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確認從屬到變成交易,智瑤一點都沒有覺得自己虧了。


    現在這個年頭,確認從屬之後可不是說變就想變,更不是實力強大了就能撕毀協議,還是受到眾諸侯的約束,名聲太差要麵臨舉世皆敵並且真的會組成聯軍來攻的局麵。


    “狐氏西征?”智瑤沉吟了一下下,說道:“此事需得中軍左思量。”


    智氏很強,可是不會強人所難,類似的風格一定要繼續貫徹下去。


    韓庚聽後笑嗬嗬地說道:“若狐氏願往,韓氏另有厚報。”


    所以,韓氏贈送“采桑”給智氏是一回事,韓氏對狐氏的回報則是另外算。


    現場的氣氛本來還有點肅穆,智瑤表現出願意尊重任何一方的態度,氣氛變得輕鬆起來。


    魏駒看韓氏的事情談完,說道:“白公複職,子西病重,白公非令尹乃有令尹之權。鄭國從而複叛,叛而複從,不可不討。我欲與白公會盟,煩請瑤以作中人。”


    楚國近些年還是挺亂,太多貴族坐視中樞亂鬥,演變到地方出現割據,等著有強力的楚君哪天將權柄重新收歸。


    隻是按照既有曆史軌跡,楚國的貴族隻會走向封君割據,中樞對地方的權柄越來越弱,中樞的命令隻有對地方有利才會執行,一旦來自中樞的命令會損害地方利益則被當作不存在。


    慢慢的,楚國的屈氏、景氏和昭氏就要全麵崛起,更嚴重地造成楚國的內部割據。


    從此以後,楚國看著疆域範圍很大,打從實際上好多封君變成楚國的“存在力量”了。也就是說,明明那些力量存在,可是跟不存在沒有區別,該情況會一直維持到楚國滅亡。


    智瑤自然也是答應了下來。


    “我聞鄭國割舍北疆,以‘新鄭’為武城?”智瑤問道。


    武城就是當做前沿要塞的城池。


    大概是在六七年前,鄭國就已經決定放棄北部的多數城邑,他們將人口遷徙到靠近宋國的東邊,再以“新鄭”當作麵對晉國的前線。


    那種布置搞得魏氏很難受,一次次南下很難有實際收獲,占領鄭國舍棄的城邑則是需要遷徙人口充填,並且因為主權存在爭議的關係,哪怕魏氏開發出來也將落人口實,顯得魏氏霸道又不地道。


    正確的擴張方式應該像智氏那樣,要麽幹脆將他人的國祚滅掉再實施占領,不然就是逼迫主權所有方承認那些城邑就此歸屬智氏。


    這樣的話,一來是主權歸屬變得毫無爭議,再來就是有利於融合當地人。


    魏氏的麻煩不是占領,當地的人被遷徙走,他們沒有融合方麵的困擾,麻煩在於主權歸屬,再來就是遷徙人口和相關的建設。


    說白了就是,一旦鄭國不願意承認丟失的城邑歸屬魏氏,魏氏卻遷徙人口過去定居和生產,等於外人跑進某個人家裏去住,還大搖大擺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


    礙於實力差距的關係,主人無力阻止,也無法進行反抗,其餘人看來卻是怎麽都看不順眼。


    智瑤看似不經意地問道:“如此說來,韓氏向西,魏氏向南,我家向東,便是此般?”


    晉國的其餘兩個卿位家族?


    狐氏嚐試過向外擴張,後來明白自己不但人口少,封地的建設基礎也太差勁,改為在重視內政了。


    鍾氏的封地在晉國腹部,除非是想要飛地,要不然根本無從擴張。他們是由好幾個家族重組,內部的麻煩事一大堆,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得到解決。


    魏駒和韓庚先對視了一眼,隨後又看向智瑤,心理震動的同時,表情開始逐漸變得嚴肅。


    那明顯就是智瑤不想以默契的形式繼續下去,要搞非常正經的約定。


    類似的事情在晉國發生過。


    晉景公有過一次,直接讓赤狄成了史書上的一個符號。


    後來晉襄公時期也有過一次,讓晉國的勢力範圍擴張到秦國那麵的大河邊上。


    隨後晉厲公和晉悼公時期也有,趙氏和韓氏就是那個時候迅速膨脹起來的。


    最近的就是晉平公時代對衛國的征討,直接讓原本橫跨大河兩岸的衛國丟失了大河北岸的疆土。


    因為有過相關的例子,魏駒和韓庚對智瑤提起並沒有太過狐疑,老實說還是很希望三家能夠以盟誓的方式確認下來的。


    智瑤說道:“既是此般,便如此行事。如何?”


