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6年,新生的人類文明,剛剛劃出第七個歲月的年輪。
但,對至今活在蓋亞的每一個人而言,時間的腳步,卻已經是清晰可聞。
畢竟從1506年算起,到今天,人類已整整十年沒有再繁衍過,蓋亞淨土年齡最小的民眾,也已經有九歲,再往後看去,人口的階梯便戛然而止,沒有熙熙攘攘的後來者,隻有一大片令人不安的空白。
禁止繁衍,避免人口持續攀升,是追尋永生的必然代價。
不過,一旦真決定這麽做,作為阿達民,方然就必須承擔可能的風險,如果在民眾依賴科技續命、最終回天乏術之前,“意識遷移”沒有研發成熟,
則人類就很有可能滅絕。
一個群體,隻有老人不斷離世,而沒有新人不斷補充,滅絕是當然的結局。
今天的蓋亞淨土,在通向文明20時代的路上,一氣狂飆,看起來的確很快就會有光明的前途,滅絕的陰影,卻還沒有從頭頂完全消散。
一旦追尋永生不成,繁衍,到時候或許還來得及,所以也不算太可怕,方然起初還曾這樣安慰自己,但他隨即想到,人類的繁衍能力會受到身體狀況、實質上就是年齡的限製,到那時可能一切都會太晚。
追尋永生,卻可能導致種群滅絕,這是一種很荒謬的未來。
再想到另一方麵,待“意識遷移”技術投入實用後,人類的自我意識將在模擬器中永存,卻不太適宜以這種形式永遠生活下去,目前的規劃,人類仍將通過某種連接手段,操控血肉之軀,在文明之中生活。
不論從哪一角度考量,在蓋亞淨土的科技樹上,人造、乃至人造人,都是必須要研發的成果。
人造人,人類早已有之的一個概念,本身並非尖端的高科技,
至少如果有適當的配子、合子,乃至於胚胎,這種事的難度就還不算太離譜。
在很久以前,準確地講,第四次蓋亞大戰還未爆發之時,不止一個人類割據勢力,就已經進行過這方麵的研究,也取得了相當的成果。
1516年,在位於烏拉爾區的研發機構,參觀相應成果時,“阿達民”身邊的陪同者之中,就有一個來自原尤洛浦大區的人造人拉克絲克萊茵,至於她的上千“同類”,現在則仍沉睡在尤洛浦的地下設施內。
剛被捕獲時,差不多還是一個很懵懂的模樣,現在的拉克絲克萊茵,則已成為研發機構裏的一名工作人員。
阿達民的吩咐,很明確,是在烏拉爾區的腹地建立一座“火種”。
人類,子蒙昧時代走到今天,路途跋涉殊為不易,其間,不僅爆發過無數次內戰,還蒙受過極其可怕的自然災害。
萬幸,不管是內戰,還是自然災害,對尚處於繈褓之中的人類,都沒有造成過滅絕性的打擊,並不是人類多麽頑強、或者運氣好到爆棚,而是人類的若幹群體,分散在蓋亞各地,彼此間從體製、到基因的差異很大,才得以一直延續至今。
但這種“自然備份”的狀態,在今天,卻因人類的大一統而被打破。
今天的人類文明,從上到下,不論體製、還是基因,都達成高度的統一,這對人類萬眾一心、邁向未來,無疑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同時,卻也降低了對抗內外危機的能力,有可能在極端事件中,被威脅一波帶走。
就譬如現在的“追尋永生”,因此而禁絕繁衍,那麽備份的措施也必須要有,哪怕對今天的每一個人都沒有意義,
對全人類,人在文明而言,卻是極端的必須。
“阿達民先生,火種的本體建築工作,預計可以在五年之內完成。
畢竟,這一工程並不需要隔絕微生物,但我們仍有顧慮,如果不隔絕蓋亞表麵的一切微生物,正如您宣稱的第五次蓋亞大戰那樣,一旦遭遇嚴重破壞,火種設施可能會失效,這樣真的沒問題嗎。”
