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楊賜、郭泰、陳寔等人議論官考之事的時候。
劉曜在文成殿書房之中,正在翻閱禦史台依照他的構思,整編出來的“漢帝國憲法”——華夏憲章。
禦史大夫橋玄交上文稿後,並沒有選擇離去,而是主動申請留在書房,對劉曜閱讀文稿過程中可能生出的疑惑進行解答。
劉曜自然是同意了橋玄的申請,開始認真仔細的閱讀手中的華夏憲章初稿。
若是劉曜將來登上帝位,那麽這份憲章將會成為漢帝國的憲法。
若是競爭者“開掛”贏了劉曜,那他也不會束手就擒,必將奮死一搏,促成新的三萬盟約。
不管怎麽說,未來天命之主誕生之後,其他兩國境內的各個派係勢力,無論是手握兵權的將領,還是守土牧民的官員,肯定會圍攻新的開國之君。
畢竟隻要是個正常人,都知道新君將率領他麾下的文臣武將,建立一個新的大一統帝國。
而在這個帝國正式成立之前,最重要的便是確定各種製度。
沒有哪個朝臣喜歡獨裁者,也沒有哪個地方喜歡強勢的中央朝廷。
統兵將領與地方官員們,想要更大的自主權,商人想要利益,士人想要權力,農民想要減賦。
假如新皇帝獨斷專行,那麽這些人將不可能實現各自的訴求!
因此,輸掉的那兩位諸侯王,以及他們手下的重臣們,肯定都希望對新皇帝的權力進行限製。
當然,炎漢立國至今已有三百餘年,天子威嚴可不是隨便說說,更何況是自證天命的新帝國開創者。
所以,他們這些少數人還不敢明著大喊大叫,要求限製皇權,否則就是對抗天命,深信天命的大多數人肯定不答應。
劉曜也明白這個道理。
因此,他打算趁這個機會,對皇權加以限製,乃是最合適不過。
如果是他當上皇帝,那就很好辦,找劉寵、劉虞商量一下即可。
假如劉虞或劉寵像劉秀一樣“開掛”當上皇帝,那劉虞將奮死一搏,威脅新皇帝商議一份盟約。
三年之約的結果便是天意,新的天命之主即是上天所選!
趁此機會,新的天命之主,與原來兩位天命之主的候選人,共同確立一份盟約。
這份盟約,全天下人必須遵守,包括新皇和他的子孫後代在內,也同樣要遵守!
以後所有的製度法律,都必須遵循這份盟約!
違背盟約就等於違背天意!
假如新皇帝和他的嫡係子孫繼承帝位者違背了盟約,則意味著他們這一脈違背天意,如此一來,他們也就失去了天命的資格。
到時候,其他的漢室宗親、旁支,比如曾經的兩個天命候選人一脈的嫡係後人,甚至是平民百姓,都可以舉兵推翻舊朝廷,重建新朝廷,換新的天命之主繼承帝位。
新的天命之主必須維持“漢”的國號不能變!
因為天命在漢,違反這個規定,就等於違反天意,沒資格也不可能是天命之主,其他人可以推翻他!
到時候盟約會由劉曜一方起草,楚、陳、魯三個諸侯國除國君之外,再各派十名代表,共計三十三人,共議盟約之內容。
若大多數人同意,那麽這份盟約將會成為新的漢帝國與另外兩個藩國的憲法,未來新的藩國也要遵守這個憲法。
如果是劉曜順利贏得三王之約,那他會派人修建一個祭天高壇,在高壇之上以不生鏽的合金鑄造一尊金碑,將盟約內容錄上去。
反之若他輸了,那他也會說服(威脅)新皇帝這麽做,畢竟他的腦殘粉可不是一個兩個!
等新皇舉辦登基大典的時候,原來的三位諸侯王共同以這尊金碑對天盟誓,日後漢帝國的新君繼位時,也必須到天壇對這尊金碑起誓,才算是天命所歸的天子。
盟約的本質,其實就是限製君權,進行一定程度的立憲。
因為劉曜本人是穿越者,他是中華民族,也是農民的兒子,他會把維護諸夏之民的利益放在盟約的首要位置。
天子乃天命之主,仍舊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
另外兩個諸侯國作為漢帝國唯二的藩國,其國公民必須隻能有一個民族,即華夏族;必須將漢語、漢字作為官方唯一的語言和文字,其國曆法隻能用華元,與其國君年號紀年!
其國隻能使用漢帝國朝廷統一發行的在帝國疆域內都能流通的唯一法定貨幣——漢幣,使用統一的漢度衡量,且必須把華夏之學做為其國教育思想之主體!
其國民必須遵守漢帝國憲法,擁護漢天子,維護帝國的大一統,反對分裂!
