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六日,新任浙江省會警察廳長傅其永到廳接事,在該廳舉行歡宴時,突有彪形大漢多人湧入警察廳。一言不發就把傅其永抓出大門外,就在警察廳門前,不問青紅皂白把傅打得遍體鱗傷。


    也就是這一天,杭州全城警察一律罷崗,電信機關都由武裝人員把守監視。杭州官方發表呂公望的辭職電,並說已將浙江督軍和省長兩職分別移交給張載陽和周鳳岐。可是張、周兩人又表示不願接任,浙江各界人士公推前浙江都督蔣尊簋繼任督軍,蔣也不肯出山。


    呂公望當然沒有提出辭職,他看到杭州城內情勢的嚴重,知道自己無力左右局勢、便於除夕之日逃出杭州,潛往嘉興。


    他抵達嘉興後,立即發出一則通電,電雲:“……夏超膽敢主使駐廳巡邏隊長林文忠率眾凶毆傅其永,傅身受重傷,生死莫測。全城警察同時罷崗,並煽動省城一部分軍隊,乘警察擾攘之時,監守銀行電局,捏造公望辭職電報,私舉師長張載陽為督軍,軍署參謀長周鳳岐為省長。……數日以來,公望正督率省中正當部隊竭力彈壓,浙局不難底定……。”


    段祺瑞接到浙江內部發生變化消息後,電請江蘇督軍馮國璋就近查辦。


    呂公望為人曠達豪爽,有責任心和正義感。其主政浙江以來,所遴選的辦事人員都很優秀,政聲也不錯。隻可惜浙省內部不穩、情況太過複雜。


    除了呂公望是浙軍中有聲望的人而外,張載陽師長和周鳳岐參謀長都是浙軍中有實力的人物。


    張載陽(1873—1945),字春曦,號暄初,新昌誠愛鄉張家店村人。出身農家,幼年隨父業農。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考入浙江武備學堂。宣統二年(1910)畢業,曆任浙江常備軍步隊哨官、旗官、隊官,浙江新軍第三營管帶,八十四標標統等職。


    辛亥革命光複杭州時,駐守鎮海,率軍響應,不久被提升為四十二協協統。中華民國成立後,任旅長兼杭州警備司令,浙江禁煙局長,台州、嘉興、湖州鎮守使,浙江陸軍暫編第二師師長,浙江陸軍第一師師長,浙江省省長兼第二師師長等職。一九二四年辭職隱居。


    張為人敦厚,人緣也較好,前麵說過,在浙江宣布護國獨立時,他是積極支持的。


    周鳳岐(1879—1938),字恭先,浙江長興人,清末秀才,一九零三年考入浙江武備學堂,被保送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辛亥革命後,任浙江都督府參謀長。早年經秋瑾介紹曾加入光複會。辛亥革命後,任浙江都督府參謀長,加入國民黨。袁世凱複辟帝製,與童保暄、王桂林等合謀趕走追隨袁世凱的浙江都督朱瑞。


    周是個很有機心和手段之人。


    在處理浙江問題上,段祺瑞和馮國璋又重行合作了。


    段除了請馮就近查辦而外,還想派淞滬護軍使、第四師師長楊善德帶兵占領浙江。段的想法馮完全支持,因為馮希望把中央直轄的淞滬軍區收回到江蘇省區內,所以他也極力保薦楊善德繼任浙江督軍。


    於是北京政.府明明知道呂公望的辭職電報是假的,仍當做真的處理,民國六年元旦,段內閣明令準呂公望辭職,派楊善德為浙江督軍,齊耀珊為浙江省長。


    段祺瑞改組浙江的人事命令,並沒有通過國務會議,因為如果提付國務會議,就不會通過。最初隻是先進行查辦,所以段假口新年閣議停開,而浙江問題又未便拖延不決,所以從權先發布這道人事命令。


    夏超發覺問題嚴重,趕走了呂公望卻給北洋軍進入浙江提供了借口和機會。


    民國六年一月一日,杭州電報局又發出呂公望的通電說:“前因腦病驟發,電請辭職,未蒙中央允準,並承各界堅留,勢難推諉。自元旦起,力疾供職。”


    這個電報當然也不是呂公望自己發的,此電報是故意裝作不知道北京的人事命令。


    浙江省議會也通電反對更換督軍和省長,浙籍名流章炳麟公開發表談話說:“楊善德如何能比得上呂公望,這樣的人事更換,非浙江之福。”


    浙軍師旅長也聯名電請維持呂公望的地位,以陳肇英團長為首的浙軍全體中級軍官也通電表示擁護呂公望。


    浙江人士舉行公民大會,堅持“浙人治浙”,公推各界領袖章炳麟、沈定一、王錫榮、經亨頤入京請願,請求段內閣收回更換督軍、省長命令。


    浙江的公民大會在火車站前第一舞台召集多次會議,有人建議除了派請願團而外,還要組織“哭求團”到北京請願。如果北京政.府置之不理,各機關團體的浙江人士即全體辭職以示抗議。


