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公,荊州襄陽人。
曆史上的龐德公曾評價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
尤其對諸葛亮、龐統等人早年影響較大。
明代大文學家眉公陳繼儒將龐德公與黃石公並列,他稱:“黃石公降一子房而隱穀城,龐德公降一孔明而隱鹿門,老子降一仲尼而隱流沙。蓋名遂則身退矣!是射罵禽王之法也。故曰二公者,老子之徒也。”
原時空的劉表,出任荊州刺史之後,曾數次派人征辟龐德公,但龐德公都不原就職。
沒有辦法,龐德公大名在外,劉表隻好親自去請。
根據《後漢書》記載,劉表親自去請也沒有請動龐德公。
兩人之間還有一番言辭上的交鋒。
劉表首先對於龐德公隱居不出的行為進行質疑,他認為有本事的人應該去匡扶天下,而不是僅僅為了保全自己一個人。
龐德公卻針鋒相對,他認為鳥兒築巢於高林,龜黿作穴於深淵之下,人也和動物一樣,皆有各自對棲息地的取舍。
劉表見用匡扶天下的大義忽悠不了龐德公,於是改用財富來試著說動他。
當時龐德公隱居在山間,自耕自足,劉表又闡述了耕種不如做官,做官才能更好的為子孫後代積累財富的觀點。
龐德公仍然不為所動。
他認為世上的人追求名利,隻會留給子孫危險。
他本人不願意做官,乃是為了留給子孫一份安居樂業的追求。
劉表對龐德公“名利會給子孫帶來危害”的觀點不敢苟同,龐德公便舉了堯、舜禪讓,子孫得以保全,禹、湯雖得天下,將國家交給自家人,但夏桀被流放,商紂被周武王所殺的例子給劉表聽。
龐德公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劉表知道對方是打定主意不願出仕了,隻能失望歎息而去。
其實,龐德公不願接受劉表的征辟,乃是因為他看出來劉表不足與謀!
他的高徒諸葛亮與從子龐統皆效力於劉備,顯然是他看出劉備不凡,值得與之謀!
劉曜穿越而來,先在中南地區埋頭發展四年,接著用十年時間布局天下,最後挾天下士人、百姓之望席卷大半個漢帝國,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英明神武!
有了這樣的成就,他才能用一紙聘書,撼動龐德公的心,令其與司馬徽、宋忠等荊州學派的士人首領或入朝為官,或入諫議台為朝廷出力!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此時的龐德公才五十多歲,報效朝廷,展現抱負的那顆心還沒有變涼!
劉曜這次喚龐德公前來,一是出於對其尊敬,二是打算借此機會考察對方的本事有多大。
此時的龐德公是諫議台之長,執掌著一顆代國民言印,有權檢舉各種違法的官員,就連禦史台係統的法務人員也在諫議台的監督之下。
隻不過現在的諫議台還沒有展露出其可怕的力量,根本原因在於劉曜還沒有給諫議台太多的權力。
廉政局的權限僅限於定期的抽查,其權力範圍距離達到後世某港廉政公署的程度,還有著很長的路要走。
信訪局眼下的核心職能,也不過是主要配合實施公車上書製度,讓天下讀書人借此展露手中議政的權力。
“回稟大王,臣以為禦史大夫言之有理!”
龐德公先是以雅士一貫的作風,表達了對橋玄觀點的讚同。
“以長幼之繼承序列、年齡之大小、才能之高低為衡量標準,從而選擇一位在繼承序列上靠前,年齡合適,才能高者為法定繼承人,實乃棄立長、立賢之劣勢,而兼兩者之優勢也!”
眾人聽到這裏,皆豎起了耳朵,劉曜也聚精會神,生怕錯過橋玄下麵的解釋。
“所謂長幼之繼承序列,即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所謂年齡之大小,即無嫡無長,兄終弟及!所謂才能之高低,即治國理政之能力!”
劉曜理解“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道理,此乃“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簡稱,絕對的嫡長子繼承製概念!
