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點頭,河東便對劉備敞開了大門,短短半個月時間,駐守在王屋山東麓的部隊就做好了一切準備,拔營上路,正式出現在河東民眾麵前。
黑色盔甲,紅色戰袍,長逾五尺、柄上係著鮮紅色布帶的環首刀。
這是大漢官軍的招牌配色,即便是在數裏開外,人們也能夠一眼看出,這是自己國家的軍隊。
然而,在劉備的軍隊穿越河東地界,前往黃河沿岸各處渡口駐守,接管各地關隘的途中,民眾和河東官軍得以近距離接觸到這些橫掃了帝國北方,戰無不勝的同行,一種熟悉而又奇怪的感覺,就充滿了河東人的胸膛。
熟悉是因為幽州軍的裝備,這些東西所有人都認識,還是標準的大漢官軍。
陌生的感覺,同樣是因為他們的裝備。
幽州軍將士們身上的盔甲是傳統的黑色不假,但這種盔甲不是由一片片甲片綴連而成,而是渾然一體,看上去沒有半點縫隙。
盔甲下方的紅色戰袍也是一樣,沒有麻布應有的輕盈感,反倒顯得格外厚重,一看就能提供更多的溫暖。
還有環首刀、長矛、盾牌。
同樣的一種兵器,幽州軍將士們手中的兵器就顯得更加鋒利、更加堅固,做工更加精細。
難道這就是幽州軍戰無不勝的秘訣嗎?
每一個有機會與幽州軍近距離接觸的河東人,心中都浮現了類似的想法。
然後,他們對“王邑出賣河東,想要將河東拱手相讓給劉備”這種流言,也不那麽抵觸了。
打不過就加入,不是什麽丟人的事。
再說了,大家都是大漢子民,能夠重歸同一個領袖,不用互相警戒、互相敵視,乃至於為了少數人的野心刀兵相見,也是好事啊。
“劉玄德的部隊進駐龍門渡。”
“幽州軍接管了風陵渡。”
“茅津渡落入幽州軍之手。”
……
一條條消息像是雪花一般飛向各地,很快,一些有心人就意識到,河東通向外界的所有重要通道都已經被幽州軍牢牢掌握住,隻要幽州軍不點頭,幾乎沒有一個人可以輕鬆離開或是進入河東地界。
接下來,劉備要做什麽?
這是所有人最想知道的。
聞喜城中,裴府,前堂。
“白波軍那邊就眼睜睜看著劉玄德把他們的脖子套上繩索,一點反應都沒有?”聞喜裴家現在的家主裴羲端坐在案幾之後,不緊不慢地問道。
“自從去年東澗、陝縣幾場大戰之後,白波軍損失慘重,主要的頭領也都戰死在弘農了,如今河東白波群龍無首,分裂成了十幾支小部隊,彼此互不相讓,哪裏有能力、有膽量去招惹幽州軍?”坐在裴羲對麵的是裴潛,如今的他已經沒了過去二十多年的意氣風發,麵色陰鬱,語氣也格外凝重。
“多像我們河東人,大難臨頭了,還在各自打各自的主意,想要用別人的鮮血和性命,換取自己的苟延殘喘。”裴羲臉上露出了一絲冷笑。
郭嘉來到河東之後,先是咄咄逼人地帶人查案,然後又把所有聞喜豪強的善意拒之千裏,過了一段時間,他又突然轉性,跟幾乎所有的河東世家豪強們拉起了關係。
唯獨對聞喜裴氏不理不睬。
這種反複無常的舉動原本相當令人厭惡,然而在強大的實力支持下,郭嘉的行徑非但沒有遭到非議,那些河東豪強還紛紛喜出望外,上趕著跟郭嘉交好,隱隱形成了一個新的圈子,意圖把裴家從領頭羊的位子上趕下去。
見風使舵,唯利是圖,著實令人不齒!
