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逆襲力:把握生命的轉折點 作者:(英)弗雷德裏克·阿諾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成?功?的?律?師
英國曆史上出現過很多成功的律師,以正直、勤奮和虔誠聞名於世。律師界有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留給我們很多值得學習的人生一課。像正直、虔誠的黑爾,才高八鬥、擁有拳拳愛國之心的謝爾頓和極為虔誠、和藹可親的大法官威爾頓,還有現代英格蘭曼斯菲爾德的大法官凱尼恩、埃倫伯勒、坦特登、登曼和坎普貝爾。每個名字都代表一段曆史和生命,我們可以從中受益。所有的大法官無不虔誠地信仰上帝、品格高尚,那麽令人懷念,那麽慈悲憫人。還有很多大律師,你也許不太知道他們的名字,但他們在任職期間,努力使法律部門成為國家政府部門,像裏茲代爾勳爵、威廉·格蘭特爵士和斯托厄爾勳爵。威廉·格蘭特爵士的一生對我們尤其具有教育意義。他是加拿大的前總檢察長。在英格蘭律師界曾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是個無名小卒,無案可辦,後來皮特找他負責加拿大的案子,他的事業才有了轉機。總理還給了他議員席位。盡管那時他在律師界還默默無聞,但他畢竟穿上了律師絲袍,有機會證明自己是個偉大律師,而且還是個偉大的議會演說家。據布魯厄姆勳爵說,除了皮特先生,沒人比格蘭特在議會的影響力更大,他的口才無與倫比,能說服整個法庭。“他的口才魅力無法描述,他對聽眾的影響力就像彌爾頓畫亞當時描述的那樣,‘亞當聆聽鳥兒的私語,而鳥兒早已不再私語。’”
另一位和威廉·格蘭特爵士一樣偉大的律師是斯托厄爾勳爵,他的名聲被名聲更大的兄弟埃爾登勳爵的光芒給掩蓋下去了。斯托厄爾勳爵的美名也許會譽滿全球,也許會更持久。他是國際法的撰寫人之一。如果讀讀像《國際法律的惠頓因素》這樣的公共法律課本,就能知道是傑裏米·本瑟姆的才華。他給這本書提出了很多意見也多次被采納。在長期的法國戰爭中,傑裏米·本瑟姆主持並部分撰寫了《民法》。《民法》規定英國人和外國人一律平等、一視同仁。英國的法律作為英國勝利的標誌在歐洲揚名。還有很多你不熟悉的偉大律師,他們使外國對英格蘭有了正確公正的評判。斯泰爾夫人曾反複引用過伯克說的話:預見了後世子孫對我們的高度評判。斯托厄爾勳爵回首往事總把牛津求學歲月當成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在牛津的求學引發他無數聯想,那段日子對他來說比任何詩卷都感人。
幾年前,成功的律師彭伯頓·利——金斯宕勳爵——去世了,身後留下很多私人印刷但從未公開出版的作品。有些頂尖的評論報紙獲得國王批準出版了回顧他的議會和律師生涯的文章。他五十歲就從兩項工作退休了。他拒絕當大律師也拒絕當大法官。公眾沒太聽說過他的名字,他本人也討厭出名。但二十年來他一直是最高法院最好的法官之一。他從不拿工資,貴族頭銜是從國家獲得的唯一回報。他生動地描繪了自己早期貧窮和艱苦的工作,接著又說:“早期的艱苦就是為了準備後來的收獲。不知疲倦地工作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經濟獨立就像美德和幸福一樣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為了躲避苦難和債務做多大的犧牲都不算什麽。”彭伯頓·利獲得了大量實踐,說服平民院進行了幾次有效改革。他描述了第一次選舉獲勝時的心情:“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天晚上,我那麽激動,當選了國會議員。我跪下向上帝祈禱賜予我所有力量能夠忠誠、成功地履行職責。”他的遠親羅伯特·利爵士去逝後,他繼承了遺產,擁有了一年幾千英鎊的收入。五十歲時,他決定退休,開始鄉村生活。“我有顯微鏡、望遠鏡、繪畫工具和車床工具,別的我就不知道還有什麽能趕走無聊煩悶的了,不過我一樣也沒用過。十七年之後,我可以打賭地說,我從沒有感到過一小時的無聊。隻是有時遺憾不得不放棄孤獨出席律師會議。”據說金斯宕勳爵熱愛英國國教,曾自己出資建過或恢複過不止一個教區教堂。
讓我們再看看在英國律師界取得最高成就的著名律師,他們都先後成為愛爾蘭大法官。希臘曆史學家的兄弟米特福德,有一些像他這樣的著名律師在法律界和政治界一樣有名,但為數不多,他們通過撰寫律師書賺了一大筆錢。他用法律的態度研究議會使他在政界和律師界都獲得了最高榮譽。他個性平淡無奇,最好的律師都這樣,不過絕對技巧高超、能言善辯。當平民院譴責黑斯廷斯時,他請求平民院處理問題一定要堅持兩個原則:“不要惡意對被告誹謗中傷;不要故意煽動法官的情緒。”他總是平靜公正地從事法律工作。平民院自然而然選他做發言人。米特福德坦率地說他的職業是律師,不是政治家,隻希望通過當律師得到升遷。他後來成了萊德斯德爾法官和愛爾蘭法官。從愛爾蘭回來後,很多年他都是貴族院最能幹、工作最有效的一員。他的兒子也當了很多委員會的主席,能幹、為人誠實正直和他一樣。人們總是指責律師碌碌無為,但很多像他們那樣的律師為律師正了名,胡克曾文雅地說:“我們認為法律是上帝的胸膛,法律的聲音就是宇宙的和諧之音。天上人間的一切都會向她致敬。最低賤的生命也能感受到她的關愛,最偉大的力量也離不開她的支持。盡管身份不同,但無論天使還是凡人都是法律的產物。一切生命都一致同意,將法律奉為和平和快樂之母。”
