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旁人看來,李秉政的說法沒有什麽可指摘的地方,不偏不倚,措辭得體。即便是張富貴等人,也覺得這個東萊都護府使說的頗有道理,畢竟人家是朝鮮的官員,自然要站在自己國家的立場說話,對於自己這些“惹事”的外人,人家言語間已經很客氣了。
陳雨卻眼神犀利地盯著李秉政,凝視了半天,然後開口:“李府使,現在有兩位上官在場,你貿然表態,給本官扣大帽子,是否有失妥當?即便考慮到本官是當事人,可是崔判書官職比你高,還是大王派來的特使,難道不應該由他來表態嗎?”
李秉政心裏“咯噔”了一聲,這種事情,不計較還好,要是計較了,確實會讓崔鳴吉心裏有疙瘩。他連忙說:“崔判書,下官並非不尊重您,隻是倭館在下官治下,情急治下,有些操切了……”
不等崔鳴吉說話,陳雨又說:“這隻是其一。說到倭館在你的治下,抱歉,現在倭館和東萊都護府都由本官節製,你和裏麵那位勝井館守都歸我管,憑什麽要你來調停本官和他的事情?大王的旨意昨天才宣讀,你是對旨意置若罔聞,是壓根不當回事呢,還是打算抗旨?”
李秉政額頭冒出了冷汗。抗旨不尊,對方回敬的這頂大帽子更加坑人,任誰都承受不起。而且這邏輯也無法反駁,自己和勝井小次郎都由對方節製,算起來都是下屬,哪有自己說話的餘地?
“這是其二。其三,既然倭館由我節製,那麽勝井小次郎慫恿屬下武力阻擋上官,算哪門子的糾紛,明明就是以下犯上!”陳雨冷冷地說,“順便再反駁你的一個錯誤觀點:倭館隻是供對馬藩朝貢的場所,他們是臣子,而且對馬藩隻代表本藩,不涉及幕府,一個日本三流大名,能代表日本國嗎?又哪裏來的兩國關係,有什麽大局可顧忌的?”
崔鳴吉也回過味來,對啊,對馬藩名義上是朝鮮的藩屬,藩主是朝鮮的臣子,從二品太守,倭館的事情固然要妥善處置,可是也沒必要上綱上線到兩國外交關係的重要程度啊!想通此節,他心裏就踏實了不少。
李秉政已經是汗如雨下,陳雨的奪命三連讓他瞬間從調停者的角色變成了不知進退、不動上下尊卑、違抗國君旨意的罪人。
陳雨沒有就此放過他:“崔判書隻關心事情怎麽收尾,而你卻一上來就扣帽子,把事情往兩國紛爭上引,混淆視聽,頗有替倭人開脫的意思。本官有些懷疑,倭館每年貿易的金額巨大,勝井小次郎又在釜山經營多年,你們之間是否有一些不足為人道的事情,才會讓你為他說話?”
李秉政“啪”地一聲跪在地上,驚慌地辯解:“下官向來恪守清廉為官之道,雖然因為職責所在,與勝井館守來往頗多,但並無不法之事,請守禦使大人和崔判書明察!”
崔鳴吉也狐疑起來,盯著李秉政。倭館每年的銀錢往來數額巨大,守著這麽一個金礦,要說身為東萊都護府使的李秉政沒有收受倭人的好處,隻怕沒人相信。這些本不是什麽新鮮事,畢竟無官不貪嘛,但要是因為一己之私,可以引導衝突事件走向不可控的地步,那就要好好查一查李秉政了,出了事,也好有個替罪羊。
陳雨揮揮手:“考核官員是崔判書的事情,追查不法之事是監察衙門的事情,本官管不著,你先給我起開,別擋道。”
李秉政跪在地上,膝行幾步,來到崔鳴吉身邊,低聲懇求:“請判書大人明察,為下官做主。”
崔鳴吉眯起了眼,臉上看不出喜怒哀樂。“你的事情,本官會稟報大王,交司憲府和司諫院(注1)處置,清者自清,你沒有做過違心之事,自然不用怕。”
李秉政麵若死灰,對於陳雨的指責他還抱著一絲僥幸,畢竟對方隻是武官,管不到文官的事,而且又是假授官職的外國武將,但身為朝中重臣、六曹之首的崔鳴吉也持這種態度,那自己就凶多吉少了。管著倭館這個金窩窩,上至都護府、下至釜山郡,大大小小的官員誰沒有得過好處,誰又經得起查?