裴羲不知道用類似的語言咆哮了多少次,卻選擇性地遺忘了一件事——
第一個拋棄舊日盟友,偷偷摸摸向幽州方麵示好的,正是他裴家。
“文行,你打算怎麽辦?”裴羲冷著臉坐了一陣,將頭轉向沉默不語的侄兒裴潛問道。
“回伯父的話,小侄如今已是心力交瘁,不願再插手這些勾心鬥角之事,準備在城外結廬而居,為我父親服喪。”裴潛稍稍沉吟片刻之後低聲答道。
裴潛的父親是裴茂裴巨光,之前在朝中擔任尚書令一職,與西涼軍中的段煨等人交情莫逆,他的關係網也是河東世家與長安朝廷往來的重要樞紐。
去年冬天,裴潛聯係了一眾河東世家,聚集了上萬私兵南下迎駕,正是想要立下大功,幫父親在官途上更進一步,看書ww.uukahu.co為家族獲取更多利益。
隻是沒想到莫名其妙地冒出來個“衛家門客”,把天子和整個朝廷都葬在了黃河之中,裴茂也未能幸免,連屍骨都沒有被找到,裴家人隻能為他建了一座衣冠塚,安葬在城外裴家祖墳。
身為裴茂長子,於情於理,裴潛也應該遵循儒家慣例,在墓前結廬而居,守孝三年。
可是此時裴羲聽了侄兒的話,心裏卻是格外的不爽。
你老子死了整整一年,現在你才想起來給他守孝服喪。
之前幹什麽去了?
還不是見到形勢有些不對,想要盡早抽身事外?
裴潛則是低著頭,裝作看不見自家伯父那黑得像鍋底的臉,以及那要殺死人的眼神。
他之前偷偷前往安邑拜會簡雍,還送了不少禮物給對方,希望搭上劉備這條大船,卻沒想到人還沒轉回聞喜,消息就已經被傳了出去。
緊接著就是郭嘉聯絡其他世家豪強,把自己晾在一邊。
如今河東的世家豪強們都站在郭嘉一邊,把裴潛看成了簡雍的人,堂堂裴家大少,往日裏被其他同齡人簇擁吹捧,現在走到哪裏,竟是連個願意跟他說話的人都沒有了。
裴潛在失落和委屈之餘,也感覺到了風頭有些不對,這才想出了為亡父服喪的辦法,準備躲過一劫。
隻要老老實實地蹲上三年,不管郭嘉代表的潁川派和簡雍代表的老臣派誰能擊敗對手,在劉備集團內占得主導權,都殃及不到他裴潛身上。
等到風頭過去,他再重新尋找門路,憑著自家的出身和本領,不愁沒有飛黃騰達的機會。
黑色盔甲,紅色戰袍,長逾五尺、柄上係著鮮紅色布帶的環首刀。
這是大漢官軍的招牌配色,即便是在數裏開外,人們也能夠一眼看出,這是自己國家的軍隊。
然而,在劉備的軍隊穿越河東地界,前往黃河沿岸各處渡口駐守,接管各地關隘的途中,民眾和河東官軍得以近距離接觸到這些橫掃了帝國北方,戰無不勝的同行,一種熟悉而又奇怪的感覺,就充滿了河東人的胸膛。
熟悉是因為幽州軍的裝備,這些東西所有人都認識,還是標準的大漢官軍。
陌生的感覺,同樣是因為他們的裝備。
幽州軍將士們身上的盔甲是傳統的黑色不假,但這種盔甲不是由一片片甲片綴連而成,而是渾然一體,看上去沒有半點縫隙。
盔甲下方的紅色戰袍也是一樣,沒有麻布應有的輕盈感,反倒顯得格外厚重,一看就能提供更多的溫暖。
還有環首刀、長矛、盾牌。
同樣的一種兵器,幽州軍將士們手中的兵器就顯得更加鋒利、更加堅固,做工更加精細。
難道這就是幽州軍戰無不勝的秘訣嗎?
每一個有機會與幽州軍近距離接觸的河東人,心中都浮現了類似的想法。
然後,他們對“王邑出賣河東,想要將河東拱手相讓給劉備”這種流言,也不那麽抵觸了。
打不過就加入,不是什麽丟人的事。
再說了,大家都是大漢子民,能夠重歸同一個領袖,不用互相警戒、互相敵視,乃至於為了少數人的野心刀兵相見,也是好事啊。
“劉玄德的部隊進駐龍門渡。”
“幽州軍接管了風陵渡。”
“茅津渡落入幽州軍之手。”
……
一條條消息像是雪花一般飛向各地,很快,一些有心人就意識到,河東通向外界的所有重要通道都已經被幽州軍牢牢掌握住,隻要幽州軍不點頭,幾乎沒有一個人可以輕鬆離開或是進入河東地界。
接下來,劉備要做什麽?
