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實驗,與艱難的思考,結論,則幾乎令所有人困惑不解。
量子力學呈現的世界,有悖常理,不過,從一百多年前到今天,無數白大褂們的努力匯聚在一起,還是逐漸讓人類瞥見了物質世界的本相。
物質,不論是否被觀測,都無時無刻不處於量子疊加態,對方然而言,這已經是一個可以理解、甚至可以接受的事實。
人的意識活動,作為客觀存在之腦神經係統與生物電,或者意識模擬器與生物電的組合,必然也符合量子力學的規則,但是與一切客觀存在迥異,這,畢竟正是“自我”,那麽這正在感知、正在思考的自我意識,
也量子態的疊加嗎。
這一點,舊時代的著名學者,羅傑*彭羅斯曾經有過論述,意見是“確乎如此”。
人的意識活動,本質上,是腦神經係統的物質運動,從這一點上講,彭羅斯教授的判斷,並沒有錯,意識活動的確與量子力學息息相關。
但,這並不是“薛定諤的貓”實驗中,用以解釋“既死又活”的貓仔之波函數坍縮的理由,這一點,羅傑*彭羅斯的看法,就未見於公開資料,方然隻能大概的揣測一下,這些前沿研究者的真實想法。
說白了,“我”,這正在思考、感知的自己,
隻是“我”的物質基礎,模擬器與生物電的量子態中,微不足道的一態。
這一點,在前幾天的思考過程中,方然已經接受的差不多。
現在,他則在這樣的思維層次上,更進一步,明確“我”在物理範疇內的感知極限。
很顯然,既然隻是量子疊加態中的一態,人類意識思維對客觀世界的感知能力,必然極其有限,有限到完全無從感知任何量子疊加態,而隻能憑自身的感覺器官,窺看到大千世界這量子疊加態中,與自我思維綁定的那一態。
正如兩個心機極重的人,在交往中,即便每一個都由無數性格、思維與意識組成,甚至可以形容為“千麵人”,彼此觀察時,
卻隻能看到對方“麵向”自己的那一麵。
站在人的立場上,客觀世界原本是什麽樣子,這根本沒意義,既然人類很早就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明白這一道理,那麽現在的量子態疊加,道理也是一樣,即便有無窮多種量子態疊加在一起,“自我”也絕對無法察覺。
這,正如三維世界裏的生物,不論怎樣努力,
都無法進入四維空間。
人類所處的世界,目前看來,宏觀上符合三維空間的定義,而時間則不被認為是空間本身的一種屬性。
既然身處其間,不用講,人的自我意識,顯然也位於這樣的三維空間內。
運用數學上的工具,加以想象,在認識、分析與理解三維空間的基礎上,人們並不難進一步摹想到四維空間,甚至於,數學領域的專業人士,可以憑空想象更高維度、甚至無窮維的空間是什麽樣子。
但想象是一回事,身臨其境,又是另一回事。
不論怎樣摹想,用盡手段,被維度法則禁錮在三維空間內的人,都絕對無法進入更高維的空間,就連確證更高維空間存在的實驗,都很難行得通。
這一點,尋常人都有體會,想象高維隻是一種頭腦體操,對觸碰更高維空間,並無幫助。
量子疊加態的認知,也是這樣,哪怕建立起一整套量子力學的理論,自我意識,生而被限定在某一態的存在,也沒辦法窺見自身、或者周遭環境的無窮多種量子態,至多隻能通過實驗,間接覺察其存在。
不過,這樣一來,量子力學理論,豈非就是百無一用的空中樓閣嗎。
一邊整理思路,一邊冒出這樣的念頭,方然知道,自己的想法並不正確,自從量子力學誕生後,多少年來,科技領域的諸多成就,從氫彈、到電子計算機,
事實上都有賴於量子理論。
他的想法,也絕非要否定量子力學的實踐指導作用,而是站在人的自我意識之立場,認識到周遭環境、乃至於自身的無窮多種量子態,