大門後的勝井小次郎看見了李秉政被訓斥後跪下懇請的一幕,心裏一涼,這可是自己寄予厚望的對象,怎麽輕易就涼涼了呢?瞧這架勢,明國武將輕而易舉就把他ko了,那麽還有誰能替自己出頭?
陳雨收拾了李秉政之後,在一群近衛隊士兵的護衛下,來到倭館大門前,朗聲說:“裏麵的人聽著,本官奉大王之命接管釜山浦倭館,剛剛履新,就被倭館的人圍攻,此事必須有個了解。給你們一炷香時間,把圍攻的凶徒交出來,向本官磕頭謝罪,並交有司按以下犯上的罪名處置,這件事就這麽算了。如果執迷不悟的話,本官就不妨幫你們一個忙,把這年久失修的倭館拆了重建!至於裏麵的駐守人員,uu看書 ww.uukash 以同犯論處,全部抓捕治罪,讓宗太守換一批懂事的人過來接替!”
這話一出,倭館內一片嘩然。不少武士激動地說:“他們欺人太甚!勝井大人,請下令吧,屬下願意殺出去,與明人一同玉碎!”
勝井小次郎心中天人交戰,這個明國武將態度之強硬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完全擺出了一副捅破天都不怕的勢頭,讓他之前的小九九煙消雲散,甚至有些後悔自己的衝動;可是對方的條件太過苛刻,甚至稱得上屈辱,如果真的把重傷的毛利元久等人交出去,自己就會眾叛親離,回到對馬藩也不會有好下場。
該怎麽辦?
陳雨似乎沒有打算與倭館的人對話,宣布完自己的決定後,轉身走回自己的隊伍之中,下令:“點燃一炷香,開始計時,時間一到,直接攻進去,膽敢反抗者,就地格殺!”
————————————
注1:司憲府和司諫院是朝鮮的監察諫議機構,職責相當於明朝的都察院。
陳雨卻眼神犀利地盯著李秉政,凝視了半天,然後開口:“李府使,現在有兩位上官在場,你貿然表態,給本官扣大帽子,是否有失妥當?即便考慮到本官是當事人,可是崔判書官職比你高,還是大王派來的特使,難道不應該由他來表態嗎?”
李秉政心裏“咯噔”了一聲,這種事情,不計較還好,要是計較了,確實會讓崔鳴吉心裏有疙瘩。他連忙說:“崔判書,下官並非不尊重您,隻是倭館在下官治下,情急治下,有些操切了……”
不等崔鳴吉說話,陳雨又說:“這隻是其一。說到倭館在你的治下,抱歉,現在倭館和東萊都護府都由本官節製,你和裏麵那位勝井館守都歸我管,憑什麽要你來調停本官和他的事情?大王的旨意昨天才宣讀,你是對旨意置若罔聞,是壓根不當回事呢,還是打算抗旨?”
李秉政額頭冒出了冷汗。抗旨不尊,對方回敬的這頂大帽子更加坑人,任誰都承受不起。而且這邏輯也無法反駁,自己和勝井小次郎都由對方節製,算起來都是下屬,哪有自己說話的餘地?
“這是其二。其三,既然倭館由我節製,那麽勝井小次郎慫恿屬下武力阻擋上官,算哪門子的糾紛,明明就是以下犯上!”陳雨冷冷地說,“順便再反駁你的一個錯誤觀點:倭館隻是供對馬藩朝貢的場所,他們是臣子,而且對馬藩隻代表本藩,不涉及幕府,一個日本三流大名,能代表日本國嗎?又哪裏來的兩國關係,有什麽大局可顧忌的?”
