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坨蛋糕拍地上,兩顆草莓頂發間,叉子戳去半溝油,蠟燭插成大癩頭。


    這首打油詩,可以說是對監獄地形最生動形象的形容,簡直可以說一般無二。


    山整體呈圓盤形平放於地,也沒多高,相較邊平坦處的農田水沼葦蕩,也就高出個一二百米。


    山體以石為主,四周山腳是落石、風化砂石、泥土等堆壘起來的斜坡,像是蛋糕摔地上,四周的奶油這些滑落下去一般,坡緩,樹灌叢生,以低矮雜樹為多,應該是有打柴人或農戶鄉民清砍。


    再往上,四麵幾乎都是幾近垂直的石崖山壁,低處六七米,高的有十來米,再往上還有一段陡峭邊坡,一截截巨石探出頭來,歪歪扭扭、枯朽調萎的古木,頑強紮根於山石之間,撐起枯朽間枝枝杈杈的綠意。


    再往上就是山的頂部,整體呈圓弧形,就如蒸出的光溜溜大饅頭頂部一般無二,也可以說是圓蛋糕往地上一摔,邊角奶油滑落後的模樣,一般麻麻癩癩、坑坑窪窪。


    山頂麵積挺大的,幾乎呈圓形的山體,直徑有近一公裏,頂部是整體呈圓弧形,但在一側有兩個凸起的山包,就如蛋糕上放的草莓。


    兩座山包之間貼近連到一塊,形成一個夾溝,夾溝往前,是山頂凹陷下去的一塊穀地,真就如蛋糕讓人戳去了一塊奶油。


    山穀大體呈扇形,大體占去山頂麵積的十分之一,到山體邊緣最寬處,已近二三百米,山穀與周邊分界處,多數是七八十度陡坡,少數是山崖石壁,與周邊高度差,低者一二米,高者十幾二十米。


    也不知道是怎樣的地質活動造成,也或者是人為采石這些形成?


    是何已無從考證,此地有人煙,留下的痕跡較多,已無從辯析。


    兩處小山包及周圍,以前曾建有一處寺廟,曾經香火鼎盛過一段時間,之後在戰爭動亂中廢棄,再之後雖僧眾不絕,但已幾無香火,修修補補,朽朽塌塌,到現在已隻剩幾道石牆青階,在荒草間不屈的想要傾訴曾經的輝煌。


    監獄就被建在小山包不遠,被林木包圍的一塊空地上,這裏清理一番便有現成青石地基,不知曾是寺院的偏廂房還是廣場。


    建築群占地近一畝,三麵是青蔥挺拔的樹木,山頂上林木高大挺拔,如同蛋糕上麻麻賴賴的蠟燭,哪怕秋冬綠葉枯落,樹杆枝丫也足以阻攔山下周邊視線。


    餘下一麵毗鄰山包,兩座山包後,是一片更高大廣闊的山林,山包正好完美的替監獄遮蔽了遠處更高山上的視野。


    山體高崖峭壁環繞,僅有的方便上下之地,是一側一小片山體垮塌之處,以前有條古寺遺留下的青石階山道,不陡不峭,斜繞著山體上到山頂。


    目前情報處重新修繕,扒掉石階,挖埋平整路麵,壘徹拓寬了路麵,碎石砂土鋪地,形成一條環繞山體,傾斜向上可供車輛通行的公路。


    山道上還有多處暗堡等隱秘永固工事,守住這條山路,幾乎就斷絕了大量武裝人員,或使用什麽大威力武器裝備攻擊監獄的可能。


    此山在整處山區邊緣,山區勉強在南京最外圍防禦線上,此山以前就曾修築有陣地工事,還一直有連排數量的軍隊駐紮。


    此次動工,對外打的名頭,就是修繕工事陣地,修建營房倉庫,軍事禁區的牌子順勢掛出,周圍鄉民對於山被占了,沒什麽鬧騰,甚至樂得如此,之前駐兵的營房在山下,可沒少騷擾他們,跑山上去更好。


    雖是山區,但此地交通卻是不差,山道不遠就有一條水道,可以通過水網乘船至此,周圍可供走車的鄉道村路也不少,甚至還有一條繞過山區的公路,不然這裏也不會建什麽工事駐什麽兵。


    地方挑選得可以說非常不錯,就是離城有點遠,離南京城有著幾十公裏,都快跑出南京轄區了。


    這不,林默等人費了幾小時,才乘船至不遠處,又靠著鐵腳掌步行幾公裏,才來到山道前的檢查崗哨。


    崗哨也就尋常的兩個木亭,一個攔路拒馬,當然,背後山坡上還有一處顯露出來的陣地堡壘,駐守士兵可隨時留意到山腳崗哨。


    目前在此駐紮的士兵,已經以換防等名義,換成駐紮協防的精銳部隊,指揮權歸屬監獄及情報處,當然,這隻僅限於他們駐紮在此地期間,監獄關停或人離開,他們就會歸建或另做安排,再與情報處無瓜葛。


