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筠倚窗獨坐,江南雨季,天色灰蒙,數日沒放清,空氣裏有股潮濕味道,心都跟著發黴。
青語端了碗淮山龍骨湯進來,放到桌上,道:“這是夫人讓人給姑娘送來的,這湯去潮,姑娘喝了對身體有益”。
秋筠看一眼,道:“放著吧,我一會涼了喝”。
青語透過珠簾看外麵飄著的雨絲,道:“這天氣惱人,出不得門”。
一句話提醒秋筠,道:“取兩把油傘,我們出去走走”。
“去那?姑娘”。
“城外”。
秋筠和青語撐著傘,在鄉間土路漫步,雨霧朦朧,秀麗山色,籠淡淡煙靄,曾幾時,初遇那個,擦肩一瞬,注定了今生相識卻無緣。
晚回來,秋筠淋雨,竟發起燒來。
昏昏沉沉,說著胡話,夏夫人發愁,請醫問藥,恨不得全城大夫找來,醫女兒的病症。
三五日後,秋筠燒退,好轉。
夏日,青語扶著主子在花園中閑步。
隻聽,喜鵲高興跑來,道:“聖旨到,老爺和夫人在堂上接旨”。
秋筠趕到堂上,父母都在,母親見了她,興奮道:“筠娘,你父親複職了”。
秋筠由衷地喜悅,老父親這一年老了不少,眼見鬢角已生華發。
接下來,府中便熱鬧起來,朝中大小官員,登門道賀,絡繹不絕。
秋筠暗歎人情冷暖。曾幾何時,父親罷官,夏府門前,蕭條冷寂,一幹同僚唯恐避之不及。
當喜鵲通消息說:傅老爺來訪。秋筠倒稍覺意外。
青語嘲嗤,不平道:“想當日,傅家亟不可待脫了幹係,如今卻巴巴跑上門來”。
秋筠倒一點不氣,淡然道:“若當初傅家有情意,我同傅容錦和離,就非易事,這不正好,兩廂遂願”。
喜鵲也不齒傅家所為,道:“既是姑娘自個願意,這倒罷了,隻是傅老爺臉皮也太厚了”。
秋筠放下書本,推開半掩臨水閣一側花窗,聽前廳熱鬧,下人們往來穿梭,應酬不斷,道:“臉皮子薄,做得了官?像咱們家老爺這官就做不牢”
又一想,畢竟老父親看重,收住話不說了。
對傅大人來訪,夏太傅以禮相待,畢竟曾是兒女親家,也沒鬧得撕破臉,從此不來往。
夏太傅貶為庶人之時,傅大人見麵,三分客氣,還直呼親家翁,這使得夏仲荀耿直之人,對他倒無怨恨。
夏府恢複從前,夏老爺重獲皇上器重,一言九鼎,巴結討好之勢力小人,也找個由頭,親近夏家。
就有那官媒往夏府跑。
喜鵲服侍姑娘梳洗時,道:“聽說,劉媒婆給姑娘說了個官宦之家,春上才死了老婆,有一嫡出女兒,夫人中意,說要問問姑娘主意”。
秋筠笑道:“你這丫頭整日打聽這事,趕明個給你物色個夫婿,嫁了算了”。
雖嘴上這麽說,秋筠心裏對做這些官員填房了無興趣。
秋筠過去上房給母親請安時,看母親同個婆子說話,這婆子穿紅戴綠,插花戴朵,血色紅唇,鬢角簪著朵紅花,不倫不類,一看就是三姑六婆之流。
那婆子見了秋筠,起身道了萬福,秋筠還禮。
那老婆子眯著眼,上下打量,臉笑得像朵菊花,討好地道:“這是姑娘吧,瞧這長相,水靈靈的,俊俏可人疼”。
夏夫人聽著,心裏妥帖,笑著道:“劉媽媽過獎了,整日價看書,與針線女紅卻不上心,也是我沒教好”。
劉媒婆嘖嘖兩聲,連讚:“好、好”把秋筠看得渾身不自在。那媒婆的嘴,能說出天來。
劉媒婆眼睛盯在秋筠身上,歡喜道:“這模樣,嬌嫩嫩的,誰舍得娶了家去,做粗活,那洪大人家呼奴使卑,針線上的人用了不少,還用姑娘親手做嗎?不像我們這小戶人家,靠針線活計掙錢養家,姑娘生在富貴人家,就是前生修來的福氣”。
一番話,秋筠聽得膩煩,卻說得夏夫人滿心歡喜,道:“那就勞動劉媽媽,事成了,我重重謝你”。
說著,命小丫鬟取來十兩銀子,給那媒婆,那媒婆假意推卻,眼睛盯在那白花花的銀子上,手卻伸出,接了過來。(.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千恩萬謝,離開。
夏夫人今個高興,招呼女兒道:“筠娘,過來,娘同你說個事”。
秋筠想這一定是洪禦史的事,裝作不知,道:“娘要說什麽?”