在041研究機構內,與專家們待在一起,阿達民聽到了他們的擔憂。
專家們說的明白,“火種”,一旦人類文明遭遇不測,就會自主培育胚胎、補充人口,並嚐試重建人類文明的大型裝置,本身對可靠性有極高的要求。
而且這種威脅,必定不會是瘟疫、地震這樣簡單,而有可能會是小行星撞擊蓋亞這樣的天文級災難,在這種災難中,“火種”本身也很有可能受損,為此不僅需要極其堅固、可靠的結構設計,更需要完善的生化防範措施。
“你們說的很對。
不過,所謂後備手段這種東西,本來就不能一點點按部就班、以最高標準去慢騰騰的建設,最重要的是盡快形成後備能力。u看書 .uukanshu
至於你們設想中的,具有完善生化隔絕能力的火種,在條件具備時,蓋亞淨土也一樣會動工興建,不論到什麽時候,這樣的手段,都是一個文明必須要有的,尤其在今天這樣的時代,更為必要。”
一邊解釋,一邊在機器人引導下,眾人穿過巨大建築的內的甬道,在代號“火種”的文明重建設施內參觀考察。
一切從指令開始,不出所料,這座龐大而複雜的設施,大部分都由“盤古”負責,人類則基本上隻提出項目要求,並根據研發機構的規劃文檔,對設施的結構、功能等方麵,進行檢查與驗收。
事關人類文明的存續,這種事,交給機器總歸不太妥當。
但又能看什麽呢,行走在甬道內,生命科學領域的白大褂們,臉上都是一副挺新奇的表情,借助“替身機器”瀏覽資料的阿達民則格外關注。
他清楚的知道,脫離機器,脫離人工智能,人類甚至連這一座機構如何運轉,都搞不清楚,事實上根本無法事無巨細、精確到每一個環節,去驗收由強人工智能負責解決的難以想象之工作量。
人類能看明白的,隻是“火種”的總體架構與技術指標。
一千兩百個休眠胚胎,數以百億計的配子、合子,人造體係,乃至管理這一切的弱人工智能控製中樞,這一切,都是延續人類存在的必要手段。
但,對至今活在蓋亞的每一個人而言,時間的腳步,卻已經是清晰可聞。
畢竟從1506年算起,到今天,人類已整整十年沒有再繁衍過,蓋亞淨土年齡最小的民眾,也已經有九歲,再往後看去,人口的階梯便戛然而止,沒有熙熙攘攘的後來者,隻有一大片令人不安的空白。
禁止繁衍,避免人口持續攀升,是追尋永生的必然代價。
不過,一旦真決定這麽做,作為阿達民,方然就必須承擔可能的風險,如果在民眾依賴科技續命、最終回天乏術之前,“意識遷移”沒有研發成熟,
則人類就很有可能滅絕。
一個群體,隻有老人不斷離世,而沒有新人不斷補充,滅絕是當然的結局。
今天的蓋亞淨土,在通向文明20時代的路上,一氣狂飆,看起來的確很快就會有光明的前途,滅絕的陰影,卻還沒有從頭頂完全消散。
一旦追尋永生不成,繁衍,到時候或許還來得及,所以也不算太可怕,方然起初還曾這樣安慰自己,但他隨即想到,人類的繁衍能力會受到身體狀況、實質上就是年齡的限製,到那時可能一切都會太晚。
追尋永生,卻可能導致種群滅絕,這是一種很荒謬的未來。
再想到另一方麵,待“意識遷移”技術投入實用後,人類的自我意識將在模擬器中永存,卻不太適宜以這種形式永遠生活下去,目前的規劃,人類仍將通過某種連接手段,操控血肉之軀,在文明之中生活。
不論從哪一角度考量,在蓋亞淨土的科技樹上,人造、乃至人造人,都是必須要研發的成果。
人造人,人類早已有之的一個概念,本身並非尖端的高科技,
至少如果有適當的配子、合子,乃至於胚胎,這種事的難度就還不算太離譜。
在很久以前,準確地講,第四次蓋亞大戰還未爆發之時,不止一個人類割據勢力,就已經進行過這方麵的研究,也取得了相當的成果。
