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廉在偏殿等了許久。


    他本以為很快能受到召見,結果這一等就是一個多時辰。眼看著午餐時間都到了,皇帝還沒有結束與無忌的召見。


    一位宦官進來,提著一個食盒。


    “高郎中,陛下還沒有結束與長孫府尹的召對,特命某前來送餐,請高郎中在此先用午餐,稍後陛下召見高郎中。”


    餐盒打開,內侍取出了四菜一湯來。


    菜式簡單又很精致,每個菜份量不多,兩葷兩素再加一個湯,聞的香氣撲人。在這裏坐了一個多時辰,雖說有火烤著,但也確實是餓了。


    大秦的官員們,都有工作餐。


    大家早上吃了飯到衙門上班,午間就在衙門吃飯,餐錢由衙門出。餐後休息一會便繼續上班,然後到黃昏時散衙下班回家。


    一般情況下,官員都是不住衙門的。


    當然,若是有單身的官吏,衙門也會安排宿舍給他們,有的是直接在衙門後院安排房間,有的是另行租住。


    宰相們每天下朝後,上午也是在宮裏的門下省政事堂當值處理公務,他們每天的午餐,都是皇帝讓禦廚烹飪,特賜在政事堂廊下用餐,等級規格就要高的多,足有八個菜,且十分精致豐富。


    這是宰相們才能享受的特殊待遇,有時臣子們奉召入宮麵奏,若得皇帝特旨,也可以到政事堂廊下用餐,但一般非三品以上重臣,是不好意思去的,一般都會推辭不受。


    當然,也有如現在高士廉一樣,皇帝讓人給他送一份過來。


    對許多官員來說,其實更願意吃送餐,畢竟級別若低了,跟宰相們共餐,是壓力很大的事情。


    燒鹿尾、炒牛肉,然後是韭菜炒雞蛋,再加一個清炒菘菜,然後一個紫菜湯,高士廉吃的很滿足。


    鹿尾牛肉可都是好東西,一般人可吃不到。就算是官員,也不是隨時都能吃到牛肉的。


    飯吃好,又坐了會,才終於有內侍過來傳喚。


    “長孫府尹已經結束奏對了嗎?”


    高士廉問引路的侍者。


    那名年輕的內侍宦官隻是點了點頭而已,並沒有與他搭話的意思。高士廉見狀,不敢再問,生怕犯個勾結內官、窺探禁中之罪。


    見了皇帝,發現皇帝還在吃飯,一邊吃飯卻還一邊在看著奏章。


    “臣禮部司郎中高士廉拜見吾皇!”


    羅成抬起頭來,“讓你久等了,賜坐。”


    內侍取來一個蒲團,高士廉隻著襪子跪坐其上。


    “朕正在看你編的氏族誌,一百卷,這麽短時間裏,你們編好了一百卷的氏族誌,很用心啊。”


    羅成先是稱讚了高士廉他們的辛苦,可接著話鋒一轉。


    “但是朕看到氏族誌中收錄二百九十三姓,一千六百五十一家,卻是以博陵崔氏第二房的崔民幹為第一等,朕有些意外,很是意外啊。想山東士族,五姓七家為首,在北朝之時確實曾冠蓋一時,然如今世代衰微,全無冠蓋,而靠以婚姻得財,不解為何卿等獨重之?”


    高士廉聽到皇帝這話,大為驚訝。


    他奉命修氏族誌,以自己的理解當然就是要為貴族門閥們修定譜序,畢竟自魏晉起,門第製度興起,特別是九品中正製後,士人入仕,國家取士,那都是要以門第為依據的。因此士族最重譜序,但各家發展久遠,不免譜序浩繁,因此往往有許多人便冒充世家等等。


    在接到這個任務後,高士廉等找來了當世最有名的幾位譜牒大家,由這些最權威者疏清整理各大士族郡望的譜係,然後再給他們排定名次。


    最終他們排出的這個大秦王朝士族門閥排行榜的第一名,便是博陵崔氏。博陵崔氏是五姓七家中的一家,在清河崔和滎陽鄭衰弱後,其家族便漸為山東士族之領袖。


    可誰知道,皇帝現在卻對這個排名非常不滿。


    因為這根本不是他的意圖。


    皇帝修氏族誌做什麽?搞這個排行榜幹什麽?


