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奴隸製度下,奴隸主組織生產,目標不是利潤,而是實物。
組織生產,得到價值一百馬克的產品,奴隸主享用其中的九成,奴隸們則隻分到其餘的一成,且不論這是否公平,由於沒有“商品——馬克——更多商品”的擴大再生產,這一體係中,根本不會有任何經濟危機。
如果不考慮奴隸們的反抗,這一體係會很穩定,而且,還會穩的超乎想象。
唯一的重大危機在於:
在這種體製下,科學技術的發展會極其遲緩,甚至長期停滯不前。
身為奴隸主,不僅缺乏對發展科技的興趣,且不說每天紙醉金迷、醉生夢死,這些家夥也很難有研發科學技術的能力,而對於奴隸,僅僅獲得生存所需的一點產品,也根本沒有時間、精力和資源去搞什麽科研。
曆史上,奴隸製度的被推翻,根本原因就在於科技的落後。
但是在今天,西曆1480年代的當今世界,奴隸製度則改頭換麵,甚至已經有了卷土重來的征兆。
翻遍人類曆史,表麵上,是有一條漸進發展,至少是螺旋上升的文明主線。
但揭開華麗的麵紗,隱藏其後的,則是近似於“達爾文進化論”般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藉由對聯邦社會的觀察,方然突兀的想到這一點,這並非是說,他居然會認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糟粕,而是格外注意到,在漫長曆史中,人,人類,人類文明的演化,完全是自主的過程。
在這其中,並無任何外來力量,能保證人類一定會往更先進、更文明的方向邁進。
那麽事實怎樣呢,一句話,存在決定意識:
人類切實掌握的科學技術水平,生產力的水平,真正決定其將建立起什麽樣的社會形態,產生出什麽樣的文明。
站在這客觀的立場,就不難理解,封建製度之所以取代奴隸製度,並不是因為前者更先進,而是因為前者更適應彼時的生產力,更適應彼時的局勢,如此才有能力動員更強大的暴力,把奴隸製政權清除掉。
至於再往後,工場主義戰勝封建主義,也是一樣的道理。
既然人類文明的路上,並沒有任何外來的力量“主持正義”,期待文明自己蹣跚學步、一步步走向越來越光明的未來,未免就有些無稽。
放眼西曆1482年的世界,二十九歲的方然,分明能看到劇變的征兆,而且,和世界以往的若幹次劇變並不一致,這次劇變,所指向的並非更先進、更文明,而是站在人類自我評價立場上的絕對倒退。
當絕大多數生產過程,不再需要勞苦大眾,當工場主們達成了和解、不再彼此競爭傾軋,血與火的奴隸製就將還魂,從曆史書裏死灰複燃。
擴大再生產,將被簡單再生產所取代,資本不再追逐利潤,而是僅僅組織生產過程、產出從淨水到玩物的一切自身所需,而人類中被控製、被監禁的絕大多數,則僅能分得一點殘羹剩飯,勉強維生。
他們存活的唯一理由,就是為工場主,提供“終產機”無法提供的東西。
至於都會是些什麽樣的東西……
一切,或將發生在不遠的將來,洞察到人類文明的某種前景,曆史的倒退,讓方然感覺很不舒服。
但世界真的會變成那樣嗎,他並不太確定。
相反,置身於世外桃源般的夏洛特研發中心,出於安全而從不出門,每天半小時的網絡瀏覽,卻讓他格外意識到,“奴隸製將死灰複燃”的預測未必準確,潛藏在民眾茫然無措、掙紮求生表象之下的憤怒情緒,會成為一個巨大的變數。
從“自產機”,到“全產機”,乃至更強大的ai生產體係,當這一切發展到極致,人類或將墮入奴隸製的泥淖。
但要走到所謂“終產機”的那一步,時間,不知道還要多久,在完全意義上的ai體係成型之前,工場主還無法視民眾為空氣,甚至垃圾,麵對日益加劇的艱難狀況,民眾也還有起碼的反抗能力。
