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最高目標,是其自我實現”,為滿足這一目標而踐行的全民科研,沒有運動,沒有口號,完全是阿達民根據現有情況而做出的預測。
在一個生活無憂、未來無懼的時代,任何個體的最終選擇,都必然是“探尋未知”。
隻有探尋未知,才能真正獲得前所未見的東西,
才能真正滿足一個人的好奇心。
除此之外,便是人文領域的自由創造,在既有成果的框架內重新排列、組合,也是自我實現的一個重要方麵。
出於這種考慮,哪怕在臨時過渡的“虛擬世界”,科學研究也必須有通暢的渠道。
一個宏大而精密的“世界”,與連接客觀世界的“橋”,全部工程將在未來十到二十年內完成,這是阿達民為民眾準備的一切。
不知不覺,午餐就此結束,費曼教授準備進入“混沌”繼續工作,在中樞附屬設施的入口處,與對方道別時,他有心說幾句衷心的感謝,話剛出口,“阿達民”就擺擺手將其打斷,他並不認為蓋亞淨土是自己一手締造:
“你相信唯物史觀嗎,教授?
今天的一切,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世界,不消說,每一個原子都浸透了無數前人的汗水、眼淚與鮮血;
為全人類命運而奮鬥過的所有人,都值得緬懷。
相比之下,我,一個苟活到今天的參與者,或者,執行者,其實也沒多麽不同。
什麽是唯物史觀,機械套用到今天的人類文明身上,是否可以說,即便沒有我這個管理員的存在,人類,也能度過it大潮的侵襲,浴火重生,建立起今天的蓋亞淨土?
不,我本人並不這樣認為。
但是,從宏觀的層麵,更全局的角度,我們恐怕卻不得不承認,‘唯物主義曆史觀’那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正確性。
試想一下,以宇宙之浩瀚無垠,恒星,星係,數量簡直是無窮無盡,可能產生複雜構造體、乃至生命的機會,同樣近乎於無窮,經曆過漫長演化,產生智慧生物、進而產生文明的可能性,在如此巨大的基數之上,十分巨大。
即便誕生在蓋亞的人類文明,沒有挺過it大潮的洗禮,以終產者一人獨存、或者其他方式,導致文明終結,無盡的宇宙之中,也必然會有其他文明幸存下來;
它們,正如曾經的我們,會憑借自己的努力,邁過這一道橫亙在舊時代與新時代之間的天塹。
從這種角度理解,什麽是唯物主義的曆史觀?
生命也好,智慧生物也罷,乃至於群體、社會、文明,都是客觀世界演化的必然產物;
而蓋亞淨土的今天,則是一個文明演進到全新高度的成果;
這種演進的成果,放眼宇宙,是遲早必然會出現的,這一點,並不因任何智慧生物的主觀意識而改變。
麵對這注定的出現,我們人類,又究竟做了什麽?