夏夫人撫著女兒的頭,慈愛地語氣道:“兒呀,娘正有一事要同你商量,洪禦史乃當朝三品,才死了妻子,還沒續弦,同你正合適,年歲雖大點,然年歲大知道疼人,沒兒子隻有一女兒,乖巧懂事,你嫁過去保證不會吃虧的,洪禦史難得的好人,為人和善,對人也好,洪禦史夫人在世時,也夫妻和睦,房中隻有一小妾,倒也肅靜,這頭親事娘看著就好,你爹也中意,說那洪禦史人極好”。
秋筠一直垂眸聽著,夏夫人說完這番話,問:“兒呀,你的意思是?”
秋筠溫順地低聲道:“全憑父母做主”,她即便心裏不願,可也不想父母整日為自己的事操心,心想找個人嫁了吧,好歹都是一輩子。父母偌大年紀,為自己食不甘味,夜不成寐,是女兒不孝,讓二老操心。
夏夫人看她答應,更加高興,忙吩咐黃姨娘道:“中飯加兩個菜”。
黃姨娘看姑娘的事有了著落,也跟著高興,歡歡喜喜地去廚下。
親事就這麽講定了。
入夏,天氣漸熱,換了單衫,秋筠頸項光溜溜,翠藍衫配翡翠鏈,找了首飾盒子,翻看就三五樣首飾,實在沒合適搭配的,嫁妝裏的首飾全換了現銀,買了城外莊子。
就想去街市挑兩樣首飾,如今父親重新起複,銀錢上也不愁,於是就同了喜鵲和青語準備去街上,
秋筠去母親房中,透過竹簾,隱約劉媒婆在裏麵,同母親說著什麽,轉身走下台階,劉媒婆恍惚見,道:“好像是秋筠姑娘一晃,怎麽沒了”。
夏夫人朝簾子外看看,什麽人也沒有,道:“是你眼花了,筠兒在哪裏?”
劉媒婆又看看,這時一股清風吹來,竹簾晃動,是沒什麽人,笑道:“你看我這眼,這段日子,竟想秋筠姑娘婚事,夢裏都想”。
小轎直奔禦街,京城有名的黛翠坊,挑了兩樣時興首飾,從翠黛坊出來,就見一乘小轎停在門前,中下來一女子,扶著個丫頭。
秋筠定睛一看,朝她過去,這時,梅珊也看到她,喚了聲:“三嫂”。
二人走近,梅珊道:“有日子沒見三嫂,聽說三嫂去外鄉,這是才回來?”
秋筠道:“才回不多日子,你這是買東西嗎?”
梅珊道:“我要回揚州家去,母親身子不好,回去陪她”。
秋筠道:“碧雲好嗎?生了吧”。
梅珊道:“生了,生了個男孩”。
說著,歎口氣,憐憫地說:“你是不知,碧雲如今的日子,三哥續娶的侯氏,人極厲害,進門就把碧雲母子攆去下房,就是那楊氏如今的日子也不好過,一月裏就沒見三哥幾麵”。
秋筠不解道:“太太就不管了嗎?”
梅珊撩了眼前遮擋的碎發,說:“舅母可不比你在那會,什麽話也不敢說了,碰上這麽個厲害角色,什麽臉麵、婦德全都不顧,舅母能拿她怎樣,在說有了你這事,三哥對舅母不親近,暗怨舅母,舅母如今心寒,不管了”。
這正說著,梅珊眼睛卻望向東麵,朝遠處嘴一努,秋筠順著她目光看去,望春樓前站著幾個濃妝豔抹的女人,一看就是風塵女子,其中一個眼熟,離得遠,看不太清楚,梅珊道:“那穿桃粉衫子的不就是楊姑娘的丫頭鳴鳳嗎?”
秋筠吃了一驚,鳴鳳怎麽會落入這種肮髒地方,梅珊道:“侯氏一過門,就找個由頭把她賣了,虧那楊氏抬了姨娘,不好怎樣,也見天不待見”。
秋筠尚不解,道:“三爺房裏的事怎麽都不管,任她胡為?”
