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執政時期,在舊長安城南邊修建的九廟及明堂、辟雍等遠離城區的建築,由於不受東漢朝廷的重視。


    除了九廟之外,其他的各種建築,經過這一百多年的風吹雨打,早已毀壞。


    劉曜規劃之中的國廟,便涵蓋了九廟,以及其他祭祀所用的廟宇,比如諸夏神廟、炎黃祖廟、紀念碑與神像群等。


    在宮城方麵,劉曜僅僅保留建章宮、未央宮、長樂宮這三大宮殿群,他將原先的桂宮、明光宮(北宮)皆進行了拆分,並入了未央宮與長樂宮。


    至於未來的居民區及東西市搬遷之後,留下的地方,會被改造成皇家莊園。


    劉曜收斂心神,將設計圖放回抽屜,又拿出了另外一份稿件。


    這是一份關於培養儲君的構思文稿!


    “傳寡人口諭,召陳寔、荀爽、郭泰、楊賜、郭禧、橋玄、袁逢、龐德公前來議事,還有班恭、虞辰、程昱三人!”


    守衛在殿門口的朱大鴻,忽然聽到了劉曜的吩咐。


    他立即疾步走入殿內,躬身行禮道:“屬下領命!”


    劉曜大約等了二十分鍾,被他點名的眾臣工便先後來到了文成殿。


    眾人之所以能這麽快趕來,主要還是得益於自行車的助力。


    見人都到齊了,劉曜便開門見山的說出了召集眾人來此的目的。


    “前些日子,眾卿上奏請立王太子的章本,皆被寡人留中不發,乃是因為寡人還沒有想好,該立誰為王太子!此次召集諸卿,寡人意與諸卿就儲君之事,決議個大概的章程!”


    劉曜話音剛落,頓時發現袁逢、郭泰、荀爽的麵部肌肉瞬間緊繃了起來。


    這三個四十多歲的男人感到緊張,那是因為他們害怕涉及到儲君之位的爭奪事件之中。


    陳寔、楊賜、郭禧、橋玄、龐德公之所以淡定,是由於他們年紀大,經曆的風雨多了去了,無所謂!


    至於程昱乃是劉曜的家臣,他來參加會議,其實不需要有意見,其主要任務便是附和劉曜的觀點,為自己的家主劉曜搖旗呐喊罷了。


    當然,鑒於程昱的非凡才能,劉曜喚他來也有聽聽其關於儲君方麵建議的意思。


    虞辰的妹妹現在是劉曜的王妃,他的兄弟虞玉又在外麵獨領一軍,劉曜喊他過來,當然給他麵子。


    至於他的治世之才,擺在程昱、橋玄等厲害角色麵前,還真不夠看的。


    換句話說,他隻需要對劉曜的決定表示讚同即可。


    班恭與虞辰類似,其兄弟班通在外麵也獨領一軍,劉曜喊他來,一是給他麵子,二是看重他的治世之才。


    他隻需要擺好姿態,在適當的時候,為劉曜的觀點補充一些經典來源,為其增加說服力就好。


    所以,班恭、虞辰、程昱都不會緊張,也不會感到不安或者害怕。


    “眾卿不必多慮,寡人意在儲君培養之事,而非商議立誰為王太子!”


    劉曜話中透露的意思很直白。


    他不是找眾人來商議立誰為王太子,而是要跟大家商議一下,應該如何培養儲君。


    順著劉曜的意思仔細往下一捋,眾人赫然明白了劉曜的真正意圖。


    劉曜竟然不打算立某一個人為王太子,而是要討論培養儲君的章程!


    “寡人深知,儲君培養之策,乃千古難題!然,既是問題,必有解決之法,不過是恰當與否罷了!眾卿皆可暢所欲言,不用過慮!”


    見眾人你瞅瞅我,我瞧瞧你,都不說話。


    劉曜有點著急。


    “程昱,你說說看。”


    程昱被點名後,先是站起來向劉曜行了一禮,接著便滔滔不絕的闡述了一番他對於嫡長子繼承製的看法。


    嫡長子繼承製的好處是以法律明文規定,由嫡長子繼承君主之位。


    諸子的出生時間皆是唯一,而嫡母隻有一個。


    如此以來,嫡長子也隻能有一個!


    這樣做,可以防止諸子為了爭奪君主之位,而產生內耗,避免了對國家造成更加強烈的負麵影響。


    春秋許多的列國乃至西漢、東漢都是遵從這一規矩。


    然而,嫡長子繼承製的弊端也很明顯。


    若嫡長子昏庸,國家豈不是因他一人而墜入深淵?


    若君主駕崩後,嫡長子年幼,那不是又會出現後宮專權的局麵?


    若君主身體素質非常好,像漢武帝那樣,活了六七十歲,而嫡長子年齡太大,以至於死在君主前麵怎麽辦?


    是不是要立嫡長孫?萬一嫡長孫年幼,豈不又是後宮專權的局麵!


    程昱說完了對於嫡長子繼承製的看法之後,劉曜見眾臣依然沒有人願意說話。


    他沒有辦法,隻好再次點名。


    “班恭,你說說看!”


    班恭站起來,躬身行禮道:“臣領命!”


    他先是表達了對程昱觀點的認可,uu看書.uukanshu.cm認為嫡長子繼承製的確有兩麵性。


    接著便向劉曜及在場眾人闡述了他關於立賢的看法。


    他旁征博引,用了大量史料與典故,闡述他的觀點。


    班恭認為,立賢雖然感覺很美好,但實際執行起來,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對於他的看法,劉曜深以為然!


    若拋開嫡長子繼承製,選擇立賢,那麽,請問何為“賢”?


    不同人對於賢的定義可不一樣!


    倘若為“賢”製定一個標準,是不是就萬事大吉了?


    也不是!


    試想一下,假如出現了多個符合標準的繼承人,又該如何?


    有人可能會說,那就從“諸賢”之中再選最賢的一個不就行了!


    問題是,誰來選?


    所謂“最賢”的標準又是什麽?拿什麽作為參考?


    德行?還是才能?


    這又靠什麽體現?


    假如是欺世盜名善於偽裝的人又該怎麽辦?


    劉曜可是清楚的記得,隋煬帝就是一個極善偽裝的家夥,宋太宗也是如此!


    不是說隋煬帝垃圾,但因為他的急功近利,葬送了大隋江山,乃是不爭的事實!


    劉曜可不想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美好江山,交給一個類似楊廣那樣的繼承人!


    至於宋太宗的“豐功偉業”,三言兩語難以說完!


    立長還是立賢,本就是千古難題。


    劉曜相信,他麵前這些大佬,個個都是人中龍鳳。


    對於立長立賢的問題,必然會有著各自獨到的見解。


    “既然你們不願意說,那我就點名讓你說!”劉曜如此想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第三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驚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驚俗並收藏漢第三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