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得收藏的網絡小說網
穿插整部《眾神聊齋》的,除了浩寧的“借神通一用”之外,就是周源的“假”的天賦了。
說句不客氣的話,自從浩寧知道周源是舟下心猿,並且為其封“朋友圈之神”後,周源就開始“造假”之路了,這種造假從最開始的玩笑,戲謔,無意識,進而發揮重大作用,直到最後的通過“假”而造就了一整個“假地球”,來抵禦費先生的攻擊,助周源找回本心。
如果開始的時候我們認為周源的“假”,是一個場鬧劇,那麽到後來的所有發展,我們似乎可以從中探討些什麽,這便是深層意義上的:真假之辨。
首先第一個問題,為什麽是周源?
原因不難猜:孫悟空在整個《西遊記》中,憑借“火眼金睛”破妖怪假象,尋妖魔真身,助得唐僧取得真經,整部書在討論如何識真,所以在本書中,失去本心的舟下心猿與孫悟空對立,自然在參悟“假”了。
第二個問題:為什麽孫悟空除了識“真”,還要悟“假”?
除了真與假本身就存在辯證關係之外,從《西遊記》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端倪來,那便是:真假美猴王這一個章節。
針對這一章節,有非常多的解讀,沐雨比較選擇了其中一種深層次解讀,那便是所謂真假美猴王,其實都是一個孫悟空,因為與唐三藏的矛盾,生出了“二心”,其實是一個孫悟空的一體兩麵,具體相關的解讀非常多,比如吳閑雲的《煮酒談西遊》等,大家有興趣可以拿來看看,這裏隻舉幾個簡單例子:
1、如來的緊箍,不可能有兩個,就算有,六耳獼猴也不可能在如來眼皮子底下偷一個帶上(換言之,他自己帶上一個孫悟空的緊箍,瘋了?)
2、如來在真假孫悟空打到靈山之前,說了一句重要的話: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他二心鬥來。”這句話翻譯過來便是:你們這些人, 一心要看他誰真誰假,又豈能識破他的二心呢?在這裏,如來點破了這兩個都是孫悟空。注意,這是在所有地方都無法識別孫悟空真假的情況下(除了地府的諦聽但不敢說之外,下點會說原因),隻有如來識別了孫悟空的真假,如來說的話,便值得深思了。
3、諦聽的舉動很奇怪,原本孫悟空已經和假的孫悟空不相上下,怎麽可能諦聽分明了真假,在地府重兵,包括地藏王菩薩的幫助之下,拿不了假的孫悟空?如果參考兩個孫悟空都是一個孫悟空變得就很容易理解:如果諦聽真的把事實說出來,那原本那個“真”的孫悟空必然惱羞成怒,和假的孫悟空一起把地府給弄個底朝天——反正五百年前已經大鬧過一次地府了,也不再多差這一次。——對了,《眾神聊齋》也參考了這種知道真相之後行為完全與之前相反的有意思的情結,並且安排在李宇飛為什麽寧願消除自己的記憶,寧願讓龍飛知道陳步升不愛李宇飛,甚至李宇飛是被陳步升害死的這樣的“假象”,也不願讓龍飛知道陳步升對李宇飛的“真情”了:李宇飛非常清楚,以龍飛對自己父親般的感情,當他知道李宇飛與陳步升如此犧牲自己的感情之後,唯一能做的理智決策,便是殺了陳步升。所以在這裏的李宇飛,也做了一次“諦聽”,明明知道真相,卻不敢說真相,並且把自己所知的真相的記憶,完全消除。
4、如來緊急情況下編出來的“六耳獼猴說”漏洞百出:能知千裏外之事……知前後,萬物皆明。這幾乎等於胡說八道了。萬物皆明,能知千裏之外之事,還能知前後,和六耳獼猴還敢來見如來?腦子被槍打了,嫌自己命長?(注意,看這裏的時候我們隻能用西遊世界中的內部描述來看,千萬不要套後世小說中什麽如來有什麽顛倒陰陽,蒙蔽了因果之類的神通套,《西遊記》沒有明確描述的話,大概率事件是吳承恩當時根本想不到這些),而整個《西遊記》中,如來在自己的地盤裏堂而皇之的胡說八道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這也是《眾神聊齋》中張馳航提到如來的時候,並不是特別尊敬的原因:
這段過於隱秘,我必須把當時的原文拿過來,這裏不算湊字數哦:
我笑著叫饒命,想起剛才張馳航說的有些古怪,於是問道,“多寶是誰?為什麽金箍咒是他的法器?”
張馳航不答,但臉上有些不高興。我再看看劉帥,劉帥低聲解釋道:“一說截教多寶道人當年被老君帶出函穀關化胡為佛,為釋迦牟尼,這段隱秘爭論很多,但近年來有一奇書又提此事,點出多寶即釋迦牟尼,可能有些關係。慈航道人當年為闡教,兩教關係比較微妙,入釋為觀自在之後,可能也有嫌隙。”
這裏麵的信息是,劉帥以為張馳航因為多寶道人被老子化胡為佛,成為釋迦牟尼,但化為觀自在的慈航道人之前是闡教,所以門派之爭而對如來沒有什麽好印象,這在當時也說得通,不過參考上麵的話,大概張馳航對《西遊記》中這個胡亂說大話的佛祖也沒什麽好印象吧。
為了防止大家認為沐雨在胡說八道,沐雨就在這個地方多說一些(反正沐雨也不是第一次岔開話題了……),數一數西遊如來的幾次“假話”:
1、如來當眾說過: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可是在九九八十一難中,一多半的妖怪還有難都在您如來的西牛賀洲啊!
