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許延亮有些吃驚,“他爹呢?”
“他爹是本莊的雇工,種地的好把式。沒老婆。老爺說沒老婆的人就沒根,專門去碼頭的人市上買了個女奴給他婚配。”胡三慶邊帶路邊說,“當初來三亞的移民,除了自個有家眷的,有幾個女的?老爺當初帶來的幾個丫頭,沒兩年全給配出去了……這地方,連寡婦的彩禮都高得很。”
“不是後來從山東運來不少難民麽?我記得女子挺多。”
“全給分配到國營農場了。首長仔細腳下……”說罷又對旁邊的人吼道:“你們眼睛都瞎了?招待幾位軍爺到涼亭休息,預備茶水!”
四個警衛就在門旁的涼亭裏休息,胡三慶引著他和袁斐穿過門後這片空場往裏麵去。
許延亮打量著這座“私人農莊”。他也去過幾座農莊,不過那都是吳南海親自打造的過有農場,都是經過精心的設計和建造的。至於私人的農莊,他還從來沒去參觀過。
乍看起來,這座農莊和那些國營農莊有著很大的差別。進門便一片壓實的大曬場,停著幾輛四輪牛車。環繞著著曬場是大小不一,高低錯落的房子。有磚木結構的,也有簡陋的竹木蘆席的棚屋子。其中最好的磚木結構房屋是一座高聳的荷蘭式風車,正在緩緩的轉動――大約是磨坊,因為許延亮看到磨坊的後麵矗立著幾個紅磚砌成的大型筒倉。
雞犬在空場上漫步,幾個光屁股小孩湊在一起嬉鬧――一派農村風光。
“首長往這裏來,”胡三慶帶他們穿過房屋中間的一道木結構拱門,沿著巷道走了幾十步,一拐彎便來到了一座小院裏。三間北房,石板鋪地,庭院中有一架葫蘆,長得正茂密。下麵有石頭桌椅。桌子上還擺著一整套功夫茶的茶具,十分考究。這裏大約是胡莊主休憩會客的地方。
“首長先在這裏休憩片刻,用些茶點。老爺一回來便來拜會。”胡三慶說著便退了下去。
許延亮見這園子的布置頗有章法,一套功夫茶茶具也很考究,道:“這位胡莊主倒是個有本事的女人……”
袁斐憋住笑,道:“首長,胡五妹不是女的……”
“不是女的?那他怎麽叫五妹?”
“他家子嗣艱難,幾代都是單傳,所以就給他取了個女人的名字。”
“原來是這樣。”許延亮笑道,“我是望文生義了。幸虧沒鬧出笑話來。”
“他這名字搞糊塗了不少人。也不止首長一個。”袁斐說。
“這胡五妹看起來很會經營,這莊子搞得不錯。”
“他是本地第二大的農場主,自然是好了。”袁斐說,“胡五妹當年來三亞,是頂著安樂遊市鎮長的頭銜來得。後來規劃改了,這個鎮沒了。他就當了金嶺區第一甲的牌甲。還是三亞特別市市谘議局的委員。在金嶺區是個半官方的人物。您老別看劉老香的財比他大,地比他多,也是市谘議局的委員,可是在金嶺區裏他說話絕沒有胡老爺管用……”
“原來是這樣。”許延亮點點頭。很顯然,這位胡莊主是元老院扶持起來的“新興地主”。
胡三慶別看一副不修邊幅的老農模樣,應對頗有章法。不一會便帶著人回來了。他身上已經換過衣服:送來了幾個削好皮插上吸管的椰青,並兩盤糕點來。一盤子上滾木滿了椰蓉,象是麻糬。許延亮拿起一個平常,果然是夾了紅豆餡的麻糬。另一盤亦是白色的糕點,稍稍一碰便顫巍巍的。拿勺子取一塊送入口中,卻是椰子凍糕,滑嫩彈牙,乳香四溢。
“你們老爺還挺會享受的,看來不是土財主啊。”許延亮笑著拿起一隻椰青,對袁斐道:“來,你也嚐嚐!”
袁斐也不推辭,拿了個椰青喝了起來。
“這都是本地土產,哪裏算得上什麽享受了……”胡三慶陪笑道。
“你這裏是土產,到臨高就是稀罕玩意了。”許延亮說,“就說這椰青,臨高到現在也不是普通人能消費得起的東西。”
“不是說臨高也在種椰子……”胡三慶道。
許延亮一愣,臨高的確在種椰子,不過因為氣溫的關係,並不太成功。目前也隻有少數地方才有試驗性的種植園,產量什麽的就根本沒法說了。
“你們消息挺靈通的麽。”許延亮笑道,“常去臨高?”
