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生活的每一天都潛伏著風險,今天的蓋亞淨土,秉承“一個也不能少”的原則,事實上正在提供7*24小時的全方位無死角照看服務,不論意外的跌倒,還是吃飯時窒息,乃至爆發性的急症,都有完善的應對策略。


    目標,隻有一個,在全民遷入“意識模擬器”之前,


    避免任何“意外下車”的悲劇。


    一切盡量做到最好,投入固然巨大,與蓋亞淨土的年能源總產量相比,到也算不得多麽沉重的負擔。


    取得的成績則是,在剛剛過去的西曆1519年,蓋亞淨土的死亡數字低到了不可思議的2。


    第一個案例,原因是烏拉爾區某地下城的意外事故,地熱機組過載、繼而爆炸,震動讓附近某位老者“以一很奇怪的方式,被銳器戳中腦組織”,由於角度刁鑽,受害者當時隻伏案不動,監控係統並未在第一時間發現。


    直到體征監控手環發現異常,才啟動應急流程,最終,由於錯過了救治時機而導致其成為植物人,複蘇希望渺茫。


    “植物人”,是比較委婉的說法,當事者實際上已接近於腦死亡。


    而另一個案例,則發生在南大陸的某醫療機構,某罹患遺傳性結締組織溶解症的病人,長期在醫療機構接受治療,因病情危重而被列入“意識遷移”等待名單。


    然而在轉運過程中,一次緊急進行的對症處置未能奏效,導致其生命體征消失。


    這兩起死亡案例,放在舊時代,根本就算不得一回事,前者至多驚動當地醫療與警察機構,後者則是尋常的回天乏術,放在每天幾十萬的死亡案例中,毫不起眼,甚至沒有一點被挑出來研究的價值。


    但是對蓋亞淨土,一個即將跨越奇點、全民永生的文明,


    這就令方然十分難以忍受。


    雖然,分析這兩起死亡案例,皆事出有因,撇開當事者的年齡、身體狀況,完全可以認為是工程實踐層麵的“沒有百分之百可靠性”。


    一旦從理論進入現實,百分之百的可靠性都是無法存在的,這是客觀規律。


    即便如此,麵對兩人死亡的現實,阿達民仍陷入了一場反思,繼而對“盤古”下達指示,盡一切可能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


    說白了,就是加大投入,不僅定居點的監控、保障體係要加強,


    醫療機構與“意識遷移”工程的準備,也要追加投入,保證不任何一個同類掉隊。


    尤其是第二例,死亡,對一個身染惡疾之人,似乎可以想見,即便以人類當今的發達醫療技術,也未見得能醫治所有疾病,而要將這些瀕死之人提前遷移到“模擬器”,長途轉運則是一薄弱環節。


    從醫療機構到“意識遷移”工程所在地,一係列維生保障不可謂不完善,但總歸無法與機構中的條件相比。


    根據asa的統計,截至西曆1519年,蓋亞淨土範圍內共有近兩千人,性命危在旦夕,或者年齡老邁、身體老朽,或者惡疾遷延、難以治愈,總之,其血肉之軀都難以再續,如不想繼續承受風險,就必須盡早遷入“意識模擬器”。


    那麽意識遷移,各方麵的準備又怎樣了呢。


    西大陸的“混沌”中樞,開工近十年來,已完成工程總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擬安置其中的第一代“意識模擬器”,基於現有信息、微電子與生命科學領域技術水平的型號,如今正抓緊生產、調測,預計到年投入使用。


    到那時,第一批次容量超百萬,蓋亞淨土民眾中的年邁、染病等高危人員,似乎便可盡數遷入,然而係統容量雖大,遷移過程,卻需要龐大體係的支持和必要的時間,瓶頸就會出現在這一環節。


    一個人,從連接“意識模擬器”到完成遷移,以目前的技術手段,至少也需要十二到十八個月的時間。


    進一步的,如果要保持其絕大部分記憶,所需時間還會更長。


    而今天的蓋亞淨土,能執行“意識遷移”這一操作的係統,搜遍所有機構,也隻有寥寥上百套左右。


    係統容量雖大,入口,卻如此狹窄,這一失配在“盤古”預料之中,對策,似乎也很直白,不計成本的大建意識遷移設施即可。


    但考慮到此類設施“十萬噸標準煤起步”的成本,短期內盡數遷移並不現實。


    今天的蓋亞淨土,人口年齡分布,參差不齊,原則上以一個年齡為界,逐步遷移到“混沌”係統之中,是比較穩妥的做法。


    相應的,考慮未來世界的人,若想仍然以人類的身份生活,血肉之軀,又必然有一定的使用壽命,那麽“意識遷移”的反向操作,也應該有適當的規模,讓文明中的全體民眾,uu看書 .uukanhu.m 均勻的分批次使用,是一種比較可行的策略。


    按此計劃,用不著“盤古”告知,方然也能估計出一個大概的數字:


    意識遷移係統的接口量,需要約四十五萬。


    一個人,從“降生”到“離世”,以傳統的人類之外在,活躍在未來的人類社會之中,時間跨度可以有多長,又需要有多長,


    這其實相當隨意,可以由阿達民來指定。


    而方然的設想,則來自於西大陸文明的一些靈感,結合現實,認為一個人在世間的“輪回”,既不宜太漫長,也不能太短暫,以舊時代末期的人口平均壽命、生活質量等因素,確定在六十年比較好。


    在列強文中,有一個特定的詞匯來稱呼,叫做“甲子”。


    離開特殊護理病房,繼續向前,進入一片相對開闊的地下空間,在這裏,阿達民見到了791地下設施裏的“露天公園”。


    這地方,方然一點也不陌生,在進入開闊空前前,“替身”先經過清除表麵微生物的洗消區,又套上厚重的防護服,才能在鳥語花香的公園裏行走,並,接近那些因各種原因而畏懼微生物,隻能在隔離區生活的病患。


    微生物,對一個免疫係統正常的人,也是挺棘手的麻煩。


    而對因種種原因而體質低下、免疫遲鈍的病患,則往往是一種致命的威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不下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陽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陽電並收藏永不下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