通過屏幕,觀察聯邦社會的方方麵麵,方然並不難發現這一點。
西曆1482年春夏之交,隨著氣候轉暖,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失業大軍們熬過了漫長的冬天,多少恢複了一些氣力,繼而,或者自發,或者被有心人所鼓動、組織起來,聯邦各地的大規模抗議活動頻發。
相比上街散步,高呼口號的大場麵,因為失業、重疾等變故而生活艱難的勞動者,實施從盜竊到襲擊執法機器人的凡此種種,就更是遍地開花,此起彼伏。
在經濟危機的前兆期內,預見到城市的逐漸沒落,有錢人與當局陸續撤離、放棄的聯邦大城市核心區域,更成為大量無業遊民的聚集地,進而,幾乎是自然而然的出現執掌一方的有活力地方組織,被野心勃勃的強人們分散割據。
在缺水斷電的市區內,生活條件惡劣,物資供應十分匱乏,uu看書 .uukanshu.cm 然而在冷酷無情之安保機器人的驅趕之下,大批無家可歸者還是逐漸從看似廣闊無邊、卻無立錐之地的郊外離開,一部分民眾遠離城市,消失在密西西比平原與落基山脈之中,另一部分則返回城區,在暫時還收留他們的強人治下生存。
在有活力組織控製的地區,聯邦當局的權威,正在迅速消退。
西曆1482年,按聯邦社會的運行節奏,正是四年一次的各級投票年份,然而從聯邦總統到地方當局負責人的換屆,全部因一紙“緊急狀態”的政令而暫時凍結。
即便不這樣聲明,在聯邦日益割裂的現實麵前,組織投票,也近乎於一種不可能。
此時的聯邦,表麵上,仍然是蓋亞表麵的超級大國,從基礎設施到暴力體係的建設仍熱火朝天,然而這一切,對蝸居在曾經的繁華大都市、現今的鋼筋貧民窟之聯邦民眾而言,則已失去了意義,他們的勞動力,無人雇傭,他們的生活所需,無人滿足,他們對未來的期望與怒火,也無人關注。
在人工智能的助紂為虐下,整個聯邦,正在被萬惡的“工場主義”漸漸撕裂。
組織生產,得到價值一百馬克的產品,奴隸主享用其中的九成,奴隸們則隻分到其餘的一成,且不論這是否公平,由於沒有“商品——馬克——更多商品”的擴大再生產,這一體係中,根本不會有任何經濟危機。
如果不考慮奴隸們的反抗,這一體係會很穩定,而且,還會穩的超乎想象。
唯一的重大危機在於:
在這種體製下,科學技術的發展會極其遲緩,甚至長期停滯不前。
身為奴隸主,不僅缺乏對發展科技的興趣,且不說每天紙醉金迷、醉生夢死,這些家夥也很難有研發科學技術的能力,而對於奴隸,僅僅獲得生存所需的一點產品,也根本沒有時間、精力和資源去搞什麽科研。
曆史上,奴隸製度的被推翻,根本原因就在於科技的落後。
但是在今天,西曆1480年代的當今世界,奴隸製度則改頭換麵,甚至已經有了卷土重來的征兆。
翻遍人類曆史,表麵上,是有一條漸進發展,至少是螺旋上升的文明主線。
但揭開華麗的麵紗,隱藏其後的,則是近似於“達爾文進化論”般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藉由對聯邦社會的觀察,方然突兀的想到這一點,這並非是說,他居然會認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糟粕,而是格外注意到,在漫長曆史中,人,人類,人類文明的演化,完全是自主的過程。
在這其中,並無任何外來力量,能保證人類一定會往更先進、更文明的方向邁進。
那麽事實怎樣呢,一句話,存在決定意識:
人類切實掌握的科學技術水平,生產力的水平,真正決定其將建立起什麽樣的社會形態,產生出什麽樣的文明。
站在這客觀的立場,就不難理解,封建製度之所以取代奴隸製度,並不是因為前者更先進,而是因為前者更適應彼時的生產力,更適應彼時的局勢,如此才有能力動員更強大的暴力,把奴隸製政權清除掉。
