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召陳雨入京受賞的聖旨在朝會後第二天就發往了鐵山,這種高效率以往在大明的官僚體係中是無法想象的。
一般情況下,一道涉及升官和兵權更替的聖旨沒有經過兵部、內閣、司禮監、皇帝等多道程序扯皮,不花上個把月的時間是很難順利出爐的。不過在“倭國來朝”的大背景下,加上崇禎的親自關注,這道聖旨從宮中擬定到內閣票擬,各個環節都一路綠燈,暢通無阻,各級官員們也不願得罪陳雨這位火箭般升起的政壇新星,人家屢屢立下大功,簡在帝心,前程無量,年紀輕輕就位列三孤,何必在程序上的事上麵拖延,觸怒這位新鮮出爐的太子少保呢?
聖旨送達鐵山之後,文登營上下都喜氣洋洋,與有榮焉。自己的老大在短短兩三年內,就完成了跳躍式的晉升,從一個小小的軍戶,一路升至千戶、衛指揮使、營指揮使,頭銜更是一大串,左都督、前鋒將軍、文成伯、太子少保,而且還有上升的空間,跟著這樣的人物混,隻要肯努力,要錢有錢,要官有官,怎麽能不高興?
部屬和官兵高興不說,普通軍民也是興高采烈。在文成伯的治下,很多人脫離了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困苦,家家有田種、人人豐衣足食,對於老百姓而言,這就是夢寐以求的好日子了。現在皇帝要招文成伯入京封賞,說明其位置穩固,鐵山衛會繼續繁榮昌盛下去,好日子也會持續下去,百姓們自然開心。
消息傳開後,鐵山衛家家戶戶放鞭炮慶祝,像是過年一般。陳雨的部下也相繼登門拜訪,祝賀上司的飛黃騰達。一時間,總督府前門庭如市,熱鬧非凡。
陳雨迎來送往了一撥又一撥的人,頗有些辛苦。他也明白,中國曆來講究人情往來,這是部下集體表忠心,也是自己凝聚人心的機會,累是累點,但是不能寒了部下的心。
鄧範、蔣邪等心腹是最先登門的,送走他們後,尚可喜也從皮島趕來祝賀。對於這個特殊的對象,陳雨沒有怠慢,親自出門迎接。
尚可喜寒暄一番,恭維了陳雨的晉升之後,提出了來意。
“如今東江鎮日漸式微,朝廷也不重視,糧餉更是全靠伯爺與登萊那邊斡旋,才能維持下去,下官不敢想象,萬一伯爺調離,東江鎮該何去何從?”
陳雨一邊猜測著對方的真實意圖,一邊打著哈哈:“東江鎮位置險要,還有數萬軍民,朝廷不可能不管的,尚總兵多慮了吧?”
尚可喜正色道:“以伯爺的眼光,自然能看到東江鎮的困境,下官也不避諱,就直說了吧。毛帥時代,東江鎮可以牽製韃子,朝廷還算頗為重視此處,糧餉的撥付轉運也不曾拖延、克扣,可是毛帥一死,繼任的黃龍難以服眾,東江鎮分崩離析,就此走了下坡路,朝廷已經有人提出過裁撤東江。到了伯爺經營鐵山後,韃子已經難以跨越鴨綠江,東江鎮的牽製作用已經微乎其微,處境非常尷尬……”
陳雨笑了笑,沒有接話。尚可喜是個明白人,知道自己現在的處境,如果說以前還能拿東江鎮牽製韃子說事的話,那麽鐵山衛建立後,尤其是隨著鴨綠江防線的完善,孤懸海外的東江諸島就沒有什麽用處了。在原本的曆史上,如果沒有鐵山衛的攪局,皇太極親征漢城一役,東江鎮本應該被滿清從地圖上抹掉了,尚可喜本人也成了清廷的三順王之一。
“……就在伯爺將韃子貝勒杜度送往京城之後,下官已經聽到了風聲,朝廷又有人重提裁撤東江鎮之事,說是有文登營在,韃子不敢輕易南下,花費巨額糧餉養著這幾萬人毫無用處,不如節省下來用於西北征剿流寇。”尚可喜說,“下官思來想去,與其被裁撤,還不如徹底投奔伯爺,成為文登營的一份子。當然,這麽做並非為了保全自己的總兵一職,而是為了東江諸島數萬軍民的生計。不情之請,還請伯爺成全。”
加入文登營?
