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就是這個蔣鎖了。”陳白賓拿起審訊記錄,“看上去沒什麽油水,就是個愣頭青的大頭兵。”
“蔣鎖……”姬信喃喃道,“好熟悉的名字。總覺得在哪裏見過”
“大路貨的名字。”陳白賓道,“淨化營地裏一個月能遇到好幾個。”
“蔣鎖!起來,有老爺要審你。”留用的牢子有氣無力的搖著手裏的鐐銬
蔣鎖從稻草鋪上爬了起來。他在激戰的中受了不少傷,不過多是皮肉外傷,並不要緊。在牢房中亦未受什麽折磨。已然恢複了不少。
他這是第二回當澳洲人的俘虜了,知道澳洲人並不虐待俘虜,他亦存了必死之心,故而在牢中吃得下,睡的著,倒是十分安心。
此刻聽聞要提審,蔣鎖亦很坦然,隻隨口問道:“不是已經審過了麽?”
“從廣州又派來了新得澳洲老爺,”牢子知道他是條好漢,言語中亦很客氣,“你這回麵子大了,上法場的時候都夠喊上幾嗓子啦。”說罷又拱了拱手道:“好漢,得罪了。”說罷給他戴上了腳鐐手銬。
和易浩然不同,蔣鎖是行伍出身,又年輕力壯,鄭二根不能不有所提防。
蔣鎖關在縣牢中,距離縣衙後堂不過幾步之遙,拖著腳鐐手銬也幾分鍾也到了。邁進後堂的瞬間,他頓時瞪大了雙眼。
這些年來他日思夜想,每晚都會出現在噩夢中的髡賊頭目竟然就端坐在堂上!
雖說已經時隔多年,蔣鎖依然記得這個男人當初在堂上審問班子裏眾人的模樣:白白淨淨,舉止文雅的中年男人,帶著悲天憫地的神情。每次問話都讓他們把話說完,即不打斷,也不嗬斥他們。隻是到審問最後才說他們“糊塗”。
班子裏的眾人原以為他這樣的態度,大約最壞不過每人捱幾十大板,枷號上十天半月。沒想到,等來的判決竟然是師姐處死,其他人流放。
蔣鎖永遠也忘記不了那天師姐被兩個髡兵從牢房裏帶出去時的情景:師父在牢中悲淒的呼喊著女兒的名字,師姐雙目緊閉,淚珠卻止不住的一串串的滾落下來,一直到快出牢房才撕心裂肺的叫了一聲“爹”。
這一聲“爹”,每每令他在午夜夢回中驚醒――他知道,師姐死得冤,死得屈,她對人世的全部留戀和不舍都化作這一個字。
他從來沒想到過,這個慈眉善目說話和氣講理的男人,竟然如此無情和殘忍。
師姐有什麽錯?隻是為了活命因為吃了羅老爺幾天飯而已。他在海南的時候,天天髡賊說自己是“民心所向”,征伐大明是“吊民伐罪”。可是這老百姓到底算個什麽呢?還不是一樣拿老百姓的人頭殺雞儆猴。
“發什麽呆?快進去!”身後的衙役推了他一把。
姬信並沒有認出他來,他和蔣鎖不過是在公堂上見過一二次而已。而他當時作為法官,每天要審理的俘虜和犯人多則百人,少則幾十人,根本不可能記住每張麵孔。更何況當初蔣鎖隻是個毛頭小夥子,這幾年又被流放勞作,樣貌變化甚大。
“你就是蔣鎖?”
“是我。”
陳白賓又問了幾句口供上的內容,蔣鎖一一作答,並無差池。陳白賓最關心的是他是如何調集人馬的,這一點蔣鎖也不隱瞞,將如何與宋銘等人接頭,如何遇到“苟先生”等事一一道來。
“苟先生?”姬信忽然插話道,“你是說苟循禮麽?”
“好像是叫這個名字。”蔣鎖有些詫異,這姓苟的莫非也是髡賊的舊相識?