其國有權與他國結盟,但不能合並,無權發行貨幣,但有權在漢帝國憲法之下自定律法。
其國民與官方信仰,必須是諸夏神係信仰。
其國王若違反憲法,將會受到漢帝國天子的製裁。
若新皇子孫繼承帝位後不遵守憲法,那些潛藏的野心家將會迅速跳出來,質疑其正統性。
若其瞎搞亂來,激怒了漢帝國的百姓,那麽百姓們既可以選擇起兵反抗,也可以選擇去海外把藩王迎回來。
畢竟另外兩個諸侯國的開國君主,也曾是天命之主的候選人,他們的嫡係子孫仍有資格參與競爭新的天命之主。
劉曜如此做,看似不明智,但依照“生於憂患,uu看書uuknshu.co 死於安樂”的原則來看,在海外留著兩個潛在的競爭者,可以起到威脅新皇子孫後代帝位的作用。
如此一來,他的子孫後代繼承帝位後,要想坐穩帝位,就必須勵精圖治,團結治下臣民。
這樣的話,漢帝國的國力將會一直強大下去。
其他兩藩王國為了不被漢帝國天子製裁(削藩),曆代國王也將會不斷的努力治國,發展本國勢力。
華夏民族將會在這樣的世界格局下,逐漸繁衍擴張,最終覆蓋整個地球。
假如劉曜順利登上帝位,他將會把藩王國的數量增加到六個,而且以後也隻能有這六個,後世皇帝無權再新增藩王國。
除魯國、陳國之外,多出來的四個藩王國,他會在未來分封兩個給他的優秀但沒有繼位的子孫們,另外兩個分封給功高蓋世的異姓功臣。
到時候,漢帝國與唯六的藩王國之間,將會在華夏憲章的製約下,成為父子與兄弟之國。
當然了,戰爭不可避免。
即便日後有野心家妄圖挑起多國戰爭,但憲法規定,若漢帝國與藩王國之間發生戰爭,不能在本土國境內危害華夏之民,否則華夏之民有權推翻本國的統治者。
基於此,多國君主及其心腹朝臣也不會傻乎乎給別人當槍使,肯定會想辦法把國內的矛盾轉向外界,減少對華夏之民的利益損害。
如此一來,既能完美的解決另外輸掉的兩個諸侯國去留問題,又能趁機建立華夏憲章,構建一個在華夏憲章製約下,多國之間相互競爭,在競爭之中不斷前進的世界列國格局!
劉曜在文成殿書房之中,正在翻閱禦史台依照他的構思,整編出來的“漢帝國憲法”——華夏憲章。
禦史大夫橋玄交上文稿後,並沒有選擇離去,而是主動申請留在書房,對劉曜閱讀文稿過程中可能生出的疑惑進行解答。
劉曜自然是同意了橋玄的申請,開始認真仔細的閱讀手中的華夏憲章初稿。
若是劉曜將來登上帝位,那麽這份憲章將會成為漢帝國的憲法。
若是競爭者“開掛”贏了劉曜,那他也不會束手就擒,必將奮死一搏,促成新的三萬盟約。
不管怎麽說,未來天命之主誕生之後,其他兩國境內的各個派係勢力,無論是手握兵權的將領,還是守土牧民的官員,肯定會圍攻新的開國之君。
畢竟隻要是個正常人,都知道新君將率領他麾下的文臣武將,建立一個新的大一統帝國。
而在這個帝國正式成立之前,最重要的便是確定各種製度。
沒有哪個朝臣喜歡獨裁者,也沒有哪個地方喜歡強勢的中央朝廷。
統兵將領與地方官員們,想要更大的自主權,商人想要利益,士人想要權力,農民想要減賦。
假如新皇帝獨斷專行,那麽這些人將不可能實現各自的訴求!
因此,輸掉的那兩位諸侯王,以及他們手下的重臣們,肯定都希望對新皇帝的權力進行限製。
當然,炎漢立國至今已有三百餘年,天子威嚴可不是隨便說說,更何況是自證天命的新帝國開創者。
所以,他們這些少數人還不敢明著大喊大叫,要求限製皇權,否則就是對抗天命,深信天命的大多數人肯定不答應。
劉曜也明白這個道理。
因此,他打算趁這個機會,對皇權加以限製,乃是最合適不過。
如果是他當上皇帝,那就很好辦,找劉寵、劉虞商量一下即可。
假如劉虞或劉寵像劉秀一樣“開掛”當上皇帝,那劉虞將奮死一搏,威脅新皇帝商議一份盟約。
三年之約的結果便是天意,新的天命之主即是上天所選!
趁此機會,新的天命之主,與原來兩位天命之主的候選人,共同確立一份盟約。
這份盟約,全天下人必須遵守,包括新皇和他的子孫後代在內,也同樣要遵守!
