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逆襲力:把握生命的轉折點 作者:(英)弗雷德裏克·阿諾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行?善?不?輟
我們堅持前麵那些章提出的做人原則,最後再說說什麽原則才是人生的最基本原則;什麽原則最適合人類理性生活的目的。哲人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教育我們要認識和尊重上帝的教誨,告訴我們追求榮譽、尊嚴和永生是至高無上的責任。人生的全部工作和意義就在於此。這是人類心靈和智慧的最高追求。追求榮譽、尊嚴和永生的辦法就是行善不輟。當我們仔細審視和分析這個詞語的時候,或多或少總對自己有些失望。追求榮譽、尊嚴和永生的目標是如此宏大,而實現它的辦法卻是如此平凡,幽幽的如散文一般。想要實現它,並不需要突發的冒險精神、崇高的信仰、英雄壯舉和極高的智慧,而要行善不輟,這就意味著一生的單調重複、付出精力和忍耐順從。
要將我們熟知的耐心的美德發揮到極致。基督教義特別看重耐心有兩個原因:第一,耐心對所有人的要求一視同仁;第二,實施耐心必須公正公平。人們常說人生是由轉折點決定的,轉折點是時代的產物,發生重大轉折是時代的特征。耐心可以解決人生的重大問題,隻有通過時間和經曆才能成功地培養耐心。但很多人在關鍵時刻往往失去了耐心,一是可能因為沒有養成耐心的習慣;二是在艱巨的考驗麵前耐心不足,終於崩潰了。最後,迫不得已,慢慢地、痛苦地重新開始;不得不虛弱無力地在黑暗中重新尋找出發點。耐心就是考驗自己能否承受一生一世的壓力;耐心是一種道德力量,須臾不可放棄。我們要永遠學習培養神聖的耐心。人生自始至終考驗著我們的耐心,我們也必須用耐心公平公正地對待一切。無論人們的身份如何、狀況如何都一律耐心對待。有教養、會體貼人的人比那些性格和個性傾向截然相反的人在耐心測試中更有優勢勝出。可以說耐心測試是對那些教養更好、學識更高的人的更高級考驗。這些人經過洗禮之後更有耐心,就能更好地承受人生漫長的考驗。最高尚的人也表現得更為成熟和優美。這種美德是真和善的結合,是道德和智慧的結合。隻要有耐心,我們就能持之以恒地發揮我們的學術才能,付出努力搞學術研究。
行善也要有耐心。阿諾德博士過去總說:“每個學生如果不能和純真的孩子們一起交流,不能和窮人接觸,不能經受挫折,就不能保持一顆溫柔的心,不能保持健康的宗教心理。任何虔誠信教的人都會認同這句話的。他們這樣行善積德,自己就會越幸運、越幸福。教士這麽教誨人們,不過他們也清楚,經曆生死才能讓人們學會最深刻的教訓。隻有在那時,才能加倍付出憐憫和慈悲,人才能真正為自己付出的仁慈而感動。知識分子犯的最大的人生錯誤莫過於認為人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增長才學。搞體育的人同樣會認為機體力量在於肌肉發達、結實有力的四肢和跳動強勁、營養充足的心髒。人真正的全麵發展在於各種能力的平衡協調發展。體力和腦力發展均衡,道德情感發育良好。有些人隻有聰明的頭腦,卻沒有健康的身體和高尚的靈魂。