“好麽,原來他還活著。”陳白賓當然知道元老院裏大名鼎鼎的苟二老爺,“他還真能蹦躂。”
“也別說,這回差點就讓他成事了。”姬信看著眼前這個頭發蓬亂,衣冠不整的年輕人,總覺得有幾分麵熟,可卻始終說不上來。他注意到對方的目光直勾勾的看著他,完全沒有一般俘虜和土著百姓那種畏縮回避的眼神。
這人倒是膽子不小,看來是個亡命之徒。姬信心想。
從各方供詞匯總來看,這次暴動,文班底就是易浩然,而武班底是宋銘――此人據俘虜說已經逃走,但是這個蔣鎖卻是不折不扣的二號人物。從他口中應該能得到更多有用的消息。
姬信開口問道:“按照供詞,你說你是熊文燦的家丁――熊文燦是貴州人,你是河南人,怎麽會投到他的門下當家丁?”
“家鄉鬧水旱災,沒得吃。幾年前我便隨人到廣東賣藝維生。”
“既然是賣藝,怎麽又當了兵?”
蔣鎖古怪的一笑:“那年在廣州跑碼頭賣藝,正遇到你們登岸襲擾。班子遭了兵災,死得死,逃得逃,隻剩下我一個,走投無路,便當了兵混口飯吃,後來得了熊督的賞識,先當了家丁,又升了把總……”
“梧州城破,熊文燦的家丁大多在榜山潰散,你是如何搜集殘兵又是怎麽潛伏下來的?”姬信問道,“易浩然又是如何聯絡你們的?”
“此事自然有內情。”蔣鎖道,“不知道小人說出來了,可否饒我一命?”
“你若能有立功表現,自然可以罪減一等。”姬信道。
“與我紙筆,我寫出來便是。”
“你識字?”
“小人年幼時也讀過幾年私塾,認識幾個字。”
陳白賓斥道:“你少裝神弄鬼,有話說就是了!”
“小的嘴笨,說起來怕是不毛病。還是寫出來好些。”蔣鎖道,“何況此事事關元老院常委會,此地耳目眾多,說出來若是被人聽去了,隻怕小人性命不保。”
這話說出來,姬信和陳白賓都大吃一驚。這蔣鎖一開口就是重磅的消息,“事關元老院常委會”,這幾個字的份量太重了。別看他們天天把元老院三個字掛在嘴邊,但是明國的土著大多對“元老院”並無概念,很多人隻知道“髡賊”“髡人”,最多就是知道一個“澳洲人”,正兒八經知道“元老院”的,大概萬中無一。更不用說“常委會”了――哪怕在臨高的歸化民中都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名字。此人居然一開口就說了出來。
再聯想到俘虜們供稱蔣鎖雖然不過是區區一個把總,卻統帶過熊文燦最精銳的家丁隊,顯然是熊的親信之一……
莫非這次梧州事變,背後還有某些看不見的手在操縱?兩人頓時都緊張起來,說起來,這次梧州事變的確讓人覺得有些蹊蹺。姬信和陳白賓都知道,梧州出事,對元老院裏的某些人來說未必不是好事。
莫非……
他們誰也不敢把話說出來,陳白賓道:“既然如此,就給你紙筆。”說著叫人送來一份文房四寶,又關照衙役將蔣鎖的手銬去掉。
審訊椅麵前的胸扳甚為寬大,原本就可以當作一張小桌子來使用。去掉手銬便可寫字。
看到蔣鎖提起筆開始書寫,姬信吩咐後堂內的衙役牢子且退到院子裏去,免得讓瞧見了蔣鎖在寫什麽。
“你們且在廊簷下聽候吩咐。”
“姬局,這蔣鎖會寫什麽東西出來?”陳白賓到底年紀輕,有些沉不住氣。
“不好說,不過他就是個區區把總,能知道什麽?更有可能是瞎咋呼,想活命亂寫一氣。”姬信說,“不管這個,讓他寫就是,大不了浪費幾頁紙。”
眼見這蔣鎖下筆如分,很快便寫滿了一頁紙。吹幹之後折了起來,舒了一口氣道:“寫完了。”
姬信生怕這供詞裏有什麽要害的東西,真要是牽扯到元老院內部的什麽秘辛,那就不是什麽撕逼的問題了――性質隻怕會嚴重一百倍!