陳雨沉思起來。當初他插手皮島兵亂,順勢推尚可喜上位,主要目的還是為了保留東江鎮這一支兵力共同對付清軍,同時防止尚可喜等人步孔有德等人的後塵投奔滿清。對於東江鎮將來的出路,並沒有明確的計劃,因為他也沒有想到自己的晉升速度會這麽快,一下子就從千戶跨越到了太子少保,並掌握了一省的軍政大權,成了尚可喜可望不可即的存在,還間接威脅到了東江鎮的生存。
可是讓東江鎮直接加入文登營,究竟是好是壞,陳雨自己也不能肯定。從紙麵上說,接收了幾萬官兵,可以讓文登營的實力急速擴充,uu看書 .ukashuco 似乎是好事。但是東江鎮本質上還是一支舊式的朝廷官兵,軍官貪腐成風,官兵素質良莠不齊,和樸實的軍戶、農人為主的文登營格格不入,如果直接接納,搞不好還會破壞軍中原本的軍紀和氛圍。
尚可喜見陳雨沉吟不語,有些著急。如果文登營不接納,等到被朝廷裁撤,東江鎮的官兵肯定會被肢解,遷移到各處軍鎮,自己這個總兵多半也會調往遼東或者西北前線,土皇帝般的日子就一去不複返了。他焦急地說:“伯爺可是懷疑下官的忠心?下官對天發誓,隻要伯爺願意接納,必唯伯爺馬首是瞻,令行禁止。”
陳雨安撫道:“尚總兵稍安勿躁,你的心思本官明白,也不曾懷疑你的誠意,接受東江鎮也無不可。隻是本官剛剛被委以重任,接管山東全省的軍政大權,如果這時候貿然請求聖上接收東江數萬官兵,難免會被猜疑。聽說朝會時,兵部尚書楊大人就提出異議,認為本官權柄過重,這麽說,你明白嗎?”
尚可喜一聽,這倒是事實,朝堂那些文官忌憚武人勢大,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本官覺得,東江鎮並入文登營一事暫且擱置,至少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以免授人口實。”陳雨說,“這次入京,本官會找機會向兵部、聖上請求繼續保留東江鎮,如果朝廷有難處,糧餉可以由文登營墊付。隻要省下這一大筆開支,相信短時間內就沒有人會提起裁撤東江鎮之事了。等到時機成熟時,再商議兩家合並也不遲。”
一般情況下,一道涉及升官和兵權更替的聖旨沒有經過兵部、內閣、司禮監、皇帝等多道程序扯皮,不花上個把月的時間是很難順利出爐的。不過在“倭國來朝”的大背景下,加上崇禎的親自關注,這道聖旨從宮中擬定到內閣票擬,各個環節都一路綠燈,暢通無阻,各級官員們也不願得罪陳雨這位火箭般升起的政壇新星,人家屢屢立下大功,簡在帝心,前程無量,年紀輕輕就位列三孤,何必在程序上的事上麵拖延,觸怒這位新鮮出爐的太子少保呢?
聖旨送達鐵山之後,文登營上下都喜氣洋洋,與有榮焉。自己的老大在短短兩三年內,就完成了跳躍式的晉升,從一個小小的軍戶,一路升至千戶、衛指揮使、營指揮使,頭銜更是一大串,左都督、前鋒將軍、文成伯、太子少保,而且還有上升的空間,跟著這樣的人物混,隻要肯努力,要錢有錢,要官有官,怎麽能不高興?
部屬和官兵高興不說,普通軍民也是興高采烈。在文成伯的治下,很多人脫離了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困苦,家家有田種、人人豐衣足食,對於老百姓而言,這就是夢寐以求的好日子了。現在皇帝要招文成伯入京封賞,說明其位置穩固,鐵山衛會繼續繁榮昌盛下去,好日子也會持續下去,百姓們自然開心。
消息傳開後,鐵山衛家家戶戶放鞭炮慶祝,像是過年一般。陳雨的部下也相繼登門拜訪,祝賀上司的飛黃騰達。一時間,總督府前門庭如市,熱鬧非凡。
陳雨迎來送往了一撥又一撥的人,頗有些辛苦。他也明白,中國曆來講究人情往來,這是部下集體表忠心,也是自己凝聚人心的機會,累是累點,但是不能寒了部下的心。
鄧範、蔣邪等心腹是最先登門的,送走他們後,尚可喜也從皮島趕來祝賀。對於這個特殊的對象,陳雨沒有怠慢,親自出門迎接。
尚可喜寒暄一番,恭維了陳雨的晉升之後,提出了來意。
“如今東江鎮日漸式微,朝廷也不重視,糧餉更是全靠伯爺與登萊那邊斡旋,才能維持下去,下官不敢想象,萬一伯爺調離,東江鎮該何去何從?”