事實上根本等同於一點也不存在。
無法觀測,無法覺察,用任何手段去探測,也隻能得到物質那早已綁定的一態,倘若整天在經典物質世界裏打轉,人類,又怎能跨越量子態之間的藩籬,窺見自身、或者周遭世界的另外模樣。
但是……
真的一點辦法也沒有嗎,
回憶這些天,查詢、瀏覽過的資料,方然並不這樣認為。
斯蒂芬*霍肯,在前一年的“芒種”封閉城中見麵,當時的對話,聲線仍言猶在耳,方然的確記得,霍肯教授對自己說過,
科學技術的發展,手段,是多樣化的,並不一定要仰賴更強大的粒子加速器。
事實上,自從西曆1530年代以來,淨土研究機構裏,很多人正在進行一係列的量子力學研究,從理論、到應用,也取得了若幹成果,量子計算機的逐步實用化,以及凝聚態物理、高能物理等領域的成果,
都是這一係列探索的回報。
教授的話,uu看書 .uuansu 當時,在轎車裏一邊仰望星空、一邊聆聽,方然的感觸有限,彼時,他還沉浸在“星辰大海或永不可達”的忐忑不安中。
但後來,特別是幾天前,和丁仲義圍繞“薛定諤的貓”進行探討,
他才明白了教授的話中含義。
斯蒂芬*霍肯,他實際上想要告訴自己,人類的未來,乃至宇宙的未來,未必一定會像人類所想象的那樣,完全基於眼前的觀測現實。
按經典理論的分析,結合現實,人類眼中的宇宙浩瀚無際,星係之間的距離,何其遙遠,走向星辰大海的概率幾近於零,這判斷,並不是說沒道理,而是以量子力學的視角觀察,自我,文明,乃至宇宙,
卻未必是如今第一眼看到的模樣。
甚至於,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一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物理法則,
也未必會在別樣的宇宙、異度的空間內,仍然與眼前的一切完全相同,完全適用。
量子力學呈現的世界,有悖常理,不過,從一百多年前到今天,無數白大褂們的努力匯聚在一起,還是逐漸讓人類瞥見了物質世界的本相。
物質,不論是否被觀測,都無時無刻不處於量子疊加態,對方然而言,這已經是一個可以理解、甚至可以接受的事實。
人的意識活動,作為客觀存在之腦神經係統與生物電,或者意識模擬器與生物電的組合,必然也符合量子力學的規則,但是與一切客觀存在迥異,這,畢竟正是“自我”,那麽這正在感知、正在思考的自我意識,
也量子態的疊加嗎。
這一點,舊時代的著名學者,羅傑*彭羅斯曾經有過論述,意見是“確乎如此”。
人的意識活動,本質上,是腦神經係統的物質運動,從這一點上講,彭羅斯教授的判斷,並沒有錯,意識活動的確與量子力學息息相關。
但,這並不是“薛定諤的貓”實驗中,用以解釋“既死又活”的貓仔之波函數坍縮的理由,這一點,羅傑*彭羅斯的看法,就未見於公開資料,方然隻能大概的揣測一下,這些前沿研究者的真實想法。
說白了,“我”,這正在思考、感知的自己,
隻是“我”的物質基礎,模擬器與生物電的量子態中,微不足道的一態。
這一點,在前幾天的思考過程中,方然已經接受的差不多。
現在,他則在這樣的思維層次上,更進一步,明確“我”在物理範疇內的感知極限。
很顯然,既然隻是量子疊加態中的一態,人類意識思維對客觀世界的感知能力,必然極其有限,有限到完全無從感知任何量子疊加態,而隻能憑自身的感覺器官,窺看到大千世界這量子疊加態中,與自我思維綁定的那一態。
正如兩個心機極重的人,在交往中,即便每一個都由無數性格、思維與意識組成,甚至可以形容為“千麵人”,彼此觀察時,
卻隻能看到對方“麵向”自己的那一麵。