至於“無嫡無長,兄終弟及”是為了保證繼承人的年齡不會太小,既能防止後宮專權的情況出現,又是對嫡長子繼承製之中出現無嫡無長情況的補充。
比如曆史上秦武王嬴蕩意外過世後,他的弟弟十八歲的嬴稷即位,便是後來著名的秦昭襄王。
理論聽著都挺美好,u看書 wwuuanshu可繼承法與培養製度的內容又該如何製定?
想要滿足這些標準可不容易!
就在劉曜出神的時候,龐德公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大王剛才言及‘儲君’,臣竊以為,此‘儲君’非彼‘儲君’,乃有繼承權之繼承人。敢問大王,不知可是此意?”
見劉曜點頭,龐德公接著道:“既如此,臣認為,可先對眾多適齡繼承人皆加以培養,間隔數年之後,再從眾人之中按照長幼繼承序列,挑選數名才具優異者立為儲君,再加以培養。”
龐德公說到這裏,見劉曜聽得很認真,並沒有打斷的意思,便大著膽子繼續往下說。
“至於如何從這數名儲君之中,擇一人擔當太子之位,卻也不難!隻需從理政、治軍兩個方麵,來考核即可!”
“具體,可先將數名儲君外放去擔任地方官員,待三年或五年之後,對比他們治理地方的政績成果便可選出最佳者。”
龐德公小心翼翼地偷看了一下劉曜,發現對方聽得很入神,這才組織語言繼續往後講。
“再從軍曆練,因儲君身份,可不必上戰場,以負責後勤輜重等軍務來積累軍中經驗。待三年五載之後,對比他們處理及協調軍務事宜的成績,亦可選出最佳者。”
“立理政、治軍成果皆佳者為太子,既符合立長之製,又貼合立賢之意!”
說到這裏,龐德公麵朝劉曜,再次躬身行禮道:“臣一點愚見,若有冒犯,還請大王降罪責罰!”
劉曜擺手道:“諫議長之言,實乃啟發思維之妙言慧語!寡人豈能責罰?”
曆史上的龐德公曾評價諸葛亮為“臥龍”,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
尤其對諸葛亮、龐統等人早年影響較大。
明代大文學家眉公陳繼儒將龐德公與黃石公並列,他稱:“黃石公降一子房而隱穀城,龐德公降一孔明而隱鹿門,老子降一仲尼而隱流沙。蓋名遂則身退矣!是射罵禽王之法也。故曰二公者,老子之徒也。”
原時空的劉表,出任荊州刺史之後,曾數次派人征辟龐德公,但龐德公都不原就職。
沒有辦法,龐德公大名在外,劉表隻好親自去請。
根據《後漢書》記載,劉表親自去請也沒有請動龐德公。
兩人之間還有一番言辭上的交鋒。
劉表首先對於龐德公隱居不出的行為進行質疑,他認為有本事的人應該去匡扶天下,而不是僅僅為了保全自己一個人。
龐德公卻針鋒相對,他認為鳥兒築巢於高林,龜黿作穴於深淵之下,人也和動物一樣,皆有各自對棲息地的取舍。
劉表見用匡扶天下的大義忽悠不了龐德公,於是改用財富來試著說動他。
當時龐德公隱居在山間,自耕自足,劉表又闡述了耕種不如做官,做官才能更好的為子孫後代積累財富的觀點。
龐德公仍然不為所動。
他認為世上的人追求名利,隻會留給子孫危險。
他本人不願意做官,乃是為了留給子孫一份安居樂業的追求。
劉表對龐德公“名利會給子孫帶來危害”的觀點不敢苟同,龐德公便舉了堯、舜禪讓,子孫得以保全,禹、湯雖得天下,將國家交給自家人,但夏桀被流放,商紂被周武王所殺的例子給劉表聽。
龐德公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劉表知道對方是打定主意不願出仕了,隻能失望歎息而去。
其實,龐德公不願接受劉表的征辟,乃是因為他看出來劉表不足與謀!
他的高徒諸葛亮與從子龐統皆效力於劉備,顯然是他看出劉備不凡,值得與之謀!
