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齊齊轉頭望去,隻見開口說話的是跟隨甘寧出使江夏、突襲江陵,剛剛返回洛陽不久的諸葛亮,料想此子在荊州盤桓了近一年時間,必有高論在胸,便等著他繼續講下去。


    隻有劉備仍然在悠哉悠哉地喝著茶,仿佛對自家弟子站出來反駁蒯越這件事一點都不驚訝。


    “昔年高祖皇帝入關中,得知秦法嚴苛暴虐,士民多有怨恨,故而約法三章,寬以待人以安撫民心,荊州卻不一樣。”諸葛亮長身而起,朗聲闡述起自己的看法,“劉景升執掌荊州期間,由於年老昏庸無心政事,隻靠一些浮於表麵的法令和文書來治理地方,行善者不賞,作惡者不罰,民風日下,秩序崩壞;此外,劉景升貪圖虛名,濫施恩惠,官員豪強越是地位高的就越,越是受恩惠多的就越不知好歹,荊州境內四分五裂,州郡各行其是,正是因為這些。”


    蒯越和龐季二人聽得滿臉通紅,有心反駁,又顧忌對方是當今天子的得意門生,便是心中惱怒也不敢發作。


    “如今朝廷掃除沉屙,明正典刑,對蒯公、龐公等有功之臣施以厚賞,用嚴明的律令來約束惡行,民眾才會知道好歹,才會珍惜眼前而不胡作非為。這樣賞罰並用,相輔相成,上下才會有秩序,天下才能穩定。”諸葛亮說完,又對蒯越躬身一揖,“蒯龐兩家有功於社稷,朝廷自當賞賜,有理有據,光明正大,還望二位不要拒絕,使朝廷落下有功不賞之名。”


    “嗯……,孔明此言,也有幾分道理。”劉備沉吟片刻,似乎是有些為難,“兩位愛卿,征收田地的事情還是按照原本的說法,等到明年吧。”


    “陛下厚恩,臣等銘記在心,但求收回成命。”蒯越一下子就急了,再度拜伏於地。


    在這個時代,一個家族想要飛黃騰達,最大的依仗不是財富,而是名聲,但名聲從哪裏來?


    自然是世家豪強之間互相吹捧得來,這些人通過締結姻親、師生、朋友等等的關係網,建立起攻守同盟,製造出一個政治和經濟上的特殊階層,再利用被自己壟斷了的文化宣傳途徑,把一分吹成六分,把六分吹成十分,將大漢王朝的察舉製變成他們內部排排坐分果果的遊戲。


    蒯家和龐家現在已經在被人戳脊梁骨,說成賣主求榮、賣友求榮的卑鄙小人了,要是推不掉這份把自己架在火上烤的“殊榮”,他們必然會名聲掃地,喪失大量人脈,就是從土地裏得到再多好處也彌補不了這方麵的損失。


    “總不能薄了功臣的賞賜,讓天下人說朕是個寡恩之主啊。”劉備有些苦惱地揉著太陽穴,“這樣吧,二位愛卿先回去歇息,封賞之事日後再議如何?”


    “多謝陛下。”


    蒯越和龐季兩個人千恩萬謝地告退了,幾位陪侍的大臣也各自告退離去,劉備與諸葛亮這一對師徒卻有說有笑地在禦花園裏賞起了風景。


    “剛才那些話說得不錯,回去之後寫一篇文章刊發出來,讓國子監和京城官員都看看,隻是這種話不要當麵說,太讓人難堪,朕都有些兜不住麵子了。”


    “臣隻是一時有感而發,還望陛下恕罪。”


    “說實話又不是罪過,他們又不是真正心懷天下的正義之士,不過是見劉景升年老,荊州勢弱,才起了另攀高枝的心思。我們對這種趨炎附勢之徒籠絡歸籠絡,心中卻要明白,絕對不可重用。”


    “小徒謹遵教誨。”


    “你前幾天說,想去江陵搞屯田?”


    一說起江陵屯田之事,諸葛亮頓時來了精神,向劉備講述起自己的見聞。


    長江自益州經過過,一路奔騰向東,出了三峽,就到了南郡地界,從江陵而下數百裏便是洞庭湖,再順流而下數百裏,便與漢水匯聚於江夏郡的沙羨一帶,擁有充足的水源,按理說這裏應該是五穀豐登的魚米之鄉,但事實並非如此。


    長江與漢水之間曾經有一個名為雲夢澤的巨大湖泊,經曆千年歲月,兩條大河攜帶的泥沙不斷淤積,雲夢澤的麵積不斷縮小,時至今日,除了長江以南的洞庭湖外,江北的雲夢澤舊地已經變成了數百裏平原和沼澤。


    “雲夢舊地縱橫數百裏,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如果開發得當,足以奉養千萬人口,但是”諸葛亮正色說道:“該地湖泊沼澤星羅棋布,阻隔往來,蚊蟲肆虐,疫病橫生,就在近二十年還爆發過三次大疫,以致於屍橫遍野,十室九空,令人望而生畏,聞之流涕,沒有能臣坐鎮是萬萬做不成事的。”


    “所以孔明你的意思是,江漢之地有巨大的價值,但開發起來十分艱難,作為天子門生,又有足夠的本事和決心,你應該義不容辭,給天下做個表率?”劉備止住腳步,眉毛也皺了起來。


    “正是。”


    “若是染上病呢?瘟疫可不會因為你的身份尊貴就繞著走。”


    “人生自古誰無死,若是能造福千萬民眾,流芳後世,死又何妨?”


    “小小年紀不要妄談生死。”劉備板起臉,斬釘截鐵地駁回了諸葛亮的豪言壯語,“洛陽、關中,南陽、都是百廢待興之地,想要做事,就在這些地方練手。想要去險地成就大名聲,u看書 .uukanshu 大事業,等你生幾個兒子再說吧。”


    “哎?”


    “這段時間就老老實實地在國子監教書,今年年內,加冠、成婚,都是你的人生大事,馬虎不得。”劉備冷哼兩聲,臉上卻忍不住地露出了笑意,“你那嶽丈今年都六十七了,整天就念叨這事,生怕自己走得早了,看不到女兒出嫁,多為他想想。”


    與劉備最為親近的三位長輩之中,蔡邕不是最年長的,卻仗著趙雲和蔡琰爭氣,最早抱上了孫子,還一抱就是倆,整天顯擺得不要不要的,為了進一步擴大優勢,老先生整天惦記著讓蔡琰和諸葛亮完婚,多弄幾個孫子出來顯擺。


    至於什麽擔心自己命不久矣,那完全就是無病呻吟,老頭現在活蹦亂跳的,甚至放話要活到一百歲呢。


    “都聽先生的。”諸葛亮難為情地低下了頭,但眉眼間的喜悅那是藏都藏不住。


    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他也等了幾年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昭烈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舟爛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舟爛柯並收藏大漢昭烈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