但和出征又有何關係?”太子看著裴子雲問。
裴子雲歎了一聲:“微臣是道人,除真人和真君之號,不能加官銜,更不能加欽差,無權無官,上次出征倭寇,借的是應州總督的王命旗牌,駕禦的是被排擠的六品官,才勉強成事。”
“統帥數萬軍的主將,無論是文臣還是功臣,至少是三品以上,就算有著旨意,我如何駕禦?”
外人都把自己視為太子黨,其實自己是道人,既不受朝廷官職也不受朝廷俸祿,要是別人或還想著靠龍氣突破,可自己有梅花,實並無多少依靠。
要不是謝成東投靠了璐王,自己又何必卷到這爭龍的旋渦裏去?
將帥不和是戰場大忌,要是人臣,或為了大義,或為了前途,不得不委屈求全,戴著鎖鏈跳舞,可裴子雲已經打定了主意,不答應自己條件,就堅決不幹。
所謂的“不要怕得罪人,有朕(孤)保你”這話,在裴子雲看來,全部是假話廢話。
是,皇帝和太子要是願意頂,是可以頂住,可皇帝太子為什麽要頂你?用你就是為了赴湯蹈火,如果他願意頂,自己幹豈不是更痛快?
有點良心的就是保個性命,一般就是丟出去化解了壓力和怨氣,等身死族滅若幹年再給個追贈。
“說不得臣一個不小心,死在了軍中也未嚐不可能。”裴子雲想到這裏,就這樣說著。
“他們敢!”太子心裏一震,在桌上一拍。
“這就是沒有官職的弊端,但主將又不能選小官,現在唯一合適的就是郡王,皇帝之子,有足夠身份領全軍,但又年幼,方便微臣主持軍事。”裴子雲並不討論敢不敢,隻是將自己的圖謀全盤說出。
見著太子表情,他心裏一哂,又說著:“承順郡王貴重,自是不能上得前線,微臣的意思是在梁州指揮就可。”
“微臣上前線,要是得力,承順郡王就可總攬大功,稍等年長,太子就可名正言順讓其就藩。”
這話才說到了點子上去了,太子沉思許久,說:“要是別的事情,孤還能決斷,隻是涉及承順郡王,孤不能決定了,還得父皇批準。”
“還有,既要實際主持軍事,要請尚方寶劍,那你的資料檔案,孤是不得不給父皇奏聞了。”
裴子雲起身,向太子行禮:“尊太子喻!”
皇宮
皇帝歇息,胸口微起伏,說:“今日太子處理國事,都說給朕聽聽。”
紅袍太監胡無義應著,把折子打開,上麵將著太子今日做的事都一一記載了,當時一一讀了。
“今日諸大臣,推舉大學士薑升平督師,可是太子有些猶豫,似別有人選,此事未決。”
“太子為何不決?”皇帝問,其實這大學士薑升平是文臣,他也不甚滿意,但是對太子為什麽遲疑,很感興趣。
胡無義一躬身就要回答,一個太監入得寢宮,跪在地上,向皇帝稟告:“陛下,太子上奏主將決議折子。”
胡無義接過折子,皇帝就說著:“念!”
“是!”胡無義跪在地上,用尖尖的嗓音念了起來。
皇帝躺在床上,有些咳嗽,麵無表情,聽太子要以十二歲的承順郡王為主將,就睜開了眼睛:“胡鬧!”
掙紮起身:“折子給朕。”
胡無義絲毫不敢怠慢,連忙遞上。
皇帝接過折子仔細看著起來,先是震怒,接著卻若有所思,隻見折子附近,還有著裴子雲的資料,眸子一縮,就要拿起來細看,隻是才拿起又咳嗽了起來,
胡無義連忙說:“皇上還請多休息,您遵著醫囑才行呢。”
“哎,放心不下,太子年輕,又才監國,睡不著。”皇帝說,歎了一聲,將手上的資料重新拿了起來,仔細看著。
神色漸漸有著變化,看不出喜怒,隻說:“裴子雲,在我眼皮下隱瞞這樣久,太子的變化終說的通了。”
當下勉強起身,在室內踱著步,良久,不知道怎麽樣想,突取了朱筆,在折子上批示:“準,以忠勤伯為副。”
寫完,將筆扔在了一側:“照這個擬旨發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