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那日張順把沈夫子吃幹抹淨以後,李定國、孫可望一幹人等就再也沒有見過她。


    天氣一天天涼了下來,不多時便進來了一個老夫子。


    那老夫子顫巍巍的打開了書本,開始照本宣科的講解起來。


    正在下麵聽課的孫可望和李定國兩人不由對視了一眼,兩人心裏明白:這沈夫子大抵是被殿下睡了!


    出奇的,兩人心裏沒有任何多餘的情緒。


    娘陪爹睡,本就理所當然。


    隻是可惜,他們也痛失了給其他同窗兄弟當爹的機會!


    這一日剛下了學,李定國正要回家泄泄火,不意卻被孫可望一把扯住了。


    “怎麽了?”


    “今天有熱鬧可看!”


    “什麽熱鬧?”


    “朝鮮國朝天使來訪!”


    “哦?同去,同去!”


    這兩人注意一定,連忙翻上了慈寧宮的牆頭,騎了上去,往養心殿方向一望。


    卻正望見一群人正在禮部的迎接下,緩緩走進了乾清宮。


    “朝鮮國主可還好?”乾清宮內,大胖子朱常洵提了一口氣問道。


    “啟奏陛下,一切安好,隻是隻是東虜欺我國貧兵弱,幾經折辱,還請陛下給我們做主啊!”朝鮮使臣不由哭訴道。


    “啊,這”朱常洵連忙望向張順。


    卻不意張順卻冷笑道:“朝鮮身為藩屬之國,如今又轉投他人,已是大罪。如今竟不思進取,反求全責備於天子乎?”


    那使者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這“大明朝”由誰做主,他連忙向張順致歉道:“先前我國遭難,為不得已。如今得上國相助,胡虜喪膽,我國人敢不效死耶?”


    “且奉上美女十名,皮毛一百副,絲綢一百匹,權表心意!”


    “美女?”朱常洵聞言大喜,連忙接話道,“好,那感情好!”


    他這沒出息的模樣,頓時惹得下麵一幹大臣咳嗽不已。


    且不說眾人如何計較,待罷了早朝,張順回到了養心殿,那使者早遣人投書求見。


    張順當然知曉早朝,雙方不過虛應其事罷了,如今才進入正題,便讓他使者進來商談。


    “朝鮮國朝天使金堉,見過舜王殿下!”那使者不由連忙叩拜道。


    “起來吧,賜座,上茶!”張順點了點頭,客套道。


    “謝過殿下!”那金堉聞言斜欠著坐了,這才開口道,“這一次我國也給殿下備了美女二人,貂皮十張,皆為上品,聊表心意!”


    上品?


    張順頓時明白了,這廝是在委婉的告訴他,朱常洵那裏都是給他挑剩下的。


    “本王在這裏先行謝過了!”張順嘿嘿一笑,“糖衣吃掉,炮彈打回去”道,“不過,當務之急,還是朝鮮盡快整頓軍隊,隨時配合我軍滅亡東虜!”


    張順雖然已經知曉黃孫茂的傾向,但是依照自個的身份地位,他也不會如同市井之徒一般,與那金堉討價還價。


    對他來說,隻需觀其大略,此事便能水到渠成。


    “這朝鮮國貧兵弱,遠比不得天朝上國物資充裕,士卒敢戰”金堉聞言猶豫了一下,不由討價還價道,“還請殿下奏請陛下,向我國解除硫磺、硝石之禁,賞賜些火器、火藥,這才方有一戰之力!”


    “嗬?”張順聞言笑了,“我聽說貴國王已經向東虜稱臣,你們怎麽保證這些硫磺呀、硝石呀,還有火藥、火器,不會流入東虜之手?”


    “現在不是本王求你出兵,而是你們自己要證明對我天朝上國的忠心!”


    張順這話一出口,金堉的冷汗就下來了。


    他知道張順這一席話是一個借口,然而如今這個借口卻分外好使。


    誰讓他朝鮮國前腳向東虜屈服,後腳“明軍”就把如日中天的東虜給收拾了呢?


