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部件一般都是模塊化的,檢測到損壞直接更換。如果是外部,穿著宇航服係好安全繩到外部用電動工具去修補,但是這次要維修的整流罩不一樣,因為它是屬於一次性消耗品,大家也沒有考慮到在遭到襲擊時會有無法打開的可能性,所以整流罩和第三級火箭的內部設計的很緊湊。


    經過計算機的模擬運算,有很大的可能是三級火箭和整流罩對接處,一個負責信號濾波的超級電容發生了擊穿,負責處理機械動作的芯片無法接收到正確的指令,進而導致爆炸螺栓無法起爆分離,而這個超級電容所在的位置在火箭的最中心位置,在地麵上維修都很麻煩,更不要說在太空中,所以用常規的方式處理,肯定是個無法完成的任務,而且其它部件出問題的機率雖然比較小,但是也不代表不可能發生。


    經過不停地計算機模擬和水下實驗,指揮部決定使用代替性破壞方案,就是直接將第三級火箭切割成兩部分,直接使用補天號上的處理器引爆整流罩上的352個爆炸螺栓。


    整流罩在火箭的最頂部,呈圓錐形,頂端為半球形,封閉在整個火箭的頭部。


    因為結構決定它的脫落方式隻能有兩種,一種是分體後從兩側脫落,一種是向前整體脫落。


    所謂向前整體脫落,也就是在火箭飛行過程中,將整流罩向前方彈射出去,這樣說起來簡單,但實施起來比較困難,首先,彈射的軌跡要精確計算,不能和火箭飛行路線產生幹涉,不然會損壞火箭,向斜前方彈射的話,雖然可以避開火箭運行軌跡,但反作用力會改變火箭的運行軌跡,給火箭運行帶來幹擾。


    而分體脫落的方式就比較簡單,隻需要很小的力,將整流罩向兩側推開,火箭就可以從縫隙中穿過,而兩側推開整流罩的力相同,反作用力可以相互抵消,對火箭的運行軌跡不會有影響。


    而給它們分體脫落動力的就是爆炸螺栓,爆炸螺栓的外觀和普通螺栓相差不多,不同的是在螺栓內部設計有一個空腔,容納一定數量的起爆裝藥和引爆裝置。引爆裝置接收到動作信號之後點燃裝藥,將整個螺栓切斷成2-3部分,爆炸螺栓在螺栓上壓製了應力槽,爆炸時,螺栓就從這些應力槽處斷裂,爆炸螺栓可以做到完全沒有爆炸碎片,並且螺栓斷裂帶的幾何形狀十分規則。


    所以隻要使用大功率的激光器,將三級火箭的上半部分切割開,找到爆炸螺栓的總控線,連接到特製的啟動器上麵,根據條件依次引爆,然後整流罩自帶的發動機啟動,墜入大氣層。、


    2023年5月中旬,距離上次任務失敗已經過去了一個月,所有的工作都在有序的進行,集團向上麵遞交了任務書,並且向社會進行了公示,補天號已經總裝完成,發射計劃向聯合國上報後,沒有遇到任何的阻攔,國際電聯也很痛快的給分配了通訊頻率,所以這次發射時間被確定在了6月初,也許是看到了成功的希望,華國的所有人都慢慢的平靜了下來,大家都在期待奇跡的降臨。


    但是關於這次發射任務,還有最後一個步驟沒有完成,納米碳管的生產。


    王亮和李右鵬兩位航天員,此次進入太空的任務除了拯救進取號空間站,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任務是進駐空間站,將納米碳管製作成的材料,一端固定在空間站底部,然後帶著另一端返回地球。


    因為這次意外事故,集團早就製定好的計劃被拖延了太長時間了,本來陶明想的是等空間站入軌之後,直接在上麵生產納米碳管材料,然後用返回艙帶回地球就可以了,根本不用人為的參與,但是此時如果繼續按照這個計劃執行,那麽整體的方案就會再次被拖延三個月以上,甚至更長,反而不如趁著這段時間,將它生產出來之後帶上太空。


    在10年左右,人類就開始著手想要將太空電梯這種原本隻出現在科幻電影裏的科技變成現實了。包括我們熟悉的穀個,它的 x 實驗室都曾將太空電梯列為研發計劃,還有島國的“東京天空之樹”計劃。人們之所以敢這麽天馬行空,倚仗的就是正在發展中的碳納米管技術。


    之所以這個材料能引起這麽大的關注,是因為碳納米管的力學性能,理論和實驗研究表明,碳納米管具有極高的強度,理論計算值為鋼的100倍,重量僅為後者的六分之一。同時碳納米管具有極高的韌性,十分柔軟,被認為是未來的超級纖維,uu看書 .uukanshu 正因為如此,人們認為碳納米管技術如果能繼續發展,就足以能夠伸展到太空中,成為太空電梯必不可少的材料。


    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在實際生產中遇到了很大困難,製造出來的碳納米管強度僅是它應有的百分之一,隻有質量極高的碳納米管才能夠達到它們理想的強度,大多數現在量產化的碳納米管都存在大量缺陷,而高質量的碳納米管又很難去量產,所以這項工作就一直停滯不前。


    所以在後世,當時的科學家放棄了這個很具有前景的材料,轉而使用了更沉重的複合材料,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才建造了從地球到達月球的太空電梯,而且造價十分的昂貴,達到了每米一億美金的恐怖花費,雖然進行了商業運營,但是距離收回成本是遙遙無期......


    可是這個問題在陶明麵前輕而易舉的解決掉了,原因就是他在“希望號”上帶回來的原子加工技術,雖然相對來說比較慢,一個碳原子電極每小時才能生產1cm長,但是在集團上萬人參與、電極數量足夠多的情況下,它的生產還是以每小時兩千米的速度進行了下去....


    5月28日,兩根直徑5cm,總長度10萬千米的納米碳管被生產了出來,經過無損檢測,拉力達到了恐怖的300gpa,強度大大的超過了理論值,將它們有序的纏繞在一起之後,補天號的貨艙就被裝的滿滿的,留給王亮和李右鵬的活動空間都變的很小。


    是的,這次發射是人貨混裝,不知道華國的交警聽說後會是什麽反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啟宇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哢哢咘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哢哢咘咘並收藏重啟宇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