真正的人不應該隻聰明,其他什麽也沒有,要不然我們還不如撒旦;也不應該隻有強健的體魄,其他什麽也沒有,要不然我們還不如原野上的動物。我們盡可能地像基督那樣,他既是完美的神,也是完美的人。按照阿諾德博士說的那樣行善積德、慰問病人、和小孩子們玩耍,我們就能有一顆溫柔、同情和慈悲的心。慰問病人會使我們回憶過去、展望未來,會讓我們想起自己虛弱無助、危險不安的時候,讓我們想起焦急等待、翹首期盼的時候。曾經的足球英雄如今掛靴退役,曾經的舞台明星如今燈息散場,往日的繁華榮耀不再,終有一天會與平靜、痛苦和忍耐相伴。隻有在悲傷的沉寂中,才能學會人生最仁慈、最有價值的一課。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然而施恩莫圖報。自己遭受痛苦才能學會同情,在痛苦中才能學會耐心地等待、忍耐和克製。理智和信念在疲勞和疾病麵前將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人終將超越肉體的羈絆,獲得至高無上的靈魂。人在還活著的時候,就能擁有上天堂的純潔靈魂。隻有暢流溫柔的泉水、開啟神秘的心門,才能和孩子們打成一片。上帝使我們養育子女,就是以更可貴的方式為了讓我們繼續教育自己、教育子女。可事實上,隻有沒有孩子或失去孩子的人才能充分領略這種教育的全部含義和美麗。我們明白要像孩子那樣純潔無瑕;我們明白他們對我們的愛、信念、依賴和溫柔,正如我們對上帝的情感。我們愛病人、愛孩子,所以我們身上才有永不枯竭的同情和愛意,哪怕是風刀霜劍也決不枯萎。我們有耐心才能預見到他們需要什麽,溫柔地幫助他們擺脫軟弱、無知和缺乏經驗,時時刻刻監督和指導他們,幫助他們成長,一如上帝同情和耐心地幫助我們成長一樣。
幫助病人、教育孩子就是行善。行善的方式不盡相同,基督徒行善就是努力做好事。行善還包括在生活各個方麵都做得很好,期盼最終獲得善果。從上帝那裏獲得力量和靈感,我們實現人生的最高目標,理解人生的最高意義。如果長期自私自利,不為他人著想,最終隻能崩潰。行善積德,就是有失才有得,有得就有失,人必須學會超越自我。紐曼說:“人們費盡心力地想何為道德,道德其實很簡單。美德和仁慈賦予人力量,而隻想獲得力量的人卻失去了美德。”又說:“善有善報,行善獲得了至真至純、至高無上的快樂。但為了快樂而行善是自私的、不虔誠的,以後將永遠不能獲得快樂,因為他們永遠再也無法擁有美德。”這句話對生活比對思想更重要。在令人尊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能做到高尚善良,但不是為了獲得美德和善良,而是為了獲得大家的一致公認和好評。人們互相批評指責,無疑最終會毀了對方。人們偽裝自己,讓自己的行為合乎社會要求。他們也許會獲得社會影響力,但卻永遠無法獲得美德;他們能贏得他人的尊敬,卻會永遠鄙視自己。他們做事符合階級要求,符合親朋的觀點,但因為總懷疑自己太偽善而有些悶悶不樂,一旦沒有了外界約束,就會走到截然相反的另一麵。讓噩夢趕快過去,春天快些來臨吧!好好生活,因為我們的生活是上帝賜予的,是神聖的。我們是上帝的孩子,本應是快樂的源泉、幸福的種子。“在我身上你看到了你播種的希望!”“我美麗的春天都是你!”