站在人的立場上,客觀世界原本是什麽樣子,這根本沒意義,既然人類很早就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明白這一道理,那麽現在的量子態疊加,道理也是一樣,即便有無窮多種量子態疊加在一起,“自我”也絕對無法察覺。
這,正如三維世界裏的生物,不論怎樣努力,
都無法進入四維空間。
人類所處的世界,目前看來,宏觀上符合三維空間的定義,而時間則不被認為是空間本身的一種屬性。
既然身處其間,不用講,人的自我意識,顯然也位於這樣的三維空間內。
運用數學上的工具,加以想象,在認識、分析與理解三維空間的基礎上,人們並不難進一步摹想到四維空間,甚至於,數學領域的專業人士,可以憑空想象更高維度、甚至無窮維的空間是什麽樣子。
但想象是一回事,身臨其境,又是另一回事。
不論怎樣摹想,用盡手段,被維度法則禁錮在三維空間內的人,都絕對無法進入更高維的空間,就連確證更高維空間存在的實驗,都很難行得通。
這一點,尋常人都有體會,想象高維隻是一種頭腦體操,對觸碰更高維空間,並無幫助。
量子疊加態的認知,也是這樣,哪怕建立起一整套量子力學的理論,自我意識,生而被限定在某一態的存在,也沒辦法窺見自身、或者周遭環境的無窮多種量子態,至多隻能通過實驗,間接覺察其存在。
不過,這樣一來,量子力學理論,豈非就是百無一用的空中樓閣嗎。
一邊整理思路,一邊冒出這樣的念頭,方然知道,自己的想法並不正確,自從量子力學誕生後,多少年來,科技領域的諸多成就,從氫彈、到電子計算機,
事實上都有賴於量子理論。
他的想法,也絕非要否定量子力學的實踐指導作用,而是站在人的自我意識之立場,認識到周遭環境、乃至於自身的無窮多種量子態,
事實上根本等同於一點也不存在。
無法觀測,無法覺察,用任何手段去探測,也隻能得到物質那早已綁定的一態,倘若整天在經典物質世界裏打轉,人類,又怎能跨越量子態之間的藩籬,窺見自身、或者周遭世界的另外模樣。
但是……
真的一點辦法也沒有嗎,
回憶這些天,查詢、瀏覽過的資料,方然並不這樣認為。
斯蒂芬*霍肯,在前一年的“芒種”封閉城中見麵,當時的對話,聲線仍言猶在耳,方然的確記得,霍肯教授對自己說過,
科學技術的發展,手段,是多樣化的,並不一定要仰賴更強大的粒子加速器。
事實上,自從西曆1530年代以來,淨土研究機構裏,很多人正在進行一係列的量子力學研究,從理論、到應用,也取得了若幹成果,量子計算機的逐步實用化,以及凝聚態物理、高能物理等領域的成果,
都是這一係列探索的回報。
教授的話,uu看書 .uuansu 當時,在轎車裏一邊仰望星空、一邊聆聽,方然的感觸有限,彼時,他還沉浸在“星辰大海或永不可達”的忐忑不安中。
但後來,特別是幾天前,和丁仲義圍繞“薛定諤的貓”進行探討,
他才明白了教授的話中含義。
斯蒂芬*霍肯,他實際上想要告訴自己,人類的未來,乃至宇宙的未來,未必一定會像人類所想象的那樣,完全基於眼前的觀測現實。
按經典理論的分析,結合現實,人類眼中的宇宙浩瀚無際,星係之間的距離,何其遙遠,走向星辰大海的概率幾近於零,這判斷,並不是說沒道理,而是以量子力學的視角觀察,自我,文明,乃至宇宙,
卻未必是如今第一眼看到的模樣。
甚至於,在量子力學的框架內,一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物理法則,
也未必會在別樣的宇宙、異度的空間內,仍然與眼前的一切完全相同,完全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