至於再往後,工場主義戰勝封建主義,也是一樣的道理。
既然人類文明的路上,並沒有任何外來的力量“主持正義”,期待文明自己蹣跚學步、一步步走向越來越光明的未來,未免就有些無稽。
放眼西曆1482年的世界,二十九歲的方然,分明能看到劇變的征兆,而且,和世界以往的若幹次劇變並不一致,這次劇變,所指向的並非更先進、更文明,而是站在人類自我評價立場上的絕對倒退。
當絕大多數生產過程,不再需要勞苦大眾,當工場主們達成了和解、不再彼此競爭傾軋,血與火的奴隸製就將還魂,從曆史書裏死灰複燃。
擴大再生產,將被簡單再生產所取代,資本不再追逐利潤,而是僅僅組織生產過程、產出從淨水到玩物的一切自身所需,而人類中被控製、被監禁的絕大多數,則僅能分得一點殘羹剩飯,勉強維生。
他們存活的唯一理由,就是為工場主,提供“終產機”無法提供的東西。
至於都會是些什麽樣的東西……
一切,或將發生在不遠的將來,洞察到人類文明的某種前景,曆史的倒退,讓方然感覺很不舒服。
但世界真的會變成那樣嗎,他並不太確定。
相反,置身於世外桃源般的夏洛特研發中心,出於安全而從不出門,每天半小時的網絡瀏覽,卻讓他格外意識到,“奴隸製將死灰複燃”的預測未必準確,潛藏在民眾茫然無措、掙紮求生表象之下的憤怒情緒,會成為一個巨大的變數。
從“自產機”,到“全產機”,乃至更強大的ai生產體係,當這一切發展到極致,人類或將墮入奴隸製的泥淖。
但要走到所謂“終產機”的那一步,時間,不知道還要多久,在完全意義上的ai體係成型之前,工場主還無法視民眾為空氣,甚至垃圾,麵對日益加劇的艱難狀況,民眾也還有起碼的反抗能力。
通過屏幕,觀察聯邦社會的方方麵麵,方然並不難發現這一點。
西曆1482年春夏之交,隨著氣候轉暖,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的失業大軍們熬過了漫長的冬天,多少恢複了一些氣力,繼而,或者自發,或者被有心人所鼓動、組織起來,聯邦各地的大規模抗議活動頻發。
相比上街散步,高呼口號的大場麵,因為失業、重疾等變故而生活艱難的勞動者,實施從盜竊到襲擊執法機器人的凡此種種,就更是遍地開花,此起彼伏。
在經濟危機的前兆期內,預見到城市的逐漸沒落,有錢人與當局陸續撤離、放棄的聯邦大城市核心區域,更成為大量無業遊民的聚集地,進而,幾乎是自然而然的出現執掌一方的有活力地方組織,被野心勃勃的強人們分散割據。
在缺水斷電的市區內,生活條件惡劣,物資供應十分匱乏,uu看書 .uukanshu.cm 然而在冷酷無情之安保機器人的驅趕之下,大批無家可歸者還是逐漸從看似廣闊無邊、卻無立錐之地的郊外離開,一部分民眾遠離城市,消失在密西西比平原與落基山脈之中,另一部分則返回城區,在暫時還收留他們的強人治下生存。
在有活力組織控製的地區,聯邦當局的權威,正在迅速消退。
西曆1482年,按聯邦社會的運行節奏,正是四年一次的各級投票年份,然而從聯邦總統到地方當局負責人的換屆,全部因一紙“緊急狀態”的政令而暫時凍結。
即便不這樣聲明,在聯邦日益割裂的現實麵前,組織投票,也近乎於一種不可能。
此時的聯邦,表麵上,仍然是蓋亞表麵的超級大國,從基礎設施到暴力體係的建設仍熱火朝天,然而這一切,對蝸居在曾經的繁華大都市、現今的鋼筋貧民窟之聯邦民眾而言,則已失去了意義,他們的勞動力,無人雇傭,他們的生活所需,無人滿足,他們對未來的期望與怒火,也無人關注。
在人工智能的助紂為虐下,整個聯邦,正在被萬惡的“工場主義”漸漸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