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炫酷的“舞打”,配上《滑稽進行曲》。
觀眾們都不知道自己應該保持正經地看,還是笑著看。
這場景,說它搞笑吧,的確搞笑,但人家先前彈琴和現在“舞打”的動作看著就很牛掰。
萬一人家這是“藝術表現手法”呢?
笑出來的話會不會自己“很庸俗”,貶低了藝術?
直到最後,鏡頭一轉,來到了鏡頭另一邊。
然後觀眾們看到不遠處走過一個戴著紅袖章的中年人。
那個紅袖章上用黃色字體寫著——“風紀”!
這是柳乘蔭靈機一動,在後麵補上去的鏡頭。
如此一來,雖然這段“舞打”有些出乎意料,但瞬間變得合理了。
觀眾會想:怪不得畫風突變,原來是“來人”了啊。
好家夥,這下喜劇元素也有了!
想到可以補這個鏡頭時,柳乘蔭覺得自己就是個天才!
就此,電影結束。
在電影尾聲時。
因為電影已經結束了,柳乘蔭和039他們再也忍不住內心整活的衝動。
片尾曲是電影裏張錚和孟華鬥琴的片段所改編。
改編中片尾曲中,電影裏展現出無敵之資的鋼琴聲和古箏聲,總是會被突然出現的如同滑稽的驢叫聲般的二胡聲打斷。
一次次打斷後,鋼琴聲和古箏聲不再響起,整個影廳都變成了二胡聲的獨奏。
二胡聲用事實證明了“搞笑角色是無敵”的這一說法的正確性。
最後,二胡聲仿佛是感覺自己沒人搭理實在沒啥意思,在一串仿佛背後嘮叨一般的旋律中,電影的片尾曲也結束了。
影廳內燈光亮起。
至此,電影的全部內容已經完全播放完畢。
電影播放完後。
柳乘蔭根據業內的正常流程,讓工作人員派發問卷,詢問觀眾的對電影的看法和意見。
這些被邀請來的觀眾大部分要麽業內人員,要麽是資深影迷,對於這些流程都十分了解,填寫問卷時都都十分中肯,而且基本都能答到點上,所以他們的反饋非常重要。
很多電影高試映會就是為了得到這一波重要的反饋,然後根據這些反饋,在上映前緊急修改掉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
不過,這一點跟柳乘蔭沒有太大關係。
他打算明天直接就會讓電影上映,根本沒有留出修改的時間。
他之所以辦試映會隻是為了爭取從院線那裏得到更多排片量的機會而已。
除此外,這批試映會的觀眾也將成為試映電影的第一批“超級自來水”。
這就比較關鍵了。
排片量能不能增加就看這一波了!
這些觀眾都是精挑細選的,要麽是業內人士,要麽是網絡名人,就連那些抽獎來的“幸運觀眾”其實也大多是一些在網絡上有過精彩言論,有著一些擁躉的網民。
他們對電影的評價都或多或少具有著一些權威性。
雖然因為簽署了保密協議,這試映會參與者不得透漏電影裏的情節,但一些不涉及詳細情節評價還是可以說的,比如給劇情、畫麵等方麵打分什麽的,辦法有很多。
然而,不管柳乘蔭在不在意,但試映會的觀眾們離開後,他們中那些追求關注度的人都紛紛準備根據早已在心中打好的腹稿寫起了影評,然後發布到網絡上。
以外界對柳乘蔭的新電影的好奇,第一個發出有價值的影評的人很大概率能夠收獲到巨量的關注度,甚至有機會上熱搜!
然而,當這些人準備開始碼字時,他們大多數人都犯難了。
為什麽呢?
因為他們發現別看這部電影隻有90分鍾的長度,算是比較短的那種,幾乎是壓著“正常時長”的底線了。
<a id="wzsy" href="http://m.siluke.com">思路客</a>
但這短短90分鍾裏出現了太多的要素!
音樂、愛情、教育、潛規則、黑色幽默、道德綁架、繼承傳統與對外學習的矛盾、競爭與合作、體製僵化和打破規則、文化入侵與文化融合.......最後還帶點喜劇元素。
如果拋去鬥琴的加成不談,各種元素從成分和深度上其實都差不多。
專門選幾個講,會顯得舍棄其他元素有些可惜。
可如果全都講一遍的話又顯得沒有重點。
放到以往,這樣片子,會因為“沒有重點”而被評價為“一部沒什麽點評價值的爛片”。
可是.......