他沒有召喚廊簷下的衙役去取,而是直接起身走過去,親手拿起了供詞。
蔣鎖忽然整個人暴起,一手抓住了姬信,一手握住毛筆的筆杆,朝著姬信的眼睛狠狠的戳了過去。
姬信大吃一驚,身子便要閃避,奈何胳膊在蔣鎖緊緊抓住,如同鐵箍一般,動彈不得,眼瞅著烏黑的筆鋒朝著雙目而來,姬信情急之下隻能頭往後仰,避其鋒芒。
幸好,蔣鎖隻是雙手被開了銬,腰部以下依舊被戒具所約束,椅子又是固定在地上的,僅憑雙手的突刺,範圍極小,姬信一個後仰便躲開了毛筆杆,隻是嘴角上被重重的戳中,隻覺得一陣劇痛,口中鹹甜,當即流出血來。
陳白賓一時呆住了,眼瞅著姬信臉上流血,這才反應過來,大叫一聲“來人!”自己跳了起來,隨手撈起一張板凳便衝了上去,一板凳砸在蔣鎖的胳膊上,這才將姬信從蔣鎖的手中救出。
姬信一屁股跌倒在地上,滿臉是血,狼狽不堪。此刻外麵的衙役和警衛都衝了進來,見次場景不無大吃一驚,當下水火棍齊下,將蔣鎖打得頭破血流,重新給他戴上了鐐銬。
姬信隻覺得臉頰和口中火燒火燎一般,血不斷的湧出。他摸了摸臉頰,似乎也有一道傷口,連皮肉都翻卷了起來。
“蔣鎖……”姬信喃喃道,“好熟悉的名字。總覺得在哪裏見過”
“大路貨的名字。”陳白賓道,“淨化營地裏一個月能遇到好幾個。”
“蔣鎖!起來,有老爺要審你。”留用的牢子有氣無力的搖著手裏的鐐銬
蔣鎖從稻草鋪上爬了起來。他在激戰的中受了不少傷,不過多是皮肉外傷,並不要緊。在牢房中亦未受什麽折磨。已然恢複了不少。
他這是第二回當澳洲人的俘虜了,知道澳洲人並不虐待俘虜,他亦存了必死之心,故而在牢中吃得下,睡的著,倒是十分安心。
此刻聽聞要提審,蔣鎖亦很坦然,隻隨口問道:“不是已經審過了麽?”
“從廣州又派來了新得澳洲老爺,”牢子知道他是條好漢,言語中亦很客氣,“你這回麵子大了,上法場的時候都夠喊上幾嗓子啦。”說罷又拱了拱手道:“好漢,得罪了。”說罷給他戴上了腳鐐手銬。
和易浩然不同,蔣鎖是行伍出身,又年輕力壯,鄭二根不能不有所提防。
蔣鎖關在縣牢中,距離縣衙後堂不過幾步之遙,拖著腳鐐手銬也幾分鍾也到了。邁進後堂的瞬間,他頓時瞪大了雙眼。
這些年來他日思夜想,每晚都會出現在噩夢中的髡賊頭目竟然就端坐在堂上!