“臨高倒是不常去,但是我們有訂報紙。老爺每天都要看《臨高時報》的,就是咱們這裏遠了些,看到的都是四五天前的報紙了。”
“你們老爺還挺關心時事的。”
“老爺說了,說隻有多關心元老院的動向,才能知道做什麽能賺錢。有些新事物也能及時知曉。”
原來這胡五妹不但訂了《臨高時報》,還訂閱了多種刊物雜誌。有幾本刊物諸如《農業技術》之類的專業雜誌居然連許延亮都沒聽說過。這胡五妹倒是熱愛學習的很。
“那你說說,你們老爺除了種地之外,還做了什麽靠關心時事賺錢的買賣?”
“這個,我可不敢亂替我們老爺吹噓。”胡三慶笑道,“就說去年,老爺看到報紙上的新聞,就說元老院多半是要開始北伐了。一打仗就少不了要備軍糧。就在港口那邊搞了個水產品加工廠,加工各種熏熟漁產。一開始賣不出去那麽多,錢倒是投進去不少,老爺說不要緊,先生產出來屯著。後來聯勤來采購,一下全買走了……”
許延亮點點頭,其實隻要多注意《臨高時報》,就可以抓住很多發財的機會。但是想到的並非是胡五妹的商業頭腦,而是很多機會已經不是小民能掌握的了。象胡五妹這樣突擊上馬搞水產品加工的,沒有相當的財力投入是根本辦不到的。
當然,元老院的擴展期還有很多年,至少在未來一百年裏,每一次擴展都會百姓們帶來足夠的上升機會。眼下暫時還用不著擔憂。
正說著話,忽然聽到外麵響起了急促的腳步聲和一個中年男人的聲音:“首長喺邊呀?你哋都唔快啲同我講!”
胡三慶趕緊迎了出去。不一會,隻見一個中等身材的中年男人急匆匆的走了進來。看他模樣不過四十出頭,理著標準的短發,穿著一件短袖的白色麻布襯衣,已經被汗水洇得發黑,下著一條麻布的沙灘褲。衣褲不但磨損的厲害,而且邊緣都有掛破的痕跡,沾滿了泥土――大約是剛從田間地頭回來。
一進院子,他立刻就朝著許延亮過來,深深鞠了一躬:“首長……”
“不必客氣。”許延亮擺擺手,“我姓許,叫許延亮。剛從臨高調到三亞來,就在本地轉轉,熟悉下情況。臨時起意才到你這裏的。打攪到你工作了。”
“首長說什麽話!有元老光臨舍下,小人是三生有幸,嗯,蓬蓽生輝……”胡五妹說得是口“廣普”,倒是不難聽懂。
還沒等許延亮開口,胡五妹轉頭對胡三慶道:“你們怎麽就拿這點東西來糊弄首長!快去後宅,叫三姨娘把我的黎母山特級烏龍茶拿出來!再叫小廚房預備些點心……”
許延亮忙擺擺手:“你不要大費周章了。我不過是路過進來看看而已。這椰子水又清涼,喝這個正好,點心也不必添了,我吃不下。你且坐下,我們聊會天。”
胡五妹道:“這怎麽可以!難得首長駕臨舍下。先請許首長小坐片刻,且容小的去換換衣服。”不等許延亮發話便又告辭出去了
他前腳剛走,後腳有仆人進來送來更多的水果和點心,片刻之間把把石桌上放慢了,又在旁邊支起了折疊桌。
許延亮一看真是吃了一驚。因為但凡他在吳南海的示範農莊溫室裏看到的各種熱帶水果,在這裏居然大多都有,諸如火龍果、芒果、西瓜、香蕉都有。一問,都是本地栽培的。
“三亞果然是個好地方,四季水果不斷。”許延亮感歎道。
“首長嚐嚐這糖水吧。三亞這裏,胡五妹家做得廣東糖水是出了名的,據說是專門派人去臨高學得。”袁斐雖然這麽說,自己的喉頭卻在上下移動,顯然是饞了。
“糖水我不怎麽喜歡,你喜歡就多吃些。”許延亮暗暗好笑。看起來,這胡五妹果然不是一般的鄉下土財主出身。他問道:“這胡老爺是什麽出身?”