陳雨一邊猜測著對方的真實意圖,一邊打著哈哈:“東江鎮位置險要,還有數萬軍民,朝廷不可能不管的,尚總兵多慮了吧?”
尚可喜正色道:“以伯爺的眼光,自然能看到東江鎮的困境,下官也不避諱,就直說了吧。毛帥時代,東江鎮可以牽製韃子,朝廷還算頗為重視此處,糧餉的撥付轉運也不曾拖延、克扣,可是毛帥一死,繼任的黃龍難以服眾,東江鎮分崩離析,就此走了下坡路,朝廷已經有人提出過裁撤東江。到了伯爺經營鐵山後,韃子已經難以跨越鴨綠江,東江鎮的牽製作用已經微乎其微,處境非常尷尬……”
陳雨笑了笑,沒有接話。尚可喜是個明白人,知道自己現在的處境,如果說以前還能拿東江鎮牽製韃子說事的話,那麽鐵山衛建立後,尤其是隨著鴨綠江防線的完善,孤懸海外的東江諸島就沒有什麽用處了。在原本的曆史上,如果沒有鐵山衛的攪局,皇太極親征漢城一役,東江鎮本應該被滿清從地圖上抹掉了,尚可喜本人也成了清廷的三順王之一。
“……就在伯爺將韃子貝勒杜度送往京城之後,下官已經聽到了風聲,朝廷又有人重提裁撤東江鎮之事,說是有文登營在,韃子不敢輕易南下,花費巨額糧餉養著這幾萬人毫無用處,不如節省下來用於西北征剿流寇。”尚可喜說,“下官思來想去,與其被裁撤,還不如徹底投奔伯爺,成為文登營的一份子。當然,這麽做並非為了保全自己的總兵一職,而是為了東江諸島數萬軍民的生計。不情之請,還請伯爺成全。”
加入文登營?
陳雨沉思起來。當初他插手皮島兵亂,順勢推尚可喜上位,主要目的還是為了保留東江鎮這一支兵力共同對付清軍,同時防止尚可喜等人步孔有德等人的後塵投奔滿清。對於東江鎮將來的出路,並沒有明確的計劃,因為他也沒有想到自己的晉升速度會這麽快,一下子就從千戶跨越到了太子少保,並掌握了一省的軍政大權,成了尚可喜可望不可即的存在,還間接威脅到了東江鎮的生存。
可是讓東江鎮直接加入文登營,究竟是好是壞,陳雨自己也不能肯定。從紙麵上說,接收了幾萬官兵,可以讓文登營的實力急速擴充,uu看書 .ukashuco 似乎是好事。但是東江鎮本質上還是一支舊式的朝廷官兵,軍官貪腐成風,官兵素質良莠不齊,和樸實的軍戶、農人為主的文登營格格不入,如果直接接納,搞不好還會破壞軍中原本的軍紀和氛圍。
尚可喜見陳雨沉吟不語,有些著急。如果文登營不接納,等到被朝廷裁撤,東江鎮的官兵肯定會被肢解,遷移到各處軍鎮,自己這個總兵多半也會調往遼東或者西北前線,土皇帝般的日子就一去不複返了。他焦急地說:“伯爺可是懷疑下官的忠心?下官對天發誓,隻要伯爺願意接納,必唯伯爺馬首是瞻,令行禁止。”
陳雨安撫道:“尚總兵稍安勿躁,你的心思本官明白,也不曾懷疑你的誠意,接受東江鎮也無不可。隻是本官剛剛被委以重任,接管山東全省的軍政大權,如果這時候貿然請求聖上接收東江數萬官兵,難免會被猜疑。聽說朝會時,兵部尚書楊大人就提出異議,認為本官權柄過重,這麽說,你明白嗎?”
尚可喜一聽,這倒是事實,朝堂那些文官忌憚武人勢大,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本官覺得,東江鎮並入文登營一事暫且擱置,至少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以免授人口實。”陳雨說,“這次入京,本官會找機會向兵部、聖上請求繼續保留東江鎮,如果朝廷有難處,糧餉可以由文登營墊付。隻要省下這一大筆開支,相信短時間內就沒有人會提起裁撤東江鎮之事了。等到時機成熟時,再商議兩家合並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