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時辰後。
金鍾林。
劉曜與張府君、華佗見禮之後。
華佗認真朝劉曜鞠了一躬,在張府君的見證下,誠懇的拜道:“景升僅用九日,便將眾災民或收為餐館傭工,或莊園雇農,或家中奴婢,讓他們有吃有住,不至於淪為流民賊寇,此等功績,令元化佩服萬分!請受我一拜!”
劉曜急忙扶起華佗,沒有讓對方下拜成功。
他見華佗麵有不悅,便擺出一副嚴肅的表情,道:“元化兄長我一歲,小弟不敢受此大禮。古有賢者雲‘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麵對無家可歸的災民,我身為士子,哪能置身事外,自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華佗聽完劉曜的這番說辭,心中好過一些,否則他肯定還會在暗暗責罵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張府君見劉曜主動給了華佗台階下,站在一旁接著說道:“本官已上書朝廷,舉薦景升為孝廉,最遲三月後便可見到中樞下來的案牘文令。”
此時的察舉製和西漢年間的又有不同,西漢時州刺史或兩千石的官員舉薦秀才賢良,得到中樞認可後被舉薦人還必須赴京接受層層考核,通過考核的才有出仕的資格。
而今朝廷內政不濟,許多製度流於形式,比如察舉製正逐漸向“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的階段演化。
至少,現在張府君舉薦劉曜為“茂才”,隻需花錢打點,便可不用赴京接受考核。
“茂才”就是西漢時期的“秀才”,因避諱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名字才更為“茂才”。
“府君仁義,請受景升一拜!”劉曜一揖到底,禮拜張府君道。
張府君左手背在後腰上,右手撚須笑了笑,待劉曜行禮結束,朗聲道:“你其實最該感謝的是元化,若非他向本官介紹你們的十日之約,吾亦不知你之才也!”
華佗紅著臉朝劉曜道:“不必謝我,這是你應得的。”
張府君不願在這個問題做過多的糾纏,而是指著那些拉著石滾的傭工,好奇的問道:“此時並非農收之時,他們拉石滾碾壓穀場作甚?”
劉曜道:“不瞞府君,我打算建一座窯用來燒磚,壓穀場是為了盛放磚坯。”
“景升還會建造築房之事?”華佗驚訝道。
劉曜下意識摸了一下額頭,尷尬道:“這倒沒有!”
“哦?”張府君更加好奇了。
劉曜解釋道:“我見金鍾林通往城中之路崎嶇坎坷,想來雨雪天必定泥濘難行,便準備燒一批磚塊用來鋪路。”
張府君與華佗聽了劉曜的這番說辭,頓時麵露異色,他們沒想到劉曜竟然對於道路的要求如此之高。
當然,在旁人看來,劉曜此等做法屬於奢侈。
“石板的成本該是比燒磚要低些,景升為何不考慮?”華佗還是有點難以接受,在他看來劉曜又不是修建連接皇室宮殿的道路,沒必要這樣搞。
劉曜卻道:“滇池百姓苦於道路泥濘久矣。”
他頓一下,道:“府君與元化兄該是認為燒磚成本高,其實我有一設想,或可降低其成本。此番所為,也是做一嚐試,若能成功,便可推而廣之,便行天下,造福百姓。”
張府君道:“善!如此心係百姓,不枉吾之舉薦也!”
他言罷,抖了抖手,環視荒野一眼,然後向劉曜、華佗打了一聲招呼,在仆從護送下先行離開,回縣城去了。
沒了張府君在場的尷尬,華佗身為青年人的心性頓時得到了釋放。
他用力拍了一下劉曜的肩膀,笑道:“你家傭工腹瀉我已將他們治好,你打算怎樣謝我?”
“你以為我不知道他們隻是水土不服麽?”劉曜也笑了道:“如果你真想證明你的醫術,還是幫我把那位感染風寒而被隔離的孝子治好吧!”