2、安天大會名頭移花接木:壓了孫悟空之後,玉帝宴請大家,表示對如來的感謝,並請如來給這個宴會命名,如來竟然直接命名為“安天大會”,這好比什麽呢?雍正宮內有亂軍作亂,連忙找年羹堯來平叛,年羹堯平叛之後,雍正設宴謝年羹堯,說小年啊,你給這個宴會取個名字唄,年羹堯說,那就叫救皇帝大會吧——各位,年羹堯嫌自己脖子硬嗎?——當然,這不是關鍵,關鍵是如來回去之後,對靈山眾菩薩把這段故事巧妙的變成了:玉帝大開金闕瑤宮,請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會謝我,卻方辭駕而回。——這個“立”安天大會就很有微妙了,在眾菩薩羅漢聽來,這句話的意思是玉帝已經從自己的角度給了如來“安天”的名頭,可是實際上卻是如來自己給自己“封的”,隻不過這一個似是而非的地方,玉帝自然沒法辯駁,也就這麽過去了。但是以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如來的秉性,以及他有是有通過更換蛛絲馬跡,來移花接木的影響眾人判斷的能力,換言之,如來的語言藝術造詣極高。(當然,這隻是西遊世界的如來,不是咱們宗教中的哦)
3、通過語言能力以及**力,平息真假美猴王事件。
4、包庇迦葉,阿難向唐僧等人索賄事件。
最後一件事情最關鍵,《西遊記》裏,如來是特別特別,特別特別特別愛錢的,甚至平息太上老君的青牛事件,直接給送了十八座金山。(可見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科科),而在《眾神聊齋》世界裏,張馳航卻從來不沾用法力換來的錢,而是讓小紅捐了(王董的十億的事件),並且從小紅之口在賭石場的停車場告訴浩寧等人,那種兩扇門向上開的跑車並不實用等一係列理由,也能看出來張馳航這個觀自在與西遊中的如來的一些理念,還是不太一樣的。(當然,這屬於書中人物的性情設計,大家能看出來就看,看不出來的話,也不影響整本書的)。
當然,從以上的了解我們也可以看出,不僅《西遊記》中對於真假的理解有更深刻的含義(真假美猴王,如來各種說話的真假),從《眾神聊齋》中,對於真假這件事情,也有一些延續的探討。這種探討,自張馳航的隱性探討起,在周源身上做了“顯化”,這種顯化便是:虛假實境。
虛假實境來源於周源這個“朋友圈之神”的天賦“假善美”,而這個朋友圈之神的假善美的天賦,則來源於眾生在朋友圈中所發內容的目的:展現盡可能善,盡可能美,卻不見得是真,甚至是假的自己——當然這帶有一定程度的調侃,畢竟這年頭為了求點讚什麽事情做不出來。但不得不說,假善美這個天賦的抽離,帶有一些極端性,這與微信無關,與朋友圈無關,隻與人心有關。這畢竟是極端,實際生活中,現實中沒有這麽極端啦,請大家不要用別的眼光看朋友圈,小說麽,來源於生活,還得高於生活不是?
虛假實境的理論基礎是前麵所談的宏觀量子態對現實的扭曲(當然不承認宏觀量子態,隻承認法力的話也是說得通的,不必苛刻計較),隻不過由小紅等人嘴裏說出了“虛假實境”這個法術的厲害之處:虛假實境之外,所有的法力(宏觀量子態對現實的扭曲)都是施法者憑借自身法力來扭曲現實,所以遇到其他法力更強的人,這個法術便破了(障眼法),但是虛假實境這個法術,由於周源的天賦就是展現他人心中所想,所以這個法術的本質不是施法者自身扭曲現實,而是以這個法力為基礎,來讓被施法者自身通過自己的想象來扭曲現實,而人們有辦法懷疑別人給自己加上的障眼法,卻很難懷疑自己對自己所看的世界的扭曲的(因為這本身就是他們心中想象的)。
不論虛假實境在書中如何厲害,我們在這裏至少有一個印象,那便是,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都必須接受這麽一個事實:
我們人類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都是通過我們自身,以及自身所能掌握的工具所得到的具體結果,匯聚到我們人類的大腦,“感受”這個世界而得出的頭腦中“想象”的那個世界的。
這個過程,是一切唯心與唯物掙了這麽多年的根本原因:因為這個過程中,既有客觀的參與,又有主觀的參與。
這兩者之爭的矛盾集中爆發之一,便是一個極端的真假之辨的命題:缸中之腦。
這個命題的本書中也有涉及,而反應過來“假文殊”是缸中之腦的人,恰恰是周源,這從一定程度上也證明了周源此時對真與假的理解,更上了一層。
缸中之腦的話題回頭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再做細致討論,現在我們還是說回真假之辨的問題:既然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都是通過我們自身,以及自身所能掌握的工具所得到的具體結果,匯聚到我們人類的大腦,“感受”這個世界而得出的頭腦中“想象”的那個世界的,那麽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真”的認識,就值得深究了。
換句話說,認識真的過程裏,有三個關鍵因素:人類自身,工具,頭腦。
:在書中總結為《心經》所說的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分別對應色聲香味觸法——當然,書中做了一個小梗,張馳航最初告訴浩寧自己是“關”自在,關閉五識,浩寧並沒有意識到還有最後一個關鍵的意這一識,而看起來浩寧在這方麵的悟性真的極差,直到第一萬次的時間循環才悟到第六識的“意”的存在,所以終於在這一次,得到了觀自在之“法”(六識之中,意對應法,當然不用糾結這個法是不是那個法了),當然,此為小說裏麵的小聰明設計,不登大堂,大家看著笑笑就好。
對了,界天師,也就是地球尺度的整體意識,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人類自身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極端擴大而產生的質變,所以這個質變之後的體係,能夠發現“宏粒子”(宏原子,宏電子,以及對應的宏量子現象),也是有可能的。