隻有擁有神聖的、富有活力的愛的力量才能行善。愛,不可磨滅、不可摧毀,高尚而純潔,“體現了一切祥和和美德”。它是人內心的行為準則,與一切邪惡和不公平格格不入,愛永遠追尋人生的最高情懷。愛必須由信任、希望和慈悲輔助,愛就是僅信仰一個上帝、一個主和一次生命。“我鬥膽宣稱,”席勒說,“人的意識生時有,死時無,是完全不和諧的,充滿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是信任、希望和慈悲使人擺脫了矛盾紛爭,擺脫了犯錯和認死理的天性,擺脫了永不妥協的倔強,使人逐漸變得完美,變得和諧統一。愛是最大的動力,信任和希望也是最大的動力。
席勒在談到知識和信仰的關係時,也談到了信仰、愛心和知識的關係,他說:“知識使我們不會自輕自賤,不會漠視信仰和愛心的重要性。我們必須首先充滿信仰和愛心才能深入觀察,縱覽物理和曆史學科的寶貴財富,才能景仰知識的崇高地位。否則,隻會一個錯誤接著一個錯誤地犯,由一個深淵墮入更深的深淵。”
我相信這個道理,所以我單純執著地相信上帝,相信上帝昭示的真理,相信宗教的真實性。人類的思維、意識和思想體係一定要以事實為基礎,而事實也以超自然的方式展示給我們。我們必須堅信我主的存在。無處安息的靈魂一定會從它的源頭——上帝——那裏找到安息之所。相信天父說的那句話:“我對你的愛一如既往、無休無止。”自從有了世界,上帝就以他無盡的愛審視著他製造的生命,愛他們,為他們而高興。對於人類來說,上帝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愛意無窮的人。我們太脆弱、總犯錯,那就讓我們遵從神聖的旨意,這樣生活中的不和諧就此消失。相信救世主——上帝吧;相信耶穌的豐功偉績;相信耶穌宣傳和倡導的正義;相信耶穌是我們仁慈的朋友和兄弟;相信他像仲裁者和調停人那樣幫助我們,為我們祈求。讓我們卑微地、堅定地依賴神靈護佑。我們將超越今生今世尋求真正的啟迪和安慰。從天堂的金門,而非俗世凡塵傳來的飄飄仙樂將會淨化、鼓舞我們的靈魂,使我們的靈魂得到重生。聖靈是安逸祥和之源,是靈魂寧靜的核心。它照亮了黑暗,讓靈魂重新到達上帝的道德標準。
誠然,信仰就是相信並接受上帝的精神,讓人類的靈魂和上帝的意誌相和諧、相一致。即便在凡塵俗世,信仰也是人的最大力量。我們依賴人類對生命的證言,相信有記載的科學事實,製訂神聖的計劃,終將獲得幸福和解放。
精神的第三大力量是希望,我們將希望描繪成動人的希望,希望明天會更好。人生充滿了幻想和失意,一說到、一想到它們就讓人難過。但要相信,青年人的熱情那麽熱情洋溢,人生的幻想那麽耀眼奪目,一定會在遙遠的未來實現!人們常說:“幹涸的土地會變成池塘,海市蜃樓也會變成真正的湖泊。”哪怕是幻想也會實現,也會變成現實。人的內心總是充滿神聖的失望和高尚的憧憬。“懷著高尚的希望憧憬,美麗的心靈之花才能綻放最美麗、最炫目的花朵。”然而眼睛看見了不滿足,耳朵聽見了也不滿足,我們的幸福夢想總是模模糊糊的,搞不清到底是什麽。也許在人世間,我們永遠也得不到滿足。我們總是騷動不安、永不知足,期冀著、盼望著、渴望著遊離於生活之外的我們根本得不到的東西。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像飛蛾期盼著飛往月亮,
期盼著遙不可及的東西,
空留遺恨。
神聖的希望就是希望實現真實而美好的夢想。我們相信這希望不會落空,因為它以上帝作為堅實的船錨。“是他完美了我們的不完美,平息了我們的不平息。”我們寄希望於他,痛苦、疾病、錯誤、誤解、罪惡和欲求都消失了。美好的希望能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將痛苦、疾病、錯誤、誤解、罪惡和欲求都變成好事。人類永恒的希望啊!