喬治三世有一次當著賈斯蒂斯·帕克的麵說:“這個小腦袋瓜裏儲藏著英國所有的法律條文。”“不,先生!”帕克回答說,“它隻是蘊藏著發現法律的知識。”
一位聰明的律師曾談到懷爾德中士,也就是後來的特魯羅勳爵。懷爾德剛開始隻是個小律師,一連四十年一直非常關心倫敦的所有重大經濟案件。英國所有法律都是經過無數考慮後才製定出來的,國家的法律製度也日益健全。正如朱尼厄斯所說:“昨天還隻是件事實,今天就變成法律了。”懷爾德中士博學強記、腦力驚人,因為以前當過記者文筆不錯,所以記錄下很多大案要案,大半個世界的所有頭條案件內容和隨後製定的法律他都爛熟於心,令常人歎為觀止。隻要有年輕人向他谘詢,他都可以信手拈來,張口就說。每個案件的名字、涉及人物的名字、卷宗號甚至頁碼他都能隨口說出。懷爾德中士有時一天要處理六個案子,能根本不用看摘要或其他任何文字備忘錄,完全憑記憶說出涉案人物的名字、日期、涉案金額。
我們隨手就能挑選出故事內容豐富、教益深刻的律師傳記。騰德頓勳爵的一生堅毅不拔、不斷成功,無人能出其右;他的頭銜很多,他的傳記作者匠心獨運讚美他“出身微賤、公正廉明”。
讓我們仔細研究一下這位偉大律師、大法官騰德頓勳爵的一生吧。他的生平展示了在律師成長的過程中轉折點的重要性。在坎特伯雷大教堂西大門街對麵的拐角處,曾經有一家理發店,後來為了建教堂把它給拆了。原來在它的門前有個傳統的理發店標誌——好多顏色的柱子。理發店看起來很寒酸破舊,窗台上堆著磚,有些磚頭上還套著假發。門上掛著個標牌,上麵寫著店主的名字,還有價目表。刮臉一便士,剪頭二便士。理發師手藝不錯,頭發能理得很時髦。當地人還記得理發店的旁邊原來有家文具店。理發店的老板叫阿博特。高個兒、腰杆筆直、不加修飾,紮著個粗粗的馬尾。他經常帶著理發工具為人上門服務,他的兒子——查爾斯跟著打下手。查爾斯是個“體麵、嚴肅、不加修飾的人”。查爾斯後來總回憶起他謹慎的父親和虔誠的母親。住在大教堂旁邊,窮苦的一家人學會了愛它,珍視它帶來的好運氣。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一家經常參加教堂儀式。教士們對這家人也非常好。父子倆為教堂所有的人理發。他甚至誇耀說,主教即便三年才理一次發,他也給主教理了九年了。
他的兒子查爾斯後來成了英國政界最好的地方官。這都是虔誠、慈善的父母為子女教育不遺餘力帶來的好處,也是幫助教士帶來的好處,那些教士雖貧窮但值得人們幫助。我們隻要沿著上帝的指引做事就可以了。坎特伯雷的國王學校為生意人的孩子提供了和富人家孩子一樣完整徹底的教育。校長是位資深學者,他天賦非凡,能將他豐富的學識完全教給孩子們。他熱切地在學生中尋找能力出眾、注意力集中的好孩子,然後盡一切能力幫助和鼓勵他們。他很快注意到了聰明能幹的小阿博特。學習沒多久,小阿博特就能寫出和溫徹斯特及伊頓學生一樣好的拉丁詩句了。同學們後來說他嚴肅、沉默、舉止優雅、特別用功,甚至體育活動時間都在看書。他非常用功,功課幾乎不犯錯,總是努力做到精準。
十四歲時,他如饑似渴地學習,成績非常好,但他父母卻認為他應該學習謀生手段,繼承父親的衣缽當個理發師。碰巧這時,教堂缺一名唱詩童,老阿博特就想兒子性格不錯,又挺活躍,應該有機會進唱詩班。教士們當然很樂意讓他們的理發師兒子進來,不過還得看看小阿博特的音樂基礎怎麽樣。可小阿博特的嗓音嘶啞,而另外一個小男孩的嗓音卻很動人,結果後者進了唱詩班。很多年後,小阿博特成了紳士,當上了英格蘭的大法官。他和別的法官巡視到了坎特伯雷教堂。他指著唱詩班的一名歌手說:“看啊,理查森兄弟,”他說,“我唯一嫉妒過的人就是他。當年我們倆一起競爭唱詩班歌手的位置,可他贏了。如果當年我如願當上了唱詩班的歌手,今天也許就是他指著我說這番話了。”
查爾斯·阿博特沒能進唱詩班,繼續在國王學校完成學業。也許沒必要提他在學校還當上了隊長。查爾斯十七歲時,他爸爸認為絕對有必要讓他自食其力,當個理發學徒,然後開個和爸爸一樣的店。但爸爸的想法卻讓校長大吃一驚,他認為這個前途無量的學生應該上大學,坎特伯雷的教士也願意幫助他。人們悄悄地湊了一筆錢給他置辦了一套行李。學校理事們給了他一筆獎學金,但很快花完了,錢根本不夠用。據說查爾斯·阿博特迫不得已簽署了當理發師的契約。學校理事們很顯然達成了一項有利於他的協議,從學校基金裏撥給他一筆獎學金,夠他節儉地繼續完成三年學業。後來他成了大法官,也成了學校理事會會員。在牛津學習期間他給理事會寄來信要求增加助學金。理事會秘書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可以多資助的先例。查爾斯·阿博特說:“我沒錢念書,就寫了求助信。”理事會秘書後來從自己的錢包裏拿出錢給了查爾斯·阿博特。