但不管怎樣,從人類自身角度來說,通過對這六識的認識,我們會發現,在沒有工具,或者工具較少的情況下,人類僅僅能夠依靠這六識來認識這個世界,也就是說,方法有限,能力有限,自然一定程度上,頭腦裏認識的那個“真實”世界,與真正的“真實”世界距離比較遠——最典型的案例便是亞裏士多德那個“重鐵球比輕鐵球先落地”的意淫結果了。
:工具的發明讓我們更加深刻的認識這個世界的“真”,但是同時帶來了更多的困惑:因為工具的限製,我們現在仍舊對多種“真”無法探尋或者解釋——探尋遠距離的工具的限製,讓我們無法知道遙遠的星空是怎樣,探尋微觀世界的工具的限製讓我們至今無法找到量子力學的根本原理(順便說一句,據說國外上量子力學課的教授在第一堂課總會說一句:shut up,just do it!意思就是,閉嘴,別特麽問老子為什麽是這樣,你們直接計算就好!這個搞笑的段子大概也是現有物理對量子力學的無奈:我們無法完全解釋,但是事實就是這樣,我們隻能先接受它了),對於人體自身研究的工具限製,讓我們至今對人類的意識無法了解清楚。(這也是今天的人工智能發展的天花板,或者一個遊蕩在人工智能世界的烏雲:人類在還沒有完全了解清楚人類的意識是如何產生,運作,以及相關規律的情況下,強行開發人工智能,這個技術如果隻是人工智障的層麵還好,如果一旦真的產生與人類一樣的意識,該如何是好?——還未見自己,未曾見天地,便圖見眾生,這樣的變異型進化,結果會是如何呢?)——故而工具層麵,眾神聊齋也為書中人物“發明”了一些工具:潘多拉金屬,眾神精華,宏電子(宏量子)
:人腦的運算體係主要分為以下三類:較為複雜的本能,強有力的邏輯,以及偶然出現的靈感。
較為複雜的本能的範疇比較大,既包括情感,也包括想象,也包括某些衝動等,這些都是無法用邏輯進行判斷的:你喜歡一個女孩兒,不是因為從邏輯中推演的,而是你看到她就喜歡。你看到一個人被欺負,你心中希望見義勇為,至少會覺得那個人不對,這也不是邏輯推演的。以常規來看,這種較為複雜的本能的應用,遠遠高於邏輯推演。——但某種意義上來說,純粹的本能,又有些偏向動物性(部分本能是人與動物都具備的)
強有力的邏輯推演,是人類在不斷自我進化過程中而出現的一種思維方法,這種方法是需要後天訓練的,因此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的。一個邏輯極強的人與一個不講邏輯的人的對話,會讓雙方都崩潰。一個最經典單的案例是:如果你和一個非常講邏輯的人打招呼說:你好。對方會反問你:你怎麽知道“我好?”——這哪裏是聊天,這簡直就是一場對話災難!——所以在本書中,對特別喜歡講邏輯的浩寧也做了一定程度的調侃,來隱形的提出,他的思維方法,僅僅是人腦思考方法的其中之一而已。
偶爾出現的靈感:如果說本能可以用激素,頭腦對一些事情的直觀反應,來解釋,邏輯推演用現有的推演方法來解釋,那麽靈感這個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出現的東西,簡直太可怕了——因為我們不知道靈感什麽時候會出現,出現之後是不是對的,甚至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麽原理,但是靈感的魅力在於,它是一種超脫於本能,超脫於邏輯的靈光,某種意義上來說,靈感甚至是人類思想發生“變異”,發生跳躍式“進化”的推進者。(當然作用並不是絕對明顯),在過往的著作中,對靈感多有提及:
《封神演義》中,女媧被商紂調戲之後,氣的說的原話是:“……若不與他個報應,不見我的靈感。”(聖人級別的言論)
《西遊記》中,菩薩的金魚跑脫了,到下界變成一個妖怪,每年要吃同年童女,這個妖怪的名字就叫:靈感大王——我們看了書都知道,這貨其實就是一條在花叢中得了“靈感”的金魚。而這條金魚是從哪裏來的“靈感”?菩薩啊!
從以上看出來,越往高級走的神祗,越是重視靈感的,所以在《眾神聊齋》中,在最後的時光之河中的那些魚,被浩然稱為“靈感係統”,也是想說這點的。(是不是這個梗又埋得比較深?哎哎呀大家不要打我!這不是沐雨已經在後記中講出來了嘛~)
總之,我們從上麵可以看出,人腦的運算方式,本能-->邏輯-->靈感,在人們的一生中分別由多變少(本能多,邏輯少,靈感更少),但是從自我進化的重要性上來看,剛好相反,僅憑本能進化少(或者說隻是自然選擇的優勝劣汰演化而已),講邏輯可以以某種速率進行自我進化(我們的科學史,幾乎可以說是在邏輯這個大範疇下不斷進行的),但是靈感的爆發,會使得人類曆史呈現某種突發式的飛躍——西方的靈感爆發階段:文藝複興,奠定了隨後幾百年的西方科學爆發史(文藝複興沒有直接導致西方強盛,但是西方強盛與文藝複興不可分割);而東方在兩千多年前的巨量靈感爆發:諸子百家,直接造就了在隨後的兩千年間,東方以一個絕對強者的姿態,傲立世界。
好了,大家把民族自豪感的豪邁之心先收一收,別忘了我們討論的是真假之辨:即便如此,我們也清楚,人腦的三種運算方式:本能無法看清世界(主要是為了活下去),邏輯推演是有漏洞的並且有學習難度的,而靈感這種可遇不可求的又虛無縹緲的東西,更無法直接推動人們認識真正的現實。
如此,我們隻能有一個比較悲觀的結論,那便是,我們人類在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裏,不論從我們的感受世界的感受器官:六識,還是我們的感受工具:宏觀(宇宙級別),微觀(量子級別),達觀(意識級別),以及我們感受的運算方法:本能,邏輯,靈感,之間都是不足的。
這種不足,造成了我們認識世間的現實世界會產生“誤差”,這種誤差,便是周源所說的:假。
周源,以及書中多次提出,這個假,不是說謊,不是錯,不是故意的說假話(這個要區分),也不是惡,不是醜,而是人們對現實世界的自身感受——換句話說,這個假,就是人們認識世界過程中,因為感受器官有限,工具有限,方法有限,而使得“真實”的現實世界在人們心中的“假”的投影而已。
但是在一定時間段內,我們人類把這個“假”的投影,稱為“真理”。
人們在一定程度範圍內,認為亞裏士多德的思想是“真理”
隨後的日子裏,人們認為地心說是“真理”
在隨後人們認為日心說是“真理”
隨後人們認為萬有引力是“真理”