我們常常會變得疲勞不堪、軟弱無力。清新的早晨逐漸為炎熱、漫長、沉悶、蒼白的下午所取代。生活就是單調,我們被煩心瑣事和普通責任所包圍。我們意識不到我們的工作有多重要,會給這個世界帶來多麽大的不同。這種生活根本不值得擁有,它煩悶、冷漠、一成不變、了無生趣——總能聽到人們這麽抱怨。事實上,很多思想高尚、養尊處優的人也常常宣布,如果能選擇他們寧願死去,如果能選擇他們寧願不出生。他們都需要真正的人生哲學指引。上帝賦予我們的偉大生命不應該是毫無生趣的荒原、毫無同情的冰川,若是這樣,隻能昭示我們的內心和靈魂都出了問題。我們的思想和感情應該像泉水一樣清新不絕。我們可以愛朋友、愛孩子、愛親人,而基督徒的愛要比這更廣博,它能接納最孤獨的人、最疏遠的人、最墮落的人和最遙遠的人,超越國家和年齡的界限。更加用心地生活能從生活裏獲得更多,能夠做到勞逸結合、動靜平衡。我們能擁有新的學習情趣,贏得“一片片幼林和嫩草原”,始終讓我們耳聰目明。要相信道德和宗教的努力終將開花結果,要學習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天。
人生最關鍵的轉折點就是生和死的轉折,從某種角度來說,整個生命過程就是為這個偉大的轉折點做準備。很明顯,轉折點是由以前的生活決定的。整個生活(不但包括宗教生活,還包括宗教以外的生活)最終將走向這個偉大的轉折點。我們潛心等待重要時刻的到來,並能預見它的發展方向。我們曆練自己就是為等待它的到來。曾經有人十年磨一劍完成了一件事。他潛心準備,當他終於有機會一展身手,他毫不費力。他完成的並非難事,談不上困難,也說不上危險。入夜睡覺就像死亡,清晨起床就像重生。誠然,如果一個人將睡眠當死亡,終有一天會將死亡當睡眠。我們視死如歸,死亡就不會令我們毫不知覺地來,無論它什麽時候降臨,那都將會是“一個方便時間”。
正如迪安·米爾曼說的那樣:
無論是一天的什麽時候都無所謂,
正直的人要入睡了,死亡不會
不合時宜地來到那個已經學會死亡的人,
此生越短,天堂生涯越長,
此生越短,永生越長。
偉大的改變終於來了,那是幸福的改變,是人生最幸福、最偉大的轉折點。靈魂,拒絕生命的低級目標,渴望光輝、榮耀和永生。相信救世主,跟隨他愛的步伐,行善不輟,經曆人世間的滄桑變化、沉浮多舛,去獲得福中之福、幸中之幸——也就是永恒的生命。
(完)
我們堅持前麵那些章提出的做人原則,最後再說說什麽原則才是人生的最基本原則;什麽原則最適合人類理性生活的目的。哲人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教育我們要認識和尊重上帝的教誨,告訴我們追求榮譽、尊嚴和永生是至高無上的責任。人生的全部工作和意義就在於此。這是人類心靈和智慧的最高追求。追求榮譽、尊嚴和永生的辦法就是行善不輟。當我們仔細審視和分析這個詞語的時候,或多或少總對自己有些失望。追求榮譽、尊嚴和永生的目標是如此宏大,而實現它的辦法卻是如此平凡,幽幽的如散文一般。想要實現它,並不需要突發的冒險精神、崇高的信仰、英雄壯舉和極高的智慧,而要行善不輟,這就意味著一生的單調重複、付出精力和忍耐順從。
要將我們熟知的耐心的美德發揮到極致。基督教義特別看重耐心有兩個原因:第一,耐心對所有人的要求一視同仁;第二,實施耐心必須公正公平。人們常說人生是由轉折點決定的,轉折點是時代的產物,發生重大轉折是時代的特征。耐心可以解決人生的重大問題,隻有通過時間和經曆才能成功地培養耐心。但很多人在關鍵時刻往往失去了耐心,一是可能因為沒有養成耐心的習慣;二是在艱巨的考驗麵前耐心不足,終於崩潰了。最後,迫不得已,慢慢地、痛苦地重新開始;不得不虛弱無力地在黑暗中重新尋找出發點。耐心就是考驗自己能否承受一生一世的壓力;耐心是一種道德力量,須臾不可放棄。我們要永遠學習培養神聖的耐心。人生自始至終考驗著我們的耐心,我們也必須用耐心公平公正地對待一切。無論人們的身份如何、狀況如何都一律耐心對待。有教養、會體貼人的人比那些性格和個性傾向截然相反的人在耐心測試中更有優勢勝出。可以說耐心測試是對那些教養更好、學識更高的人的更高級考驗。這些人經過洗禮之後更有耐心,就能更好地承受人生漫長的考驗。最高尚的人也表現得更為成熟和優美。這種美德是真和善的結合,是道德和智慧的結合。隻要有耐心,我們就能持之以恒地發揮我們的學術才能,付出努力搞學術研究。