理發師的兒子成了牛津的大學生,進了考布斯·克裏斯蒂學院,很快獲得了古典獎學金。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我接到敬愛的母親兩封信,她說坎特伯雷很多朋友都誠摯地祝賀她兒子的成功。她的朋友們境況都比咱家好得多,她幾乎不敢相信這樣的好事能被理發師的兒子遇上。如果子女不爭氣又怎能給父母爭光呢?我的理想不僅僅是當個考布斯的學者。感謝上帝,我已經成了考布斯的學者了。我眼前浮現一個又一個目標。總而言之,在我登上劇院的講壇成為知名學者以前,我是不會駐足停留的。”牛津沒有優等生榜,大學生的最高榮譽就是戴上校長獎章,在謝爾丹劇場發表獲獎感言。那時還搞了一場拉丁詩詞比賽,他沒拿到冠軍,但評委給他的詩以鼓勵性的評語,他得了第二名。第一名的獲得者是w。 l.鮑爾斯先生,後來成了一名小有成就的牧師和不太出名的詩人。四十年後,當查爾斯巡回視察的時候,他在薩裏斯波利遇到了鮑爾斯。他準確地回憶大學時代的生活,想起他們的詩文比賽,說起學校一直保持這條規矩——最好的詩文才會贏,用拉丁文說就是:“detur digniori。”
那時詩文的題目都是當時引人注目的事件,最受人關注、激動人心的事就是魯納迪乘氣球旅行,當然他們根本沒想過氣球竟有我們現在在法國看到的那樣有那麽廣泛的用途。氣球飛得快,能加速國家間的交流。《氣球》就是詩歌比賽題目。阿博特成功地登上了領獎台。第二年,他因為寫出美文《諷刺的用處和濫用》獲得了校長獎章。正當他的學業如日中天的時候,父親去世了,母親賣掉了香料店,繼續經營著坎特伯雷大教堂對麵的理發店。畢業後他很高興地打算到弗吉尼亞當老師,因為五十鎊的年薪也能幫襯幫襯母親。他寫道:“父親沒給他留多少錢,五十鎊也許能讓母親工作起來不那麽辛苦,日子過得舒服一點兒。她現在已經越來越老了,幹不動重活了。”但後來計劃落空,他也就放棄了去美國的打算。
幸虧他沒去,否則他就不能獲得極高的法律聲譽了。他私下教了很多學生。在獲得學位後,他就留校任教,當了初級教師。他衣著樸素、生活簡樸,從不騎馬。有一次他驕傲地對朋友說:“我的父親太窮了,養不起馬。而我為別人牽馬還能掙六便士呢。”大概就是那個時候,他想從事神職。碰巧有人讓他給著名律師賈斯蒂斯·布勒的兒子當家教,就此和那位著名律師諳熟起來。賈斯蒂斯·布勒經常待在德文郡的鄉村家中,是英國最著名的律師之一。他在西敏寺的名聲就像伯克在參議院的名望一樣高。布勒的一生也有很多奇異的地方。他十七歲就早早結婚,三十二歲就成了英國曆史上最年輕的法官,去世得也很早。曼斯菲爾德勳爵慧眼識珠,看到他才能卓著,刻意提拔了他。曼斯菲爾德勳爵提拔了布勒先生,而布勒先生又提拔了查爾斯——後來的騰德頓勳爵。他清楚地看到兒子的老師才智過人,就鼓勵他當律師。據說布勒還資助他一筆錢。如果不是布勒先生一直對前途無量的年輕人提供幫助,他也不可能幫助阿博特。這位遠見卓識的律師還推薦阿博特去律師樓幹了幾個月,了解法律的具體細節。阿博特很快了解了法律並建立起頗有價值的法律關係網。他又設法籌到一百金幣當了喬治·伍德的學生。坎普貝爾勳爵曾稱讚伍德是“特殊訴訟案大師”。那年年末,伍德對阿博特說他已經傾囊相授了。據說阿博特在布裏克法院日夜攻讀。他不斷地在法庭之外練習做一名辯護律師,直到完全有勝算,才應召替別人打官司。
一連七年,他經營著一家律師事務所,沒幹別的。朋友們知道他什麽案子都接,無論是訴訟、訴訟回複還是抗辯都會全力以赴,用最妥善的方式辦好。他雇一個小男孩兒當職員,每星期給他十先令。阿博特忠厚誠實、學識豐富、用功勤勉,總是待在房間裏積極辦案,從不失信於朋友。他的大門為所有人敞開,分析案子時觀點正確、服務及時。他當律師掙了不少錢,後來決定上法庭當律師。他應召到內寺,到牛津當巡回律師,立刻聲名鵲起。他不像有些律師是偉大的演說家,也不像有些律師能明察秋毫,但同行們都喜歡他,律師們願意聆聽他的陳詞。他的陳詞對審判長幫助很大。作為商務律師,他技巧高明,具有遠見卓識。他出版了一本書叫《商船和海員》,十分暢銷。有人告訴我,這本書的手稿還在,字體非常漂亮、幹淨、清晰。這本書在英國的權威地位已經被那本新的商務航海法令取代,但在美國它仍然是該專題的範本。他還保持著和教堂的老關係,並為他帶來了財路。他是一位成功的律師、聞名的教士。坎普貝爾勳爵非常了解他,說他是所有教士的法律總顧問。當他的財富積累很多以後,他想結婚了。女方的父親是個鄉紳,到他家裏去見了他,問他如何供養未來的妻子。他說:“靠這房間裏所有的書和靠教隔壁的兩個孩子。”結婚後,他們在布盧姆斯伯裏廣場的一間小房子裏幸福地生活了很多年。據說,他是一位快樂虔誠的丈夫。他給妻子寫的動人的、充滿愛意的信件還保留著,他還寫過下麵調皮的詩句:
酒吧吵鬧,大廳人頭攢動,
我早就希望離開了,
我的思緒已經回家了,我回想著
我快樂美麗的愛人。
女兒溫柔的麵龐,兒子甜美的聲音,
他們調皮的怪樣,愛好和運動;
他給家蓋了房子,可她卻日夜操勞磨粗了靈巧的手指,
她要求吻他請求他的原諒。
母親的眼中充滿溫柔、愉快和驕傲,
看著孩子們嬉戲,
如果我不看,就怪我太古板,
邀請我像他們一樣去玩樂。
她邀請我去玩樂,我服從她的命令,
忘掉了我的辛苦和悲傷;
她美麗、甜蜜、善良、快樂,
我為和她相識的那天歡呼。
她充滿了生命旺盛時的魅力,
我五年前和她肩並肩走出教堂,
現在我發現她比那時
更可愛、更美麗。