梅珊卻深深看她一眼,這一眼,卻帶了幾分責怪,道:“還不為你,自你離開,三哥整個人消沉下去,每日飲酒至醉,渾渾噩噩,那侯氏整日埋怨,說當初瞎了眼,千挑萬挑,挑了這麽個人,空有其表,繡花枕頭,舅父舅母知道兒子這樣,也不敢十分怪那侯氏,侯氏越發過分。
秋筠隻可憐碧雲,攤上這麽個主母,傅容錦還不擠事。
秋筠問了問四爺,梅珊氣憤那小孫氏,心腸歹毒,說:“如今四爺也有些明白,孩子不讓她插手,由同喜自己帶。”
喜鵲忍了半天,趁著二人語頓功夫,忙問:“大爺可好?”
梅珊明了她那點小心思,上次見麵沒見她問傅府旁人,卻隻問傅大爺,於是故意不說,沉吟良久,喜鵲卻急道:“到底如何,姑娘快說呀?大爺是不是有事?”。
梅珊看她著急的樣子,笑了,道:“哄你的,沒什麽,很好”。
秋筠眼前飄過一人,問:“表姑娘怎麽樣了?”,畢竟一塊住了許久,還是有些感情的。
梅珊眸光略暗,甚為惋惜,道:“身子骨時好時壞,大奶奶請醫調治,都不濟事”。
秋筠替她難過,一念之差,命運竟截然不同,聽說她原來的夫婿已升了職,貴為六品郎中,二人一陣唏噓。
說了會話,各自走開。
喜鵲一路卻不說話了,低頭想心事,秋筠繞過望春樓,不想看到鳴鳳,淪落到這一步,夠淒慘了。
二日,秋筠正在母親上房,丫鬟回說:“劉媒婆來了”。
秋筠剛想躲開,夏夫人叫住她道:“筠兒,你的事你也聽聽”。
秋筠不好就走,劉媒婆這次來,臉上的笑容卻有點牽強,道了萬福,也沒坐,直言道:“洪禦史說,夫人才過世,未滿一年,暫時不想提及婚事”。
秋筠卻暗鬆口氣,一絲竊喜。
那劉媒婆走了,夏夫人情緒有點失落,正這時,小丫鬟春寧手裏舉著一封信件,快步進來,回道:“夫人,廬州來信”。
夏夫人瞅瞅秋筠,接過,一看是給夏大人和夫人的,夏夫人拆開,看完,臉色□。
秋筠在旁見了,心提起了,夏夫人手捏著信件,變顏變色,道:“筠娘,出大事了,秋生來信說,金人厲兵秣馬,要直取江南”。
青語端了碗淮山龍骨湯進來,放到桌上,道:“這是夫人讓人給姑娘送來的,這湯去潮,姑娘喝了對身體有益”。
秋筠看一眼,道:“放著吧,我一會涼了喝”。
青語透過珠簾看外麵飄著的雨絲,道:“這天氣惱人,出不得門”。
一句話提醒秋筠,道:“取兩把油傘,我們出去走走”。
“去那?姑娘”。
“城外”。
秋筠和青語撐著傘,在鄉間土路漫步,雨霧朦朧,秀麗山色,籠淡淡煙靄,曾幾時,初遇那個,擦肩一瞬,注定了今生相識卻無緣。
晚回來,秋筠淋雨,竟發起燒來。
昏昏沉沉,說著胡話,夏夫人發愁,請醫問藥,恨不得全城大夫找來,醫女兒的病症。
三五日後,秋筠燒退,好轉。
夏日,青語扶著主子在花園中閑步。
隻聽,喜鵲高興跑來,道:“聖旨到,老爺和夫人在堂上接旨”。
秋筠趕到堂上,父母都在,母親見了她,興奮道:“筠娘,你父親複職了”。
秋筠由衷地喜悅,老父親這一年老了不少,眼見鬢角已生華發。
接下來,府中便熱鬧起來,朝中大小官員,登門道賀,絡繹不絕。
秋筠暗歎人情冷暖。曾幾何時,父親罷官,夏府門前,蕭條冷寂,一幹同僚唯恐避之不及。
當喜鵲通消息說:傅老爺來訪。秋筠倒稍覺意外。
青語嘲嗤,不平道:“想當日,傅家亟不可待脫了幹係,如今卻巴巴跑上門來”。
秋筠倒一點不氣,淡然道:“若當初傅家有情意,我同傅容錦和離,就非易事,這不正好,兩廂遂願”。
喜鵲也不齒傅家所為,道:“既是姑娘自個願意,這倒罷了,隻是傅老爺臉皮也太厚了”。
秋筠放下書本,推開半掩臨水閣一側花窗,聽前廳熱鬧,下人們往來穿梭,應酬不斷,道:“臉皮子薄,做得了官?像咱們家老爺這官就做不牢”