雖說已經時隔多年,蔣鎖依然記得這個男人當初在堂上審問班子裏眾人的模樣:白白淨淨,舉止文雅的中年男人,帶著悲天憫地的神情。每次問話都讓他們把話說完,即不打斷,也不嗬斥他們。隻是到審問最後才說他們“糊塗”。
班子裏的眾人原以為他這樣的態度,大約最壞不過每人捱幾十大板,枷號上十天半月。沒想到,等來的判決竟然是師姐處死,其他人流放。
蔣鎖永遠也忘記不了那天師姐被兩個髡兵從牢房裏帶出去時的情景:師父在牢中悲淒的呼喊著女兒的名字,師姐雙目緊閉,淚珠卻止不住的一串串的滾落下來,一直到快出牢房才撕心裂肺的叫了一聲“爹”。
這一聲“爹”,每每令他在午夜夢回中驚醒――他知道,師姐死得冤,死得屈,她對人世的全部留戀和不舍都化作這一個字。
他從來沒想到過,這個慈眉善目說話和氣講理的男人,竟然如此無情和殘忍。
師姐有什麽錯?隻是為了活命因為吃了羅老爺幾天飯而已。他在海南的時候,天天髡賊說自己是“民心所向”,征伐大明是“吊民伐罪”。可是這老百姓到底算個什麽呢?還不是一樣拿老百姓的人頭殺雞儆猴。
“發什麽呆?快進去!”身後的衙役推了他一把。
姬信並沒有認出他來,他和蔣鎖不過是在公堂上見過一二次而已。而他當時作為法官,每天要審理的俘虜和犯人多則百人,少則幾十人,根本不可能記住每張麵孔。更何況當初蔣鎖隻是個毛頭小夥子,這幾年又被流放勞作,樣貌變化甚大。
“你就是蔣鎖?”
“是我。”
陳白賓又問了幾句口供上的內容,蔣鎖一一作答,並無差池。陳白賓最關心的是他是如何調集人馬的,這一點蔣鎖也不隱瞞,將如何與宋銘等人接頭,如何遇到“苟先生”等事一一道來。
“苟先生?”姬信忽然插話道,“你是說苟循禮麽?”
“好像是叫這個名字。”蔣鎖有些詫異,這姓苟的莫非也是髡賊的舊相識?
“好麽,原來他還活著。”陳白賓當然知道元老院裏大名鼎鼎的苟二老爺,“他還真能蹦躂。”
“也別說,這回差點就讓他成事了。”姬信看著眼前這個頭發蓬亂,衣冠不整的年輕人,總覺得有幾分麵熟,可卻始終說不上來。他注意到對方的目光直勾勾的看著他,完全沒有一般俘虜和土著百姓那種畏縮回避的眼神。
這人倒是膽子不小,看來是個亡命之徒。姬信心想。
從各方供詞匯總來看,這次暴動,文班底就是易浩然,而武班底是宋銘――此人據俘虜說已經逃走,但是這個蔣鎖卻是不折不扣的二號人物。從他口中應該能得到更多有用的消息。
姬信開口問道:“按照供詞,你說你是熊文燦的家丁――熊文燦是貴州人,你是河南人,怎麽會投到他的門下當家丁?”
“家鄉鬧水旱災,沒得吃。幾年前我便隨人到廣東賣藝維生。”
“既然是賣藝,怎麽又當了兵?”
蔣鎖古怪的一笑:“那年在廣州跑碼頭賣藝,正遇到你們登岸襲擾。班子遭了兵災,死得死,逃得逃,隻剩下我一個,走投無路,便當了兵混口飯吃,後來得了熊督的賞識,先當了家丁,又升了把總……”
“梧州城破,熊文燦的家丁大多在榜山潰散,你是如何搜集殘兵又是怎麽潛伏下來的?”姬信問道,“易浩然又是如何聯絡你們的?”
“此事自然有內情。”蔣鎖道,“不知道小人說出來了,可否饒我一命?”
“你若能有立功表現,自然可以罪減一等。”姬信道。
“與我紙筆,我寫出來便是。”
“你識字?”
“小人年幼時也讀過幾年私塾,認識幾個字。”
陳白賓斥道:“你少裝神弄鬼,有話說就是了!”
