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角出了文成殿之後,跟隨引路的侍女,一路走去了專門儲存曆史文獻典籍,被劉曜命名為“萬卷殿”的藏書樓。
萬卷殿占地麵積有三千多平方,共有三層,殿內目前收藏著自洛陽抄錄而來大量曆史典籍,比如西漢初年的曆史記錄,以及漢朝從秦朝繼承的曆史文牘等各類典籍。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劉曜從滇池縣地下室轉移過來的孤本備份。
當然,隨著印刷術的普及,所謂孤本也是相對過去竹簡書而言。
劉曜為了防止意外,類似過去非常重要的孤本典籍,再抄錄成紙質書之後,至少印刷了十份備份。
例如,呂不韋集其門客所著的《呂氏春秋》。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為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劉曜給張角的授權有限,故而他來到萬卷殿之後,隻能查閱第一層的典籍。
第一層存放的,大都是秦以前,及漢立以來的官方曆史典籍,還有地方縣誌之類的書籍。
由於把竹簡書籍轉化為紙質書籍之後,體積變小了,所以大殿第一層內那些書架上的書,並不算太多。
來到萬卷殿門口,張角從袖子裏掏出身份牘片,接著又從懷裏拿出劉曜剛才親筆書寫蓋了王璽的王令,把牘片和王令一起交給了門衛審查。
門衛驗過張角的身份證明與王令之後,恭敬地向其行了一禮,恭聲道:“張司丞這邊請!”
張角向門衛點點頭,把牘片與王令收好,大步走進了萬卷殿。
他迫不及待的按照掛在書架上的指示牌,找到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之後,一頭紮進了浩如煙海的史書之中。
大約一刻多鍾之後,張梁也來到了萬卷殿。
“大兄!”
當張梁走入殿內,尋找《史記》的時候,竟然看見了張角。
張角見到張梁也是一驚,喜道:“吾弟被大王賞了何官職?”
兩人這一交流,才發現他們分別被劉曜任命成了教部編修署宗教司的左、右司丞。
教部是十二堂部之一,編修署是教部下轄的數個署之一。
而宗教司則是編修署框架下,專門負責宗教文獻、典籍整理與編撰的機構。
楚王國的行政機構,由高到低依次是相台及十二堂部聯合組成的政事堂、堂部{總署}、署、司{局}、房、所。
一堂部之主官曰尚書、一總署之主官曰總署長,皆是正三品。
一署之主官曰侍郎,是正四品。
一司之主官曰司正、一局之主官曰局正,是正五品。
一房之主官曰房正,是正七品。
一所之主官曰所正,是正九品。
正五品的司正,手下麵握有同為正六品的左、右司丞作為其佐官。
每個司丞各執掌一房,每房由房正負責具體事務。
若是該司對接的政務繁多,可以向對應的上級主管部門某署申請給每個房正再增設左、右二科,每科由科主簿負責具體事務。
倘若兩個司丞,加上兩個房正,再加上四個科主薄依然處理不了龐大的事務的話。
那麽,該司正可繼續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給每個科下麵再新增甲、乙、丙、丁四室,由四室案首來協助科主簿處理事務。
假如到了這一步還是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政務,那麽該司正依然可以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給每室再增加兩名書辦,如有需要,仍可增加書辦人員數量,但每室封頂限製十名書辦人員!