崔鳴吉也回過味來,對啊,對馬藩名義上是朝鮮的藩屬,藩主是朝鮮的臣子,從二品太守,倭館的事情固然要妥善處置,可是也沒必要上綱上線到兩國外交關係的重要程度啊!想通此節,他心裏就踏實了不少。
李秉政已經是汗如雨下,陳雨的奪命三連讓他瞬間從調停者的角色變成了不知進退、不動上下尊卑、違抗國君旨意的罪人。
陳雨沒有就此放過他:“崔判書隻關心事情怎麽收尾,而你卻一上來就扣帽子,把事情往兩國紛爭上引,混淆視聽,頗有替倭人開脫的意思。本官有些懷疑,倭館每年貿易的金額巨大,勝井小次郎又在釜山經營多年,你們之間是否有一些不足為人道的事情,才會讓你為他說話?”
李秉政“啪”地一聲跪在地上,驚慌地辯解:“下官向來恪守清廉為官之道,雖然因為職責所在,與勝井館守來往頗多,但並無不法之事,請守禦使大人和崔判書明察!”
崔鳴吉也狐疑起來,盯著李秉政。倭館每年的銀錢往來數額巨大,守著這麽一個金礦,要說身為東萊都護府使的李秉政沒有收受倭人的好處,隻怕沒人相信。這些本不是什麽新鮮事,畢竟無官不貪嘛,但要是因為一己之私,可以引導衝突事件走向不可控的地步,那就要好好查一查李秉政了,出了事,也好有個替罪羊。
陳雨揮揮手:“考核官員是崔判書的事情,追查不法之事是監察衙門的事情,本官管不著,你先給我起開,別擋道。”
李秉政跪在地上,膝行幾步,來到崔鳴吉身邊,低聲懇求:“請判書大人明察,為下官做主。”
崔鳴吉眯起了眼,臉上看不出喜怒哀樂。“你的事情,本官會稟報大王,交司憲府和司諫院(注1)處置,清者自清,你沒有做過違心之事,自然不用怕。”
李秉政麵若死灰,對於陳雨的指責他還抱著一絲僥幸,畢竟對方隻是武官,管不到文官的事,而且又是假授官職的外國武將,但身為朝中重臣、六曹之首的崔鳴吉也持這種態度,那自己就凶多吉少了。管著倭館這個金窩窩,上至都護府、下至釜山郡,大大小小的官員誰沒有得過好處,誰又經得起查?
大門後的勝井小次郎看見了李秉政被訓斥後跪下懇請的一幕,心裏一涼,這可是自己寄予厚望的對象,怎麽輕易就涼涼了呢?瞧這架勢,明國武將輕而易舉就把他ko了,那麽還有誰能替自己出頭?
陳雨收拾了李秉政之後,在一群近衛隊士兵的護衛下,來到倭館大門前,朗聲說:“裏麵的人聽著,本官奉大王之命接管釜山浦倭館,剛剛履新,就被倭館的人圍攻,此事必須有個了解。給你們一炷香時間,把圍攻的凶徒交出來,向本官磕頭謝罪,並交有司按以下犯上的罪名處置,這件事就這麽算了。如果執迷不悟的話,本官就不妨幫你們一個忙,把這年久失修的倭館拆了重建!至於裏麵的駐守人員,uu看書 ww.uukash 以同犯論處,全部抓捕治罪,讓宗太守換一批懂事的人過來接替!”
這話一出,倭館內一片嘩然。不少武士激動地說:“他們欺人太甚!勝井大人,請下令吧,屬下願意殺出去,與明人一同玉碎!”
勝井小次郎心中天人交戰,這個明國武將態度之強硬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完全擺出了一副捅破天都不怕的勢頭,讓他之前的小九九煙消雲散,甚至有些後悔自己的衝動;可是對方的條件太過苛刻,甚至稱得上屈辱,如果真的把重傷的毛利元久等人交出去,自己就會眾叛親離,回到對馬藩也不會有好下場。
該怎麽辦?
陳雨似乎沒有打算與倭館的人對話,宣布完自己的決定後,轉身走回自己的隊伍之中,下令:“點燃一炷香,開始計時,時間一到,直接攻進去,膽敢反抗者,就地格殺!”
————————————
注1:司憲府和司諫院是朝鮮的監察諫議機構,職責相當於明朝的都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