隨後人們認為量子力學是“真理”(對了,關於量子力學的很多觀點,愛因斯坦是非常不認同的,那時候的愛因斯坦,從對牛頓“假理”的顛覆者,變成了對自己理論的維護者。)
而在以上的每一次,每個時代的“真理”出現時,都是對之前“真理”的一次顛覆,一次推翻,一次重建,一次證明之前是“假”理。
換句話說:所謂人類世界認識的“真理”,不過是那個冥冥存在的真理,在一定時空範圍內,在人類世界的“投影”,這個投影,並不是真正的真理的全部外貌,而像一個大象的不同部位而已,我們人類就是摸象的盲人,在時空長河中不斷的摸這個大象的不同部位,進而在不同的時空裏,得出這個大象的不同“真理”,其實都是“假象”。
以上是比較嚴肅的解釋,如果套用佛經的話便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以上,便是《眾神聊齋》中所討論的真假之辨。
類似的討論一般都是非常形而上學的討論,並且容易被一些“邪教”拿去忽悠人,所以沐雨在整部書中,通過各種故事以及故事中的存在試圖說明,這個假不是真的假,而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客觀過程,並非客觀世界的假,換句話來說,短期內看起來假是絕對,但長期看起來,假是相對的:
“假文殊”的假,是因為被薛神醫用了雙層(多層)“缸中之腦”設計,蒙蔽了真心,在外人看起來是假,但其本心卻是真的,才會在最後出現那把真實的慧劍,並且贈與周源。(本能)
人類,地球,宇宙三個級別的意識,都由於觀測工具層麵的限製,無法觀測到真實世界,但是卻都在不同意識的對比之間,逐漸認識真實世界:浩寧看界天師,界天師與浩寧看宏原子與香火神,浩寧通過浩然的時光長河看靈感等等。(工具)
各種角色,也在不斷的進化,接受新的思考方法,來打破自身的認識局限。(邏輯之外,還有人心,還有靈感)
換句話說,《眾神聊齋》中提出了在人類因為感官,工具,思考方法的限製而無法“真正”認識世界的本源思考下,提出了另外一套思考的解決方案:族群的自我進化+族群不斷活下去。
這便是劉帥以一個生物專業,在小說最後一章,回答的那個問題:人類為什麽不選擇永生這種進化方式?
劉帥給出的答案是:向死而生。如果人類永生,便不會進化。
向死而生,劉帥一共提出過兩次。
第一次是看著已經失去靈魂的周源,解釋他當時“行屍走肉”的狀態的時候(第一季,大家自行回憶或者尋找,為避免湊字數嫌疑,沐雨不在這裏再寫一遍了)
第二次是在所有人死了之後再次“重生”,劉帥被提出這個永生疑問的時候。
劉帥從生物學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個體的向死而生而擁有的有意識的自我進化行為,在宏觀族群上會造成其永生的可能性。
這句話怎麽理解呢?
因為一個族群的個體會死,所以這個族群的這個個體,天然就有求生存,求生存的更好,甚至求生存的時間更久(接近永生)的**,因此才會不斷地發展自己這個個體(也就是單個的我),在這個過程中,隻要這個族群的個體有自我意識,並且不是被動的受自然規律而被篩選的優勝劣汰方式,而是有意識的進行自我進化來躲避未來可能會出現在災難的話,那麽這個族群不僅在當前,也是在未來最有可能永生的族群——也就是劉帥說的,以犧牲個體的永生來換取族群的永生(或者叫進化的可能性)
針對這個概念,小說中在其他地方也探討過:
比如因為失去“死”的恐慌的周源(周源失去靈魂之後,一段時間內身體被切割是沒有痛覺的),他也失去了活著的意義,或者他變得如同行屍走肉一般。
比如費長房要把所有人都變成神,而在沒有人的情況下,神也不會再又進化(實際上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所有人都成了香火神,繼而不死的話,更可能的事件是,大家再也沒有意識到地球的意識,或者宇宙宏觀意識的可能性了,當然,此隻為推測。)
比如浩然告訴浩寧靈感係統的意義:人類種族與在靈感係統(看向未來)的篩選下,更加有意識的自我進化。——浩然能夠告訴浩寧這個進化方式,很有可能是以浩然這個宇宙級別的超宏觀意識下,看到其他的“神經突觸”,也就是其他星球的進化方式,也是類似的進化方式,或者曾經也有過類似的高效進化方式吧。
總之,不論哪一種,都提出一個可能性,那就是:雖然在一段時空內,人類得到的“真理”都隻不過是那個真正的真理在這個時空中的“投影”(假象),但是隻要這個族群有足夠的進化意識,並且這個族群能夠一直活下去,哪怕人類有諸多限製(感官,工具,思維方法等),也終將會將這個真理的“投影”(假象),還原成真正的真理。
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假(周源),可能有反複(觀自在),可能有妄人(費長房),可能有現有方法的堅持者(浩寧),但隻要方向是族群不斷進化的活下去,uu看書 . 終將進化至找到那個“真”。
這是本部小說希望闡述的:真假之辨。
這是為什麽,在最後虛假實境變化的地球,與費長房的誅仙劍共同湮滅之後,周源從“假”的圈神,變成了真的“悟空”:因為他悟到了假是空,真也是空,但正因為真悟“空”,才成了真悟空。
畢竟假雖然是真的投影,但隻要時間足夠,進化足夠,假的終將為空,而到那時,真假之辨,或許已經不那麽重要了。
到此,沐雨花了三四萬字,將整部小說的宏觀構架,包括世界觀,包括希望講的進化主題,以及真假等層麵上的思辨已經闡述完畢了,隨後的後記,會將書中的一些細節的關鍵點做一些解讀,畢竟讀到這裏的各位已經把全書看完,所以不存在劇透問題,我們隻是把一些點拿出來互相印證,看我們每個人對這本書想表達的“真”,在各自心中的那個“投影”對照,看是否是一致的而已。
謝謝各位。
{老鐵請記住 }
穿插整部《眾神聊齋》的,除了浩寧的“借神通一用”之外,就是周源的“假”的天賦了。
說句不客氣的話,自從浩寧知道周源是舟下心猿,並且為其封“朋友圈之神”後,周源就開始“造假”之路了,這種造假從最開始的玩笑,戲謔,無意識,進而發揮重大作用,直到最後的通過“假”而造就了一整個“假地球”,來抵禦費先生的攻擊,助周源找回本心。
如果開始的時候我們認為周源的“假”,是一個場鬧劇,那麽到後來的所有發展,我們似乎可以從中探討些什麽,這便是深層意義上的:真假之辨。
首先第一個問題,為什麽是周源?