又一想,畢竟老父親看重,收住話不說了。
對傅大人來訪,夏太傅以禮相待,畢竟曾是兒女親家,也沒鬧得撕破臉,從此不來往。
夏太傅貶為庶人之時,傅大人見麵,三分客氣,還直呼親家翁,這使得夏仲荀耿直之人,對他倒無怨恨。
夏府恢複從前,夏老爺重獲皇上器重,一言九鼎,巴結討好之勢力小人,也找個由頭,親近夏家。
就有那官媒往夏府跑。
喜鵲服侍姑娘梳洗時,道:“聽說,劉媒婆給姑娘說了個官宦之家,春上才死了老婆,有一嫡出女兒,夫人中意,說要問問姑娘主意”。
秋筠笑道:“你這丫頭整日打聽這事,趕明個給你物色個夫婿,嫁了算了”。
雖嘴上這麽說,秋筠心裏對做這些官員填房了無興趣。
秋筠過去上房給母親請安時,看母親同個婆子說話,這婆子穿紅戴綠,插花戴朵,血色紅唇,鬢角簪著朵紅花,不倫不類,一看就是三姑六婆之流。
那婆子見了秋筠,起身道了萬福,秋筠還禮。
那老婆子眯著眼,上下打量,臉笑得像朵菊花,討好地道:“這是姑娘吧,瞧這長相,水靈靈的,俊俏可人疼”。
夏夫人聽著,心裏妥帖,笑著道:“劉媽媽過獎了,整日價看書,與針線女紅卻不上心,也是我沒教好”。
劉媒婆嘖嘖兩聲,連讚:“好、好”把秋筠看得渾身不自在。那媒婆的嘴,能說出天來。
劉媒婆眼睛盯在秋筠身上,歡喜道:“這模樣,嬌嫩嫩的,誰舍得娶了家去,做粗活,那洪大人家呼奴使卑,針線上的人用了不少,還用姑娘親手做嗎?不像我們這小戶人家,靠針線活計掙錢養家,姑娘生在富貴人家,就是前生修來的福氣”。
一番話,秋筠聽得膩煩,卻說得夏夫人滿心歡喜,道:“那就勞動劉媽媽,事成了,我重重謝你”。
說著,命小丫鬟取來十兩銀子,給那媒婆,那媒婆假意推卻,眼睛盯在那白花花的銀子上,手卻伸出,接了過來。(.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千恩萬謝,離開。
夏夫人今個高興,招呼女兒道:“筠娘,過來,娘同你說個事”。
秋筠想這一定是洪禦史的事,裝作不知,道:“娘要說什麽?”
夏夫人撫著女兒的頭,慈愛地語氣道:“兒呀,娘正有一事要同你商量,洪禦史乃當朝三品,才死了妻子,還沒續弦,同你正合適,年歲雖大點,然年歲大知道疼人,沒兒子隻有一女兒,乖巧懂事,你嫁過去保證不會吃虧的,洪禦史難得的好人,為人和善,對人也好,洪禦史夫人在世時,也夫妻和睦,房中隻有一小妾,倒也肅靜,這頭親事娘看著就好,你爹也中意,說那洪禦史人極好”。
秋筠一直垂眸聽著,夏夫人說完這番話,問:“兒呀,你的意思是?”
秋筠溫順地低聲道:“全憑父母做主”,她即便心裏不願,可也不想父母整日為自己的事操心,心想找個人嫁了吧,好歹都是一輩子。父母偌大年紀,為自己食不甘味,夜不成寐,是女兒不孝,讓二老操心。
夏夫人看她答應,更加高興,忙吩咐黃姨娘道:“中飯加兩個菜”。
黃姨娘看姑娘的事有了著落,也跟著高興,歡歡喜喜地去廚下。
親事就這麽講定了。
入夏,天氣漸熱,換了單衫,秋筠頸項光溜溜,翠藍衫配翡翠鏈,找了首飾盒子,翻看就三五樣首飾,實在沒合適搭配的,嫁妝裏的首飾全換了現銀,買了城外莊子。
就想去街市挑兩樣首飾,如今父親重新起複,銀錢上也不愁,於是就同了喜鵲和青語準備去街上,
秋筠去母親房中,透過竹簾,隱約劉媒婆在裏麵,同母親說著什麽,轉身走下台階,劉媒婆恍惚見,道:“好像是秋筠姑娘一晃,怎麽沒了”。
夏夫人朝簾子外看看,什麽人也沒有,道:“是你眼花了,筠兒在哪裏?”
