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工智能預測未來,仿佛算命,是很不靠譜的一件事。
嚴肅的說法,則是建立數學模型並動用ai進行分析,根據人類文明的大量曆史數據,嚐試推演其未來走向。
這種做法,在計算機應用領域十分尋常,如果模型建立的好,數據也龐大而詳實,在應用適當分析算法的前提下,的確可以獲得一些有價值的結論,譬如各國軍方近年來頻繁進行的虛擬軍演、戰役推演,就屬於此類。
思前想後,沒有糾結太久,方然就放棄了這一想法。
且不論人工智能給出的預測,究竟可不可信,單論自己現在掌控的資源,也並不足以支持如此規模龐大的項目。
在“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就職,同時為ffri-it工作,到目前為止,托馬斯*安生的職業發展十分順利,作為公司在ffri-it的代表之一,不論在夏洛特研發中心、還是在研究院,有權動用的算力都很可觀。
但這動輒pflops級別的算力,並非不受任何監控,沒辦法隨心所欲的去使用。
要洞悉人類文明的未來,與其求助於ai,不如相信直覺。
站在自然科學的立場,這想法,似乎十分荒謬,方然卻有一線隱約的把握,潛意識在提醒自己,他和羅伯特*布朗,也許還有很多其他人的判斷,並沒有錯:
從不知多麽久遠的過去,一直延續至今,人類文明的終點,絕不會是什麽“新時代的奴隸製”。
直覺,當然不一定是對的。
但方然想的很明白,生而為人,在曆史的這一時刻登上時間的列車,該做什麽,能做什麽,實在是清楚而又明白,這一切與列車的遙遠未來,或者車廂裏這大千世界的未來,並沒有任何必然的關聯。
生而為人,一旦踏上列車,就根本沒有了選擇。
所以他的行動,一如既往,無非是以托馬斯*安生的身份,繼續為ibm效命。
暗地裏,則巧妙而謹慎的解析fscim基礎架構,嚐試尋找能夠嵌入後門、繼而掌控網絡節點的機會。
除此之外,一個人的時間、精力畢竟有限,他依然不怎麽關注其他事務。
但弗林特市的暴動,則是例外。
這場暴動,讓方然清醒的意識到,他正活在一個被撕裂的國度。
聯邦的兩分化,標準與過去截然不同,不再是將有產者歸於一邊、勞動者歸於另一邊,而是在新時代經濟運行規則下的另一套分類方式:居住、工作、生活在廣袤郊外的頂層和為其效勞的奴隸與奴仆,與大多數失業民眾之間,幾乎涇渭分明。
這種涇渭分明,不一定用高牆、鐵絲網和武裝機器人來分隔,而可以是習慣成自然。
蝸居在聯邦城市裏的民眾,經濟窘迫,物質條件極其惡劣,要離開破舊的住處,長途跋涉前往市郊,本來就很困難。
而聯邦當局提供的救濟,不管怎樣菲薄,也隻有在市區裏才領得到。
缺乏交通手段和物資給養,對這麽一群烏合之眾而言,進軍郊外,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脫離了這過時而無用的龐大人口,聯邦的生產體係,則在一大批奴隸的辛勞之下,憑借信息技術的加持而不斷膨脹。
頂層的需求,如果隻考慮生活層麵,規模終究很有限,無法將所有的產品消費掉。
相反,當今時代的聯邦產業體係,主要的產出並非食物、服裝與家具這些日常消費品,而是電子、機械與生物領域的裝備和設備,體現到最終產品的層麵,也往往是頂層維係統治、充實暴力機器所需的,從重型機械、電子係統、基礎設施到武器裝備的一切。
為產出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產品,有產者對生產設備、體係與技術的需求,仍然十分旺盛,才讓奴隸們暫時還有工作,和相對優裕的生活。
即便一大批生產線在投產之後,平時都在閑置,消耗的資源和能源仍然巨大。