唯物史觀,並不是一介萬靈藥;
恰恰相反,正因這顛撲不破之客觀規律的存在,人類,才必須鼓起勇氣,砥礪前行,用自己的雙手拯救自己,拯救文明,直到蕩滌這世間一切的罪惡。
曆史,並不是憑空著就,未來,也不會自己降臨,一個人,一個群體,乃至一個文明,在尊重並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隻有堅定信念,不懈奮鬥,才能舉起科學這柄利劍,去對抗這喜怒無常的大自然。
什麽是唯物史觀,是說宇宙之大,浩渺無垠,必定會誕生出一個,乃至無數個燦爛輝煌的文明,綿延至今,直到久遠的未來;
但是人類文明,是否屬於這行列中的一員,還是盛極而衰、徹底滅亡,
則取決於其中每一個人的努力,取決於每一個人,在麵對挫折,困難,逆境乃至絕境時,
究竟會何去何從。”
“閣下,你所講的這些,——我其實一直也有同感。”
身為理論物理研究者,民眾眼中,似乎是一不食人間煙火的學術大師,理查德*費曼對傳統意義上的鄭智、曆史,並不甚關注,但身在這波瀾壯闊的時代,並沒有哪一個人,會毫不關注全人類剛剛經曆的一切。
今天,蓋亞淨土的所有資訊,保存在“盤古”等係統數據中的資料,完全對蓋亞淨土的每一個人公開,教授也因此而知曉這一段曆史,
以及書寫其中的,那些驚心動魄、或氣蕩山河的往事。
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文明,從來沒有什麽法則來保駕護航,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實現任何驚人的成就,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
譬如人類,在舊時代的1500年前後,若非因為當時的濱海邊疆大區之管理員——李鐵兵的抉擇,犧牲自己而促成兩個大區的合並,接下來,即便以阿達民之能,恐怕也無法打贏一切全憑實力說話的全麵內戰。
一旦那種情況發生,看書 ww.uukanshu今天的世界,會掌控在什麽樣的管理員手中,結局就殊難預料。
從這一角度,甚至也可以認為,正是李鐵兵、以及其他曆史上的關鍵人物,締造了人類曆史,改變了人類文明的走向;
但此時此刻,聆聽過管理員的話,理查德*費曼也不得不承認,
他說的這一切都完全正確。
仰望星空,宇宙,是如此的廣闊,存在至少有一百四十億年之久的無邊無際之中,如果人類認定,竟隻有人類文明這唯一的產物,這未免太自大。
試想,就在自己與阿達民對話的這一時三刻,就有位於遙遠不可想象之星係中的某文明,深陷自動化、智能化、無生命化的漩渦,最終被毫無自我意識、卻擁有強大暴力的機器所毀滅,化為星空下的塵埃;
甚至於,考慮到宇宙的誕生,至少有一百四十億年之久,此時此刻,恐怕也必然會有無數文明的殘跡、廢墟;
或者被機器盤踞,或僅管理員獨存,甚而更被天文災難二次毀滅的遺跡,
在無邊無際的暗夜中漂浪。
將目光從這驚悚一幕上挪開,投向希望,就在同一時刻,也必定有無數仍然發展、繁榮,延續至今,並將繼續存在下去的文明,在廣袤的星辰大海之中,開枝散葉,探尋未知,循著客觀規律的腳印,闊步向前。”
在一個生活無憂、未來無懼的時代,任何個體的最終選擇,都必然是“探尋未知”。
隻有探尋未知,才能真正獲得前所未見的東西,
才能真正滿足一個人的好奇心。
除此之外,便是人文領域的自由創造,在既有成果的框架內重新排列、組合,也是自我實現的一個重要方麵。
出於這種考慮,哪怕在臨時過渡的“虛擬世界”,科學研究也必須有通暢的渠道。
一個宏大而精密的“世界”,與連接客觀世界的“橋”,全部工程將在未來十到二十年內完成,這是阿達民為民眾準備的一切。
不知不覺,午餐就此結束,費曼教授準備進入“混沌”繼續工作,在中樞附屬設施的入口處,與對方道別時,他有心說幾句衷心的感謝,話剛出口,“阿達民”就擺擺手將其打斷,他並不認為蓋亞淨土是自己一手締造:
“你相信唯物史觀嗎,教授?
今天的一切,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世界,不消說,每一個原子都浸透了無數前人的汗水、眼淚與鮮血;
為全人類命運而奮鬥過的所有人,都值得緬懷。
相比之下,我,一個苟活到今天的參與者,或者,執行者,其實也沒多麽不同。
什麽是唯物史觀,機械套用到今天的人類文明身上,是否可以說,即便沒有我這個管理員的存在,人類,也能度過it大潮的侵襲,浴火重生,建立起今天的蓋亞淨土?
不,我本人並不這樣認為。
但是,從宏觀的層麵,更全局的角度,我們恐怕卻不得不承認,‘唯物主義曆史觀’那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正確性。
試想一下,以宇宙之浩瀚無垠,恒星,星係,數量簡直是無窮無盡,可能產生複雜構造體、乃至生命的機會,同樣近乎於無窮,經曆過漫長演化,產生智慧生物、進而產生文明的可能性,在如此巨大的基數之上,十分巨大。
即便誕生在蓋亞的人類文明,沒有挺過it大潮的洗禮,以終產者一人獨存、或者其他方式,導致文明終結,無盡的宇宙之中,也必然會有其他文明幸存下來;
它們,正如曾經的我們,會憑借自己的努力,邁過這一道橫亙在舊時代與新時代之間的天塹。
從這種角度理解,什麽是唯物主義的曆史觀?
