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會而決!


    這裏的“議會”是動詞,意思是如何處置違反規定的士人,由推舉出的地方有名望者開會商議決定!


    張俞的計策令現場眾人眼前一亮。


    劉曜由不得多看了張俞幾眼。


    張儉老成持重,沉聲道:“名正則言順,既有約法三章之紀律,那我等士人之團體,該有一個名號。”


    於是眾人你一言我一語開始議論。


    經過激烈的討論之後,士人組織“忠義學社”這個稱呼,獲得了眾人的一致性認可。


    至於多位有名望者組成的會議,在劉曜的提議下,被取名為“委員會”。


    所謂“委員”即由士人集體推選出來代表集體行使權力的人員。


    既然受士人集體委任,自當叫委員,而委員組成的會議,自當叫委員會。


    為了保證委員會的決定,可以令所有士人心服口服,張俞提出了一個建議。


    “委員的推選,不能為了討好強宗世宦而隻選世家背景的名士,必須有良家子(平民百姓)出身的士人,否則委員會就成了強宗世宦控製士人的工具。”


    曆史上,如三國四世三公的袁紹家族,門生故吏遍天下,十分威風。


    其帳下文臣武將多出於袁氏門下,對待其他派係人士卻總是不信任,此乃袁氏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曹、劉、孫三人,雖然也用親屬舊故,但總體上打破了派別界限,也用人唯賢,最終成就三分天下之事業。


    “而且,必須對委員的名額有所限製,非強宗世宦背景的士人要占一半以上!”


    “這樣,委員會才能維護大多數士人的利益,防止有委員袒護親屬舊故!”


    現場諸君沒有一個是傻瓜!


    他們都知道地方上的強宗世宦很有實力,也知道強宗世宦裏之所以會出現像弘農楊氏、汝南袁氏這樣的百年世家,正是因為他們世代傳經、門生眾多或世代為官、控製選舉。


    也正因如此,一旦強宗世宦利用學社控製了天下士人,那他們辛辛苦苦又為了什麽呢?


    在場眾人之中,除了劉曜是宗親,張儉、張俞是官宦世家出身之外,其餘人等皆為寒門士子。


    張俞能站在寒門士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深得劉曜重視,更讓現場諸君對他的品行感到敬佩。


    他的提議自然得到了所有人的讚成!


    有了名號,接下來便是製定規矩了。


    眾人又經過連續數日的激烈討論,終於草擬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章程與規矩。


    在學社的組織構架方麵。


    各郡各自成立某郡忠義學社,各郡忠義學社相互獨立,互不統屬。


    某郡忠義學社,由該郡常住士人組成。


    各郡常住士人,由各郡忠義學社委員會各自管理。


    若某郡有士人違反紀律,卻不願接受該郡忠義學社委員會的處置而逃竄外郡,則該郡學社必須告知其他各郡學社,聯合起來將其除名。


    在各郡忠義學社委員會之上,是他們十四人組成的忠義學社常任委員會。


    這個所謂的“常任”委員會,自然是劉曜的提議。


    “我等身為忠義學社創始人,必須要以身作則,牢牢把控學社的未來發展方向,不能讓個別地方學社敗壞了整個學社的清名。”


    “因此,我提議,由我們十四人組成忠義學社常任委員會,在各郡學社的委員沒有推選出來之前,暫代各郡學社管理之權。”


    “而且,為了讓學社更好,更快的發展,我們身為創始人,至少要每年開一次常任委員會議,在會議上討論和決定哪些章程有問題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再完善等等事宜。”


    針對劉曜的提議,其他人自然不會有意見,送到手的“常任委員”權力,誰會拒絕?


    劉曜提議建立常任委員會,有著多方麵考慮,其中最重要一點就是讓寒門士子成為忠義學社的主流。


    他會用效忠自己的蓮花會少年成員,對未來成立的各大郡、名郡之學社進行滲透。


    他必須借此機會,擴大寒門士子的數量,稀釋強宗世宦對士人集團的掌控力。


    後世太祖以農村包圍城市,贏得了勝利,他這一招是用寒門士子包圍世家大族,用中小地主包圍大地主豪族!


    劉曜清楚的記得,曆史上黃巾大起義後,東漢朝廷沒有足夠力量進行鎮壓,不得不取消黨禁。


    黨人重新掌權後,雖然平定了起義,但黨人背後的強宗世宦之實力卻得到了實質性的突破!


    各地強宗世宦迅速發展成了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的軍閥!


    各個黨人派係原本在反對宦官專權鬥爭中暫時被壓抑的矛盾,也迅速付出了水麵。


    為了各自利益,由強宗世宦進化來的軍閥,相互之間開始了混戰!


    百姓不僅沒有得到好處,反而處境更加悲慘,甚至出現了“千裏無雞鳴,白骨露於野”的慘象。


    為了防止曆史重演,華夏百姓的慘況再次發生,劉曜必須想盡一切辦法,稀釋強宗世宦對士人的控製力。


    劉曜相信,失去了文臣武將的效忠,沒有了士人輿論的搖旗呐喊,就算是四世三公的袁紹家族,也翻不起什麽大浪!


    在學社的紀律章程方麵。


    加入學社全憑自願,但凡是自願加入學社的士人,uu看書wwuukashu 必須嚴格遵守學社之紀律。


    而學社之紀律並不繁雜,劉曜把“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稍加刪減,就成了學社紀律。


    在學社的發展方麵,按計劃在全國範圍內選出三十個大郡、名郡,先開設忠義學府,然後成立忠義學社。


    由於士人的人數太少,萬人規模遠遠不夠,就算是三萬、五萬人也不夠。


    劉曜認為,至少要占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一,才有把握實現士人掌權的目標!


    目前全國有五、六千萬的人口,也就是說他們的目標是培養出五、六十萬名士人。


    考慮到眾人的時間、精力都有限,除了儒家名士之外,其他學派的名士都可以進行聯絡,讓他們出來擔任未來忠義學府的講席,如此士人數量的增加才會更迅速。


    劉曜鄭重承諾,為了鼓勵普通百姓送自己的孩子到忠義學府讀書。


    他會以“百姓集團”的名義設立“獎學金”、“助學金”等獎金,對家庭貧苦的學生進行資助,對學習優秀的學生進行表彰。


    此外,眾人由於見識過滇池縣商場、餐館使用的算盤之巧妙,因而他們強烈希望未來的學生除了學習君子六藝之外,最好也能學到算盤之算術。


    劉曜“勉為其難”的答應他們,再次承諾,將來一定會派自己的得意門生,到各郡學府傳授算術之學。


    對於劉曜的大度,張儉等人深感敬佩!


    他們卻不知道,劉曜的“得意門生”除了會傳授算術之學外,還會傳授基礎物理、基礎化學等學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第三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步驚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步驚俗並收藏漢第三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