每當他們回想起電影中曲子旋律時,他們又否決了這個想法。
就憑那幾幕高朝的劇情,這部電影必定是要爆的,現在說它是爛片,這不是找“衝”嗎?
更何況,這部電影除了劇情上有點難以評價外,其他方麵都可圈可點。
抱著這樣的想法,很多影評人都選擇了暫時放棄了對影片“內涵”部分的評論,轉而對準軍情劇情外的地方。
比如演技?
比如畫麵?
比如那幾幕高朝戲......
唉~換個角度瞬間思路打開,好寫多了!
誇就是了!
至於影片內涵方麵的討論,大多數人準備等別人的“黃金模板”出來後,再“借鑒”就好了。
哪怕趕不上第一波熱度,他們也不願意隨便寫寫,最後背上個“不專業”的評價。
寧可“智遲”,也不能當“智障”!
很快,除了少部分人還在硬鑽劇情外,其他人都開始從劇情外的各方各麵評價起《年輕狂響曲》這部電影。
.......
結束試映會後,在返回住處的路上,柳乘蔭用手機開著十幾個影評網頁和APP,不斷翻看著今天請來的那些影評家和那些喜歡“多嘴”的導演編劇,想第一時間看到別人對他的電影的評價。
當然,柳乘蔭最關心的還是影評人有沒有看出電影劇情所要表達的東西,以及對他所表達的東西的評價。
這才是最重要的!
直到試映會結束後的大約十五分鍾後。
柳乘蔭終於刷到了一條最新更新的影評。
標題是:《來自天才新人導演的視聽盛宴!——觀&lt;年輕狂響曲&gt;後感》
柳乘蔭看了一下,總體來說,就是不斷地誇那麽幾幕——開局的“斷章鋼琴曲”,中間的“傳統與外來樂器鬥琴”,後麵的“中西結合”、結尾的“為愛鬥琴”。
誇讚曲子多麽好,畫麵感多麽強,用於比喻鬥琴情勢的戰鬥畫麵多麽炫酷。
至於柳乘蔭最關心的東西......
他是一點都沒提到啊!
觀眾們都不知道自己應該保持正經地看,還是笑著看。
這場景,說它搞笑吧,的確搞笑,但人家先前彈琴和現在“舞打”的動作看著就很牛掰。
萬一人家這是“藝術表現手法”呢?
笑出來的話會不會自己“很庸俗”,貶低了藝術?
直到最後,鏡頭一轉,來到了鏡頭另一邊。
然後觀眾們看到不遠處走過一個戴著紅袖章的中年人。
那個紅袖章上用黃色字體寫著——“風紀”!
這是柳乘蔭靈機一動,在後麵補上去的鏡頭。
如此一來,雖然這段“舞打”有些出乎意料,但瞬間變得合理了。
觀眾會想:怪不得畫風突變,原來是“來人”了啊。
好家夥,這下喜劇元素也有了!
想到可以補這個鏡頭時,柳乘蔭覺得自己就是個天才!
就此,電影結束。
在電影尾聲時。
因為電影已經結束了,柳乘蔭和039他們再也忍不住內心整活的衝動。
片尾曲是電影裏張錚和孟華鬥琴的片段所改編。
改編中片尾曲中,電影裏展現出無敵之資的鋼琴聲和古箏聲,總是會被突然出現的如同滑稽的驢叫聲般的二胡聲打斷。
一次次打斷後,鋼琴聲和古箏聲不再響起,整個影廳都變成了二胡聲的獨奏。
二胡聲用事實證明了“搞笑角色是無敵”的這一說法的正確性。
最後,二胡聲仿佛是感覺自己沒人搭理實在沒啥意思,在一串仿佛背後嘮叨一般的旋律中,電影的片尾曲也結束了。
影廳內燈光亮起。
至此,電影的全部內容已經完全播放完畢。
電影播放完後。
柳乘蔭根據業內的正常流程,讓工作人員派發問卷,詢問觀眾的對電影的看法和意見。
這些被邀請來的觀眾大部分要麽業內人員,要麽是資深影迷,對於這些流程都十分了解,填寫問卷時都都十分中肯,而且基本都能答到點上,所以他們的反饋非常重要。
很多電影高試映會就是為了得到這一波重要的反饋,然後根據這些反饋,在上映前緊急修改掉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
不過,這一點跟柳乘蔭沒有太大關係。
他打算明天直接就會讓電影上映,根本沒有留出修改的時間。
他之所以辦試映會隻是為了爭取從院線那裏得到更多排片量的機會而已。
除此外,這批試映會的觀眾也將成為試映電影的第一批“超級自來水”。
這就比較關鍵了。
排片量能不能增加就看這一波了!