“他原來是諸彩老手下的一股‘掌櫃’。諸彩老完蛋之後率領人船投奔元老院的。”
“噢,這麽說也是海盜出身了。”
“是,不過他很早就受元老院信任了――不然也不會一來就叫他當這裏的甲頭。”
能當基層牌甲的甲頭的,都是元老院基層裏的骨幹人員,
袁斐繼續道:“他當年來三亞的時候,是勞工隊長,管三百人的移民隊,自己還帶了幾十號家人親戚和仆役。後來分了田地,他家一家就分了三千畝呢。”
“他爹是本莊的雇工,種地的好把式。沒老婆。老爺說沒老婆的人就沒根,專門去碼頭的人市上買了個女奴給他婚配。”胡三慶邊帶路邊說,“當初來三亞的移民,除了自個有家眷的,有幾個女的?老爺當初帶來的幾個丫頭,沒兩年全給配出去了……這地方,連寡婦的彩禮都高得很。”
“不是後來從山東運來不少難民麽?我記得女子挺多。”
“全給分配到國營農場了。首長仔細腳下……”說罷又對旁邊的人吼道:“你們眼睛都瞎了?招待幾位軍爺到涼亭休息,預備茶水!”
四個警衛就在門旁的涼亭裏休息,胡三慶引著他和袁斐穿過門後這片空場往裏麵去。
許延亮打量著這座“私人農莊”。他也去過幾座農莊,不過那都是吳南海親自打造的過有農場,都是經過精心的設計和建造的。至於私人的農莊,他還從來沒去參觀過。
乍看起來,這座農莊和那些國營農莊有著很大的差別。進門便一片壓實的大曬場,停著幾輛四輪牛車。環繞著著曬場是大小不一,高低錯落的房子。有磚木結構的,也有簡陋的竹木蘆席的棚屋子。其中最好的磚木結構房屋是一座高聳的荷蘭式風車,正在緩緩的轉動――大約是磨坊,因為許延亮看到磨坊的後麵矗立著幾個紅磚砌成的大型筒倉。
雞犬在空場上漫步,幾個光屁股小孩湊在一起嬉鬧――一派農村風光。
“首長往這裏來,”胡三慶帶他們穿過房屋中間的一道木結構拱門,沿著巷道走了幾十步,一拐彎便來到了一座小院裏。三間北房,石板鋪地,庭院中有一架葫蘆,長得正茂密。下麵有石頭桌椅。桌子上還擺著一整套功夫茶的茶具,十分考究。這裏大約是胡莊主休憩會客的地方。
“首長先在這裏休憩片刻,用些茶點。老爺一回來便來拜會。”胡三慶說著便退了下去。
許延亮見這園子的布置頗有章法,一套功夫茶茶具也很考究,道:“這位胡莊主倒是個有本事的女人……”
袁斐憋住笑,道:“首長,胡五妹不是女的……”
“不是女的?那他怎麽叫五妹?”
“他家子嗣艱難,幾代都是單傳,所以就給他取了個女人的名字。”
“原來是這樣。”許延亮笑道,“我是望文生義了。幸虧沒鬧出笑話來。”
“他這名字搞糊塗了不少人。也不止首長一個。”袁斐說。
“這胡五妹看起來很會經營,這莊子搞得不錯。”
“他是本地第二大的農場主,自然是好了。”袁斐說,“胡五妹當年來三亞,是頂著安樂遊市鎮長的頭銜來得。後來規劃改了,這個鎮沒了。他就當了金嶺區第一甲的牌甲。還是三亞特別市市谘議局的委員。在金嶺區是個半官方的人物。您老別看劉老香的財比他大,地比他多,也是市谘議局的委員,可是在金嶺區裏他說話絕沒有胡老爺管用……”
“原來是這樣。”許延亮點點頭。很顯然,這位胡莊主是元老院扶持起來的“新興地主”。
胡三慶別看一副不修邊幅的老農模樣,應對頗有章法。不一會便帶著人回來了。他身上已經換過衣服:送來了幾個削好皮插上吸管的椰青,並兩盤糕點來。一盤子上滾木滿了椰蓉,象是麻糬。許延亮拿起一個平常,果然是夾了紅豆餡的麻糬。另一盤亦是白色的糕點,稍稍一碰便顫巍巍的。拿勺子取一塊送入口中,卻是椰子凍糕,滑嫩彈牙,乳香四溢。
“你們老爺還挺會享受的,看來不是土財主啊。”許延亮笑著拿起一隻椰青,對袁斐道:“來,你也嚐嚐!”
袁斐也不推辭,拿了個椰青喝了起來。
“這都是本地土產,哪裏算得上什麽享受了……”胡三慶陪笑道。
“你這裏是土產,到臨高就是稀罕玩意了。”許延亮說,“就說這椰青,臨高到現在也不是普通人能消費得起的東西。”
“不是說臨高也在種椰子……”胡三慶道。
許延亮一愣,臨高的確在種椰子,不過因為氣溫的關係,並不太成功。目前也隻有少數地方才有試驗性的種植園,產量什麽的就根本沒法說了。
“你們消息挺靈通的麽。”許延亮笑道,“常去臨高?”