行善也要有耐心。阿諾德博士過去總說:“每個學生如果不能和純真的孩子們一起交流,不能和窮人接觸,不能經受挫折,就不能保持一顆溫柔的心,不能保持健康的宗教心理。任何虔誠信教的人都會認同這句話的。他們這樣行善積德,自己就會越幸運、越幸福。教士這麽教誨人們,不過他們也清楚,經曆生死才能讓人們學會最深刻的教訓。隻有在那時,才能加倍付出憐憫和慈悲,人才能真正為自己付出的仁慈而感動。知識分子犯的最大的人生錯誤莫過於認為人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增長才學。搞體育的人同樣會認為機體力量在於肌肉發達、結實有力的四肢和跳動強勁、營養充足的心髒。人真正的全麵發展在於各種能力的平衡協調發展。體力和腦力發展均衡,道德情感發育良好。有些人隻有聰明的頭腦,卻沒有健康的身體和高尚的靈魂。真正的人不應該隻聰明,其他什麽也沒有,要不然我們還不如撒旦;也不應該隻有強健的體魄,其他什麽也沒有,要不然我們還不如原野上的動物。我們盡可能地像基督那樣,他既是完美的神,也是完美的人。按照阿諾德博士說的那樣行善積德、慰問病人、和小孩子們玩耍,我們就能有一顆溫柔、同情和慈悲的心。慰問病人會使我們回憶過去、展望未來,會讓我們想起自己虛弱無助、危險不安的時候,讓我們想起焦急等待、翹首期盼的時候。曾經的足球英雄如今掛靴退役,曾經的舞台明星如今燈息散場,往日的繁華榮耀不再,終有一天會與平靜、痛苦和忍耐相伴。隻有在悲傷的沉寂中,才能學會人生最仁慈、最有價值的一課。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然而施恩莫圖報。自己遭受痛苦才能學會同情,在痛苦中才能學會耐心地等待、忍耐和克製。理智和信念在疲勞和疾病麵前將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人終將超越肉體的羈絆,獲得至高無上的靈魂。人在還活著的時候,就能擁有上天堂的純潔靈魂。隻有暢流溫柔的泉水、開啟神秘的心門,才能和孩子們打成一片。上帝使我們養育子女,就是以更可貴的方式為了讓我們繼續教育自己、教育子女。可事實上,隻有沒有孩子或失去孩子的人才能充分領略這種教育的全部含義和美麗。我們明白要像孩子那樣純潔無瑕;我們明白他們對我們的愛、信念、依賴和溫柔,正如我們對上帝的情感。我們愛病人、愛孩子,所以我們身上才有永不枯竭的同情和愛意,哪怕是風刀霜劍也決不枯萎。我們有耐心才能預見到他們需要什麽,溫柔地幫助他們擺脫軟弱、無知和缺乏經驗,時時刻刻監督和指導他們,幫助他們成長,一如上帝同情和耐心地幫助我們成長一樣。
幫助病人、教育孩子就是行善。行善的方式不盡相同,基督徒行善就是努力做好事。行善還包括在生活各個方麵都做得很好,期盼最終獲得善果。從上帝那裏獲得力量和靈感,我們實現人生的最高目標,理解人生的最高意義。如果長期自私自利,不為他人著想,最終隻能崩潰。行善積德,就是有失才有得,有得就有失,人必須學會超越自我。紐曼說:“人們費盡心力地想何為道德,道德其實很簡單。美德和仁慈賦予人力量,而隻想獲得力量的人卻失去了美德。”又說:“善有善報,行善獲得了至真至純、至高無上的快樂。但為了快樂而行善是自私的、不虔誠的,以後將永遠不能獲得快樂,因為他們永遠再也無法擁有美德。”這句話對生活比對思想更重要。在令人尊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能做到高尚善良,但不是為了獲得美德和善良,而是為了獲得大家的一致公認和好評。人們互相批評指責,無疑最終會毀了對方。人們偽裝自己,讓自己的行為合乎社會要求。他們也許會獲得社會影響力,但卻永遠無法獲得美德;他們能贏得他人的尊敬,卻會永遠鄙視自己。他們做事符合階級要求,符合親朋的觀點,但因為總懷疑自己太偽善而有些悶悶不樂,一旦沒有了外界約束,就會走到截然相反的另一麵。讓噩夢趕快過去,春天快些來臨吧!好好生活,因為我們的生活是上帝賜予的,是神聖的。我們是上帝的孩子,本應是快樂的源泉、幸福的種子。“在我身上你看到了你播種的希望!”“我美麗的春天都是你!”