這是所有人最想知道的。
聞喜城中,裴府,前堂。
“白波軍那邊就眼睜睜看著劉玄德把他們的脖子套上繩索,一點反應都沒有?”聞喜裴家現在的家主裴羲端坐在案幾之後,不緊不慢地問道。
“自從去年東澗、陝縣幾場大戰之後,白波軍損失慘重,主要的頭領也都戰死在弘農了,如今河東白波群龍無首,分裂成了十幾支小部隊,彼此互不相讓,哪裏有能力、有膽量去招惹幽州軍?”坐在裴羲對麵的是裴潛,如今的他已經沒了過去二十多年的意氣風發,麵色陰鬱,語氣也格外凝重。
“多像我們河東人,大難臨頭了,還在各自打各自的主意,想要用別人的鮮血和性命,換取自己的苟延殘喘。”裴羲臉上露出了一絲冷笑。
郭嘉來到河東之後,先是咄咄逼人地帶人查案,然後又把所有聞喜豪強的善意拒之千裏,過了一段時間,他又突然轉性,跟幾乎所有的河東世家豪強們拉起了關係。
唯獨對聞喜裴氏不理不睬。
這種反複無常的舉動原本相當令人厭惡,然而在強大的實力支持下,郭嘉的行徑非但沒有遭到非議,那些河東豪強還紛紛喜出望外,上趕著跟郭嘉交好,隱隱形成了一個新的圈子,意圖把裴家從領頭羊的位子上趕下去。
見風使舵,唯利是圖,著實令人不齒!
裴羲不知道用類似的語言咆哮了多少次,卻選擇性地遺忘了一件事——
第一個拋棄舊日盟友,偷偷摸摸向幽州方麵示好的,正是他裴家。
“文行,你打算怎麽辦?”裴羲冷著臉坐了一陣,將頭轉向沉默不語的侄兒裴潛問道。
“回伯父的話,小侄如今已是心力交瘁,不願再插手這些勾心鬥角之事,準備在城外結廬而居,為我父親服喪。”裴潛稍稍沉吟片刻之後低聲答道。
裴潛的父親是裴茂裴巨光,之前在朝中擔任尚書令一職,與西涼軍中的段煨等人交情莫逆,他的關係網也是河東世家與長安朝廷往來的重要樞紐。
去年冬天,裴潛聯係了一眾河東世家,聚集了上萬私兵南下迎駕,正是想要立下大功,幫父親在官途上更進一步,看書ww.uukahu.co為家族獲取更多利益。
隻是沒想到莫名其妙地冒出來個“衛家門客”,把天子和整個朝廷都葬在了黃河之中,裴茂也未能幸免,連屍骨都沒有被找到,裴家人隻能為他建了一座衣冠塚,安葬在城外裴家祖墳。
身為裴茂長子,於情於理,裴潛也應該遵循儒家慣例,在墓前結廬而居,守孝三年。
可是此時裴羲聽了侄兒的話,心裏卻是格外的不爽。
你老子死了整整一年,現在你才想起來給他守孝服喪。
之前幹什麽去了?
還不是見到形勢有些不對,想要盡早抽身事外?
裴潛則是低著頭,裝作看不見自家伯父那黑得像鍋底的臉,以及那要殺死人的眼神。
他之前偷偷前往安邑拜會簡雍,還送了不少禮物給對方,希望搭上劉備這條大船,卻沒想到人還沒轉回聞喜,消息就已經被傳了出去。
緊接著就是郭嘉聯絡其他世家豪強,把自己晾在一邊。
如今河東的世家豪強們都站在郭嘉一邊,把裴潛看成了簡雍的人,堂堂裴家大少,往日裏被其他同齡人簇擁吹捧,現在走到哪裏,竟是連個願意跟他說話的人都沒有了。
裴潛在失落和委屈之餘,也感覺到了風頭有些不對,這才想出了為亡父服喪的辦法,準備躲過一劫。
隻要老老實實地蹲上三年,不管郭嘉代表的潁川派和簡雍代表的老臣派誰能擊敗對手,在劉備集團內占得主導權,都殃及不到他裴潛身上。
等到風頭過去,他再重新尋找門路,憑著自家的出身和本領,不愁沒有飛黃騰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