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於六月十一日由王家襄、吳景濂以及直係各省代表陪同下,乘坐專車自天津到北京。北京火車站上舉行了盛大歡迎儀式,和他當年狼狽離京時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從表麵看,黎元洪似乎表現得很平淡,內心其實是很為激動的。


    黎抵京的當天,即宣布複職。


    任命伍廷芳為國務總理,伍未到職前,由外交總長顏惠慶代理,這是黎元洪早就想好了的。為什麽要用伍廷芳呢?他首先要表達的意思是,一切恢複他未下台前的原狀,舊的國會、舊的總統、舊的國務總理;伍廷芳是解散國會前的最後一任總理。再者,伍現在南方護法政.府中得到倚重,提名伍廷芳為國務總理,可以示好於南方。


    他的命令寫好還未發出,有人提醒說:伍廷芳脾氣十分古怪,在北方政.府中人緣最差,現在總統所發布的人事命令,還需要徐世昌留下的代理國務總理周自齊副署,而周自齊絕對不肯副署這道命令的。最好不要在複職的第一天,就鬧出不愉快的事情。


    黎一想也對,不能不麵對現實,於是便把已經寫好的命令收回,改派顏惠慶署國務總理,通知周自齊副署這道命令。


    一九二二年六月十二日,黎元洪下了二道命令。


    第一道命令是發表新內閣名單:


    國務總理顏惠慶署理。


    外交總長顏惠慶兼。


    內務總長譚延闓。


    陸軍總長吳佩孚。


    海軍總長李鼎新。


    農商總長張國淦。


    司法總長王寵惠。


    教育總長黃炎培。


    財政總長董康。


    交通總長高恩洪。


    第二道命令是撤銷五年前他的那個“解散國會的命令”。


    內閣人事是黎元洪赴京前就和自己的幕僚商量好的,並未征求曹吳的意見,能夠獨立行使權力,這是近些年來北京政.府一直未辦到的事。當然,這些人選還是綜合考慮了方方麵麵的。


    內務總長本來決定由孫洪伊擔任,後來得到消息,這位以前是親黎反段祺瑞的政客,現在是站在廣東方麵反對黎元洪複職,所以改派譚延闓。譚可以算是黎的老朋友,並且是與西南方麵友好的人物,此時不在湖南,可以借重。


    農商總長張國淦,有人望,是黎的老幕僚,又是同鄉。


    王寵惠是當時知名之士,也和西南有關,董康和高恩洪則是吳佩孚所欣賞的。請吳佩孚做陸軍總長是想借他的威望和影響力去完成裁兵,同時把全國的軍權交付給他,這樣他就不會再眷戀一個巡閱使的地位。如果他率先放棄巡閱使,以他的威望作號召就可達到廢督的目的。


    還有參謀總長問題,本來決定齊燮元,這是為了把他調到北京來,以裁撤江蘇督軍做為倡導。但吳佩孚竭力推薦李烈鈞,吳說話了,黎不好不答應,參謀總長便給了李烈鈞。


    <a href="https://m.yawenba.net" id="wzsy">yawenba.net</a>


    董康(1867~1947) 字綬經,號誦芬室主人,武進人,世居區境內青果巷。董康於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中舉人,次年成進士,授刑部主事、郎中,大理寺推丞,主陝西刑獄。光緒二十八年母病返裏,服喪期滿後,曾與人編修《憲法大綱》,由清廷頒布試行。辛亥革命後,赴日留學,民國三年(1914年)回國,曆任北洋政.府大理院院長、法製編纂館館長、司法總長、財政總長等職。


    此人鐵麵無情,在審查大參案時,曾被吳佩孚譽為“包公再世”。


    高恩洪(1875年—1943年),字定安,亦作定庵。蓬萊縣(今煙台蓬萊市)上口高家村人。


    高恩洪出身農民,先後就讀於上海電氣測量學校、英國劍橋大學,曾任清廷駐英使館翻譯。回國後,曆任參讚、西藏通商交涉事宜督辦、東三省軍政事宜督辦、交通部秘書等職。民國後,高恩洪先後任漢口及成都電報局局長、湖北軍政監督、川藏電政監督、駐上海全國電料管理局監督、交通部顧問、北京政.府交通總長、教育總長等職。


    一九二四年,任膠澳商埠督辦。他倡辦青島大學,並出任私立青島大學首任校長。二次直奉戰爭後,高恩洪退出政界,於煙台經營“煙濰路自動車公司”,任總經理。


    一九二六年,遷居上海繼續興辦實業,為汽車公路公司負責人。病逝於北平。


    高恩洪在交通總長任內,時間雖短,卻很有一些作為。


    一上任,便做了兩件讓人稱道的事情。一件是廢止各鐵路貨捐,一件是取消各報館的津貼。胡適對此舉評價甚高,專門發表新聞評論,予以稱讚,又鄭重其事地將此事記入日記。他日記中記有:“高氏是一個很肯做事的人,此次任勞任怨,大刀闊斧地幹去,很有可佩服的地方。他這一次裁去北京報館的津貼,每月十二萬五千元———可以辦兩個北京大學了!故各報攻擊他甚力。今天閣議通過廢除鐵路的貨捐,也是一件很難得的快事。”