在律師界度過一段很長的成功日子後,他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害怕視力不斷下降。他期望能在律師界有個相對安逸舒適的位置,但他失望了,沒人提拔他。當終於有了空缺,他卻沒得到。他決定從律師界退休,唯一的麻煩就是住在牛津還是坎特伯雷。民事訴訟法官約翰·希斯拒絕接受騎士頭銜,八十歲時壽終正寢,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死在了馬廄裏”。阿博特決定去牛津,在那兒當上了法官,還有了中級職稱並獲得了徽章。下麵的字句恰如其分地描繪了他簡單、勤勉的一生。
他真當上了法官。年輕時他曾經夢想過要穿著法官的衣服衣錦還鄉,如今實現了。很快他就發現當法官比當律師要快樂得多。尋求真理比尋求論據要有意思得多。很快他由民事訴訟轉為更辛苦的國家法律訴訟。1816年,當時的國家大法官是埃倫伯勒勳爵,其他的幾位陪審法官除了阿博特還有霍爾羅伊德和貝利。不出兩年,西敏寺法庭的法官們就十分清楚又一位法官之星正在崛起。1818年,埃倫伯勒勳爵癱瘓,臥床不起。人們極為關注誰會是下一位英格蘭大法官。人們也紛紛猜測了很久,最終阿博特由陪審法官晉升為大法官。阿博特的非凡人格魅力突放異彩。他是最敏銳、最正直的法官。他主持的法庭成為律師們所說的“超強”法庭。坎普貝爾勳爵描繪起那個時候,興奮得滿臉放光。“真人麵前不要拖拖拉拉,真人麵前也不能令人生厭。”律師們說的每一句話阿博特都能立刻明白,他瞥一眼就能理解該如何運用權力。隻要是他當審判長,案子就沒問題;隻要他當審判長,委托人的案子就能成功。在那段金色時代,法律和理性大行其道,根本不用法庭辯論就能充滿信心地預測到訴訟結果。審判結果也讓所有在場的人都信服,即便是敗訴方也心服口服。在這樣的法庭辦案,律師們可以完全為自己負責。其他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法庭都不可能這麽快、這麽好地辦好所有案子。主要的功勞當然都歸阿博特,沒人能像他那樣當好大法官。
當大法官九年之後,他晉升為貴族。1827年坎寧先生給他的信中寫道:“晉升律師的時間快到了,那時國王將封不止一名律師為貴族。我認為,由於您作為大法官功勞卓著,並擁有這樣高貴的大法官位置,您應該有希望晉升為貴族。”他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坦特登勳爵,作為肯特郡人,他有很多朋友。很多讀者都會記得拉蒂默的話,他說他容易將古德溫·桑茲和坦特登·斯蒂普聯係起來。坦特登晉升為貴族那天,是西敏寺盛大的一天,整個英國律師界都想慶賀大法官所獲得的榮耀。“我們都去了法庭。”坎普貝爾勳爵說,“從來沒有看過這麽多戴著假發的律師們。”第二天,坦特登勳爵通過很多律師的手給檢察長傳了張字條,說他們能來參加他的冊封儀式他從心裏感到榮幸。因為法律事務繁忙,他不能經常出席貴族院的會議,不過他至少在貴族院做了一次精彩演講。羅切斯特主教說他的演說給人印象深刻、令人信服。坦特登勳爵還推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法律改革,在改革法案實施以後,他再也沒有出席過貴族院的會議。
坦特登勳爵健康徹底毀了。他靠學習園藝、作拉丁文詩消遣。他寫下很美的拉丁文詩叫《山穀百合》《湖邊淑女》和優美的《保守》,希望詩句能緩解他的焦慮,在年老時也能采擷年輕時的花朵。他對朋友非常禮貌,總是愉快地談起年輕時的日子。這位大法官也有非常糟的缺點,就是脾氣特別不好,但他依靠信仰、靠基督徒的教養克服缺點,幾乎把他給毀了的缺點使他的性格更顯可愛。“他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坎普貝爾勳爵說,“他終於製伏了性格中的反叛情緒。這算得上戰爭也算得上勝利,值得我們研究,因為人們對很多成功鬥爭視而不見。”在辦案的過程中,他心平氣和地指導陪審團就好像一點兒也不生氣。“坦特登勳爵的故事啟發了我們。原來他的情緒是受案子影響的,後來他完全像個數學家研究抽象真理一樣平靜祥和、無動於衷地處理案件了。”塔爾福德法官說,“大法官的個性優點就是公正無私,不受外界影響,絲毫不會偏向這邊或偏向那邊。這是法官的最好素質。”
擁有坦特登勳爵是英格蘭的幸事。他的一生公正而無私,下層人經過努力奮鬥也能成為上等人。無論一個人出身多麽微賤,隻要他肯努力就能獲得榮譽。
坦特登勳爵死在任上。他主審了一件大案,頭兩天還好好的,但第二天晚上回家就病倒了,是高燒,連亨利·哈爾福德爵士、霍蘭博士和本傑明·布羅迪爵士這樣的名醫都束手無策。他就像後來的懷特曼和塔爾福德一樣都死在了任上。在彌留之際他仍然幻想著他在總結案子,在說完“現在,先生們,你們可以做出判決了”之後就死了。孤兒醫院裏聳立著他的雕像,他曾在那兒任院長。像座上寫著他自書的墓誌銘,墓誌銘總結了他一生的品行,說他出身微賤,但非常虔誠、謹慎。他的經曆告訴我們,有上帝保佑,通過努力就能獲得榮譽。他的兒子又加上下麵的文字:
h?c de conscripsit
vir summus idemque omnium modestissimus。(此處為拉丁文)