從煤炭,石油到礦石、木材,聯邦的生產體係有如巨獸,每一天都在吞噬大量資源,即便如此,與曆史上的一些時期不同,方然並未觀察到列強之間為資源而進行的爭奪,也沒有發現因(各種)資源緊張而誘發蓋亞大戰的跡象。
資源消耗持續攀升,列強之間,卻未因此而劍拔弩張,這是很奇怪的。
回顧近現代的人類曆史,一般而言,引發列強間衝突、甚至爆發戰爭的根源,並不是資源,而是實行資產主義的各國國內矛盾愈發尖銳,倘若不想變革、走上公社主義,就隻有對外侵略擴張、輸出矛盾這一條路。
但凡走對外擴張的道路,資源,總歸是一個爭奪激烈的關鍵領域。
在信息技術催生工業變革的今天,社會總需求萎靡不振,有產者擴充產能、提升規模的熱度卻持續高漲,聯邦的資源與能源消耗屢創新高,催生了采掘、冶煉、遠洋運輸、發電與重化工產業的發達。
以聯邦的廣袤國土,仍然無法滿足這一切擴張的需要,從海外輸入資源的規模越來越大。
聯邦情形如此,uu看書 wwuukanshu.cm 其他列強的境遇也大致仿佛,但,即便各國都亟需資源和能源,有產者們的做法,卻並非像百年前的第一、二次蓋亞大戰那樣,將彼此間的競爭與矛盾激化到開戰的地步,而是用談判、妥協甚至協作的方式,彬彬有禮的瓜分世界。
從彼此傾軋,到互相妥協,這一關鍵性的轉變,根本上源自頂層所麵臨的態勢,與以往相比大不相同。
今天的世界,聯邦,乃至於其他列強,國內有產者、工場主的作為,越來越背離其作為資產奴仆的“擴大再生產”之義務,而越來越向滿足自身需要、向全產機邁進的方向移動,正因如此,才逐漸形成了新時代的奴隸製。
在這樣的局麵下,傳統資產主義國家的根本矛盾——生產無限擴大與需求嚴重不足、進而阻斷了擴大再生產的矛盾,便從此銷聲匿跡。
進而,列強及其頂層,也就無需再麵對“對內洗牌還是對外擴張”的二選一難題。
新時代的奴隸製,目前看來,是如此的穩定,當彼此傾軋、你死我活的矛盾不再突出,把持各國的頂層就很容易聯合起來。
嚴肅的說法,則是建立數學模型並動用ai進行分析,根據人類文明的大量曆史數據,嚐試推演其未來走向。
這種做法,在計算機應用領域十分尋常,如果模型建立的好,數據也龐大而詳實,在應用適當分析算法的前提下,的確可以獲得一些有價值的結論,譬如各國軍方近年來頻繁進行的虛擬軍演、戰役推演,就屬於此類。
思前想後,沒有糾結太久,方然就放棄了這一想法。
且不論人工智能給出的預測,究竟可不可信,單論自己現在掌控的資源,也並不足以支持如此規模龐大的項目。
在“國際商用機器”公司就職,同時為ffri-it工作,到目前為止,托馬斯*安生的職業發展十分順利,作為公司在ffri-it的代表之一,不論在夏洛特研發中心、還是在研究院,有權動用的算力都很可觀。
但這動輒pflops級別的算力,並非不受任何監控,沒辦法隨心所欲的去使用。
要洞悉人類文明的未來,與其求助於ai,不如相信直覺。
站在自然科學的立場,這想法,似乎十分荒謬,方然卻有一線隱約的把握,潛意識在提醒自己,他和羅伯特*布朗,也許還有很多其他人的判斷,並沒有錯:
從不知多麽久遠的過去,一直延續至今,人類文明的終點,絕不會是什麽“新時代的奴隸製”。
直覺,當然不一定是對的。
但方然想的很明白,生而為人,在曆史的這一時刻登上時間的列車,該做什麽,能做什麽,實在是清楚而又明白,這一切與列車的遙遠未來,或者車廂裏這大千世界的未來,並沒有任何必然的關聯。
生而為人,一旦踏上列車,就根本沒有了選擇。
所以他的行動,一如既往,無非是以托馬斯*安生的身份,繼續為ibm效命。
暗地裏,則巧妙而謹慎的解析fscim基礎架構,嚐試尋找能夠嵌入後門、繼而掌控網絡節點的機會。