劉媒婆又看看,這時一股清風吹來,竹簾晃動,是沒什麽人,笑道:“你看我這眼,這段日子,竟想秋筠姑娘婚事,夢裏都想”。
小轎直奔禦街,京城有名的黛翠坊,挑了兩樣時興首飾,從翠黛坊出來,就見一乘小轎停在門前,中下來一女子,扶著個丫頭。
秋筠定睛一看,朝她過去,這時,梅珊也看到她,喚了聲:“三嫂”。
二人走近,梅珊道:“有日子沒見三嫂,聽說三嫂去外鄉,這是才回來?”
秋筠道:“才回不多日子,你這是買東西嗎?”
梅珊道:“我要回揚州家去,母親身子不好,回去陪她”。
秋筠道:“碧雲好嗎?生了吧”。
梅珊道:“生了,生了個男孩”。
說著,歎口氣,憐憫地說:“你是不知,碧雲如今的日子,三哥續娶的侯氏,人極厲害,進門就把碧雲母子攆去下房,就是那楊氏如今的日子也不好過,一月裏就沒見三哥幾麵”。
秋筠不解道:“太太就不管了嗎?”
梅珊撩了眼前遮擋的碎發,說:“舅母可不比你在那會,什麽話也不敢說了,碰上這麽個厲害角色,什麽臉麵、婦德全都不顧,舅母能拿她怎樣,在說有了你這事,三哥對舅母不親近,暗怨舅母,舅母如今心寒,不管了”。
這正說著,梅珊眼睛卻望向東麵,朝遠處嘴一努,秋筠順著她目光看去,望春樓前站著幾個濃妝豔抹的女人,一看就是風塵女子,其中一個眼熟,離得遠,看不太清楚,梅珊道:“那穿桃粉衫子的不就是楊姑娘的丫頭鳴鳳嗎?”
秋筠吃了一驚,鳴鳳怎麽會落入這種肮髒地方,梅珊道:“侯氏一過門,就找個由頭把她賣了,虧那楊氏抬了姨娘,不好怎樣,也見天不待見”。
秋筠尚不解,道:“三爺房裏的事怎麽都不管,任她胡為?”
梅珊卻深深看她一眼,這一眼,卻帶了幾分責怪,道:“還不為你,自你離開,三哥整個人消沉下去,每日飲酒至醉,渾渾噩噩,那侯氏整日埋怨,說當初瞎了眼,千挑萬挑,挑了這麽個人,空有其表,繡花枕頭,舅父舅母知道兒子這樣,也不敢十分怪那侯氏,侯氏越發過分。
秋筠隻可憐碧雲,攤上這麽個主母,傅容錦還不擠事。
秋筠問了問四爺,梅珊氣憤那小孫氏,心腸歹毒,說:“如今四爺也有些明白,孩子不讓她插手,由同喜自己帶。”
喜鵲忍了半天,趁著二人語頓功夫,忙問:“大爺可好?”
梅珊明了她那點小心思,上次見麵沒見她問傅府旁人,卻隻問傅大爺,於是故意不說,沉吟良久,喜鵲卻急道:“到底如何,姑娘快說呀?大爺是不是有事?”。
梅珊看她著急的樣子,笑了,道:“哄你的,沒什麽,很好”。
秋筠眼前飄過一人,問:“表姑娘怎麽樣了?”,畢竟一塊住了許久,還是有些感情的。
梅珊眸光略暗,甚為惋惜,道:“身子骨時好時壞,大奶奶請醫調治,都不濟事”。
秋筠替她難過,一念之差,命運竟截然不同,聽說她原來的夫婿已升了職,貴為六品郎中,二人一陣唏噓。
說了會話,各自走開。
喜鵲一路卻不說話了,低頭想心事,秋筠繞過望春樓,不想看到鳴鳳,淪落到這一步,夠淒慘了。
二日,秋筠正在母親上房,丫鬟回說:“劉媒婆來了”。
秋筠剛想躲開,夏夫人叫住她道:“筠兒,你的事你也聽聽”。
秋筠不好就走,劉媒婆這次來,臉上的笑容卻有點牽強,道了萬福,也沒坐,直言道:“洪禦史說,夫人才過世,未滿一年,暫時不想提及婚事”。
秋筠卻暗鬆口氣,一絲竊喜。
那劉媒婆走了,夏夫人情緒有點失落,正這時,小丫鬟春寧手裏舉著一封信件,快步進來,回道:“夫人,廬州來信”。
夏夫人瞅瞅秋筠,接過,一看是給夏大人和夫人的,夏夫人拆開,看完,臉色□。
秋筠在旁見了,心提起了,夏夫人手捏著信件,變顏變色,道:“筠娘,出大事了,秋生來信說,金人厲兵秣馬,要直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