他口中的人叫程立,乃是眾多災民之中唯一一位帶著老父親逃難的青年男子。
根據陳群慶打探到的消息,程立年十七,本是東阿縣人,五個月前隨其父親、叔父做阿膠生意行至九真郡,期初是賺了一筆錢,可後來遇到朱達起義,其叔父死於戰亂、父親受了重傷。
他本人為了奉養傷父,從九真逃難來滇池的途中省吃儉用,數月的奔波勞累,讓他的身體越來越差。
或許是因為成了劉曜莊園雇農後,程立及其傷父有了落腳修養的地方,以至於他精神一鬆,虛弱的身體立刻染了風寒。
華佗得意道:“自不必說,剛我已給那雇農開了三副湯藥,隻需三日便可好轉,七天後定可恢複如初!”
劉曜客氣道:“有勞!”
“‘合夥人’的事還算不算數?”華佗拉住劉曜的右臂,uu看書ww.ukanshu 將之扯到一旁,低聲問道。
劉曜故意瞥了下嘴,道:“醫館的事不能急,先等我把莊園修建好,待一切步入正軌。”
華佗聞言,臉色一沉,尋思片刻後,認真點了點頭。
劉曜說得在理,並非是敷衍,而是真正要付之行動才會如實相告。
何況,就算眼下去租間鋪子開醫館,僅憑滇池縣城這點人口,以及華佗的聲望,根本就不會有多少問病的病人來尋。
經過東漢朝廷百十年的經略,眼下西南原居民和移民來的漢人在交流上無甚大礙,但因為地理導致的飲食作息不同,生活習性相比中原腹地依舊有著巨大差異。
比如,許多人生病,要麽自己搞點草藥隨便治治,要麽就是請巫師神婆之類的人來治療,很少像中原人那樣請醫師看病。
單憑這一條,華佗在沒有較高的聲望之前,要想有所作為,是非常之難的。
華佗想了半天道:“如此,請允許我從你家少年家奴之中挑幾名做藥童,還請你在莊園內建一座房子留我居住。”
他這麽說,等於是表了態,願意先等莊園修好。
對此,劉曜內心很激動,能得到華佗相助,自然是天大的好事!
在這個十人傷風感冒必有一人死亡的時代,有了華佗在身邊,劉曜覺得數十年後哪怕局部地區出現瘟疫,他相信有華佗與他合力,必定可以將之控製住,不至於蔓延全國,而禍害天下百姓!
金鍾林。
劉曜與張府君、華佗見禮之後。
華佗認真朝劉曜鞠了一躬,在張府君的見證下,誠懇的拜道:“景升僅用九日,便將眾災民或收為餐館傭工,或莊園雇農,或家中奴婢,讓他們有吃有住,不至於淪為流民賊寇,此等功績,令元化佩服萬分!請受我一拜!”
劉曜急忙扶起華佗,沒有讓對方下拜成功。
他見華佗麵有不悅,便擺出一副嚴肅的表情,道:“元化兄長我一歲,小弟不敢受此大禮。古有賢者雲‘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麵對無家可歸的災民,我身為士子,哪能置身事外,自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華佗聽完劉曜的這番說辭,心中好過一些,否則他肯定還會在暗暗責罵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張府君見劉曜主動給了華佗台階下,站在一旁接著說道:“本官已上書朝廷,舉薦景升為孝廉,最遲三月後便可見到中樞下來的案牘文令。”
此時的察舉製和西漢年間的又有不同,西漢時州刺史或兩千石的官員舉薦秀才賢良,得到中樞認可後被舉薦人還必須赴京接受層層考核,通過考核的才有出仕的資格。
而今朝廷內政不濟,許多製度流於形式,比如察舉製正逐漸向“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的階段演化。
至少,現在張府君舉薦劉曜為“茂才”,隻需花錢打點,便可不用赴京接受考核。
“茂才”就是西漢時期的“秀才”,因避諱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名字才更為“茂才”。
“府君仁義,請受景升一拜!”劉曜一揖到底,禮拜張府君道。
張府君左手背在後腰上,右手撚須笑了笑,待劉曜行禮結束,朗聲道:“你其實最該感謝的是元化,若非他向本官介紹你們的十日之約,吾亦不知你之才也!”
華佗紅著臉朝劉曜道:“不必謝我,這是你應得的。”
張府君不願在這個問題做過多的糾纏,而是指著那些拉著石滾的傭工,好奇的問道:“此時並非農收之時,他們拉石滾碾壓穀場作甚?”