坎普貝爾勳爵作為教子續完了墓誌銘。他的孫子也為坦特登家族增了光,作為英國委員會會員跨過海峽商討華盛頓合約,在日內瓦仲裁法庭的表現也深受國王嘉許。他孫子的一生也無愧於坦特登這個姓氏。
英國曆史上出現過很多成功的律師,以正直、勤奮和虔誠聞名於世。律師界有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留給我們很多值得學習的人生一課。像正直、虔誠的黑爾,才高八鬥、擁有拳拳愛國之心的謝爾頓和極為虔誠、和藹可親的大法官威爾頓,還有現代英格蘭曼斯菲爾德的大法官凱尼恩、埃倫伯勒、坦特登、登曼和坎普貝爾。每個名字都代表一段曆史和生命,我們可以從中受益。所有的大法官無不虔誠地信仰上帝、品格高尚,那麽令人懷念,那麽慈悲憫人。還有很多大律師,你也許不太知道他們的名字,但他們在任職期間,努力使法律部門成為國家政府部門,像裏茲代爾勳爵、威廉·格蘭特爵士和斯托厄爾勳爵。威廉·格蘭特爵士的一生對我們尤其具有教育意義。他是加拿大的前總檢察長。在英格蘭律師界曾經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是個無名小卒,無案可辦,後來皮特找他負責加拿大的案子,他的事業才有了轉機。總理還給了他議員席位。盡管那時他在律師界還默默無聞,但他畢竟穿上了律師絲袍,有機會證明自己是個偉大律師,而且還是個偉大的議會演說家。據布魯厄姆勳爵說,除了皮特先生,沒人比格蘭特在議會的影響力更大,他的口才無與倫比,能說服整個法庭。“他的口才魅力無法描述,他對聽眾的影響力就像彌爾頓畫亞當時描述的那樣,‘亞當聆聽鳥兒的私語,而鳥兒早已不再私語。’”
另一位和威廉·格蘭特爵士一樣偉大的律師是斯托厄爾勳爵,他的名聲被名聲更大的兄弟埃爾登勳爵的光芒給掩蓋下去了。斯托厄爾勳爵的美名也許會譽滿全球,也許會更持久。他是國際法的撰寫人之一。如果讀讀像《國際法律的惠頓因素》這樣的公共法律課本,就能知道是傑裏米·本瑟姆的才華。他給這本書提出了很多意見也多次被采納。在長期的法國戰爭中,傑裏米·本瑟姆主持並部分撰寫了《民法》。《民法》規定英國人和外國人一律平等、一視同仁。英國的法律作為英國勝利的標誌在歐洲揚名。還有很多你不熟悉的偉大律師,他們使外國對英格蘭有了正確公正的評判。斯泰爾夫人曾反複引用過伯克說的話:預見了後世子孫對我們的高度評判。斯托厄爾勳爵回首往事總把牛津求學歲月當成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在牛津的求學引發他無數聯想,那段日子對他來說比任何詩卷都感人。
幾年前,成功的律師彭伯頓·利——金斯宕勳爵——去世了,身後留下很多私人印刷但從未公開出版的作品。有些頂尖的評論報紙獲得國王批準出版了回顧他的議會和律師生涯的文章。他五十歲就從兩項工作退休了。他拒絕當大律師也拒絕當大法官。公眾沒太聽說過他的名字,他本人也討厭出名。但二十年來他一直是最高法院最好的法官之一。他從不拿工資,貴族頭銜是從國家獲得的唯一回報。他生動地描繪了自己早期貧窮和艱苦的工作,接著又說:“早期的艱苦就是為了準備後來的收獲。不知疲倦地工作是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經濟獨立就像美德和幸福一樣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為了躲避苦難和債務做多大的犧牲都不算什麽。”彭伯頓·利獲得了大量實踐,說服平民院進行了幾次有效改革。他描述了第一次選舉獲勝時的心情:“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天晚上,我那麽激動,當選了國會議員。我跪下向上帝祈禱賜予我所有力量能夠忠誠、成功地履行職責。”他的遠親羅伯特·利爵士去逝後,他繼承了遺產,擁有了一年幾千英鎊的收入。五十歲時,他決定退休,開始鄉村生活。“我有顯微鏡、望遠鏡、繪畫工具和車床工具,別的我就不知道還有什麽能趕走無聊煩悶的了,不過我一樣也沒用過。十七年之後,我可以打賭地說,我從沒有感到過一小時的無聊。隻是有時遺憾不得不放棄孤獨出席律師會議。”據說金斯宕勳爵熱愛英國國教,曾自己出資建過或恢複過不止一個教區教堂。
讓我們再看看在英國律師界取得最高成就的著名律師,他們都先後成為愛爾蘭大法官。希臘曆史學家的兄弟米特福德,有一些像他這樣的著名律師在法律界和政治界一樣有名,但為數不多,他們通過撰寫律師書賺了一大筆錢。他用法律的態度研究議會使他在政界和律師界都獲得了最高榮譽。他個性平淡無奇,最好的律師都這樣,不過絕對技巧高超、能言善辯。當平民院譴責黑斯廷斯時,他請求平民院處理問題一定要堅持兩個原則:“不要惡意對被告誹謗中傷;不要故意煽動法官的情緒。”他總是平靜公正地從事法律工作。平民院自然而然選他做發言人。米特福德坦率地說他的職業是律師,不是政治家,隻希望通過當律師得到升遷。他後來成了萊德斯德爾法官和愛爾蘭法官。從愛爾蘭回來後,很多年他都是貴族院最能幹、工作最有效的一員。他的兒子也當了很多委員會的主席,能幹、為人誠實正直和他一樣。人們總是指責律師碌碌無為,但很多像他們那樣的律師為律師正了名,胡克曾文雅地說:“我們認為法律是上帝的胸膛,法律的聲音就是宇宙的和諧之音。天上人間的一切都會向她致敬。最低賤的生命也能感受到她的關愛,最偉大的力量也離不開她的支持。盡管身份不同,但無論天使還是凡人都是法律的產物。一切生命都一致同意,將法律奉為和平和快樂之母。”