“臨高倒是不常去,但是我們有訂報紙。老爺每天都要看《臨高時報》的,就是咱們這裏遠了些,看到的都是四五天前的報紙了。”
“你們老爺還挺關心時事的。”
“老爺說了,說隻有多關心元老院的動向,才能知道做什麽能賺錢。有些新事物也能及時知曉。”
原來這胡五妹不但訂了《臨高時報》,還訂閱了多種刊物雜誌。有幾本刊物諸如《農業技術》之類的專業雜誌居然連許延亮都沒聽說過。這胡五妹倒是熱愛學習的很。
“那你說說,你們老爺除了種地之外,還做了什麽靠關心時事賺錢的買賣?”
“這個,我可不敢亂替我們老爺吹噓。”胡三慶笑道,“就說去年,老爺看到報紙上的新聞,就說元老院多半是要開始北伐了。一打仗就少不了要備軍糧。就在港口那邊搞了個水產品加工廠,加工各種熏熟漁產。一開始賣不出去那麽多,錢倒是投進去不少,老爺說不要緊,先生產出來屯著。後來聯勤來采購,一下全買走了……”
許延亮點點頭,其實隻要多注意《臨高時報》,就可以抓住很多發財的機會。但是想到的並非是胡五妹的商業頭腦,而是很多機會已經不是小民能掌握的了。象胡五妹這樣突擊上馬搞水產品加工的,沒有相當的財力投入是根本辦不到的。
當然,元老院的擴展期還有很多年,至少在未來一百年裏,每一次擴展都會百姓們帶來足夠的上升機會。眼下暫時還用不著擔憂。
正說著話,忽然聽到外麵響起了急促的腳步聲和一個中年男人的聲音:“首長喺邊呀?你哋都唔快啲同我講!”
胡三慶趕緊迎了出去。不一會,隻見一個中等身材的中年男人急匆匆的走了進來。看他模樣不過四十出頭,理著標準的短發,穿著一件短袖的白色麻布襯衣,已經被汗水洇得發黑,下著一條麻布的沙灘褲。衣褲不但磨損的厲害,而且邊緣都有掛破的痕跡,沾滿了泥土――大約是剛從田間地頭回來。
一進院子,他立刻就朝著許延亮過來,深深鞠了一躬:“首長……”
“不必客氣。”許延亮擺擺手,“我姓許,叫許延亮。剛從臨高調到三亞來,就在本地轉轉,熟悉下情況。臨時起意才到你這裏的。打攪到你工作了。”
“首長說什麽話!有元老光臨舍下,小人是三生有幸,嗯,蓬蓽生輝……”胡五妹說得是口“廣普”,倒是不難聽懂。
還沒等許延亮開口,胡五妹轉頭對胡三慶道:“你們怎麽就拿這點東西來糊弄首長!快去後宅,叫三姨娘把我的黎母山特級烏龍茶拿出來!再叫小廚房預備些點心……”
許延亮忙擺擺手:“你不要大費周章了。我不過是路過進來看看而已。這椰子水又清涼,喝這個正好,點心也不必添了,我吃不下。你且坐下,我們聊會天。”
胡五妹道:“這怎麽可以!難得首長駕臨舍下。先請許首長小坐片刻,且容小的去換換衣服。”不等許延亮發話便又告辭出去了
他前腳剛走,後腳有仆人進來送來更多的水果和點心,片刻之間把把石桌上放慢了,又在旁邊支起了折疊桌。
許延亮一看真是吃了一驚。因為但凡他在吳南海的示範農莊溫室裏看到的各種熱帶水果,在這裏居然大多都有,諸如火龍果、芒果、西瓜、香蕉都有。一問,都是本地栽培的。
“三亞果然是個好地方,四季水果不斷。”許延亮感歎道。
“首長嚐嚐這糖水吧。三亞這裏,胡五妹家做得廣東糖水是出了名的,據說是專門派人去臨高學得。”袁斐雖然這麽說,自己的喉頭卻在上下移動,顯然是饞了。
“糖水我不怎麽喜歡,你喜歡就多吃些。”許延亮暗暗好笑。看起來,這胡五妹果然不是一般的鄉下土財主出身。他問道:“這胡老爺是什麽出身?”
“他原來是諸彩老手下的一股‘掌櫃’。諸彩老完蛋之後率領人船投奔元老院的。”
“噢,這麽說也是海盜出身了。”
“是,不過他很早就受元老院信任了――不然也不會一來就叫他當這裏的甲頭。”
能當基層牌甲的甲頭的,都是元老院基層裏的骨幹人員,
袁斐繼續道:“他當年來三亞的時候,是勞工隊長,管三百人的移民隊,自己還帶了幾十號家人親戚和仆役。後來分了田地,他家一家就分了三千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