隻有擁有神聖的、富有活力的愛的力量才能行善。愛,不可磨滅、不可摧毀,高尚而純潔,“體現了一切祥和和美德”。它是人內心的行為準則,與一切邪惡和不公平格格不入,愛永遠追尋人生的最高情懷。愛必須由信任、希望和慈悲輔助,愛就是僅信仰一個上帝、一個主和一次生命。“我鬥膽宣稱,”席勒說,“人的意識生時有,死時無,是完全不和諧的,充滿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是信任、希望和慈悲使人擺脫了矛盾紛爭,擺脫了犯錯和認死理的天性,擺脫了永不妥協的倔強,使人逐漸變得完美,變得和諧統一。愛是最大的動力,信任和希望也是最大的動力。
席勒在談到知識和信仰的關係時,也談到了信仰、愛心和知識的關係,他說:“知識使我們不會自輕自賤,不會漠視信仰和愛心的重要性。我們必須首先充滿信仰和愛心才能深入觀察,縱覽物理和曆史學科的寶貴財富,才能景仰知識的崇高地位。否則,隻會一個錯誤接著一個錯誤地犯,由一個深淵墮入更深的深淵。”
我相信這個道理,所以我單純執著地相信上帝,相信上帝昭示的真理,相信宗教的真實性。人類的思維、意識和思想體係一定要以事實為基礎,而事實也以超自然的方式展示給我們。我們必須堅信我主的存在。無處安息的靈魂一定會從它的源頭——上帝——那裏找到安息之所。相信天父說的那句話:“我對你的愛一如既往、無休無止。”自從有了世界,上帝就以他無盡的愛審視著他製造的生命,愛他們,為他們而高興。對於人類來說,上帝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愛意無窮的人。我們太脆弱、總犯錯,那就讓我們遵從神聖的旨意,這樣生活中的不和諧就此消失。相信救世主——上帝吧;相信耶穌的豐功偉績;相信耶穌宣傳和倡導的正義;相信耶穌是我們仁慈的朋友和兄弟;相信他像仲裁者和調停人那樣幫助我們,為我們祈求。讓我們卑微地、堅定地依賴神靈護佑。我們將超越今生今世尋求真正的啟迪和安慰。從天堂的金門,而非俗世凡塵傳來的飄飄仙樂將會淨化、鼓舞我們的靈魂,使我們的靈魂得到重生。聖靈是安逸祥和之源,是靈魂寧靜的核心。它照亮了黑暗,讓靈魂重新到達上帝的道德標準。
誠然,信仰就是相信並接受上帝的精神,讓人類的靈魂和上帝的意誌相和諧、相一致。即便在凡塵俗世,信仰也是人的最大力量。我們依賴人類對生命的證言,相信有記載的科學事實,製訂神聖的計劃,終將獲得幸福和解放。
精神的第三大力量是希望,我們將希望描繪成動人的希望,希望明天會更好。人生充滿了幻想和失意,一說到、一想到它們就讓人難過。但要相信,青年人的熱情那麽熱情洋溢,人生的幻想那麽耀眼奪目,一定會在遙遠的未來實現!人們常說:“幹涸的土地會變成池塘,海市蜃樓也會變成真正的湖泊。”哪怕是幻想也會實現,也會變成現實。人的內心總是充滿神聖的失望和高尚的憧憬。“懷著高尚的希望憧憬,美麗的心靈之花才能綻放最美麗、最炫目的花朵。”然而眼睛看見了不滿足,耳朵聽見了也不滿足,我們的幸福夢想總是模模糊糊的,搞不清到底是什麽。也許在人世間,我們永遠也得不到滿足。我們總是騷動不安、永不知足,期冀著、盼望著、渴望著遊離於生活之外的我們根本得不到的東西。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像飛蛾期盼著飛往月亮,