喬治三世有一次當著賈斯蒂斯·帕克的麵說:“這個小腦袋瓜裏儲藏著英國所有的法律條文。”“不,先生!”帕克回答說,“它隻是蘊藏著發現法律的知識。”
一位聰明的律師曾談到懷爾德中士,也就是後來的特魯羅勳爵。懷爾德剛開始隻是個小律師,一連四十年一直非常關心倫敦的所有重大經濟案件。英國所有法律都是經過無數考慮後才製定出來的,國家的法律製度也日益健全。正如朱尼厄斯所說:“昨天還隻是件事實,今天就變成法律了。”懷爾德中士博學強記、腦力驚人,因為以前當過記者文筆不錯,所以記錄下很多大案要案,大半個世界的所有頭條案件內容和隨後製定的法律他都爛熟於心,令常人歎為觀止。隻要有年輕人向他谘詢,他都可以信手拈來,張口就說。每個案件的名字、涉及人物的名字、卷宗號甚至頁碼他都能隨口說出。懷爾德中士有時一天要處理六個案子,能根本不用看摘要或其他任何文字備忘錄,完全憑記憶說出涉案人物的名字、日期、涉案金額。
我們隨手就能挑選出故事內容豐富、教益深刻的律師傳記。騰德頓勳爵的一生堅毅不拔、不斷成功,無人能出其右;他的頭銜很多,他的傳記作者匠心獨運讚美他“出身微賤、公正廉明”。
讓我們仔細研究一下這位偉大律師、大法官騰德頓勳爵的一生吧。他的生平展示了在律師成長的過程中轉折點的重要性。在坎特伯雷大教堂西大門街對麵的拐角處,曾經有一家理發店,後來為了建教堂把它給拆了。原來在它的門前有個傳統的理發店標誌——好多顏色的柱子。理發店看起來很寒酸破舊,窗台上堆著磚,有些磚頭上還套著假發。門上掛著個標牌,上麵寫著店主的名字,還有價目表。刮臉一便士,剪頭二便士。理發師手藝不錯,頭發能理得很時髦。當地人還記得理發店的旁邊原來有家文具店。理發店的老板叫阿博特。高個兒、腰杆筆直、不加修飾,紮著個粗粗的馬尾。他經常帶著理發工具為人上門服務,他的兒子——查爾斯跟著打下手。查爾斯是個“體麵、嚴肅、不加修飾的人”。查爾斯後來總回憶起他謹慎的父親和虔誠的母親。住在大教堂旁邊,窮苦的一家人學會了愛它,珍視它帶來的好運氣。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們一家經常參加教堂儀式。教士們對這家人也非常好。父子倆為教堂所有的人理發。他甚至誇耀說,主教即便三年才理一次發,他也給主教理了九年了。
他的兒子查爾斯後來成了英國政界最好的地方官。這都是虔誠、慈善的父母為子女教育不遺餘力帶來的好處,也是幫助教士帶來的好處,那些教士雖貧窮但值得人們幫助。我們隻要沿著上帝的指引做事就可以了。坎特伯雷的國王學校為生意人的孩子提供了和富人家孩子一樣完整徹底的教育。校長是位資深學者,他天賦非凡,能將他豐富的學識完全教給孩子們。他熱切地在學生中尋找能力出眾、注意力集中的好孩子,然後盡一切能力幫助和鼓勵他們。他很快注意到了聰明能幹的小阿博特。學習沒多久,小阿博特就能寫出和溫徹斯特及伊頓學生一樣好的拉丁詩句了。同學們後來說他嚴肅、沉默、舉止優雅、特別用功,甚至體育活動時間都在看書。他非常用功,功課幾乎不犯錯,總是努力做到精準。
十四歲時,他如饑似渴地學習,成績非常好,但他父母卻認為他應該學習謀生手段,繼承父親的衣缽當個理發師。碰巧這時,教堂缺一名唱詩童,老阿博特就想兒子性格不錯,又挺活躍,應該有機會進唱詩班。教士們當然很樂意讓他們的理發師兒子進來,不過還得看看小阿博特的音樂基礎怎麽樣。可小阿博特的嗓音嘶啞,而另外一個小男孩的嗓音卻很動人,結果後者進了唱詩班。很多年後,小阿博特成了紳士,當上了英格蘭的大法官。他和別的法官巡視到了坎特伯雷教堂。他指著唱詩班的一名歌手說:“看啊,理查森兄弟,”他說,“我唯一嫉妒過的人就是他。當年我們倆一起競爭唱詩班歌手的位置,可他贏了。如果當年我如願當上了唱詩班的歌手,今天也許就是他指著我說這番話了。”
查爾斯·阿博特沒能進唱詩班,繼續在國王學校完成學業。也許沒必要提他在學校還當上了隊長。查爾斯十七歲時,他爸爸認為絕對有必要讓他自食其力,當個理發學徒,然後開個和爸爸一樣的店。但爸爸的想法卻讓校長大吃一驚,他認為這個前途無量的學生應該上大學,坎特伯雷的教士也願意幫助他。人們悄悄地湊了一筆錢給他置辦了一套行李。學校理事們給了他一筆獎學金,但很快花完了,錢根本不夠用。據說查爾斯·阿博特迫不得已簽署了當理發師的契約。學校理事們很顯然達成了一項有利於他的協議,從學校基金裏撥給他一筆獎學金,夠他節儉地繼續完成三年學業。後來他成了大法官,也成了學校理事會會員。在牛津學習期間他給理事會寄來信要求增加助學金。理事會秘書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可以多資助的先例。查爾斯·阿博特說:“我沒錢念書,就寫了求助信。”理事會秘書後來從自己的錢包裏拿出錢給了查爾斯·阿博特。