1516年,在位於烏拉爾區的研發機構,參觀相應成果時,“阿達民”身邊的陪同者之中,就有一個來自原尤洛浦大區的人造人拉克絲克萊茵,至於她的上千“同類”,現在則仍沉睡在尤洛浦的地下設施內。
剛被捕獲時,差不多還是一個很懵懂的模樣,現在的拉克絲克萊茵,則已成為研發機構裏的一名工作人員。
阿達民的吩咐,很明確,是在烏拉爾區的腹地建立一座“火種”。
人類,子蒙昧時代走到今天,路途跋涉殊為不易,其間,不僅爆發過無數次內戰,還蒙受過極其可怕的自然災害。
萬幸,不管是內戰,還是自然災害,對尚處於繈褓之中的人類,都沒有造成過滅絕性的打擊,並不是人類多麽頑強、或者運氣好到爆棚,而是人類的若幹群體,分散在蓋亞各地,彼此間從體製、到基因的差異很大,才得以一直延續至今。
但這種“自然備份”的狀態,在今天,卻因人類的大一統而被打破。
今天的人類文明,從上到下,不論體製、還是基因,都達成高度的統一,這對人類萬眾一心、邁向未來,無疑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同時,卻也降低了對抗內外危機的能力,有可能在極端事件中,被威脅一波帶走。
就譬如現在的“追尋永生”,因此而禁絕繁衍,那麽備份的措施也必須要有,哪怕對今天的每一個人都沒有意義,
對全人類,人在文明而言,卻是極端的必須。
“阿達民先生,火種的本體建築工作,預計可以在五年之內完成。
畢竟,這一工程並不需要隔絕微生物,但我們仍有顧慮,如果不隔絕蓋亞表麵的一切微生物,正如您宣稱的第五次蓋亞大戰那樣,一旦遭遇嚴重破壞,火種設施可能會失效,這樣真的沒問題嗎。”
在041研究機構內,與專家們待在一起,阿達民聽到了他們的擔憂。
專家們說的明白,“火種”,一旦人類文明遭遇不測,就會自主培育胚胎、補充人口,並嚐試重建人類文明的大型裝置,本身對可靠性有極高的要求。
而且這種威脅,必定不會是瘟疫、地震這樣簡單,而有可能會是小行星撞擊蓋亞這樣的天文級災難,在這種災難中,“火種”本身也很有可能受損,為此不僅需要極其堅固、可靠的結構設計,更需要完善的生化防範措施。
“你們說的很對。
不過,所謂後備手段這種東西,本來就不能一點點按部就班、以最高標準去慢騰騰的建設,最重要的是盡快形成後備能力。u看書 .uukanshu
至於你們設想中的,具有完善生化隔絕能力的火種,在條件具備時,蓋亞淨土也一樣會動工興建,不論到什麽時候,這樣的手段,都是一個文明必須要有的,尤其在今天這樣的時代,更為必要。”
一邊解釋,一邊在機器人引導下,眾人穿過巨大建築的內的甬道,在代號“火種”的文明重建設施內參觀考察。
一切從指令開始,不出所料,這座龐大而複雜的設施,大部分都由“盤古”負責,人類則基本上隻提出項目要求,並根據研發機構的規劃文檔,對設施的結構、功能等方麵,進行檢查與驗收。
事關人類文明的存續,這種事,交給機器總歸不太妥當。
但又能看什麽呢,行走在甬道內,生命科學領域的白大褂們,臉上都是一副挺新奇的表情,借助“替身機器”瀏覽資料的阿達民則格外關注。
他清楚的知道,脫離機器,脫離人工智能,人類甚至連這一座機構如何運轉,都搞不清楚,事實上根本無法事無巨細、精確到每一個環節,去驗收由強人工智能負責解決的難以想象之工作量。
人類能看明白的,隻是“火種”的總體架構與技術指標。
一千兩百個休眠胚胎,數以百億計的配子、合子,人造體係,乃至管理這一切的弱人工智能控製中樞,這一切,都是延續人類存在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