劉曜道:“不瞞府君,我打算建一座窯用來燒磚,壓穀場是為了盛放磚坯。”
“景升還會建造築房之事?”華佗驚訝道。
劉曜下意識摸了一下額頭,尷尬道:“這倒沒有!”
“哦?”張府君更加好奇了。
劉曜解釋道:“我見金鍾林通往城中之路崎嶇坎坷,想來雨雪天必定泥濘難行,便準備燒一批磚塊用來鋪路。”
張府君與華佗聽了劉曜的這番說辭,頓時麵露異色,他們沒想到劉曜竟然對於道路的要求如此之高。
當然,在旁人看來,劉曜此等做法屬於奢侈。
“石板的成本該是比燒磚要低些,景升為何不考慮?”華佗還是有點難以接受,在他看來劉曜又不是修建連接皇室宮殿的道路,沒必要這樣搞。
劉曜卻道:“滇池百姓苦於道路泥濘久矣。”
他頓一下,道:“府君與元化兄該是認為燒磚成本高,其實我有一設想,或可降低其成本。此番所為,也是做一嚐試,若能成功,便可推而廣之,便行天下,造福百姓。”
張府君道:“善!如此心係百姓,不枉吾之舉薦也!”
他言罷,抖了抖手,環視荒野一眼,然後向劉曜、華佗打了一聲招呼,在仆從護送下先行離開,回縣城去了。
沒了張府君在場的尷尬,華佗身為青年人的心性頓時得到了釋放。
他用力拍了一下劉曜的肩膀,笑道:“你家傭工腹瀉我已將他們治好,你打算怎樣謝我?”
“你以為我不知道他們隻是水土不服麽?”劉曜也笑了道:“如果你真想證明你的醫術,還是幫我把那位感染風寒而被隔離的孝子治好吧!”
他口中的人叫程立,乃是眾多災民之中唯一一位帶著老父親逃難的青年男子。
根據陳群慶打探到的消息,程立年十七,本是東阿縣人,五個月前隨其父親、叔父做阿膠生意行至九真郡,期初是賺了一筆錢,可後來遇到朱達起義,其叔父死於戰亂、父親受了重傷。
他本人為了奉養傷父,從九真逃難來滇池的途中省吃儉用,數月的奔波勞累,讓他的身體越來越差。
或許是因為成了劉曜莊園雇農後,程立及其傷父有了落腳修養的地方,以至於他精神一鬆,虛弱的身體立刻染了風寒。
華佗得意道:“自不必說,剛我已給那雇農開了三副湯藥,隻需三日便可好轉,七天後定可恢複如初!”
劉曜客氣道:“有勞!”
“‘合夥人’的事還算不算數?”華佗拉住劉曜的右臂,uu看書ww.ukanshu 將之扯到一旁,低聲問道。
劉曜故意瞥了下嘴,道:“醫館的事不能急,先等我把莊園修建好,待一切步入正軌。”
華佗聞言,臉色一沉,尋思片刻後,認真點了點頭。
劉曜說得在理,並非是敷衍,而是真正要付之行動才會如實相告。
何況,就算眼下去租間鋪子開醫館,僅憑滇池縣城這點人口,以及華佗的聲望,根本就不會有多少問病的病人來尋。
經過東漢朝廷百十年的經略,眼下西南原居民和移民來的漢人在交流上無甚大礙,但因為地理導致的飲食作息不同,生活習性相比中原腹地依舊有著巨大差異。
比如,許多人生病,要麽自己搞點草藥隨便治治,要麽就是請巫師神婆之類的人來治療,很少像中原人那樣請醫師看病。
單憑這一條,華佗在沒有較高的聲望之前,要想有所作為,是非常之難的。
華佗想了半天道:“如此,請允許我從你家少年家奴之中挑幾名做藥童,還請你在莊園內建一座房子留我居住。”
他這麽說,等於是表了態,願意先等莊園修好。
對此,劉曜內心很激動,能得到華佗相助,自然是天大的好事!
在這個十人傷風感冒必有一人死亡的時代,有了華佗在身邊,劉曜覺得數十年後哪怕局部地區出現瘟疫,他相信有華佗與他合力,必定可以將之控製住,不至於蔓延全國,而禍害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