    魏駒的魏氏這邊當然沒有問題。


    韓氏的韓庚那邊有點麻煩。


    之所以是魏駒的魏氏,肯定是魏駒能夠將魏氏如臂使指。


    而韓氏的韓庚,遣詞用字已經表達得很清楚,他代表著韓氏,但韓氏內部並不是所有人都服氣。


    哪怕是那種情況,韓庚都不可能對外說出來,隻能隨同魏駒滿口答應下來。


    智瑤伸出手,魏駒和韓庚也是伸手,三人分別互相擊掌,事情也就初步定了下來,缺的隻剩下正式的盟誓儀式。


    “初雪之日,城外誓盟。我家獨建盟台?”智瑤說道。


    這裏有講究,誰負責建用來舉行儀式的會盟台,等於說就是東道主,也就是盟主。


    以實力來算,魏駒和韓庚當然不會去爭,並且覺得智氏當盟主再合適不過了。


    韓庚遲疑說道:“狐氏、鍾氏……”


    智瑤假裝沒有聽見。


    魏駒一樣裝作沒聽到。


    晉國遠比其它列國更現實,有多少實力就掌握何等的話語權,才不是光看身份。


    狐氏和鍾氏的實力跟智氏、魏氏、韓氏不平等,有什麽資格參與那種盟誓?


    智瑤用眼角餘光看著韓庚,心想:“真傻,還是假傻?狐氏和鍾氏已經投靠了我家,哪還有邦交權和出兵權啊。”


    在智瑤的心裏,其實已經將狐氏當成了智氏的一部分,並且著實也分別跟狐解和狐尤談過,狐氏兩父子對成為智氏的附庸持認可的態度。


    狐氏為什麽願意?看看魏氏和韓氏對智氏的態度就知道了。


    現在,估計也就智瑤覺得自家很弱。


    那句話怎麽說來著?見證過宏偉,才更容易覺得自己渺小。


    智瑤那麽覺得的主要原因是,家族人口才兩百五十萬左右,勢力範圍大概就是後世的山西東部、河北南部和東部、山東的西部和北部,以現代眼光來看真的很弱小啊!


    現實是什麽?這等規模的智氏,其實也就比楚國略略小了一些,比其餘列國又顯得地廣人多。


    當然了,還是那種情況,智瑤的思維中,智氏要做好單挑已知世界所有國家的準備。這種情況之下,智氏肯定不夠強大。


    思維是那麽一回事,智瑤才不會忘記邦交的重要性,今天搞這一出已經顯示出苗頭。


    比如說,智氏無法獨吞晉國的話,還是願意跟魏氏和韓氏瓜分晉國的。


    當然了,事情是那麽回事,能夠獨吞晉國的話,智瑤沒有跟人分食的習慣。


    看就看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之後,智氏的實力能上升到哪種程度,再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關的選擇。


    以智瑤自己的估測,再過上五年的時間,智氏的人口怎麽都要達到兩百七八十萬。


    那是現在“成人”的特殊情況,並不是出生就算人口的一部分,需要年齡達到十三歲。也就是說,十三歲以下的孩子不被計算在人口的一部分,多出的三十萬人口就是年齡達標的那些。


    並且有五年的時間,足夠將前一階段兼並了的衛地和齊地的那些人融合進來。


    十年之後,不算用戰爭手段兼並進來的人口,智氏的總人口數量一定能夠突破三百萬,乃至於有可能達到三百五十萬的規模。


    真到那個時候,齊國一定不複存在,魯國也會成為一個曆史的符號,智氏也就等於掃清了東部,該是一邊跟吳國或越國玩耍,另一邊著手經略燕國了。


    十年後到底是跟吳國還是跟越國玩耍,目前還有些撲朔迷離。


    吳國的夫差再一次進入到勵精圖治的階段,聽說近期連寵幸美女的次數都變少了。


    上一次沒有動手的勾踐後悔到臉色都發青,導致跟範蠡的關係進一步惡化,時時埋怨範蠡攔住沒讓發動,很懷疑夫差還會不會給予複仇的機會。


    在“新田”下第一場初雪的時候,城外的會盟台已經修築完成。


    期間,晉君鑿好幾次詢問修築會盟台有什麽用意,智申給予的回複是效彷先人故事。


    分別確認擴張方向在晉國早就不是稀奇事,每一次都能讓晉國迎來新一輪的快速擴張。


    本來沒晉君鑿什麽事,他強烈要求由自己主持盟誓儀式,後麵智瑤也不知道是怎麽想的,竟是同意了。


    魏駒和韓庚都嚴肅問過智瑤,智瑤給的答複是由國君見證或許更合適。


    以前,晉國呃曆代國君還有那份威嚴與實力充當公證方,晉君鑿明顯沒有。


    那麽一搞,到時候智氏、魏氏或韓氏誰先悖盟,鍋都要晉君鑿去背,並且晉君鑿根本沒有那份強製執行的實力。


    智瑤在想什麽,不是魏駒和韓庚所能窺探到。


    同理,魏駒和韓庚到底是怎麽想的,一樣不是智瑤能夠精確掌握。


    總之,當天盟誓時,除了鍾氏有點小意見之外,其餘人都很開心。


    盟誓確認了各自的擴張方向,代表著晉國再次爆發內亂的機率變小,晉國周邊的諸侯收到消息則是絕對會跳腳破罵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春秋做貴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譽與忠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譽與忠誠並收藏我在春秋做貴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