如果說每室十名書辦人員全部滿員,依然無法處理該司的龐大事務。
這隻能說明兩個結果。
要麽該司負責人不作為,導致機構辦事效率低下。
要麽是該司的職能,超出了一個司所能駕馭的範圍,需要將該司升格為署。
每個司正可以根據本司的具體事務需要,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增減下屬機構。
若是上麵同意,那麽該司正便可找吏部備案,填寫用人申請,由吏部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人員分配。
若是上麵不同意,除了像同意一樣寫明理由,以正式的文件回複該司之外,還需要對該司的工作進行詳細的了解與調查,對該司的工作給予正確的指導。
以上這些,都是各級主官的政績考評指標之一,而且所占比重較大。
這就是劉曜借鑒後世單位的組織框架,針對這個時代的官僚機構編製設定的規矩。
他必須將簡政與效率作為考評各機構主官政績的重要指標,以此才能杜絕或者說防止未來出現宋朝那樣的臃腫政府機構。
宗教司是劉曜必須要建立的一個司。
他之所以把該司掛在教部的編修署之下,是因為他不想讓宗教成為未來影響國家穩定的東西。
把宗教司掛在教部,等於是強調宗教之教化的功能。
而將其放到編修署之下,明顯意味著宗教司的主要職能之一,便是編修宗教文書。
劉曜任命張梁為右司丞,其實是為了用他的超強記憶力,幫助張角完成諸夏神係譜的編修。
目前的宗教司並沒有司正,等將來張角完成任務,劉曜便會提拔其升為司正。
這一點,等張梁說出了他的職務之後,張角就隱約猜測到了。
“大王並未細說何為‘諸夏神係譜’,大兄可知?”
張梁此話一出口,張角更加確定劉曜是讓張梁來助他的了。u看書 .ukansu.co
顯然,有關諸夏神係譜的構思,劉曜並沒有告訴張梁,否則張梁不會有此一問。
以張梁的心機和智慧,斷然不會用這樣的話來套他。
何況他可是張梁的大兄!
關於諸夏神係譜的核心框架及思想,劉曜向張角詳細的介紹過,否則兩人也不會一直聊大半個小時。
神係的編修本就是一件異常繁雜的事,再加上劉曜要求必須把過去對諸夏有過巨大貢獻的曆史名人,也編入神係譜之中,無疑又增加了張梁的工作難度。
既然劉曜安排張梁來助張角,那麽張角就不得不把諸夏神係譜的概念,以及編修神係譜的思路告訴張梁。
不然的話,張梁啥都不知道,又怎麽幫忙?
ps:求票求票求票票!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7
萬卷殿占地麵積有三千多平方,共有三層,殿內目前收藏著自洛陽抄錄而來大量曆史典籍,比如西漢初年的曆史記錄,以及漢朝從秦朝繼承的曆史文牘等各類典籍。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劉曜從滇池縣地下室轉移過來的孤本備份。
當然,隨著印刷術的普及,所謂孤本也是相對過去竹簡書而言。
劉曜為了防止意外,類似過去非常重要的孤本典籍,再抄錄成紙質書之後,至少印刷了十份備份。
例如,呂不韋集其門客所著的《呂氏春秋》。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為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劉曜給張角的授權有限,故而他來到萬卷殿之後,隻能查閱第一層的典籍。
第一層存放的,大都是秦以前,及漢立以來的官方曆史典籍,還有地方縣誌之類的書籍。
由於把竹簡書籍轉化為紙質書籍之後,體積變小了,所以大殿第一層內那些書架上的書,並不算太多。
來到萬卷殿門口,張角從袖子裏掏出身份牘片,接著又從懷裏拿出劉曜剛才親筆書寫蓋了王璽的王令,把牘片和王令一起交給了門衛審查。
門衛驗過張角的身份證明與王令之後,恭敬地向其行了一禮,恭聲道:“張司丞這邊請!”
張角向門衛點點頭,把牘片與王令收好,大步走進了萬卷殿。
他迫不及待的按照掛在書架上的指示牌,找到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之後,一頭紮進了浩如煙海的史書之中。
大約一刻多鍾之後,張梁也來到了萬卷殿。
“大兄!”
當張梁走入殿內,尋找《史記》的時候,竟然看見了張角。
張角見到張梁也是一驚,喜道:“吾弟被大王賞了何官職?”