    今天他能大破威名赫赫的東虜,明天自然也能讓朝鮮國變天。


    “殿下,所言甚是,此皆我朝鮮之過耳!”金堉連忙認慫道,“可是我國兵無強兵,將無強將,若是貿然應了殿下,恐誤了上國大事!”


    我雖然說不過你,但是我可以耍賴啊!


    “誤事?倒也不怕!”張順笑道,“既然無強將強兵,那本王派遣一員將領過去選練,若是敗了,本王也須怪不得你們!”


    “這”金堉一聽張順這話,心道:看了這事兒是躲不過去了!


    他便一咬牙應道:“如此,那臣先謝過了!”


    張順一看這金堉應了,這才笑道:“怕什麽,東虜須沒有三頭六臂。”


    “當初那洪太領兵一十五萬入關,被我斬殺泰半。好大的名聲,亦不過尋常。”


    “今你國出了兵,待到東虜覆滅,先前投胡之事,就算揭過不提。”


    “啊?”金堉聞言大喜,連聲致謝。


    張順看事情談得差不多了,又繼續道:“本王今日見你,除了這件事兒以外,其實還有兩件事兒。”


    “一曰貿易,我意專派一使,探查沿途道路,徹底厘定你我兩國海上航道,以免路上折損,你以為如何?”


    “此乃理所當然耳!”那金堉一聽有這好事兒,連聲應道。


    “不過,以微臣淺見,我國船隻遠不如上國,還請還歸故登州道為佳,還請殿下參詳。”


    “哦?此事待探查完畢以後再定,姑且不提!”張順聞言在心中暗暗記了一筆,然後又繼續道:“二曰通使,吾聞日本國在朝鮮之南,不知可有海路相通?”


    “有,有,有!”那金堉哪裏料得到張順的心思,他見張順發問,連忙笑著應道,“若從我國石多山出發,可先往漢城,然後再由漢城折往釜山,再由釜山前往九州博多港。”


    “哦?原來如此!”張順聞言不由滿意的點了點頭。


    你道張順為何有此問?


    原來他研究了與朝鮮貿易的海上航線很久,卻發現一個問題。


    那就是他所謂的“環渤海航線”,其實是一條“斷頭路”,走到朝鮮就不得不折回來。


    無論這朝鮮還是遼東,相對來於中原來說,都是物資匱乏之地。


    這就意味著中原之地在和遼東、朝鮮做生意的過程中,不見會“出超”,更會有部分運力白白浪費掉。


    拋開出超入超不提,單就運力來說,如果想避免這種情況出現,那麽盡量形成一個閉環的貿易航線。


    而若想形成一個貿易閉環,那麽這一條貿易航線就不能止步於朝鮮。


    於是,張順又想到了那個“一衣帶水”的國家——日本。


    日本是一個島國,和中國海上貿易也很興盛。比如折扇、日本刀都是有名的日本國貿易品。


    如果義軍能夠開拓出一條從登州至朝鮮,再至日本的航線,就能銜接上日本前往江浙的航線,徹底形成閉環。


    實際上事情正如張順所料那般,在朝鮮通過朝貢和大明貿易的同時,其實也通過釜山在和日本貿易。


    甚至中國的一些布匹、藥材、瓷器、茶葉等物,更是朝鮮轉手貿易的大頭。


    這條貿易航線一直存在,隻是由於缺乏官府的支持,中國的商人往往航行到朝鮮而止,缺乏進一步探索的動力。


    可憐這金堉雖然是朝鮮大儒,對此經濟學問並不精通。


    被張順三言兩語,便套出了關鍵信息而不自知。


    張順聽到此處,頓時心裏火熱了起來。


    先通航,然後再通商,進一步水師跟進,開通商口岸,再建立租界,進而建立殖民地。


    前世列強的手段,一套接一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張順也會依葫蘆畫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家請我當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代重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代重奸並收藏大家請我當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