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的先聲奪人,報紙的鋪天蓋地,我們很少聽有線或無線的廣播了。一出差,方知聽這玩意兒的還大有人在,比方麵的和轎車司機。近日搭轎車至某地,竟隨著那司機聽了一路的廣播,台是濟南經濟電台。


    這一聽,哎,還真不錯,節目辦得挺活。活就活在聽眾能直接參與,他那裏直播著,你這裏可以就有關的話題直接打電話過去一起討論;還可就衣食住行、求醫問藥、婚戀嫁娶等諸多難題向他們求教,他們一般都能認真回答,因為有某個方麵的專家做嘉賓主持,答得也很到位,絕不糊弄人。而且所有的欄目都有主持人,她(他)們的聲音大都很親切、很平易、很甜美,也很有耐心。有些打電話進去的或因事先沒想好,或不善於口頭表達,或因所問的內容羞於啟齒,說出話來往往結結巴巴,甚至讓人不得要領,她還能循循善誘,猜出你想表達的意思,說出你要說的話。又讓你覺得她們很有層次、很有教養,她與你是在平等地交流,完全沒有教訓或嘲諷人的口吻。


    我便知道,廣播節目原來還可以這麽辦。


    我也幹過廣播,我曾在我家鄉的廣播站幹過六年編播組長。我比較重視播音這個行當,我曾說過,編輯好找,播音員難尋,不是所有會說普通話的人都能當播音員的,他們的音質、音量、音色幾乎與生俱來,你很難通過後天的努力去達到。我們也常常以“黨的喉舌”為由,要求他們播出音來像夏青一樣莊重,像葛蘭那樣清脆,像虹雲一樣嘹亮,像方明那樣雄渾。學來學去,即千篇一律,千人一腔,莊重是莊重了,雄渾也雄渾了,卻不再親切、不再平易了。你覺得他永遠在那裏板著麵孔踞高臨下地教訓人。如果要說如今廣播節目之變化的話,我認為最大的變化就是平易了,親切了,與普通百姓貼得更近了。


    所以,還是設主持人好。


    主持人的出現,仿佛是一夜之間的事,忽拉一下就湧出這麽多!電視的,報紙的,電台的,而且個頂個的美麗、大方、青春、瀟灑,像早就準備好了似的。這也說明我們民族文化素質的整體提高:我們不乏主持人。


    我在一篇小文裏曾提到,主持人的行當是聰明人的事業,是有學問的人幹的,你會閉著眼睛唱歌、隻用一根腿站著寫文章,但不一定能當主持人。我在這裏重複地說一下的時候,就不再有諷刺的意味兒。你跟她(他)們啦呱,她們一口一個板塊兒“,一口一個”製作,哎,很專業;再一了解,還都有大專以上的學曆,有的幹脆就是碩士或博士研究生,很有學問。真的,這是個嶄新的需要綜合性的學問、修養和氣質的行當,跟過去的播音員念稿子完全是兩個概念。


    前不久,有幸做了一次濟南經濟電台“三味書屋”“板塊兒”的嘉賓主持。主持小姐當然就如我上麵所說,所有好主持人的特點她都具備,重要的是她還從容。她在那裏直播,手頭僅有一個簡單的要我回答問題的提綱,她自己卻沒有半點文字的東西,完全靠臨場發揮,而且發揮得還很內行、很到位。你同時還能感覺到她在引著你走的過程當中對你默默地關照,不給你出難題,不令你尷尬,有好說的話留給你說,不搶戲。她下班的時候,就挎著個小塑料籃子,裏麵裝著些唱片、書籍之類,如同農村姑娘趕集上店似的,嘻嘻哈哈、蹦蹦噠噠,別有一番清新純淨的韻味兒。


    ……你就覺得主持人這個工作真美麗啊!當然嘍,主持人的本身也是很美、美麗的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玉堂閑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玉堂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玉堂並收藏玉堂閑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