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塔井全村上下不到二十口人,最年輕四十七八,還是個半殘,都是年紀大了的孤寡老人,而且,全是男人,沒有一個女性,哪怕是老婆子都不見一個。
南塔井村長答應了封清放棺材的事情後,立馬騰出了一大片院子,反正村子裏的空房多了去了,放點東西,與人方便,還能得點錢財,何樂不為?
封清找人將先人們棺材全部請了出來,燒紙祭拜,和下麵的先人們商量著,暫且在此地停個把月,等那頭墓穴修繕好了,即刻完璧歸趙。
但封家先人們的十三口棺槨抬進南塔井後,似乎不太願意再回老地方去,修繕了一月的墓穴不知是何原因,一夜之間竟就給塌了。
封清自是意識到了什麽,既然先人們不願意回去,那就換個地方,於是封清就在燕山上另選了處地,墓地緊靠著另一代的封家先人,按輩分算,出來的這夥算是他們的長輩,與子孫靠在一起,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而且又是塊不錯的地方。
三阿公跟封羽講,現在後頭的那口棺材他以前小的時候,在封家祠堂裏見過,那時那口大頭棺材也是鎖著的,就鎖在封家祠堂的後院裏。
封羽一聽,以為是三阿公老糊塗了,他小時候見過的棺材,怎麽可能平白無故冒出在這地方呢?
但是三阿公講的十分肯定,還有模有樣,他邊比劃邊說這,老人看起來很是激動。
在三阿公小的時候,他去封家祠堂時,在後院的茅草屋裏就見過這個老棺材,封家人沒人說得清楚,這棺材是誰留在那裏的,現活著的人都沒什麽印象,平日裏,也很少有人去後院去。
可封羽仔細一想,自己小時候還在祠堂後院的房子裏遇見過鬼,想來,三阿公說的就是這間。
這位三阿公說的話,封羽不知是該不該信,心中有點瘮得慌,越發覺得,這裏頭的事兒怕沒有那麽簡單。
再後來的事情,就如那個南塔井村民說的,從十三口棺材變成了十四口棺材。
選好了新的墓穴後,又大概修建了幾個月時間,想著畢竟是自家先人,不能太過敷衍,所以前後就修了有兩個多月,加上地方偏僻,趕上年代戰爭不斷,能有幾個修墓匠人就不錯了。
難怪封羽在今年過年的時候,老是見老爹往後山去呢,感情是在給先人修墓。
等墓穴修好已是今年的四五月份,修墓的匠人過年要回老家,一來一回又耽誤兩個月時間,新的墓穴修好後,當下燒香祭祖,封清就開始一個一個的送了下去。
記得去年剛挖出來的時候,這些棺材的數量是清清楚楚數過的,是十三個沒錯,而封清所新修建的墓穴,也是按照擺放十三個的樣式做的,前頭自西向東橫放一個主棺,下頭是兩列六個。
起初誰也沒有注意過,等先下來六口棺材後,封清才發現了問題,回去一數剩下的棺材,竟然還有八個,封清還以為
是自己眼花了,當下就又回了墓穴內,數了一遍確是六個不錯。
封清腦子當時瞬間就嗡了一下,這可不是小事,要真是自己弄錯了,給少數了一口棺材,祖宗能原諒他麽?
封清和封二兩人,再三合計著,棺材的數量絕不可能會數錯,十三個就是十三個,怎就會過了三五月多出來一個呢,還能生出來棺材不成?