以後所有的製度法律,都必須遵循這份盟約!
違背盟約就等於違背天意!
假如新皇帝和他的嫡係子孫繼承帝位者違背了盟約,則意味著他們這一脈違背天意,如此一來,他們也就失去了天命的資格。
到時候,其他的漢室宗親、旁支,比如曾經的兩個天命候選人一脈的嫡係後人,甚至是平民百姓,都可以舉兵推翻舊朝廷,重建新朝廷,換新的天命之主繼承帝位。
新的天命之主必須維持“漢”的國號不能變!
因為天命在漢,違反這個規定,就等於違反天意,沒資格也不可能是天命之主,其他人可以推翻他!
到時候盟約會由劉曜一方起草,楚、陳、魯三個諸侯國除國君之外,再各派十名代表,共計三十三人,共議盟約之內容。
若大多數人同意,那麽這份盟約將會成為新的漢帝國與另外兩個藩國的憲法,未來新的藩國也要遵守這個憲法。
如果是劉曜順利贏得三王之約,那他會派人修建一個祭天高壇,在高壇之上以不生鏽的合金鑄造一尊金碑,將盟約內容錄上去。
反之若他輸了,那他也會說服(威脅)新皇帝這麽做,畢竟他的腦殘粉可不是一個兩個!
等新皇舉辦登基大典的時候,原來的三位諸侯王共同以這尊金碑對天盟誓,日後漢帝國的新君繼位時,也必須到天壇對這尊金碑起誓,才算是天命所歸的天子。
盟約的本質,其實就是限製君權,進行一定程度的立憲。
因為劉曜本人是穿越者,他是中華民族,也是農民的兒子,他會把維護諸夏之民的利益放在盟約的首要位置。
天子乃天命之主,仍舊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
另外兩個諸侯國作為漢帝國唯二的藩國,其國公民必須隻能有一個民族,即華夏族;必須將漢語、漢字作為官方唯一的語言和文字,其國曆法隻能用華元,與其國君年號紀年!
其國隻能使用漢帝國朝廷統一發行的在帝國疆域內都能流通的唯一法定貨幣——漢幣,使用統一的漢度衡量,且必須把華夏之學做為其國教育思想之主體!
其國民必須遵守漢帝國憲法,擁護漢天子,維護帝國的大一統,反對分裂!
其國有權與他國結盟,但不能合並,無權發行貨幣,但有權在漢帝國憲法之下自定律法。
其國民與官方信仰,必須是諸夏神係信仰。
其國王若違反憲法,將會受到漢帝國天子的製裁。
若新皇子孫繼承帝位後不遵守憲法,那些潛藏的野心家將會迅速跳出來,質疑其正統性。
若其瞎搞亂來,激怒了漢帝國的百姓,那麽百姓們既可以選擇起兵反抗,也可以選擇去海外把藩王迎回來。
畢竟另外兩個諸侯國的開國君主,也曾是天命之主的候選人,他們的嫡係子孫仍有資格參與競爭新的天命之主。
劉曜如此做,看似不明智,但依照“生於憂患,uu看書uuknshu.co 死於安樂”的原則來看,在海外留著兩個潛在的競爭者,可以起到威脅新皇子孫後代帝位的作用。
如此一來,他的子孫後代繼承帝位後,要想坐穩帝位,就必須勵精圖治,團結治下臣民。
這樣的話,漢帝國的國力將會一直強大下去。
其他兩藩王國為了不被漢帝國天子製裁(削藩),曆代國王也將會不斷的努力治國,發展本國勢力。
華夏民族將會在這樣的世界格局下,逐漸繁衍擴張,最終覆蓋整個地球。
假如劉曜順利登上帝位,他將會把藩王國的數量增加到六個,而且以後也隻能有這六個,後世皇帝無權再新增藩王國。
除魯國、陳國之外,多出來的四個藩王國,他會在未來分封兩個給他的優秀但沒有繼位的子孫們,另外兩個分封給功高蓋世的異姓功臣。
到時候,漢帝國與唯六的藩王國之間,將會在華夏憲章的製約下,成為父子與兄弟之國。
當然了,戰爭不可避免。
即便日後有野心家妄圖挑起多國戰爭,但憲法規定,若漢帝國與藩王國之間發生戰爭,不能在本土國境內危害華夏之民,否則華夏之民有權推翻本國的統治者。
基於此,多國君主及其心腹朝臣也不會傻乎乎給別人當槍使,肯定會想辦法把國內的矛盾轉向外界,減少對華夏之民的利益損害。
如此一來,既能完美的解決另外輸掉的兩個諸侯國去留問題,又能趁機建立華夏憲章,構建一個在華夏憲章製約下,多國之間相互競爭,在競爭之中不斷前進的世界列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