原因不難猜:孫悟空在整個《西遊記》中,憑借“火眼金睛”破妖怪假象,尋妖魔真身,助得唐僧取得真經,整部書在討論如何識真,所以在本書中,失去本心的舟下心猿與孫悟空對立,自然在參悟“假”了。
第二個問題:為什麽孫悟空除了識“真”,還要悟“假”?
除了真與假本身就存在辯證關係之外,從《西遊記》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端倪來,那便是:真假美猴王這一個章節。
針對這一章節,有非常多的解讀,沐雨比較選擇了其中一種深層次解讀,那便是所謂真假美猴王,其實都是一個孫悟空,因為與唐三藏的矛盾,生出了“二心”,其實是一個孫悟空的一體兩麵,具體相關的解讀非常多,比如吳閑雲的《煮酒談西遊》等,大家有興趣可以拿來看看,這裏隻舉幾個簡單例子:
1、如來的緊箍,不可能有兩個,就算有,六耳獼猴也不可能在如來眼皮子底下偷一個帶上(換言之,他自己帶上一個孫悟空的緊箍,瘋了?)
2、如來在真假孫悟空打到靈山之前,說了一句重要的話: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他二心鬥來。”這句話翻譯過來便是:你們這些人, 一心要看他誰真誰假,又豈能識破他的二心呢?在這裏,如來點破了這兩個都是孫悟空。注意,這是在所有地方都無法識別孫悟空真假的情況下(除了地府的諦聽但不敢說之外,下點會說原因),隻有如來識別了孫悟空的真假,如來說的話,便值得深思了。
3、諦聽的舉動很奇怪,原本孫悟空已經和假的孫悟空不相上下,怎麽可能諦聽分明了真假,在地府重兵,包括地藏王菩薩的幫助之下,拿不了假的孫悟空?如果參考兩個孫悟空都是一個孫悟空變得就很容易理解:如果諦聽真的把事實說出來,那原本那個“真”的孫悟空必然惱羞成怒,和假的孫悟空一起把地府給弄個底朝天——反正五百年前已經大鬧過一次地府了,也不再多差這一次。——對了,《眾神聊齋》也參考了這種知道真相之後行為完全與之前相反的有意思的情結,並且安排在李宇飛為什麽寧願消除自己的記憶,寧願讓龍飛知道陳步升不愛李宇飛,甚至李宇飛是被陳步升害死的這樣的“假象”,也不願讓龍飛知道陳步升對李宇飛的“真情”了:李宇飛非常清楚,以龍飛對自己父親般的感情,當他知道李宇飛與陳步升如此犧牲自己的感情之後,唯一能做的理智決策,便是殺了陳步升。所以在這裏的李宇飛,也做了一次“諦聽”,明明知道真相,卻不敢說真相,並且把自己所知的真相的記憶,完全消除。
4、如來緊急情況下編出來的“六耳獼猴說”漏洞百出:能知千裏外之事……知前後,萬物皆明。這幾乎等於胡說八道了。萬物皆明,能知千裏之外之事,還能知前後,和六耳獼猴還敢來見如來?腦子被槍打了,嫌自己命長?(注意,看這裏的時候我們隻能用西遊世界中的內部描述來看,千萬不要套後世小說中什麽如來有什麽顛倒陰陽,蒙蔽了因果之類的神通套,《西遊記》沒有明確描述的話,大概率事件是吳承恩當時根本想不到這些),而整個《西遊記》中,如來在自己的地盤裏堂而皇之的胡說八道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這也是《眾神聊齋》中張馳航提到如來的時候,並不是特別尊敬的原因:
這段過於隱秘,我必須把當時的原文拿過來,這裏不算湊字數哦:
我笑著叫饒命,想起剛才張馳航說的有些古怪,於是問道,“多寶是誰?為什麽金箍咒是他的法器?”
張馳航不答,但臉上有些不高興。我再看看劉帥,劉帥低聲解釋道:“一說截教多寶道人當年被老君帶出函穀關化胡為佛,為釋迦牟尼,這段隱秘爭論很多,但近年來有一奇書又提此事,點出多寶即釋迦牟尼,可能有些關係。慈航道人當年為闡教,兩教關係比較微妙,入釋為觀自在之後,可能也有嫌隙。”
這裏麵的信息是,劉帥以為張馳航因為多寶道人被老子化胡為佛,成為釋迦牟尼,但化為觀自在的慈航道人之前是闡教,所以門派之爭而對如來沒有什麽好印象,這在當時也說得通,不過參考上麵的話,大概張馳航對《西遊記》中這個胡亂說大話的佛祖也沒什麽好印象吧。
為了防止大家認為沐雨在胡說八道,沐雨就在這個地方多說一些(反正沐雨也不是第一次岔開話題了……),數一數西遊如來的幾次“假話”:
1、如來當眾說過:我西牛賀洲者,不貪不殺,養氣潛靈,雖無上真,人人固壽。可是在九九八十一難中,一多半的妖怪還有難都在您如來的西牛賀洲啊!