    段祺瑞聽到浙江方麵一致拒絕北洋軍,乃發表談話說:楊善德之赴浙,是因為浙江軍警派係不能調和所致,楊入浙決不帶一兵一卒。同時段又一再電催呂公望北上,另有借重。


    楊善德也表示不帶兵入浙,可是浙省公民代表請願團還未啟程北上,而上海的北洋軍第四師已整軍待發。夏超這時也不知何故而轉變了立場,暗中和楊善德往來,願為內應。


    呂公望知道拒絕楊善德入浙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便於一月七日親到龍華和楊會晤。


    表示自己願意交卸,但為了不使浙江全省驚擾,要求楊實踐諾言,不帶兵入浙。


    楊表麵上和呂敷衍,暗中卻命令部下對呂威脅,勒迫呂與楊發出聯名通電,保證楊隻酌帶少數軍隊入浙,希望浙人不要猜疑。


    接著楊即配帶一旅軍隊,全副戰備開到杭州附近的臨平,然後走馬上任。


    這時的楊因為有夏超的投靠,已毫無畏懼,從容入杭。


    就職時出有布告,約束北軍對待浙江人民要“以謙和為先,以禮讓相接”。同時勸告浙江人民必須與“紀律良好的北軍”合作,不得互相驚擾。


    北軍入浙後,楊善德便撕毀了諾言,源源不絕地派軍入浙,從此浙江便納入北洋係手中了。


    楊善德(1857年—1919年),字樹棠,安徽懷寧人,北洋軍閥中皖係成員。北洋武備學堂畢業。一九零二年任北洋常備軍右翼第十營管帶,一九零四年晉第二鎮部隊第五標統帶,一九零六年任北洋第四鎮第七協統領,後又赴浙江任統領。一九一二年被袁世凱任為陸軍第四師師長。次年任江蘇省鬆江鎮守使。一九一五年署上海鎮守使,旋改淞滬護軍使兼江蘇軍務幫辦。


    齊耀珊(1865—1946),字照岩,山東省昌邑市齊西村人,進士出身。曆任湖北撫署文案、武昌保甲總辦、宜昌知府、漢口清丈局總辦。光緒末年,擢湖北荊宜道,花翎二品銜。嗣又曆任江海關道兼洋務總辦、 湖北地方官督練所教練處總辦、湖北提學使。一九一三年一月任北京鹽務籌備處處長。一九一四年三月任約法會議員。一九一五年任參政院參政。


    呂公望交卸了浙江督軍。並沒有接受段的邀請北上,後來反而到廣東投效了孫中山。


    楊善德因為人地不熟,剛入浙時事事倚賴夏超。夏也盡心盡力,他是想當省長,但省長已為齊耀珊占去,隻好仍任警務處長。


    馮國璋把楊善德送去浙江後,自以為淞滬護軍使一職可以撤除。於是電請北京政.府廢除淞滬護軍使,改設上海鎮守使,歸江蘇軍區管轄,並保薦前淮揚鎮守使劉詢為上海鎮守使。


    馮始終認為淞滬護軍使一職的設置,是割裂江蘇軍區,是袁世凱用以牽製江蘇的不正常措施。


    馮督蘇後,江蘇一直不是完整的,在上海有淞滬護軍使,在徐州又有張勳,還有倪嗣衝死活不肯離開蚌埠。


    馮想借更換浙督送走楊善德,然後把上海納入江蘇範圍。可是段卻早有安排,不待馮的電報,即於一月六日發表淞滬護軍副使、第十師師長盧永祥升任淞滬護軍使。馮退一步保薦劉詢為淞滬護軍副使,段也不肯同意。


    <a href="http://m.yqxsw.org" id="wzsy">yqxsw.org</a>


    盧永祥(1867年-1933年),原名盧振河,字子嘉,山東濟陽人。盧永祥幼時家境貧寒,隻讀過三年私塾。


    一八八七年先入山海關隨營武備學堂,一八九零年投軍。


    一八九五年考入北洋武備學堂,畢業後被袁世凱聘為新軍軍官,在天津小站練兵時,與段琪瑞、王士珍等成為密友。期間任淮軍隊官,後任武衛右軍管帶。


    一八九九年,隨袁世凱赴山東,任山東武衛右軍先鋒隊右營幫帶、北洋二十鎮協統。因鎮壓灤州起義軍有功,先後加記名總兵、提督、副都統軍銜、陸軍第二鎮標統、第六鎮第十一協統領、第三鎮第五協統領。駐防奉天、錦州、長春等地。


    辛亥革命爆發後,盧永祥隨第三鎮統製曹錕入關,奉命去河北井陘、固關地區鎮壓革命,因“功”加記總兵、提督銜,賞“巴圖魯”名號。


    中華民國成立後,任陸軍第十師師長,淞滬護軍副使和護軍使,會辦江蘇軍務,浙江督軍等職。


    劉詢字潤田,河北河間人,生於一八八七年(清光緒十三年)。


    一九零四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三期步兵科,曾任北洋練兵處幫辦,陸軍第八十一標統帶官。一九一零年任浙江第四十一協統領官。一九一一年,任禁衛軍第八十標統帶,第四十二協統領。一九一二年六月任直隸第一混成旅旅長。一九一三年授陸軍中將。一九一四年八月,任陸軍第五混成旅旅長,兼江蘇省淮陽鎮守使。


    本來因為浙江事情的合作,馮國璋以為和段祺瑞已重歸舊好,沒想到段對自己仍是處處設防,這便為後來的馮、段反目,增加了更多的隱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實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實樸並收藏民國風雲人物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