    不過嘛!這些都隻是理論上名義上,實際操作中,他們已算徹底歸屬情報處序列了,哪怕隻是做些外圍協助工作,但不可能真的什麽秘密都接觸不到,情報處不可能輕易放走的。


    檢查核對完證件身份,林默交代了一番,主要是讓他們這些布置在明麵上的人,表現得散漫一點,不然一副精銳模樣,懂行的一瞧不就知道有貓膩了。


    再往內,一條是直直爬坡而上的青石舊道,一條是斜向一側,繞著山坡蜿蜒而上的盤山路,當然,也就一個彎,最後繞回來在坡頂跟青石道匯合。


    這段盤山路,並沒布防,倒是青石舊道兩側,修了隱秘暗堡工事這些,主要是針對山腳的布控,而且是依托利用古舊殘餘設施構建,極為隱秘難以發現。


    匯合處就是石壁下,以前是個停腳歇歇的平台,往一側,就是垮塌上山之處,說是環山而上,其實是條直路。


    這山整體圓形,山崖石壁這些都有一定弧度,而此地正好是給塌平直了,中間塌下的最厚處,就是能到頂處。


    往上新修公路旁,在大塊山石掩映之間,修了暗堡可以牢牢控製公路,百多米長的路,就修了足足三個暗堡,都是被隱藏在山石林木間,僅稍稍鼓起不多,還被掩埋偽裝一番,非到跟前或開火,根本發現不了。


    兩個修建在中間位置,最後一個,就在路頭登頂處,既防範著公路,也防範另一側,那邊也坍塌下去了,隻不過山路陡峭難行,但讓小股人員攀爬上來並非難事。


    上到山頂,就是一條在林木掩映間穿行的公路,基本也是照著舊道改建,盡量避免了過多清理林木植被,留下太多新痕跡新變化。


    這些變化外人可能難以察覺,但對周邊鄉民而言,一草一木變化都很難瞞過他們,有心人打聽,這些變化的不合理之處,就會引起注意,畢竟他又不能封口不讓鄉民討論外傳,那不等於不打自招嘛!


    往前繞過山頂公路上的第一道彎,碰上一片低矮的單層青磚瓦房成排分布在林間。


    如果細看就會發現,青磚牆體厚實,窗口窄小,這是生活、軍事兼用的工事群,算是對山道公路的最後一處防線,也是在入山道路駐防兵卒的營房。


    沿路再往內走二百米左右,公路通過那處山穀附近,此處林木較稀較矮,底下也有成排的低矮青磚房,牆壁同樣極為厚實,隻不過開了較大的窗口采光通風。


    此處就是特別行動組駐地的營房,旁邊山穀中內部已經被清理出來,這裏已是山頂中部區域,又在穀中,周邊是看不到的。


    穀內供特別行動組自行搭建一個小型作訓演練場地,主要用於射擊開槍的訓練,有山崖林木遮掩,再搭配消音器械,聲音傳不出去。


    當然了,地方有限,也隻能用於保持下狀態手感這些,這邊的駐地,於特別行動組而言,更多的隻是一個休整之地。


    不過日常體能、不發出太大聲音動靜的訓練,此處還是足夠的,距離山頂邊百米以內,林木底下的低矮雜草、灌叢、小樹這些,大部分都被清理,目的是妨礙巡視,但也能利用起來作為訓練場地。


    在此位置已隱約能看到監獄,等臨近了,一圈四五米的高牆,就挨著樹林邊建起,幾近頂到了一些樹的樹冠位置,四角及中間隨近都建有塔亭供人在上麵站崗值勤。


    在外,完全看不到裏麵的半點情況,穿過一道小門,發現眼前還是稍矮一小點的一圈高牆,中間還有一個哨亭,此處就跟個小甕城一般無二。


    有道大門可開啟讓車進到此處來,再往內隻剩一道能三人並行的矮門,或者叫矮洞更準確,五六米的長度,直接進到監獄內部。


    監獄是五米左右的二層建築,牆體為青磚,梁柱樓板為鋼筋混凝土,地麵也在青石地基上澆了厚厚一層水泥。


    監獄建築並非獨棟獨棟的,而是建成了一整棟,建築除了一個密閉小通道連接那處小甕城,與外圈圍牆保持了四五米距離,這也難怪從牆外看不見裏麵建築,間隔中間還立有一道鐵柵欄,其他位置全是密布的鐵絲網。


    監獄占地一畝,算的是裏麵的那棟二層建築,裏麵除了一角是供人辦公之用,其他的是監舍、審訊室這些,輕鬆能看押數百人,擠擠還能關更多。


    轉了一圈,裏麵沒什麽新意,也就監舍數量更多、設施更完善一些,值得說道的,估計也就是各種東西已備齊,隨時能拎包入住。


    監獄處理日常工作管理的,充當獄警的這些人已經就位,都由處裏篩選安排,負責犯人日常的吃穿住,如此他們同樣會受到嚴苛的管理限製,每年隻會有幾次輪休假能出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諜海孤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怕熱胖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怕熱胖子並收藏諜海孤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