2、安天大會名頭移花接木:壓了孫悟空之後,玉帝宴請大家,表示對如來的感謝,並請如來給這個宴會命名,如來竟然直接命名為“安天大會”,這好比什麽呢?雍正宮內有亂軍作亂,連忙找年羹堯來平叛,年羹堯平叛之後,雍正設宴謝年羹堯,說小年啊,你給這個宴會取個名字唄,年羹堯說,那就叫救皇帝大會吧——各位,年羹堯嫌自己脖子硬嗎?——當然,這不是關鍵,關鍵是如來回去之後,對靈山眾菩薩把這段故事巧妙的變成了:玉帝大開金闕瑤宮,請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會謝我,卻方辭駕而回。——這個“立”安天大會就很有微妙了,在眾菩薩羅漢聽來,這句話的意思是玉帝已經從自己的角度給了如來“安天”的名頭,可是實際上卻是如來自己給自己“封的”,隻不過這一個似是而非的地方,玉帝自然沒法辯駁,也就這麽過去了。但是以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如來的秉性,以及他有是有通過更換蛛絲馬跡,來移花接木的影響眾人判斷的能力,換言之,如來的語言藝術造詣極高。(當然,這隻是西遊世界的如來,不是咱們宗教中的哦)
3、通過語言能力以及**力,平息真假美猴王事件。
4、包庇迦葉,阿難向唐僧等人索賄事件。
最後一件事情最關鍵,《西遊記》裏,如來是特別特別,特別特別特別愛錢的,甚至平息太上老君的青牛事件,直接給送了十八座金山。(可見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科科),而在《眾神聊齋》世界裏,張馳航卻從來不沾用法力換來的錢,而是讓小紅捐了(王董的十億的事件),並且從小紅之口在賭石場的停車場告訴浩寧等人,那種兩扇門向上開的跑車並不實用等一係列理由,也能看出來張馳航這個觀自在與西遊中的如來的一些理念,還是不太一樣的。(當然,這屬於書中人物的性情設計,大家能看出來就看,看不出來的話,也不影響整本書的)。
當然,從以上的了解我們也可以看出,不僅《西遊記》中對於真假的理解有更深刻的含義(真假美猴王,如來各種說話的真假),從《眾神聊齋》中,對於真假這件事情,也有一些延續的探討。這種探討,自張馳航的隱性探討起,在周源身上做了“顯化”,這種顯化便是:虛假實境。
虛假實境來源於周源這個“朋友圈之神”的天賦“假善美”,而這個朋友圈之神的假善美的天賦,則來源於眾生在朋友圈中所發內容的目的:展現盡可能善,盡可能美,卻不見得是真,甚至是假的自己——當然這帶有一定程度的調侃,畢竟這年頭為了求點讚什麽事情做不出來。但不得不說,假善美這個天賦的抽離,帶有一些極端性,這與微信無關,與朋友圈無關,隻與人心有關。這畢竟是極端,實際生活中,現實中沒有這麽極端啦,請大家不要用別的眼光看朋友圈,小說麽,來源於生活,還得高於生活不是?
虛假實境的理論基礎是前麵所談的宏觀量子態對現實的扭曲(當然不承認宏觀量子態,隻承認法力的話也是說得通的,不必苛刻計較),隻不過由小紅等人嘴裏說出了“虛假實境”這個法術的厲害之處:虛假實境之外,所有的法力(宏觀量子態對現實的扭曲)都是施法者憑借自身法力來扭曲現實,所以遇到其他法力更強的人,這個法術便破了(障眼法),但是虛假實境這個法術,由於周源的天賦就是展現他人心中所想,所以這個法術的本質不是施法者自身扭曲現實,而是以這個法力為基礎,來讓被施法者自身通過自己的想象來扭曲現實,而人們有辦法懷疑別人給自己加上的障眼法,卻很難懷疑自己對自己所看的世界的扭曲的(因為這本身就是他們心中想象的)。
不論虛假實境在書中如何厲害,我們在這裏至少有一個印象,那便是,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都必須接受這麽一個事實:
我們人類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都是通過我們自身,以及自身所能掌握的工具所得到的具體結果,匯聚到我們人類的大腦,“感受”這個世界而得出的頭腦中“想象”的那個世界的。
這個過程,是一切唯心與唯物掙了這麽多年的根本原因:因為這個過程中,既有客觀的參與,又有主觀的參與。
這兩者之爭的矛盾集中爆發之一,便是一個極端的真假之辨的命題:缸中之腦。
這個命題的本書中也有涉及,而反應過來“假文殊”是缸中之腦的人,恰恰是周源,這從一定程度上也證明了周源此時對真與假的理解,更上了一層。
缸中之腦的話題回頭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們再做細致討論,現在我們還是說回真假之辨的問題:既然我們對世界的認知,都是通過我們自身,以及自身所能掌握的工具所得到的具體結果,匯聚到我們人類的大腦,“感受”這個世界而得出的頭腦中“想象”的那個世界的,那麽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真”的認識,就值得深究了。
換句話說,認識真的過程裏,有三個關鍵因素:人類自身,工具,頭腦。
:在書中總結為《心經》所說的六識:眼耳鼻舌身意,分別對應色聲香味觸法——當然,書中做了一個小梗,張馳航最初告訴浩寧自己是“關”自在,關閉五識,浩寧並沒有意識到還有最後一個關鍵的意這一識,而看起來浩寧在這方麵的悟性真的極差,直到第一萬次的時間循環才悟到第六識的“意”的存在,所以終於在這一次,得到了觀自在之“法”(六識之中,意對應法,當然不用糾結這個法是不是那個法了),當然,此為小說裏麵的小聰明設計,不登大堂,大家看著笑笑就好。
對了,界天師,也就是地球尺度的整體意識,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人類自身六識(眼耳鼻舌身意)的極端擴大而產生的質變,所以這個質變之後的體係,能夠發現“宏粒子”(宏原子,宏電子,以及對應的宏量子現象),也是有可能的。