理發師的兒子成了牛津的大學生,進了考布斯·克裏斯蒂學院,很快獲得了古典獎學金。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我接到敬愛的母親兩封信,她說坎特伯雷很多朋友都誠摯地祝賀她兒子的成功。她的朋友們境況都比咱家好得多,她幾乎不敢相信這樣的好事能被理發師的兒子遇上。如果子女不爭氣又怎能給父母爭光呢?我的理想不僅僅是當個考布斯的學者。感謝上帝,我已經成了考布斯的學者了。我眼前浮現一個又一個目標。總而言之,在我登上劇院的講壇成為知名學者以前,我是不會駐足停留的。”牛津沒有優等生榜,大學生的最高榮譽就是戴上校長獎章,在謝爾丹劇場發表獲獎感言。那時還搞了一場拉丁詩詞比賽,他沒拿到冠軍,但評委給他的詩以鼓勵性的評語,他得了第二名。第一名的獲得者是w。 l.鮑爾斯先生,後來成了一名小有成就的牧師和不太出名的詩人。四十年後,當查爾斯巡回視察的時候,他在薩裏斯波利遇到了鮑爾斯。他準確地回憶大學時代的生活,想起他們的詩文比賽,說起學校一直保持這條規矩——最好的詩文才會贏,用拉丁文說就是:“detur digniori。”
那時詩文的題目都是當時引人注目的事件,最受人關注、激動人心的事就是魯納迪乘氣球旅行,當然他們根本沒想過氣球竟有我們現在在法國看到的那樣有那麽廣泛的用途。氣球飛得快,能加速國家間的交流。《氣球》就是詩歌比賽題目。阿博特成功地登上了領獎台。第二年,他因為寫出美文《諷刺的用處和濫用》獲得了校長獎章。正當他的學業如日中天的時候,父親去世了,母親賣掉了香料店,繼續經營著坎特伯雷大教堂對麵的理發店。畢業後他很高興地打算到弗吉尼亞當老師,因為五十鎊的年薪也能幫襯幫襯母親。他寫道:“父親沒給他留多少錢,五十鎊也許能讓母親工作起來不那麽辛苦,日子過得舒服一點兒。她現在已經越來越老了,幹不動重活了。”但後來計劃落空,他也就放棄了去美國的打算。
幸虧他沒去,否則他就不能獲得極高的法律聲譽了。他私下教了很多學生。在獲得學位後,他就留校任教,當了初級教師。他衣著樸素、生活簡樸,從不騎馬。有一次他驕傲地對朋友說:“我的父親太窮了,養不起馬。而我為別人牽馬還能掙六便士呢。”大概就是那個時候,他想從事神職。碰巧有人讓他給著名律師賈斯蒂斯·布勒的兒子當家教,就此和那位著名律師諳熟起來。賈斯蒂斯·布勒經常待在德文郡的鄉村家中,是英國最著名的律師之一。他在西敏寺的名聲就像伯克在參議院的名望一樣高。布勒的一生也有很多奇異的地方。他十七歲就早早結婚,三十二歲就成了英國曆史上最年輕的法官,去世得也很早。曼斯菲爾德勳爵慧眼識珠,看到他才能卓著,刻意提拔了他。曼斯菲爾德勳爵提拔了布勒先生,而布勒先生又提拔了查爾斯——後來的騰德頓勳爵。他清楚地看到兒子的老師才智過人,就鼓勵他當律師。據說布勒還資助他一筆錢。如果不是布勒先生一直對前途無量的年輕人提供幫助,他也不可能幫助阿博特。這位遠見卓識的律師還推薦阿博特去律師樓幹了幾個月,了解法律的具體細節。阿博特很快了解了法律並建立起頗有價值的法律關係網。他又設法籌到一百金幣當了喬治·伍德的學生。坎普貝爾勳爵曾稱讚伍德是“特殊訴訟案大師”。那年年末,伍德對阿博特說他已經傾囊相授了。據說阿博特在布裏克法院日夜攻讀。他不斷地在法庭之外練習做一名辯護律師,直到完全有勝算,才應召替別人打官司。
一連七年,他經營著一家律師事務所,沒幹別的。朋友們知道他什麽案子都接,無論是訴訟、訴訟回複還是抗辯都會全力以赴,用最妥善的方式辦好。他雇一個小男孩兒當職員,每星期給他十先令。阿博特忠厚誠實、學識豐富、用功勤勉,總是待在房間裏積極辦案,從不失信於朋友。他的大門為所有人敞開,分析案子時觀點正確、服務及時。他當律師掙了不少錢,後來決定上法庭當律師。他應召到內寺,到牛津當巡回律師,立刻聲名鵲起。他不像有些律師是偉大的演說家,也不像有些律師能明察秋毫,但同行們都喜歡他,律師們願意聆聽他的陳詞。他的陳詞對審判長幫助很大。作為商務律師,他技巧高明,具有遠見卓識。他出版了一本書叫《商船和海員》,十分暢銷。有人告訴我,這本書的手稿還在,字體非常漂亮、幹淨、清晰。這本書在英國的權威地位已經被那本新的商務航海法令取代,但在美國它仍然是該專題的範本。他還保持著和教堂的老關係,並為他帶來了財路。他是一位成功的律師、聞名的教士。坎普貝爾勳爵非常了解他,說他是所有教士的法律總顧問。當他的財富積累很多以後,他想結婚了。女方的父親是個鄉紳,到他家裏去見了他,問他如何供養未來的妻子。他說:“靠這房間裏所有的書和靠教隔壁的兩個孩子。”結婚後,他們在布盧姆斯伯裏廣場的一間小房子裏幸福地生活了很多年。據說,他是一位快樂虔誠的丈夫。他給妻子寫的動人的、充滿愛意的信件還保留著,他還寫過下麵調皮的詩句:
酒吧吵鬧,大廳人頭攢動,
我早就希望離開了,
我的思緒已經回家了,我回想著
我快樂美麗的愛人。
女兒溫柔的麵龐,兒子甜美的聲音,
他們調皮的怪樣,愛好和運動;
他給家蓋了房子,可她卻日夜操勞磨粗了靈巧的手指,
她要求吻他請求他的原諒。
母親的眼中充滿溫柔、愉快和驕傲,
看著孩子們嬉戲,
如果我不看,就怪我太古板,
邀請我像他們一樣去玩樂。
她邀請我去玩樂,我服從她的命令,
忘掉了我的辛苦和悲傷;
她美麗、甜蜜、善良、快樂,
我為和她相識的那天歡呼。
她充滿了生命旺盛時的魅力,
我五年前和她肩並肩走出教堂,
現在我發現她比那時
更可愛、更美麗。