    包惠僧在個人回憶錄中曾記載李大釗親口對他講的一番話:“高定庵(高恩洪)這個人是學科學的,還有書生本色,沒有時下的政客氣息。他痛恨交通係的貪贓枉法,想把交通部所屬的各個部門嚴格地整頓一下。因為沒有適當的助手,他要我在北大找幾個有為青年給他幫忙。”


    北京的慣例,每年十月十日,照例要發表一批晉級授勳的命令,黎元洪自不能例外。民國十一年十月十日的命令是:


    吳佩孚、齊燮元晉授陸軍上將。


    吳景濂、蔭昌、李烈鈞晉授勳一位。


    吳佩孚、顧維鈞、高淩霨、高恩洪、岑春煊、唐繼堯晉授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


    張懷芝、閻錫山、李厚基、盧永祥、楊增新均給九獅軍刀一柄。


    王士珍、程潛、孔庚給以一等文虎章。


    孫烈臣、譚延闓、趙恒惕、譚浩明、熊克武晉授勳二位。


    袁祖銘授以四勳位。


    於右任授為任威將軍。


    唐繼堯、陸榮廷特給匾額一方以昭殊績。


    曹錕在曆年獎敘中已經取得最高勳位和勳章,所以不能再有所加,因此“特頒明令,嘉爾元功”。


    這是黎元洪上台後的人情,不但對直係文武人員封賞有加,同時對西南方麵和奉皖兩係也都有照顧,所謂陽光普照。


    六月十三日,吳佩孚親赴北京慶賀總統複職,但他並未就任陸軍總長,見過黎元洪後,就回保定去了。


    六月十五日,浙江督軍盧永祥倡導自行廢督,改稱軍務善後督辦。他雖不承認黎是合法總統,卻也承認他是事實總統,打來電報稱為“暫行大總統職權”。黎就職電中也不以合法總統自居。


    黎複職初期頗得中外好感,外交團對黎呼籲廢督裁兵一事極為讚同,且對直係不以總統自為,而以維護法統迎黎複職,極為欣賞。


    西南各省早已拋棄了護法的旗幟,主張組織聯省自治政.府,對於“法統”問題並不感到興趣,不過也不反對黎複任總統。


    黎複職前後,貴州的袁祖銘(6月3日),四川的劉湘(6月8日),雲南的唐繼堯(6月28日)和川軍將領劉成勳(第三軍),但懋辛(第一軍),楊森(第二軍)及旅長以上軍官(6月9日)都有電報讚成恢複法統,對黎表示擁護。


    廣東的陳炯明雖然沒有直接表示,但在他六月十九日在給伍廷芳的電報中有明確態度。


    電雲“國會恢複,偽府取消,護法目的已達。黃陂複職,法律之爭應候法律解釋。非常國會擅舉總統,惡例一開,亂及百世。炯明力爭無效,以此獲罪。現維仗公之力,切勸孫公敝屣尊榮,示天下以無私。”


    廣東省議會及各團體也於六月二十日通電讚成統一,電報中竟稱黎為總統而稱南方大總統為先生。


    這一時期,應該是黎元洪複位後,確切說也是他當總統以來最舒心的日子。飽經戰亂的人們,也對國家局勢向好充滿期待。


    黎元洪上台後首先撤銷了對孫.中.山的通緝令,以緩和南北之間的局勢。並於六月十五日下令全國各地一律停戰。


    這時多地還有戰事,孫的北伐軍已經改道江西北伐,榆關又發生了直奉戰爭。


    黎認為南北停戰是實現統一的首要步驟,因此派歐陽斌前往江西說服雙方停止戰鬥,並且加委謝遠涵為江西省長。其實南方大總統早已任命謝為江西省長,黎這一行動無疑也是向南方示好。


    隻是,由直係派出的援贛軍總司令蔡成勳,看到黎這道人事命令,立刻加以拒絕。


    黎在總統府很忙,每天忙於發電報,他一再地邀請中.山先生、陳炯明、唐紹儀、李烈鈞、岑春煊、譚延闓等到北京來共商大計,並且還派出代表多人分途去迎接。


    在黎元洪看來,內閣的組成和統一問題是相連的,他確信由伍廷芳複任總理是一個好辦法,邀請一些與南方有關係的知名之士參加北京政.府,是有益於統一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實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實樸並收藏民國風雲人物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