但不管怎樣,從人類自身角度來說,通過對這六識的認識,我們會發現,在沒有工具,或者工具較少的情況下,人類僅僅能夠依靠這六識來認識這個世界,也就是說,方法有限,能力有限,自然一定程度上,頭腦裏認識的那個“真實”世界,與真正的“真實”世界距離比較遠——最典型的案例便是亞裏士多德那個“重鐵球比輕鐵球先落地”的意淫結果了。
:工具的發明讓我們更加深刻的認識這個世界的“真”,但是同時帶來了更多的困惑:因為工具的限製,我們現在仍舊對多種“真”無法探尋或者解釋——探尋遠距離的工具的限製,讓我們無法知道遙遠的星空是怎樣,探尋微觀世界的工具的限製讓我們至今無法找到量子力學的根本原理(順便說一句,據說國外上量子力學課的教授在第一堂課總會說一句:shut up,just do it!意思就是,閉嘴,別特麽問老子為什麽是這樣,你們直接計算就好!這個搞笑的段子大概也是現有物理對量子力學的無奈:我們無法完全解釋,但是事實就是這樣,我們隻能先接受它了),對於人體自身研究的工具限製,讓我們至今對人類的意識無法了解清楚。(這也是今天的人工智能發展的天花板,或者一個遊蕩在人工智能世界的烏雲:人類在還沒有完全了解清楚人類的意識是如何產生,運作,以及相關規律的情況下,強行開發人工智能,這個技術如果隻是人工智障的層麵還好,如果一旦真的產生與人類一樣的意識,該如何是好?——還未見自己,未曾見天地,便圖見眾生,這樣的變異型進化,結果會是如何呢?)——故而工具層麵,眾神聊齋也為書中人物“發明”了一些工具:潘多拉金屬,眾神精華,宏電子(宏量子)
:人腦的運算體係主要分為以下三類:較為複雜的本能,強有力的邏輯,以及偶然出現的靈感。
較為複雜的本能的範疇比較大,既包括情感,也包括想象,也包括某些衝動等,這些都是無法用邏輯進行判斷的:你喜歡一個女孩兒,不是因為從邏輯中推演的,而是你看到她就喜歡。你看到一個人被欺負,你心中希望見義勇為,至少會覺得那個人不對,這也不是邏輯推演的。以常規來看,這種較為複雜的本能的應用,遠遠高於邏輯推演。——但某種意義上來說,純粹的本能,又有些偏向動物性(部分本能是人與動物都具備的)
強有力的邏輯推演,是人類在不斷自我進化過程中而出現的一種思維方法,這種方法是需要後天訓練的,因此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的。一個邏輯極強的人與一個不講邏輯的人的對話,會讓雙方都崩潰。一個最經典單的案例是:如果你和一個非常講邏輯的人打招呼說:你好。對方會反問你:你怎麽知道“我好?”——這哪裏是聊天,這簡直就是一場對話災難!——所以在本書中,對特別喜歡講邏輯的浩寧也做了一定程度的調侃,來隱形的提出,他的思維方法,僅僅是人腦思考方法的其中之一而已。
偶爾出現的靈感:如果說本能可以用激素,頭腦對一些事情的直觀反應,來解釋,邏輯推演用現有的推演方法來解釋,那麽靈感這個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出現的東西,簡直太可怕了——因為我們不知道靈感什麽時候會出現,出現之後是不是對的,甚至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麽原理,但是靈感的魅力在於,它是一種超脫於本能,超脫於邏輯的靈光,某種意義上來說,靈感甚至是人類思想發生“變異”,發生跳躍式“進化”的推進者。(當然作用並不是絕對明顯),在過往的著作中,對靈感多有提及:
《封神演義》中,女媧被商紂調戲之後,氣的說的原話是:“……若不與他個報應,不見我的靈感。”(聖人級別的言論)
《西遊記》中,菩薩的金魚跑脫了,到下界變成一個妖怪,每年要吃同年童女,這個妖怪的名字就叫:靈感大王——我們看了書都知道,這貨其實就是一條在花叢中得了“靈感”的金魚。而這條金魚是從哪裏來的“靈感”?菩薩啊!
從以上看出來,越往高級走的神祗,越是重視靈感的,所以在《眾神聊齋》中,在最後的時光之河中的那些魚,被浩然稱為“靈感係統”,也是想說這點的。(是不是這個梗又埋得比較深?哎哎呀大家不要打我!這不是沐雨已經在後記中講出來了嘛~)
總之,我們從上麵可以看出,人腦的運算方式,本能-->邏輯-->靈感,在人們的一生中分別由多變少(本能多,邏輯少,靈感更少),但是從自我進化的重要性上來看,剛好相反,僅憑本能進化少(或者說隻是自然選擇的優勝劣汰演化而已),講邏輯可以以某種速率進行自我進化(我們的科學史,幾乎可以說是在邏輯這個大範疇下不斷進行的),但是靈感的爆發,會使得人類曆史呈現某種突發式的飛躍——西方的靈感爆發階段:文藝複興,奠定了隨後幾百年的西方科學爆發史(文藝複興沒有直接導致西方強盛,但是西方強盛與文藝複興不可分割);而東方在兩千多年前的巨量靈感爆發:諸子百家,直接造就了在隨後的兩千年間,東方以一個絕對強者的姿態,傲立世界。
好了,大家把民族自豪感的豪邁之心先收一收,別忘了我們討論的是真假之辨:即便如此,我們也清楚,人腦的三種運算方式:本能無法看清世界(主要是為了活下去),邏輯推演是有漏洞的並且有學習難度的,而靈感這種可遇不可求的又虛無縹緲的東西,更無法直接推動人們認識真正的現實。
如此,我們隻能有一個比較悲觀的結論,那便是,我們人類在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裏,不論從我們的感受世界的感受器官:六識,還是我們的感受工具:宏觀(宇宙級別),微觀(量子級別),達觀(意識級別),以及我們感受的運算方法:本能,邏輯,靈感,之間都是不足的。
這種不足,造成了我們認識世間的現實世界會產生“誤差”,這種誤差,便是周源所說的:假。
周源,以及書中多次提出,這個假,不是說謊,不是錯,不是故意的說假話(這個要區分),也不是惡,不是醜,而是人們對現實世界的自身感受——換句話說,這個假,就是人們認識世界過程中,因為感受器官有限,工具有限,方法有限,而使得“真實”的現實世界在人們心中的“假”的投影而已。
但是在一定時間段內,我們人類把這個“假”的投影,稱為“真理”。
人們在一定程度範圍內,認為亞裏士多德的思想是“真理”