劉曜穿越而來,先在中南地區埋頭發展四年,接著用十年時間布局天下,最後挾天下士人、百姓之望席卷大半個漢帝國,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英明神武!
有了這樣的成就,他才能用一紙聘書,撼動龐德公的心,令其與司馬徽、宋忠等荊州學派的士人首領或入朝為官,或入諫議台為朝廷出力!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此時的龐德公才五十多歲,報效朝廷,展現抱負的那顆心還沒有變涼!
劉曜這次喚龐德公前來,一是出於對其尊敬,二是打算借此機會考察對方的本事有多大。
此時的龐德公是諫議台之長,執掌著一顆代國民言印,有權檢舉各種違法的官員,就連禦史台係統的法務人員也在諫議台的監督之下。
隻不過現在的諫議台還沒有展露出其可怕的力量,根本原因在於劉曜還沒有給諫議台太多的權力。
廉政局的權限僅限於定期的抽查,其權力範圍距離達到後世某港廉政公署的程度,還有著很長的路要走。
信訪局眼下的核心職能,也不過是主要配合實施公車上書製度,讓天下讀書人借此展露手中議政的權力。
“回稟大王,臣以為禦史大夫言之有理!”
龐德公先是以雅士一貫的作風,表達了對橋玄觀點的讚同。
“以長幼之繼承序列、年齡之大小、才能之高低為衡量標準,從而選擇一位在繼承序列上靠前,年齡合適,才能高者為法定繼承人,實乃棄立長、立賢之劣勢,而兼兩者之優勢也!”
眾人聽到這裏,皆豎起了耳朵,劉曜也聚精會神,生怕錯過橋玄下麵的解釋。
“所謂長幼之繼承序列,即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所謂年齡之大小,即無嫡無長,兄終弟及!所謂才能之高低,即治國理政之能力!”
劉曜理解“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道理,此乃“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簡稱,絕對的嫡長子繼承製概念!
至於“無嫡無長,兄終弟及”是為了保證繼承人的年齡不會太小,既能防止後宮專權的情況出現,又是對嫡長子繼承製之中出現無嫡無長情況的補充。
比如曆史上秦武王嬴蕩意外過世後,他的弟弟十八歲的嬴稷即位,便是後來著名的秦昭襄王。
理論聽著都挺美好,u看書 wwuuanshu可繼承法與培養製度的內容又該如何製定?
想要滿足這些標準可不容易!
就在劉曜出神的時候,龐德公的聲音又響了起來。
“大王剛才言及‘儲君’,臣竊以為,此‘儲君’非彼‘儲君’,乃有繼承權之繼承人。敢問大王,不知可是此意?”
見劉曜點頭,龐德公接著道:“既如此,臣認為,可先對眾多適齡繼承人皆加以培養,間隔數年之後,再從眾人之中按照長幼繼承序列,挑選數名才具優異者立為儲君,再加以培養。”
龐德公說到這裏,見劉曜聽得很認真,並沒有打斷的意思,便大著膽子繼續往下說。
“至於如何從這數名儲君之中,擇一人擔當太子之位,卻也不難!隻需從理政、治軍兩個方麵,來考核即可!”
“具體,可先將數名儲君外放去擔任地方官員,待三年或五年之後,對比他們治理地方的政績成果便可選出最佳者。”
龐德公小心翼翼地偷看了一下劉曜,發現對方聽得很入神,這才組織語言繼續往後講。
“再從軍曆練,因儲君身份,可不必上戰場,以負責後勤輜重等軍務來積累軍中經驗。待三年五載之後,對比他們處理及協調軍務事宜的成績,亦可選出最佳者。”
“立理政、治軍成果皆佳者為太子,既符合立長之製,又貼合立賢之意!”
說到這裏,龐德公麵朝劉曜,再次躬身行禮道:“臣一點愚見,若有冒犯,還請大王降罪責罰!”
劉曜擺手道:“諫議長之言,實乃啟發思維之妙言慧語!寡人豈能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