這些觀眾都是精挑細選的,要麽是業內人士,要麽是網絡名人,就連那些抽獎來的“幸運觀眾”其實也大多是一些在網絡上有過精彩言論,有著一些擁躉的網民。
他們對電影的評價都或多或少具有著一些權威性。
雖然因為簽署了保密協議,這試映會參與者不得透漏電影裏的情節,但一些不涉及詳細情節評價還是可以說的,比如給劇情、畫麵等方麵打分什麽的,辦法有很多。
然而,不管柳乘蔭在不在意,但試映會的觀眾們離開後,他們中那些追求關注度的人都紛紛準備根據早已在心中打好的腹稿寫起了影評,然後發布到網絡上。
以外界對柳乘蔭的新電影的好奇,第一個發出有價值的影評的人很大概率能夠收獲到巨量的關注度,甚至有機會上熱搜!
然而,當這些人準備開始碼字時,他們大多數人都犯難了。
為什麽呢?
因為他們發現別看這部電影隻有90分鍾的長度,算是比較短的那種,幾乎是壓著“正常時長”的底線了。
<a id="wzsy" href="http://m.siluke.com">思路客</a>
但這短短90分鍾裏出現了太多的要素!
音樂、愛情、教育、潛規則、黑色幽默、道德綁架、繼承傳統與對外學習的矛盾、競爭與合作、體製僵化和打破規則、文化入侵與文化融合.......最後還帶點喜劇元素。
如果拋去鬥琴的加成不談,各種元素從成分和深度上其實都差不多。
專門選幾個講,會顯得舍棄其他元素有些可惜。
可如果全都講一遍的話又顯得沒有重點。
放到以往,這樣片子,會因為“沒有重點”而被評價為“一部沒什麽點評價值的爛片”。
可是.......
每當他們回想起電影中曲子旋律時,他們又否決了這個想法。
就憑那幾幕高朝的劇情,這部電影必定是要爆的,現在說它是爛片,這不是找“衝”嗎?
更何況,這部電影除了劇情上有點難以評價外,其他方麵都可圈可點。
抱著這樣的想法,很多影評人都選擇了暫時放棄了對影片“內涵”部分的評論,轉而對準軍情劇情外的地方。
比如演技?
比如畫麵?
比如那幾幕高朝戲......
唉~換個角度瞬間思路打開,好寫多了!
誇就是了!
至於影片內涵方麵的討論,大多數人準備等別人的“黃金模板”出來後,再“借鑒”就好了。
哪怕趕不上第一波熱度,他們也不願意隨便寫寫,最後背上個“不專業”的評價。
寧可“智遲”,也不能當“智障”!
很快,除了少部分人還在硬鑽劇情外,其他人都開始從劇情外的各方各麵評價起《年輕狂響曲》這部電影。
.......
結束試映會後,在返回住處的路上,柳乘蔭用手機開著十幾個影評網頁和APP,不斷翻看著今天請來的那些影評家和那些喜歡“多嘴”的導演編劇,想第一時間看到別人對他的電影的評價。
當然,柳乘蔭最關心的還是影評人有沒有看出電影劇情所要表達的東西,以及對他所表達的東西的評價。
這才是最重要的!
直到試映會結束後的大約十五分鍾後。
柳乘蔭終於刷到了一條最新更新的影評。
標題是:《來自天才新人導演的視聽盛宴!——觀&lt;年輕狂響曲&gt;後感》
柳乘蔭看了一下,總體來說,就是不斷地誇那麽幾幕——開局的“斷章鋼琴曲”,中間的“傳統與外來樂器鬥琴”,後麵的“中西結合”、結尾的“為愛鬥琴”。
誇讚曲子多麽好,畫麵感多麽強,用於比喻鬥琴情勢的戰鬥畫麵多麽炫酷。
至於柳乘蔭最關心的東西......
他是一點都沒提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