生命也好,智慧生物也罷,乃至於群體、社會、文明,都是客觀世界演化的必然產物;
而蓋亞淨土的今天,則是一個文明演進到全新高度的成果;
這種演進的成果,放眼宇宙,是遲早必然會出現的,這一點,並不因任何智慧生物的主觀意識而改變。
麵對這注定的出現,我們人類,又究竟做了什麽?
唯物史觀,並不是一介萬靈藥;
恰恰相反,正因這顛撲不破之客觀規律的存在,人類,才必須鼓起勇氣,砥礪前行,用自己的雙手拯救自己,拯救文明,直到蕩滌這世間一切的罪惡。
曆史,並不是憑空著就,未來,也不會自己降臨,一個人,一個群體,乃至一個文明,在尊重並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隻有堅定信念,不懈奮鬥,才能舉起科學這柄利劍,去對抗這喜怒無常的大自然。
什麽是唯物史觀,是說宇宙之大,浩渺無垠,必定會誕生出一個,乃至無數個燦爛輝煌的文明,綿延至今,直到久遠的未來;
但是人類文明,是否屬於這行列中的一員,還是盛極而衰、徹底滅亡,
則取決於其中每一個人的努力,取決於每一個人,在麵對挫折,困難,逆境乃至絕境時,
究竟會何去何從。”
“閣下,你所講的這些,——我其實一直也有同感。”
身為理論物理研究者,民眾眼中,似乎是一不食人間煙火的學術大師,理查德*費曼對傳統意義上的鄭智、曆史,並不甚關注,但身在這波瀾壯闊的時代,並沒有哪一個人,會毫不關注全人類剛剛經曆的一切。
今天,蓋亞淨土的所有資訊,保存在“盤古”等係統數據中的資料,完全對蓋亞淨土的每一個人公開,教授也因此而知曉這一段曆史,
以及書寫其中的,那些驚心動魄、或氣蕩山河的往事。
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文明,從來沒有什麽法則來保駕護航,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實現任何驚人的成就,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
譬如人類,在舊時代的1500年前後,若非因為當時的濱海邊疆大區之管理員——李鐵兵的抉擇,犧牲自己而促成兩個大區的合並,接下來,即便以阿達民之能,恐怕也無法打贏一切全憑實力說話的全麵內戰。
一旦那種情況發生,看書 ww.uukanshu今天的世界,會掌控在什麽樣的管理員手中,結局就殊難預料。
從這一角度,甚至也可以認為,正是李鐵兵、以及其他曆史上的關鍵人物,締造了人類曆史,改變了人類文明的走向;
但此時此刻,聆聽過管理員的話,理查德*費曼也不得不承認,
他說的這一切都完全正確。
仰望星空,宇宙,是如此的廣闊,存在至少有一百四十億年之久的無邊無際之中,如果人類認定,竟隻有人類文明這唯一的產物,這未免太自大。
試想,就在自己與阿達民對話的這一時三刻,就有位於遙遠不可想象之星係中的某文明,深陷自動化、智能化、無生命化的漩渦,最終被毫無自我意識、卻擁有強大暴力的機器所毀滅,化為星空下的塵埃;
甚至於,考慮到宇宙的誕生,至少有一百四十億年之久,此時此刻,恐怕也必然會有無數文明的殘跡、廢墟;
或者被機器盤踞,或僅管理員獨存,甚而更被天文災難二次毀滅的遺跡,
在無邊無際的暗夜中漂浪。
將目光從這驚悚一幕上挪開,投向希望,就在同一時刻,也必定有無數仍然發展、繁榮,延續至今,並將繼續存在下去的文明,在廣袤的星辰大海之中,開枝散葉,探尋未知,循著客觀規律的腳印,闊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