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時分,在草木眼影之間活動的病患,並不算多,穿著防護服的“替身”看起來與一般醫護人員無異,在公園裏行走,阿達民得以近距離接觸這些年紀不一的病人,並通過傳音器與他們交談。


    隔離區內的患者,與其他機構的情形,大致仿佛,除因治療原因而免疫暫時低下外,就是一些先天或後天的免疫缺陷者。


    出於治療目的,抑製一個人的免疫係統,這聽起來挺怪,其實是臨床上的常見招數。


    人類的免疫係統,在科普時,往往會被擬人化為“軍隊”,時刻與入侵的微生物大軍殊死作戰,事實上也的確可以這樣認為,這種戰爭,主要以化學戰的方式呈現,而人體並非金剛不壞,被炮火殃及也在所難免。


    事實上,這種炮火殃及,還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甚至導致患者的死亡。


    說起來很奇怪,但事實如此,在很多致命性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對身體造成嚴重損害的,並非微生物本身,而是免疫係統的連天炮火。


    在一些極端情況下,這種誤傷,才是引發死亡的主要原因。


    免疫係統一旦行動起來,必然損害肌體,而如果其按兵不動,微生物又會肆虐,看起來這就是一個誤解的悖論。


    不過,在人類掌握了先進的醫療技術,可以通過藥物、理療乃至微機械介入等方式,大規模清除侵入人體、瘋狂繁殖的微生物,即便無法直接清除,譬如病毒,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抑製其擴增,就不再需要免疫係統的大暴走。


    這時,通過適當的手段,暫時抑製人體的免疫係統,反而對治療和康複有益。


    新時代的醫療,情況,大抵如此,至於舊時代之免疫抑製最常采用的領域——組織移植,在西曆1520年的今天,則已近乎絕跡。


    除某些研究機構,還適當保留外,蓋亞淨土民眾的一切組織、器官疾患,都已完全進入自體組織培養、移植的新階段,排異反應不複存在,精密手術後,就無須再長期服用免疫抑製劑,甚至抗凝藥都可以少用。


    完全無菌的地下空間,在醫療研究機構中,也相當奢侈,這樣的條件並不是每一處研究機構都有,其也承擔相應的研究任務。


    參觀過後,離開研發機構之前,阿達民又詢問民眾的殘疾矯正情況。


    殘疾,一般指身體組織、機能的相對欠缺,這是任何時代都司空見慣的現象,不僅如此,還往往會被有意無意的忽視。


    舊時代的聯邦,哪怕在歌舞升平的時代,人口中的殘疾比率也一直在10%左右徘徊,三億人口中,會有三千萬人有各種類型、程度的殘疾,其中尤以聽力、語言與智力方麵居多,合計達一千五百萬以上。


    放眼全世界,10%的殘疾比例,在各國也大致一樣,而在大規模戰爭、饑荒、動亂後,


    這數字還會變的更高。


    西曆十五世紀初,貧窮、落後的南方大陸動亂頻仍,暴虐的軍閥投資,為阻止民眾投票自決,竟然到處抓人砍掉其一隻右手。


    沒有右手,便無法在登記頁按手印,進而喪失投票權。


    一場這樣的浩劫過後,可想而知,當地民眾的殘疾率會飆升到什麽程度,生產力又會遭遇怎樣的重創。


    文明倒退,經曆何其慘痛,不過人類文明也有積極的另一麵,在現代社會,對殘疾人的關照程度也大有提升,不僅生活條件相比古代大有改善,還在就醫、就業、生活保障等方麵,多少有相應的優待。


    這種優待,考慮到殘疾人的勞動力,價值普遍低於常人,顯然不是一小撮頂層、有產者、統治階層的良心發現,


    而是無數勞動者鬥爭成果的一部分。


    事實上,也正是由於常人,皆有因意外、疾病等原因,成為殘疾人之一員的風險,頂層才有必要善待後者,以免前者觸景生情,聯想到自己一旦罹難後的處境,而激發出莫大憤懣,同仇敵愾起來鬥爭。


    原因既然如此,可想而知,在資產主義窮途末路、蓋亞大戰如火如荼的舊時代末年,


    這一切優待也即不複存在。


    接下來,全麵核戰爆發,管理員間的多年內鬥,極其惡劣的生存條件讓大批殘疾人死於非命,人類群體的殘疾率卻不降反增,原因不言自明,在戰爭荼毒與自相殘殺的恐怖狀態下,一個人必須運氣夠好,才能完好的活到戰後。


    到西曆1509年,據統計,蓋亞淨土範圍內的兩千六百萬民眾,其中竟有近百分之二十,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疾。


    如何對待這些殘疾人,顯然,是對新生文明的一大考驗。


    這種考驗,uu看書 ww.ukanshu 並不是針對全局策略,阿達民已經表態,蓋亞淨土將踐行共生主義製度,最終實現全人類的徹底解放,當然不可能拋棄這些罹患不幸者。


    gmc的對策,則是在現有技術、資源條件下,為全體民眾提供盡可能好的服務。


    針對殘疾群體,這一做法,顯然需要大量的醫療投入,對照蓋亞淨土大區每年幾百億噸標準煤的能源產出,看似微不足道,然而計算到每一個細節,按最高標準,則所需的投入也絕不是小數目。


    現在,坐到監控室的折疊椅上,在平常幾乎沒人踏足的房間裏,觀看北大陸各定居點內的殘疾人生活狀況,方然對這一點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對一個殘疾人而言,怎樣的服務,才能最大限度的改善生活;


    當然是將其殘疾徹底治愈。


    而這一點,以舊時代的醫療水平,在很多領域還力有不逮,或者成本太高昂。


    時間進入1510年,蓋亞淨土大區成立後不久,阿達民就下令,大力開展此前一度被荒廢、甚至被認為無用的人體醫療工程研究。


    修複人體,在各種意義上,顯然是一種為人服務的技術,在it浪潮席卷大地的舊時代末期,管理員的設想,不謀而合,幾乎都認為機器將完全取代人。


    既然如此,便無再大費周章研究的必要,任其自生自滅即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不下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陽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陽電並收藏永不下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