除此之外,一個人的時間、精力畢竟有限,他依然不怎麽關注其他事務。
但弗林特市的暴動,則是例外。
這場暴動,讓方然清醒的意識到,他正活在一個被撕裂的國度。
聯邦的兩分化,標準與過去截然不同,不再是將有產者歸於一邊、勞動者歸於另一邊,而是在新時代經濟運行規則下的另一套分類方式:居住、工作、生活在廣袤郊外的頂層和為其效勞的奴隸與奴仆,與大多數失業民眾之間,幾乎涇渭分明。
這種涇渭分明,不一定用高牆、鐵絲網和武裝機器人來分隔,而可以是習慣成自然。
蝸居在聯邦城市裏的民眾,經濟窘迫,物質條件極其惡劣,要離開破舊的住處,長途跋涉前往市郊,本來就很困難。
而聯邦當局提供的救濟,不管怎樣菲薄,也隻有在市區裏才領得到。
缺乏交通手段和物資給養,對這麽一群烏合之眾而言,進軍郊外,根本就是癡人說夢。
脫離了這過時而無用的龐大人口,聯邦的生產體係,則在一大批奴隸的辛勞之下,憑借信息技術的加持而不斷膨脹。
頂層的需求,如果隻考慮生活層麵,規模終究很有限,無法將所有的產品消費掉。
相反,當今時代的聯邦產業體係,主要的產出並非食物、服裝與家具這些日常消費品,而是電子、機械與生物領域的裝備和設備,體現到最終產品的層麵,也往往是頂層維係統治、充實暴力機器所需的,從重型機械、電子係統、基礎設施到武器裝備的一切。
為產出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產品,有產者對生產設備、體係與技術的需求,仍然十分旺盛,才讓奴隸們暫時還有工作,和相對優裕的生活。
即便一大批生產線在投產之後,平時都在閑置,消耗的資源和能源仍然巨大。
從煤炭,石油到礦石、木材,聯邦的生產體係有如巨獸,每一天都在吞噬大量資源,即便如此,與曆史上的一些時期不同,方然並未觀察到列強之間為資源而進行的爭奪,也沒有發現因(各種)資源緊張而誘發蓋亞大戰的跡象。
資源消耗持續攀升,列強之間,卻未因此而劍拔弩張,這是很奇怪的。
回顧近現代的人類曆史,一般而言,引發列強間衝突、甚至爆發戰爭的根源,並不是資源,而是實行資產主義的各國國內矛盾愈發尖銳,倘若不想變革、走上公社主義,就隻有對外侵略擴張、輸出矛盾這一條路。
但凡走對外擴張的道路,資源,總歸是一個爭奪激烈的關鍵領域。
在信息技術催生工業變革的今天,社會總需求萎靡不振,有產者擴充產能、提升規模的熱度卻持續高漲,聯邦的資源與能源消耗屢創新高,催生了采掘、冶煉、遠洋運輸、發電與重化工產業的發達。
以聯邦的廣袤國土,仍然無法滿足這一切擴張的需要,從海外輸入資源的規模越來越大。
聯邦情形如此,uu看書 wwuukanshu.cm 其他列強的境遇也大致仿佛,但,即便各國都亟需資源和能源,有產者們的做法,卻並非像百年前的第一、二次蓋亞大戰那樣,將彼此間的競爭與矛盾激化到開戰的地步,而是用談判、妥協甚至協作的方式,彬彬有禮的瓜分世界。
從彼此傾軋,到互相妥協,這一關鍵性的轉變,根本上源自頂層所麵臨的態勢,與以往相比大不相同。
今天的世界,聯邦,乃至於其他列強,國內有產者、工場主的作為,越來越背離其作為資產奴仆的“擴大再生產”之義務,而越來越向滿足自身需要、向全產機邁進的方向移動,正因如此,才逐漸形成了新時代的奴隸製。
在這樣的局麵下,傳統資產主義國家的根本矛盾——生產無限擴大與需求嚴重不足、進而阻斷了擴大再生產的矛盾,便從此銷聲匿跡。
進而,列強及其頂層,也就無需再麵對“對內洗牌還是對外擴張”的二選一難題。
新時代的奴隸製,目前看來,是如此的穩定,當彼此傾軋、你死我活的矛盾不再突出,把持各國的頂層就很容易聯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