期盼著遙不可及的東西,
空留遺恨。
神聖的希望就是希望實現真實而美好的夢想。我們相信這希望不會落空,因為它以上帝作為堅實的船錨。“是他完美了我們的不完美,平息了我們的不平息。”我們寄希望於他,痛苦、疾病、錯誤、誤解、罪惡和欲求都消失了。美好的希望能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將痛苦、疾病、錯誤、誤解、罪惡和欲求都變成好事。人類永恒的希望啊!
我們常常會變得疲勞不堪、軟弱無力。清新的早晨逐漸為炎熱、漫長、沉悶、蒼白的下午所取代。生活就是單調,我們被煩心瑣事和普通責任所包圍。我們意識不到我們的工作有多重要,會給這個世界帶來多麽大的不同。這種生活根本不值得擁有,它煩悶、冷漠、一成不變、了無生趣——總能聽到人們這麽抱怨。事實上,很多思想高尚、養尊處優的人也常常宣布,如果能選擇他們寧願死去,如果能選擇他們寧願不出生。他們都需要真正的人生哲學指引。上帝賦予我們的偉大生命不應該是毫無生趣的荒原、毫無同情的冰川,若是這樣,隻能昭示我們的內心和靈魂都出了問題。我們的思想和感情應該像泉水一樣清新不絕。我們可以愛朋友、愛孩子、愛親人,而基督徒的愛要比這更廣博,它能接納最孤獨的人、最疏遠的人、最墮落的人和最遙遠的人,超越國家和年齡的界限。更加用心地生活能從生活裏獲得更多,能夠做到勞逸結合、動靜平衡。我們能擁有新的學習情趣,贏得“一片片幼林和嫩草原”,始終讓我們耳聰目明。要相信道德和宗教的努力終將開花結果,要學習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天。
人生最關鍵的轉折點就是生和死的轉折,從某種角度來說,整個生命過程就是為這個偉大的轉折點做準備。很明顯,轉折點是由以前的生活決定的。整個生活(不但包括宗教生活,還包括宗教以外的生活)最終將走向這個偉大的轉折點。我們潛心等待重要時刻的到來,並能預見它的發展方向。我們曆練自己就是為等待它的到來。曾經有人十年磨一劍完成了一件事。他潛心準備,當他終於有機會一展身手,他毫不費力。他完成的並非難事,談不上困難,也說不上危險。入夜睡覺就像死亡,清晨起床就像重生。誠然,如果一個人將睡眠當死亡,終有一天會將死亡當睡眠。我們視死如歸,死亡就不會令我們毫不知覺地來,無論它什麽時候降臨,那都將會是“一個方便時間”。
正如迪安·米爾曼說的那樣:
無論是一天的什麽時候都無所謂,
正直的人要入睡了,死亡不會
不合時宜地來到那個已經學會死亡的人,
此生越短,天堂生涯越長,
此生越短,永生越長。
偉大的改變終於來了,那是幸福的改變,是人生最幸福、最偉大的轉折點。靈魂,拒絕生命的低級目標,渴望光輝、榮耀和永生。相信救世主,跟隨他愛的步伐,行善不輟,經曆人世間的滄桑變化、沉浮多舛,去獲得福中之福、幸中之幸——也就是永恒的生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