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曜魂穿東漢,吸收了劉表的靈魂,基本算是奪舍重生。


    他沒有像曆史上的劉表那樣,跑到山野之間拜訪那些有名的隱士。


    並不是他擺架子,也不是說那些隱士沽名釣譽沒有真才實學。


    而是他必須打擊甚至消滅這股以做隱士為貴的歪風邪風!


    有本事的人都跑到山林之間做隱士,國家和百姓誰來治理?


    正是考慮到這一點,劉曜就曾多次在忠義學府給學生們做講演時,發表類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言論,以此來打擊做隱士才算高貴的歪風!


    他舉義旗,打出“奉天靖難”、“恢複祖製”、“清君側”的口號,向腐敗的朝廷發起挑戰!


    十多年來,忠義學府培養了大量的寒門士人。


    其中才能優異的佼佼者,在劉曜派人暗中宣傳之下,聲望也與日俱增。


    盡管如此,卻無法取代過去原有的名士。


    劉曜起兵之初,頒布招賢募將令。


    由於征召的時間有限,幾乎沒有籠絡到老一代名士,大都是臨近或者出自周邊忠義學府的新生代士人。


    等他分兵東西兩線,以數月的時間,橫掃各地不服,形成席卷天下的大勢之後。


    那些原本抱著觀望態度的隱士、名士,無不被劉曜取得的成就所震驚!


    不愧是當世聖賢!


    天下十三州,大半落入其手!


    若不是劉曜不忍心見到華夏內部發生戰火,恐怕他已經擊敗了劉寵、劉虞,登上了帝位!


    他這些作為,早就隨著《三王停戰協議》一起,依靠先進且強大的宣傳工具——帝國時報,傳遍了天下。


    居住在襄陽山林之間的龐德公與司馬徽等隱士、名士,也通過閱讀帝國時報,獲知了劉曜的相關事跡。


    “楚王命麾下臣工上奏選官之條陳,卻隻給三日期限,可見其心甚急。”


    劉曜不可能不急,治下各地的地方官良莠不齊,不少都是之前花錢買的官職。


    他的政令再好,得不到執行也是白忙活。


    他必須盡快選拔一批有本事的人,替換掉地方上的無能之輩。


    否則再拖幾個月,他好不容易積攢的民心,恐怕將會消耗一空。


    清晨,陽光還不是特別刺眼,在丹水河畔,龐德公與司馬徽、宋忠三人結伴而行,人手各拿著一份帝國時報。


    剛才說話的正是司馬徽。


    他們手中的報紙,印刷於三日之前,乃是帝國時報的第十期。


    負責傳遞報紙的驛員,快馬從長安沿著武關道,一路趕來襄陽,隻用了三天時間。


    武關道是秦馳道之一,乃是利用秦嶺北側灞水河穀和秦嶺南側丹水河穀連接開辟而成。


    它是古代長安經藍田、商州通向南陽、鄧州、荊襄以至江南和嶺南的交通要道,秦漢魏晉時期由於軍事上的特殊作用更備受重視。


    唐德宗時明令規定:“從上都至汴州為大路驛,從上都至荊南為次路驛”,即其地位在諸驛路中僅次於“大路驛”潼關道。


    唐代以後,武關道雖失去國道地位,但作為西北與東南地區間聯係的捷徑,仍發揮重要作用。


    帝國時報是劉曜為了宣傳停戰協議提前創辦的報刊,他原本的計劃是等天下一統之後再創辦報紙。


    他認為既然有需要,那就把報紙辦起來。


    與後世的報紙類似,帝國時報也劃分了幾個板塊,不過目前隻有四個麵,幾乎是一個麵對應一個板塊。


    三天前出版的帝國時報,第一版麵為時政,主要內容講述了劉曜召集眾臣工在建章宮前殿議事,透露了選官的消息。


    第二版麵為時局,講述了陳王、魯王治理各自境內的一些動作。


    前兩個版麵的內容皆出自於報社,至於後兩個版麵的內容,皆由有署名的個人撰寫。


    第三版麵為論壇,有數篇不同署名的人撰寫的文章,大概是針對如何增加人口、提高百姓收入的看法和見解。


    第四版麵為故事,連載著一部名叫《洪荒演義》的小說。


    在第四版麵的末位,還留下了一個小方框,裏麵介紹了投稿與聯係報社的途徑。


    因為帝國時報是有償的,而且價格還不便宜,所以能看得起報紙的人非富即貴。


    襄陽有百姓集團的產業,故而專售報紙的業務,暫時交給了百姓客棧。


    劉曜甚至考慮到普通百姓不識字,特地要求客棧的說書先生,增加一個工作內容,那就是替老百姓讀報。


    帝國時報從六月底問世,每三天出一期,到今天已經出了十一期。


    龐德公與司馬徽、宋忠自第一期便成為了報紙的忠實讀者!


    劉曜治下境內的士人們,幾乎是有一個算一個,uu看書 ww.uuknhu.cm 無不對報紙這種新奇的信息載體推崇至極!


    不僅僅因為報紙的發明者是劉曜,而是通過報紙,可以讓他們更加便捷的獲取時政時局等信息。


    這仿佛給士人們打開了一扇神奇的窗戶,透過這扇窗,他們可以不用登門拜訪,便可獲知文稿作者的思想。


    他們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投稿給報社,進而將他們的思想傳遍天下。


    七天前,司馬徽獲得了報社合約作者的資格。


    這第十期報紙上,有一篇關於鄉亭自治的言論,便出自於司馬徽。


    龐德公比司馬徽大十歲,他比後者更有耐心。


    在司馬徽投稿成功後,龐德公仍然忍住了投稿的念頭。


    而宋忠就沒忍不住,三天前通過銷售報紙的客棧遞交了一份文稿。


    “德操,你應該再等等,待選官之法確定之後,再做計較!”


    司馬徽受劉曜“匹夫有責”的言論打擊頗大,一直想找機會證明自己不是懦夫。


    前天南郡郡守派人征辟他做主簿,他猶豫不決,搖擺不定,這才與好友宋忠趕來尋龐德公,想聽聽對方的建議。


    龐德公見司馬徽眉頭緊鎖,出言寬慰道:“最多再過兩日,楚王確定的選官之法便會隨著時報一起公布於眾!”


    兩日後,龐德公的猜測變成了現實!


    這次投遞報紙的驛員不僅帶來了第十一期的報紙,還帶來了三份由劉曜親筆所寫的聘請證書!


    聘請龐德公擔任諫議台諫議長!


    聘請司馬徽擔任諫議台廉政院長!


    聘請宋忠擔任諫議台信訪院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第三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驚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驚俗並收藏漢第三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