隨後的日子裏,人們認為地心說是“真理”
在隨後人們認為日心說是“真理”
隨後人們認為萬有引力是“真理”
隨後人們認為量子力學是“真理”(對了,關於量子力學的很多觀點,愛因斯坦是非常不認同的,那時候的愛因斯坦,從對牛頓“假理”的顛覆者,變成了對自己理論的維護者。)
而在以上的每一次,每個時代的“真理”出現時,都是對之前“真理”的一次顛覆,一次推翻,一次重建,一次證明之前是“假”理。
換句話說:所謂人類世界認識的“真理”,不過是那個冥冥存在的真理,在一定時空範圍內,在人類世界的“投影”,這個投影,並不是真正的真理的全部外貌,而像一個大象的不同部位而已,我們人類就是摸象的盲人,在時空長河中不斷的摸這個大象的不同部位,進而在不同的時空裏,得出這個大象的不同“真理”,其實都是“假象”。
以上是比較嚴肅的解釋,如果套用佛經的話便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以上,便是《眾神聊齋》中所討論的真假之辨。
類似的討論一般都是非常形而上學的討論,並且容易被一些“邪教”拿去忽悠人,所以沐雨在整部書中,通過各種故事以及故事中的存在試圖說明,這個假不是真的假,而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客觀過程,並非客觀世界的假,換句話來說,短期內看起來假是絕對,但長期看起來,假是相對的:
“假文殊”的假,是因為被薛神醫用了雙層(多層)“缸中之腦”設計,蒙蔽了真心,在外人看起來是假,但其本心卻是真的,才會在最後出現那把真實的慧劍,並且贈與周源。(本能)
人類,地球,宇宙三個級別的意識,都由於觀測工具層麵的限製,無法觀測到真實世界,但是卻都在不同意識的對比之間,逐漸認識真實世界:浩寧看界天師,界天師與浩寧看宏原子與香火神,浩寧通過浩然的時光長河看靈感等等。(工具)
各種角色,也在不斷的進化,接受新的思考方法,來打破自身的認識局限。(邏輯之外,還有人心,還有靈感)
換句話說,《眾神聊齋》中提出了在人類因為感官,工具,思考方法的限製而無法“真正”認識世界的本源思考下,提出了另外一套思考的解決方案:族群的自我進化+族群不斷活下去。
這便是劉帥以一個生物專業,在小說最後一章,回答的那個問題:人類為什麽不選擇永生這種進化方式?
劉帥給出的答案是:向死而生。如果人類永生,便不會進化。
向死而生,劉帥一共提出過兩次。
第一次是看著已經失去靈魂的周源,解釋他當時“行屍走肉”的狀態的時候(第一季,大家自行回憶或者尋找,為避免湊字數嫌疑,沐雨不在這裏再寫一遍了)
第二次是在所有人死了之後再次“重生”,劉帥被提出這個永生疑問的時候。
劉帥從生物學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個體的向死而生而擁有的有意識的自我進化行為,在宏觀族群上會造成其永生的可能性。
這句話怎麽理解呢?
因為一個族群的個體會死,所以這個族群的這個個體,天然就有求生存,求生存的更好,甚至求生存的時間更久(接近永生)的**,因此才會不斷地發展自己這個個體(也就是單個的我),在這個過程中,隻要這個族群的個體有自我意識,並且不是被動的受自然規律而被篩選的優勝劣汰方式,而是有意識的進行自我進化來躲避未來可能會出現在災難的話,那麽這個族群不僅在當前,也是在未來最有可能永生的族群——也就是劉帥說的,以犧牲個體的永生來換取族群的永生(或者叫進化的可能性)
針對這個概念,小說中在其他地方也探討過:
比如因為失去“死”的恐慌的周源(周源失去靈魂之後,一段時間內身體被切割是沒有痛覺的),他也失去了活著的意義,或者他變得如同行屍走肉一般。
比如費長房要把所有人都變成神,而在沒有人的情況下,神也不會再又進化(實際上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所有人都成了香火神,繼而不死的話,更可能的事件是,大家再也沒有意識到地球的意識,或者宇宙宏觀意識的可能性了,當然,此隻為推測。)
比如浩然告訴浩寧靈感係統的意義:人類種族與在靈感係統(看向未來)的篩選下,更加有意識的自我進化。——浩然能夠告訴浩寧這個進化方式,很有可能是以浩然這個宇宙級別的超宏觀意識下,看到其他的“神經突觸”,也就是其他星球的進化方式,也是類似的進化方式,或者曾經也有過類似的高效進化方式吧。
總之,不論哪一種,都提出一個可能性,那就是:雖然在一段時空內,人類得到的“真理”都隻不過是那個真正的真理在這個時空中的“投影”(假象),但是隻要這個族群有足夠的進化意識,並且這個族群能夠一直活下去,哪怕人類有諸多限製(感官,工具,思維方法等),也終將會將這個真理的“投影”(假象),還原成真正的真理。
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假(周源),可能有反複(觀自在),可能有妄人(費長房),可能有現有方法的堅持者(浩寧),但隻要方向是族群不斷進化的活下去,uu看書 . 終將進化至找到那個“真”。
這是本部小說希望闡述的:真假之辨。
這是為什麽,在最後虛假實境變化的地球,與費長房的誅仙劍共同湮滅之後,周源從“假”的圈神,變成了真的“悟空”:因為他悟到了假是空,真也是空,但正因為真悟“空”,才成了真悟空。
畢竟假雖然是真的投影,但隻要時間足夠,進化足夠,假的終將為空,而到那時,真假之辨,或許已經不那麽重要了。
到此,沐雨花了三四萬字,將整部小說的宏觀構架,包括世界觀,包括希望講的進化主題,以及真假等層麵上的思辨已經闡述完畢了,隨後的後記,會將書中的一些細節的關鍵點做一些解讀,畢竟讀到這裏的各位已經把全書看完,所以不存在劇透問題,我們隻是把一些點拿出來互相印證,看我們每個人對這本書想表達的“真”,在各自心中的那個“投影”對照,看是否是一致的而已。
謝謝各位。
{老鐵請記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