    難道是要給那些傲慢的士族捧臭腳?


    當然不是,他是皇帝,他開創了一個新王朝,怎麽可能去捧那些老牌士族門閥的臭腳?想當年,皇帝還隻是一個山東小吏的時候,就敢硬剛滎陽鄭氏了,現在都當皇帝了,還需要捧他們臭腳嗎?


    捧他們的臭腳,對於大秦皇帝和大秦皇朝來說,又會有什麽好處呢?


    皇帝修氏族誌的目的,還是穩定。


    穩定什麽?當然是要穩定一個新的貴族士族集團出來,以徹底的把舊士族給打壓下去,讓有開國之功的這些新貴族們站上來。


    博陵崔氏的崔民幹不過是一個侍郎而已,於大秦開國更沒有什麽重要的功勳,他排在榜首,那麽大秦這些開國功臣們排哪裏去,甚至,大秦皇帝的羅氏家族排哪裏?


    皇帝的臉色越來越不好看,語氣也越來越重。


    他直接把高士廉他們拚命趕出來的這本氏族誌扔到了殿中,“好好反思一下。”


    高思廉沒想到辛苦這麽久,不但沒有得到半點表彰,反惹來皇帝的如此不快。


    “還請陛下明示!”


    他原以為修氏族誌,就是為各大士族門閥整理譜序,因此自然是把那些曆史久的門閥排在前麵,可現在皇帝卻明顯對這個方向不滿意了。


    “不須論數世之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做等級。”


    皇帝終於直言不誤的告訴了高士廉他修氏族誌的本來目的,不是給舊士族們立碑做作,而是要為大秦王朝的功勳之家定地位。


    此時的士族,主要就是四個地域集團,並各有所尚。


    比如說山東士族尚婚婭,江左士族尚人物,關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貴戚。


    可以說,關隴集團其實入隋後就開始解體,在楊家父子兩代的努力打擊下,已經不複西魏北周時的那般強盛,雖然也有楊玄感叛亂反隋,但最終還是被鎮壓。


    楊廣也因為打擊關隴貴族太急,導致幾乎跟關隴貴族同歸於盡。


    而江左與代北士族,到眼下大秦立國,幾乎是已經沒落。


    唯有以崔盧鄭李王為首的這五姓七門代表的山東士族集團,雖經北齊滅國,以及隋末戰亂的接連打擊,勢力衰弱不小,但依然根深蒂固,到了此時,也依然有一定勢力。


    尤其是山東士族因為喜歡搞聯姻,清河崔滎陽鄭都早早與羅成聯姻,因此算是在隋末戰爭中站對了隊伍,眼下依然還保持著他們的社會地位。


    甚至連房玄齡、魏征等宰相,也都爭相與這些山東士族聯姻。


    這種情況,uu看書 ww.讓皇帝很不爽。


    因為士族的強大,必然會影響到皇家的權威。


    這些士族尤其是掌握著學術,甚至在地方上有很大的經濟勢力,若是不加以控製,便可左右輿論,甚至影響到朝廷以後的取仕,威及到統治根基。


    這是不允許的。


    特意選高士廉帶頭來修這個氏族誌,一來因為他是皇帝親戚,是長孫氏的舅舅,屬於外戚,二來高士廉是北齊王族出身,他並不屬於山東士族集團,本以為這位皇家外戚能領會到他的意思,誰知道這氏族誌一送上來,結果卻還是捧了山東士族的臭腳。


    “大秦開國立朝,氏族譜係當重新定立,其排序等級的依據,應當是對朝廷建立的功勳。因此,這第一等,自然是大秦皇家羅氏!”


    大秦皇家羅氏,這個才起家三代的家族,根本稱不上氏族,但現在皇帝明確表態,皇家羅氏就要列在第一等,為天下第一姓。


    “臣,領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大猛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隋唐大猛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