兩人這一交流,才發現他們分別被劉曜任命成了教部編修署宗教司的左、右司丞。
教部是十二堂部之一,編修署是教部下轄的數個署之一。
而宗教司則是編修署框架下,專門負責宗教文獻、典籍整理與編撰的機構。
楚王國的行政機構,由高到低依次是相台及十二堂部聯合組成的政事堂、堂部{總署}、署、司{局}、房、所。
一堂部之主官曰尚書、一總署之主官曰總署長,皆是正三品。
一署之主官曰侍郎,是正四品。
一司之主官曰司正、一局之主官曰局正,是正五品。
一房之主官曰房正,是正七品。
一所之主官曰所正,是正九品。
正五品的司正,手下麵握有同為正六品的左、右司丞作為其佐官。
每個司丞各執掌一房,每房由房正負責具體事務。
若是該司對接的政務繁多,可以向對應的上級主管部門某署申請給每個房正再增設左、右二科,每科由科主簿負責具體事務。
倘若兩個司丞,加上兩個房正,再加上四個科主薄依然處理不了龐大的事務的話。
那麽,該司正可繼續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給每個科下麵再新增甲、乙、丙、丁四室,由四室案首來協助科主簿處理事務。
假如到了這一步還是不能滿足日益增加的政務,那麽該司正依然可以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給每室再增加兩名書辦,如有需要,仍可增加書辦人員數量,但每室封頂限製十名書辦人員!
如果說每室十名書辦人員全部滿員,依然無法處理該司的龐大事務。
這隻能說明兩個結果。
要麽該司負責人不作為,導致機構辦事效率低下。
要麽是該司的職能,超出了一個司所能駕馭的範圍,需要將該司升格為署。
每個司正可以根據本司的具體事務需要,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增減下屬機構。
若是上麵同意,那麽該司正便可找吏部備案,填寫用人申請,由吏部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人員分配。
若是上麵不同意,除了像同意一樣寫明理由,以正式的文件回複該司之外,還需要對該司的工作進行詳細的了解與調查,對該司的工作給予正確的指導。
以上這些,都是各級主官的政績考評指標之一,而且所占比重較大。
這就是劉曜借鑒後世單位的組織框架,針對這個時代的官僚機構編製設定的規矩。
他必須將簡政與效率作為考評各機構主官政績的重要指標,以此才能杜絕或者說防止未來出現宋朝那樣的臃腫政府機構。
宗教司是劉曜必須要建立的一個司。
他之所以把該司掛在教部的編修署之下,是因為他不想讓宗教成為未來影響國家穩定的東西。
把宗教司掛在教部,等於是強調宗教之教化的功能。
而將其放到編修署之下,明顯意味著宗教司的主要職能之一,便是編修宗教文書。
劉曜任命張梁為右司丞,其實是為了用他的超強記憶力,幫助張角完成諸夏神係譜的編修。
目前的宗教司並沒有司正,等將來張角完成任務,劉曜便會提拔其升為司正。
這一點,等張梁說出了他的職務之後,張角就隱約猜測到了。
“大王並未細說何為‘諸夏神係譜’,大兄可知?”
張梁此話一出口,張角更加確定劉曜是讓張梁來助他的了。u看書 .ukansu.co
顯然,有關諸夏神係譜的構思,劉曜並沒有告訴張梁,否則張梁不會有此一問。
以張梁的心機和智慧,斷然不會用這樣的話來套他。
何況他可是張梁的大兄!
關於諸夏神係譜的核心框架及思想,劉曜向張角詳細的介紹過,否則兩人也不會一直聊大半個小時。
神係的編修本就是一件異常繁雜的事,再加上劉曜要求必須把過去對諸夏有過巨大貢獻的曆史名人,也編入神係譜之中,無疑又增加了張梁的工作難度。
既然劉曜安排張梁來助張角,那麽張角就不得不把諸夏神係譜的概念,以及編修神係譜的思路告訴張梁。
不然的話,張梁啥都不知道,又怎麽幫忙?
ps:求票求票求票票!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