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裏安是一位專業影評人,本職工作是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文理學院電影學的副教授,同時也為博爾德周刊的國際電影係列板塊做報道撰寫評論文章。


    作為專業影評人,網飛會員是必須要有的,雖然多裏安評論的大部分電影都能在院線看到,而他一般也會在電影院觀看完電影後再做影評,畢竟他本身也是一個影院電影的原教旨主義者,對於一些流媒體鼓吹的“影院將死”的言論是極其反感的,但現實是很多國外影片在美國影院是看不到的,而他的專欄是國際電影報道。


    要知道北美院線一年上映的影片大概在600至700部,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好萊塢電影,國外電影占比很少,畢竟好萊塢一年就起碼生產七百多部電影,自家電影都排不完。


    而且好萊塢作為全世界目前唯一的電影工業,對於他國電影產業擁有碾壓式的優勢,國外電影想在北美市場分一杯羹很不容易,尤其是商業電影領域。


    但國外電影,歐洲、南美與東亞其實不乏佳片,大部分影片都無法在北美院線與觀眾見麵,頂多是以錄像帶的形式進入北美觀眾的視線,但隨著網飛在全球的擴張,北美以外地區的電影在這裏也能得到更多的曝光度了,從這個角度看,多裏安對網飛的態度就有些又愛又恨了,網飛叫囂的終結影院的妄想先擱一邊,對於國際電影之間的交流還是有貢獻的。


    網飛此時是有北美以外地區電視節目板塊的,其中西班牙語影視劇是單獨的一個板塊,其他地區電影都是其他。


    多裏安動作很熟悉的點進其他地區,就看到首頁電影海報下麵的一排電視節目中出現了一個新的麵孔。


    一顆拖著銀色尾巴的彗星劃過靜謐的夜空。


    The Night of the et


    如果直接譯作中文的話就是彗星之夜。


    《彗星來的那一夜》的英文名字是陳景行早就定好的,當然沒有用原版的ce,這個名字是原版導演堅持使用的,本位麵陳景行和網飛腦子被燒掉了才會用這個名字,本來華國電影在海外的影響力十幾年來持續式微,你還把電影名字起成ce,那是徹底不想讓人看你的電影了。


    “還是部華國電影?”


    在多裏安的印象中網飛還沒有華國的影視劇,很可能這部電影是第一部在網飛上線的華國影視作品。


    作為專業影評人,還是博爾德周刊國際電影係列報道專欄的作者,多裏安對華國電影並不陌生,華國第五代導演曾經在國際影壇比較活躍,也有不少電影獲得了國際知名獎項的認可,此外華國的武俠和動作片也曾在商業電影領域有過較大的影響力。


    但最近十年,多裏安看過的華國電影就少了很多,他並不是華國電影行業的研究者,其主要研究領域還是歐洲電影與拉美電影,所以對華國電影這幾年來“隱身”的原因不甚了解,也沒有深究過,畢竟即便在華國電影商業影響力最大的時候他也不是武俠電影迷,對於武俠潮流在全世界的沒落是漠不關心的。


    但多裏安本身對華國是沒有偏見的,他甚至是一個反東方主義者,曾經武俠電影在北美掀起了一陣熱潮的時候,他就公開評論過對某部武俠電影的追捧是不適當的,是過頭的,是嚴重過譽的,是東方主義凝視的結果。


    多裏安能成為爛番茄認可的專業影評人,評論海外電影的權威,就在於他身上很少有東方主義及對其他文化的獵奇欣賞視角。


    當劇情開始推進,略微搖晃的鏡頭,房間裏幾人的閑聊讓多裏安頻頻點頭,這是一部偽紀錄片風潮下的作品,雖然這種風格在網飛不稀奇,但北美以外的電影采用這種拍攝風格還是讓多裏安感覺有些新奇。


    九十分鍾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多裏安興趣盎然的將導演的名字放到了搜索引擎中搜索,他是一個很擅長觀察導演的影評人,一旦看到某部讓他驚喜的電影,他會查閱主創者的資料,並追蹤其後續的創作,這是他作為專業影評人的本職工作。


    因為藝術通常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定是來源於生活經驗與對社會人類的學習中。


    一個電影人創作的作品通常都是有脈絡的,風格是有發展和變化的,影評家在做影評的時候,不僅是評價電影本身,還會結合導演編劇本人的思想和風格才能比較深入的分析電影,同時觀察那些傑出電影人不同時期的不同作品,剖析他們藝術創作的思路和轉變也是一大樂趣。


    jingxing基本沒有搜到什麽有用的信息,想到導演是華國人,姓在最前,多裏安又換成了gxing,搜到的信息也不多,有些還是中文的,又花了大概五分鍾,終於找到了導演的維基百科。


    這一番操作做的熟門順路,做外國電影評論尤其是還有很多冷門電影評價介紹的多裏安,已經很擅長在網絡上搜尋不同國家不同語言的信息了。


    但是這部影片的導演竟然隻有22歲的事實還是讓他有些震驚又有些恍然。


    <a href="http://m.fqxsw.org" id="wzsy">fqxsw.org</a>


    震驚的是22歲的年紀能撐起這樣完整而精巧的電影結構任誰都會覺得匪夷所思,多裏安自己年輕時也嚐試拍過電影,確切的說是短片,當然最終他認清了自己沒有導演天賦的事實,因此他很清楚拍攝出一部完整的電影長片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恍然的則是,也隻有千禧一代的年輕人才能在異域國度拍出這樣的世界電影了。


    多裏安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世界電影,沒有任何文化的特色與障礙,這樣的電影並不稀奇,但導演是華國人,這就有些稀奇了。


    弱勢文化要向優勢文化傳播影視作品,第一種是利用自身文化的獨特性生產異域文化產品,當然異域是相對於優勢文化來說的,利用優勢文化的獵奇審美或東方主義視角獲得認可。


    第二種是盡量摒棄自身文化特色,用現代化及後現代化的內容生產普世性的文化產品,要有一種把影視劇背景搬到任何一個現代化國家都不違和的能力。


    毫無疑問《彗星》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否則網飛也不可能首次在華國采購一部電影全平台播出。


    多裏安的感情很矛盾,他喜歡各國各地區基於自身獨特文化語言創作的影視作品,同時他自己也盡量避免用獵奇審美凝視這些異國作品,但他又深刻的知道如果弱勢文化想要真正做文化輸出,必須要用普世性的文化作品當開路先鋒,而這又會弱化作品本身的屬地文化審美。


    比如《彗星》這部作品把故事背景放到紐約,放到倫敦,放到東京,放到首爾都沒有任何違和感,是完全的以現代化文化為根基的電影,就像都市中的摩天大樓一般。


    多裏安將“陳景行”與“gxing”一漢一英的姓名記錄到了他電腦裏的記事本中,文件夾裏麵有成百的檔案,都是他在關注的導演,主要以外國導演居多。


    放下對導演的好奇,多裏安開始撰寫影評,憑借多年的觀影經驗,他能預想到這部電影在網飛平台或許會取得一定的成功,網飛的年輕用戶很喜歡這種類型的電影,無論是科幻、懸疑還是驚悚都精準的戳中了網飛用戶畫像的G點,這樣也好,也許過不了多久他就能看到這位來自華國的年輕導演的新作品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科幻之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孔一老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孔一老仙並收藏華娛科幻之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