在律師界度過一段很長的成功日子後,他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害怕視力不斷下降。他期望能在律師界有個相對安逸舒適的位置,但他失望了,沒人提拔他。當終於有了空缺,他卻沒得到。他決定從律師界退休,唯一的麻煩就是住在牛津還是坎特伯雷。民事訴訟法官約翰·希斯拒絕接受騎士頭銜,八十歲時壽終正寢,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死在了馬廄裏”。阿博特決定去牛津,在那兒當上了法官,還有了中級職稱並獲得了徽章。下麵的字句恰如其分地描繪了他簡單、勤勉的一生。
他真當上了法官。年輕時他曾經夢想過要穿著法官的衣服衣錦還鄉,如今實現了。很快他就發現當法官比當律師要快樂得多。尋求真理比尋求論據要有意思得多。很快他由民事訴訟轉為更辛苦的國家法律訴訟。1816年,當時的國家大法官是埃倫伯勒勳爵,其他的幾位陪審法官除了阿博特還有霍爾羅伊德和貝利。不出兩年,西敏寺法庭的法官們就十分清楚又一位法官之星正在崛起。1818年,埃倫伯勒勳爵癱瘓,臥床不起。人們極為關注誰會是下一位英格蘭大法官。人們也紛紛猜測了很久,最終阿博特由陪審法官晉升為大法官。阿博特的非凡人格魅力突放異彩。他是最敏銳、最正直的法官。他主持的法庭成為律師們所說的“超強”法庭。坎普貝爾勳爵描繪起那個時候,興奮得滿臉放光。“真人麵前不要拖拖拉拉,真人麵前也不能令人生厭。”律師們說的每一句話阿博特都能立刻明白,他瞥一眼就能理解該如何運用權力。隻要是他當審判長,案子就沒問題;隻要他當審判長,委托人的案子就能成功。在那段金色時代,法律和理性大行其道,根本不用法庭辯論就能充滿信心地預測到訴訟結果。審判結果也讓所有在場的人都信服,即便是敗訴方也心服口服。在這樣的法庭辦案,律師們可以完全為自己負責。其他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法庭都不可能這麽快、這麽好地辦好所有案子。主要的功勞當然都歸阿博特,沒人能像他那樣當好大法官。
當大法官九年之後,他晉升為貴族。1827年坎寧先生給他的信中寫道:“晉升律師的時間快到了,那時國王將封不止一名律師為貴族。我認為,由於您作為大法官功勞卓著,並擁有這樣高貴的大法官位置,您應該有希望晉升為貴族。”他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坦特登勳爵,作為肯特郡人,他有很多朋友。很多讀者都會記得拉蒂默的話,他說他容易將古德溫·桑茲和坦特登·斯蒂普聯係起來。坦特登晉升為貴族那天,是西敏寺盛大的一天,整個英國律師界都想慶賀大法官所獲得的榮耀。“我們都去了法庭。”坎普貝爾勳爵說,“從來沒有看過這麽多戴著假發的律師們。”第二天,坦特登勳爵通過很多律師的手給檢察長傳了張字條,說他們能來參加他的冊封儀式他從心裏感到榮幸。因為法律事務繁忙,他不能經常出席貴族院的會議,不過他至少在貴族院做了一次精彩演講。羅切斯特主教說他的演說給人印象深刻、令人信服。坦特登勳爵還推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法律改革,在改革法案實施以後,他再也沒有出席過貴族院的會議。
坦特登勳爵健康徹底毀了。他靠學習園藝、作拉丁文詩消遣。他寫下很美的拉丁文詩叫《山穀百合》《湖邊淑女》和優美的《保守》,希望詩句能緩解他的焦慮,在年老時也能采擷年輕時的花朵。他對朋友非常禮貌,總是愉快地談起年輕時的日子。這位大法官也有非常糟的缺點,就是脾氣特別不好,但他依靠信仰、靠基督徒的教養克服缺點,幾乎把他給毀了的缺點使他的性格更顯可愛。“他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坎普貝爾勳爵說,“他終於製伏了性格中的反叛情緒。這算得上戰爭也算得上勝利,值得我們研究,因為人們對很多成功鬥爭視而不見。”在辦案的過程中,他心平氣和地指導陪審團就好像一點兒也不生氣。“坦特登勳爵的故事啟發了我們。原來他的情緒是受案子影響的,後來他完全像個數學家研究抽象真理一樣平靜祥和、無動於衷地處理案件了。”塔爾福德法官說,“大法官的個性優點就是公正無私,不受外界影響,絲毫不會偏向這邊或偏向那邊。這是法官的最好素質。”
擁有坦特登勳爵是英格蘭的幸事。他的一生公正而無私,下層人經過努力奮鬥也能成為上等人。無論一個人出身多麽微賤,隻要他肯努力就能獲得榮譽。
坦特登勳爵死在任上。他主審了一件大案,頭兩天還好好的,但第二天晚上回家就病倒了,是高燒,連亨利·哈爾福德爵士、霍蘭博士和本傑明·布羅迪爵士這樣的名醫都束手無策。他就像後來的懷特曼和塔爾福德一樣都死在了任上。在彌留之際他仍然幻想著他在總結案子,在說完“現在,先生們,你們可以做出判決了”之後就死了。孤兒醫院裏聳立著他的雕像,他曾在那兒任院長。像座上寫著他自書的墓誌銘,墓誌銘總結了他一生的品行,說他出身微賤,但非常虔誠、謹慎。他的經曆告訴我們,有上帝保佑,通過努力就能獲得榮譽。他的兒子又加上下麵的文字:
h?c de conscripsit
vir summus idemque omnium modestissimus。(此處為拉丁文)
坎普貝爾勳爵作為教子續完了墓誌銘。他的孫子也為坦特登家族增了光,作為英國委員會會員跨過海峽商討華盛頓合約,在日內瓦仲裁法庭的表現也深受國王嘉許。他孫子的一生也無愧於坦特登這個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