“小的嘴笨,說起來怕是不毛病。還是寫出來好些。”蔣鎖道,“何況此事事關元老院常委會,此地耳目眾多,說出來若是被人聽去了,隻怕小人性命不保。”
這話說出來,姬信和陳白賓都大吃一驚。這蔣鎖一開口就是重磅的消息,“事關元老院常委會”,這幾個字的份量太重了。別看他們天天把元老院三個字掛在嘴邊,但是明國的土著大多對“元老院”並無概念,很多人隻知道“髡賊”“髡人”,最多就是知道一個“澳洲人”,正兒八經知道“元老院”的,大概萬中無一。更不用說“常委會”了――哪怕在臨高的歸化民中都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名字。此人居然一開口就說了出來。
再聯想到俘虜們供稱蔣鎖雖然不過是區區一個把總,卻統帶過熊文燦最精銳的家丁隊,顯然是熊的親信之一……
莫非這次梧州事變,背後還有某些看不見的手在操縱?兩人頓時都緊張起來,說起來,這次梧州事變的確讓人覺得有些蹊蹺。姬信和陳白賓都知道,梧州出事,對元老院裏的某些人來說未必不是好事。
莫非……
他們誰也不敢把話說出來,陳白賓道:“既然如此,就給你紙筆。”說著叫人送來一份文房四寶,又關照衙役將蔣鎖的手銬去掉。
審訊椅麵前的胸扳甚為寬大,原本就可以當作一張小桌子來使用。去掉手銬便可寫字。
看到蔣鎖提起筆開始書寫,姬信吩咐後堂內的衙役牢子且退到院子裏去,免得讓瞧見了蔣鎖在寫什麽。
“你們且在廊簷下聽候吩咐。”
“姬局,這蔣鎖會寫什麽東西出來?”陳白賓到底年紀輕,有些沉不住氣。
“不好說,不過他就是個區區把總,能知道什麽?更有可能是瞎咋呼,想活命亂寫一氣。”姬信說,“不管這個,讓他寫就是,大不了浪費幾頁紙。”
眼見這蔣鎖下筆如分,很快便寫滿了一頁紙。吹幹之後折了起來,舒了一口氣道:“寫完了。”
姬信生怕這供詞裏有什麽要害的東西,真要是牽扯到元老院內部的什麽秘辛,那就不是什麽撕逼的問題了――性質隻怕會嚴重一百倍!
他沒有召喚廊簷下的衙役去取,而是直接起身走過去,親手拿起了供詞。
蔣鎖忽然整個人暴起,一手抓住了姬信,一手握住毛筆的筆杆,朝著姬信的眼睛狠狠的戳了過去。
姬信大吃一驚,身子便要閃避,奈何胳膊在蔣鎖緊緊抓住,如同鐵箍一般,動彈不得,眼瞅著烏黑的筆鋒朝著雙目而來,姬信情急之下隻能頭往後仰,避其鋒芒。
幸好,蔣鎖隻是雙手被開了銬,腰部以下依舊被戒具所約束,椅子又是固定在地上的,僅憑雙手的突刺,範圍極小,姬信一個後仰便躲開了毛筆杆,隻是嘴角上被重重的戳中,隻覺得一陣劇痛,口中鹹甜,當即流出血來。
陳白賓一時呆住了,眼瞅著姬信臉上流血,這才反應過來,大叫一聲“來人!”自己跳了起來,隨手撈起一張板凳便衝了上去,一板凳砸在蔣鎖的胳膊上,這才將姬信從蔣鎖的手中救出。
姬信一屁股跌倒在地上,滿臉是血,狼狽不堪。此刻外麵的衙役和警衛都衝了進來,見次場景不無大吃一驚,當下水火棍齊下,將蔣鎖打得頭破血流,重新給他戴上了鐐銬。
姬信隻覺得臉頰和口中火燒火燎一般,血不斷的湧出。他摸了摸臉頰,似乎也有一道傷口,連皮肉都翻卷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