兄弟兩人再三查看了後,發現多出來的就是那口鎖在後院的大頭棺材。
大致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封羽實在沒法再和老人家溝通下去,三阿公年紀大,基本上是問十句回答一句,還和問題搭不著調。
封羽心裏著實有些發慌,天底下的怪事還真是一樁接著一樁的找著自己,興安嶺下那個密閉的地穴還沒弄明白是怎麽回事,眼下就青天白日的生出了一個棺材來。
夜裏無事可做,封羽想去後頭看看,但有兩個村子裏五十多歲的人守著門口,說什麽也不讓封羽進去,說是裏邊在做法事,闖進去人就不靈驗了。
索性封羽就回去睡了覺,夜裏山中清靜的很,一覺就能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封清喊了封羽起來,隔壁院子裏熬了大鍋粥,村子裏的人三三兩兩過來吃飯,就像是在辦白喪一樣。
封羽一口沒吃,飯後封清叫了封羽去了山上,去看新修的墓地。
老爹不是個墨跡的人,如果他有什麽話要和你說,那就肯定會和你講,要是不和你講,那你說什麽都用,就像現在封清現在要帶封羽去看那片墓地一樣。
封家人的墳地,大多都是埋在燕山上的,曆史得有七八百年,埋了不下有上千位封家人。
封家人選地也是極為講究,他們沒有選擇建在一片,而是分成了一部分一部分的,其中緣由誰也說不清是為什麽。
封清所選的這處地方是在山的陽麵,大概有200多米高的山岩上,並不壯觀,那裏除了還能看到較高的幾個墳頭外,其他基本上已在歲月中磨平,剩下的兩個墳包零零落落,可封家是大戶,就算如此,也還是不難看出來此地的陰宅格局。
山上有條土道,應該是老爹他們最近才走出來的,邊上雜草叢生,中間光禿禿的露出一條路來。
山岩前是有條季流的小溪,隻在夏末秋初時流淌,這便是處所謂的風水寶地,當年葬在這裏的封家人,想必是為了前水後山的理念葬在此地。
封清同封羽說,移棺的日子就選在近兩天,昨夜裏他們看了黃曆,選了日子,已經燒紙告訴先人們了,不管那口棺材是從那冒出來的,封清他都應該給它入土為安了。
且不說別的,就是光是三阿公的故事就夠邪乎的,三阿公能給封羽講,必然早就和在場的人說了遍,封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管這棺材是不是在封家祠堂裏鎖過的,現在隻要安安穩穩給它下了葬,前塵往事一筆勾銷,誰還會再
去追究為何會在祠堂後院裏鎖著一口大頭棺材,三阿公的話是真是假自然也無所謂了。
封羽先前還很好奇,那些偷陵挖墓的先人們,他們的墳會是什麽樣的呢?可看了後,不禁有些失望,和普通人的墓沒什麽差別,地下是用水泥修砌的墓道,因為棺材有些多,地下挖的大了些,牆麵用泥磚簡單砌了層,墳包後邊的封土全部與山連成了一體。
老爹對封羽說,封家這處墓穴算是出老地兒,以前清朝的時候修過一次,上麵的墓道和墓室是他後來開鑿出的,最底下的老墓裏埋著的也是封家先人,不過老墓起碼得在地下十米深的位置,具體下麵是個什麽樣子,老爹和二叔都沒見過,但肯定不會有地宮。
封羽覺得很是好笑,心想老爹這是怕自己半夜裏下去盜上一遭麽?
墓裏並沒什麽看頭,匠人們用泥磚大致修砌了遍,時間關係,並沒有在墓牆上畫什麽字畫之類的東西,就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墓室而已,裏邊規規矩矩的停放了有十三口棺材,一個看起來大一點主棺橫放在最前頭,墓室裏好像並沒有多餘的空間再去放另一口棺材才是。
封清自然知道這地方原先就是按著十三口棺材的數量修的墓室大小,封清對過宗譜,那口大頭棺材確實是個無名棺,所以封清隻能在墓穴前頭從新又鑿出了一個新的地方。
封羽沒什麽意見,覺得老爹的安排沒什麽不妥,商定好的日子是第二天下葬,封羽點了點頭,就跟老爹一道先回了去。
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這老祖宗的棺材一樣也難送,晚上做了許多的準備工作,第二天由封羽親自燒香後,在前頭砸了瓦罐,舉著引魂幡帶路到了墓地。
<a id="wzsy" href="http://m.2kxs.la">2k小說</a>
封家下葬的講究極多,繁瑣複雜,到了地方後,封羽跪在地上,等了得有幾個小時候後,那棺材才被抬了下去。
封羽雙腿打顫,跪的時間著實太久了些,真不知道先前的十三口棺材是怎麽一個個送下去的。
上邊的所有人鬆了口氣,包括那位做法事的,他也累的夠嗆,聚在一起抽了口煙,水還沒顧得上喝,就見下邊的人慌慌張張的跑出來個,要找大爺和二爺。
封清和封二蹲在墓穴口上,下麵人著急忙慌的說是先讓二位的下去看看,封清眉頭一皺,似是料到了這些,他就知道這事情不會這麽簡單就完了。
封二不太方便,他叫封羽代替自己下去,他留在上邊穩定人心。
下去一看,因為那口大頭棺材尺寸要比一般棺材大,進入那處新修的墓室時,卡住了一塊磚的距離,封清一看也別無辦法,心說也隻能鑿了,他叫人立刻鑿開。
封羽和老爹就在墓道裏看著,抬棺的七八個人全上去幫忙,卻不想鑿開這塊磚後,令人更想不到的事情憑空發生了。
鑿牆的人腳底一滑,竟一腳踩塌了墓道裏的一片地方,露出下頭的另一口老棺。
南塔井村長答應了封清放棺材的事情後,立馬騰出了一大片院子,反正村子裏的空房多了去了,放點東西,與人方便,還能得點錢財,何樂不為?
