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凡15歲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給種植穀物的露田4畝,女子2畝……所受之田不準買賣,年老身死,還田給官府。


    2、初受田者,男子每人另授桑田2畝,限3年內種上規定的桑、棗、榆等樹……新定居的民戶還可分到少量的宅田,每3口一畝,奴婢5口一畝,宅田也屬世業。


    3、桑田按現有丁口計算。盈者得賣其盈,不足者得買所不足,不得賣其分,亦不得買過所足……超過應授額部分,可以出賣;不足應授額,可以買足。


    ……


    6、地狹的地方,居民可以向空荒地區遷徙……因犯罪流徙或戶編無人守業的土地,收歸國家所有,作均田授受之用。


    7、各級地方官吏按照官職高低授給不同數額的公田……刺史十五頃,太守十頃,治中、別駕各八頃,縣令、郡丞六頃。新舊任相交接,不許出賣。”


    如果有後世人聽見這份詔書,他們一定會驚奇的發現,這份詔書的內容和北魏的均田製很像。盡管文字不同,但內容大同小異。顯然,這是劉裕苦思冥想出來的。


    這份詔書一頒布,現場的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他們睜大眼睛,不敢相信的看向劉裕。


    隨後,他們呼吸變得粗重,顯然激動不已。


    不過他們的激動不同,百姓是興奮和高興。這份詔書明白如話,他們自然聽明白,知道這是要分他們田地。他們能不興奮,能不激動嗎?


    而大族也激動,但他們是不相信,也不願相信。如果這份詔書成真,他們的利益肯定會受損,畢竟……


    不過,這情況劉裕早就料到,見眾人反應,心裏冷笑一聲,繼續念下去。下麵還有一些政策,主要是安撫大族。果然,他念完之後,那些大族情緒穩定很多。


    那些大族很精明,知道這個時候不能反對劉裕,否則必死無疑。因而,他們都默然不語,算是同意劉裕的話。但實際上,這個時候他們留了一手,那就是不開口同意。


    劉裕自然知道,但也沒在意,他相信他們現在開不了口,以後更不可能開口。


    周圍的百姓已經陷入狂喜,他們手舞足蹈,喜極而泣,高呼著劉裕的名字。


    接下來,劉裕麵露微笑,按禮儀結束了這次春耕祭祀。


    隨後幾天,劉裕讓賈詡全權主持此事。賈詡知道自己推脫不了,索性大張旗鼓的大辦起來。此事執行過程,也是充滿暴力血腥,單是官員都殺了好一批。至於大族,那就更別說了,不殺雞儆猴怎麽行?


    當然,總體來說還是比較溫和。一來因為劉裕的補償政策,二來因為那三樣奇物的作用。如此一來,這農業改革暫時算是完成了。


    其實,說是均田製也不是均田製,因為為了迎合這個時代,劉裕修改了不少內容。假如照搬的話,他一定會自食惡果的。


    農業改革的效果還是不錯的,百姓熱情高漲,一眼望去,田地裏全是辛勤勞作的百姓。他們的精氣神,比之以前好得多。


    見後續發展順利,劉裕也不再關注此事。甚至賈詡也不再管這事,而是將其交給寒門官員管理。


    為了分散大族的注意力,劉裕決定舉辦第一屆科舉。這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他這麽年實行招賢館,自然而然的過渡來的。


    科舉的消息一發出去,大族們果然被吸引,實際上學過文或者武的都被吸引了。然而,他們哪裏知道劉裕的心思,這科舉也無非一個引子。劉裕已經打算好,趁這個時機好好整頓治下,然後好全力與袁尚、曹操爭奪天下。


    對於劉裕的心思,誰也沒有猜透,便是賈詡、龐統也隻是覺得科舉一事並非那麽簡單,但也沒想到劉裕更深一層的意思。


    劉裕也不著急,科舉之事不能操之過急,須先造勢,還須出題,還須完善考試製度……等等,一係列的事情要做。


    造勢很簡單,劉裕交給杜畿,很快就宣傳開來,而且還不是局限於壽春。


    不過,壽春自然是先火起來,幾乎每個公眾場所都在討論科舉。不僅如此,就是書院裏也是討論的熱火朝天,大有一批學子摩拳擦掌,想去試試,甚至都有人開始準備。


    壽春如此火爆,其他地方也不差,四麵八方的有誌之士,全都朝壽春趕來。劉裕發現這樣不行,因為壽春的住房不夠。


    這火爆程度,還真是令人……


    最後,劉裕采取杜畿的建議,讓人修建館舍,這才緩解無房可住的局麵。


    然而,問題又來了。


    因為是文武雙科舉進行,所以來了很多武夫,這些家夥可是一言不和即出手。何況還有很多酸書生,讓這些武夫看著不爽,動起手來的次數都增多了。


    沒辦法,劉裕隻好加強巡邏,並且貼出告示,凡無故動手者,即轟出壽春。這個時候,該強硬還是要強硬。


    話說這次武舉,uu看書 .ukansu劉裕還派了軍中悍兵參加,也好為武舉把把關。


    就在外地人紛紛趕來的時候,劉裕開始布置考場。這考場也有講究,不能隨隨便便的。不過這事不需要劉裕親自動手,有杜畿監督,他還是很放心的。


    考場不需要劉裕親自動手,但主考官卻需要劉裕挑選。劉裕和眾人商量,已經決定來場三級選拔考試,也就是說一共有三輪考試。那麽,主考官就需要九名,每場考試三名,其中一名為主。


    這主考官,劉裕還是要費心挑選,尤其是最後一場的主考官。另外,武舉他也要選主考官,不過那樣簡單很多。


    很快,他定下幾位主考官,就是最後一場還沒定。他沉思良久,決定請三位大神出山。這三位不是別人,正是書院裏那三位大才。


    當然,他不僅為此事找他們,也為了出考卷的事找他們。不過考卷的事,他也要找龐統、賈詡等人商量。


    考卷事關考生質量,決不可馬虎,更不可泄露。c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帝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獨的殼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獨的殼子並收藏三國之帝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