封清找人將先人們棺材全部請了出來,燒紙祭拜,和下麵的先人們商量著,暫且在此地停個把月,等那頭墓穴修繕好了,即刻完璧歸趙。
但封家先人們的十三口棺槨抬進南塔井後,似乎不太願意再回老地方去,修繕了一月的墓穴不知是何原因,一夜之間竟就給塌了。
封清自是意識到了什麽,既然先人們不願意回去,那就換個地方,於是封清就在燕山上另選了處地,墓地緊靠著另一代的封家先人,按輩分算,出來的這夥算是他們的長輩,與子孫靠在一起,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而且又是塊不錯的地方。
三阿公跟封羽講,現在後頭的那口棺材他以前小的時候,在封家祠堂裏見過,那時那口大頭棺材也是鎖著的,就鎖在封家祠堂的後院裏。
封羽一聽,以為是三阿公老糊塗了,他小時候見過的棺材,怎麽可能平白無故冒出在這地方呢?
但是三阿公講的十分肯定,還有模有樣,他邊比劃邊說這,老人看起來很是激動。
在三阿公小的時候,他去封家祠堂時,在後院的茅草屋裏就見過這個老棺材,封家人沒人說得清楚,這棺材是誰留在那裏的,現活著的人都沒什麽印象,平日裏,也很少有人去後院去。
可封羽仔細一想,自己小時候還在祠堂後院的房子裏遇見過鬼,想來,三阿公說的就是這間。
這位三阿公說的話,封羽不知是該不該信,心中有點瘮得慌,越發覺得,這裏頭的事兒怕沒有那麽簡單。
再後來的事情,就如那個南塔井村民說的,從十三口棺材變成了十四口棺材。
選好了新的墓穴後,又大概修建了幾個月時間,想著畢竟是自家先人,不能太過敷衍,所以前後就修了有兩個多月,加上地方偏僻,趕上年代戰爭不斷,能有幾個修墓匠人就不錯了。
難怪封羽在今年過年的時候,老是見老爹往後山去呢,感情是在給先人修墓。
等墓穴修好已是今年的四五月份,修墓的匠人過年要回老家,一來一回又耽誤兩個月時間,新的墓穴修好後,當下燒香祭祖,封清就開始一個一個的送了下去。
記得去年剛挖出來的時候,這些棺材的數量是清清楚楚數過的,是十三個沒錯,而封清所新修建的墓穴,也是按照擺放十三個的樣式做的,前頭自西向東橫放一個主棺,下頭是兩列六個。
起初誰也沒有注意過,等先下來六口棺材後,封清才發現了問題,回去一數剩下的棺材,竟然還有八個,封清還以為
是自己眼花了,當下就又回了墓穴內,數了一遍確是六個不錯。
封清腦子當時瞬間就嗡了一下,這可不是小事,要真是自己弄錯了,給少數了一口棺材,祖宗能原諒他麽?
封清和封二兩人,再三合計著,棺材的數量絕不可能會數錯,十三個就是十三個,怎就會過了三五月多出來一個呢,還能生出來棺材不成?
兄弟兩人再三查看了後,發現多出來的就是那口鎖在後院的大頭棺材。
大致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封羽實在沒法再和老人家溝通下去,三阿公年紀大,基本上是問十句回答一句,還和問題搭不著調。
封羽心裏著實有些發慌,天底下的怪事還真是一樁接著一樁的找著自己,興安嶺下那個密閉的地穴還沒弄明白是怎麽回事,眼下就青天白日的生出了一個棺材來。
夜裏無事可做,封羽想去後頭看看,但有兩個村子裏五十多歲的人守著門口,說什麽也不讓封羽進去,說是裏邊在做法事,闖進去人就不靈驗了。
索性封羽就回去睡了覺,夜裏山中清靜的很,一覺就能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封清喊了封羽起來,隔壁院子裏熬了大鍋粥,村子裏的人三三兩兩過來吃飯,就像是在辦白喪一樣。
封羽一口沒吃,飯後封清叫了封羽去了山上,去看新修的墓地。
老爹不是個墨跡的人,如果他有什麽話要和你說,那就肯定會和你講,要是不和你講,那你說什麽都用,就像現在封清現在要帶封羽去看那片墓地一樣。
封家人的墳地,大多都是埋在燕山上的,曆史得有七八百年,埋了不下有上千位封家人。
封家人選地也是極為講究,他們沒有選擇建在一片,而是分成了一部分一部分的,其中緣由誰也說不清是為什麽。
封清所選的這處地方是在山的陽麵,大概有200多米高的山岩上,並不壯觀,那裏除了還能看到較高的幾個墳頭外,其他基本上已在歲月中磨平,剩下的兩個墳包零零落落,可封家是大戶,就算如此,也還是不難看出來此地的陰宅格局。
山上有條土道,應該是老爹他們最近才走出來的,邊上雜草叢生,中間光禿禿的露出一條路來。
山岩前是有條季流的小溪,隻在夏末秋初時流淌,這便是處所謂的風水寶地,當年葬在這裏的封家人,想必是為了前水後山的理念葬在此地。
封清同封羽說,移棺的日子就選在近兩天,昨夜裏他們看了黃曆,選了日子,已經燒紙告訴先人們了,不管那口棺材是從那冒出來的,封清他都應該給它入土為安了。
且不說別的,就是光是三阿公的故事就夠邪乎的,三阿公能給封羽講,必然早就和在場的人說了遍,封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管這棺材是不是在封家祠堂裏鎖過的,現在隻要安安穩穩給它下了葬,前塵往事一筆勾銷,誰還會再
去追究為何會在祠堂後院裏鎖著一口大頭棺材,三阿公的話是真是假自然也無所謂了。
封羽先前還很好奇,那些偷陵挖墓的先人們,他們的墳會是什麽樣的呢?可看了後,不禁有些失望,和普通人的墓沒什麽差別,地下是用水泥修砌的墓道,因為棺材有些多,地下挖的大了些,牆麵用泥磚簡單砌了層,墳包後邊的封土全部與山連成了一體。
老爹對封羽說,封家這處墓穴算是出老地兒,以前清朝的時候修過一次,上麵的墓道和墓室是他後來開鑿出的,最底下的老墓裏埋著的也是封家先人,不過老墓起碼得在地下十米深的位置,具體下麵是個什麽樣子,老爹和二叔都沒見過,但肯定不會有地宮。
封羽覺得很是好笑,心想老爹這是怕自己半夜裏下去盜上一遭麽?
墓裏並沒什麽看頭,匠人們用泥磚大致修砌了遍,時間關係,並沒有在墓牆上畫什麽字畫之類的東西,就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墓室而已,裏邊規規矩矩的停放了有十三口棺材,一個看起來大一點主棺橫放在最前頭,墓室裏好像並沒有多餘的空間再去放另一口棺材才是。
封清自然知道這地方原先就是按著十三口棺材的數量修的墓室大小,封清對過宗譜,那口大頭棺材確實是個無名棺,所以封清隻能在墓穴前頭從新又鑿出了一個新的地方。
封羽沒什麽意見,覺得老爹的安排沒什麽不妥,商定好的日子是第二天下葬,封羽點了點頭,就跟老爹一道先回了去。
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這老祖宗的棺材一樣也難送,晚上做了許多的準備工作,第二天由封羽親自燒香後,在前頭砸了瓦罐,舉著引魂幡帶路到了墓地。
<a id="wzsy" href="http://m.2kxs.la">2k小說</a>
封家下葬的講究極多,繁瑣複雜,到了地方後,封羽跪在地上,等了得有幾個小時候後,那棺材才被抬了下去。
封羽雙腿打顫,跪的時間著實太久了些,真不知道先前的十三口棺材是怎麽一個個送下去的。
上邊的所有人鬆了口氣,包括那位做法事的,他也累的夠嗆,聚在一起抽了口煙,水還沒顧得上喝,就見下邊的人慌慌張張的跑出來個,要找大爺和二爺。
封清和封二蹲在墓穴口上,下麵人著急忙慌的說是先讓二位的下去看看,封清眉頭一皺,似是料到了這些,他就知道這事情不會這麽簡單就完了。
封二不太方便,他叫封羽代替自己下去,他留在上邊穩定人心。
下去一看,因為那口大頭棺材尺寸要比一般棺材大,進入那處新修的墓室時,卡住了一塊磚的距離,封清一看也別無辦法,心說也隻能鑿了,他叫人立刻鑿開。
封羽和老爹就在墓道裏看著,抬棺的七八個人全上去幫忙,卻不想鑿開這塊磚後,令人更想不到的事情憑空發生了。
鑿牆的人腳底一滑,竟一腳踩塌了墓道裏的一片地方,露出下頭的另一口老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