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逆襲力:把握生命的轉折點 作者:(英)弗雷德裏克·阿諾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旅行帶給你的轉折
旅行總能令人們興奮不已。常年在狹小的圈子裏生活,一擺脫狹小圈子的束縛,到完全不同的地方,遊覽名山大川人文古跡,是多麽令人愉快啊!第一次到外國旅行是多麽興奮啊!第一次看見大海是多麽激動啊!就像吉貝爾一樣,喃喃地說:“這就是浩瀚的大海嗎?這就是嗎?”
我第一次離開埃爾斌(注:英格蘭或不列顛的雅稱)的古老海岸,漂洋過海來到一個嶄新的世界,就像來到一個新星球一樣。看到荷蘭窪地上的座座風車和無邊的牧場,或者看到“大陸南部隨風飄搖的棕櫚和座座寺廟”!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耶路撒冷(注:以色列的首都,位於該國中東部,約旦河西岸。該城在宗教上和曆史上極大的重要性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1000年成為大衛王國的首都。於公元前六世紀被尼布甲尼撒毀滅。後被希臘人、羅馬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十字軍和土耳其統治過,最後受國際聯盟的托管國英國控製。以色列軍隊在1967年控製該城。耶路撒冷是猶太教、穆斯林和基督教的聖地)時的心情和塔索看到第一批十字軍時的心情一樣。到外國旅遊也能拓展人的心智。據說熟悉和了解東方主題對於完善大腦思維是十分必要的。否則,我們的頭腦裏隻有一半生活和思維。麥考利勳爵去過印度之後,我們有理由相信他總想著重返故地。他曾居住過的地方是那麽廣褒、富饒。伯克(注:1729—1797,愛爾蘭裔英國政治家和作家,以其演講而著名。他為國會中的美國殖民者辯護,並且發展了政黨責任這一名詞的解釋)在徹底細致地研究過印度後,他的演講更加文采飛揚、更加生動。
這是旅遊宏觀方麵的好處。它還有微觀方麵的好處——豐富人生閱曆。
毫無疑問,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旅遊,任何一種變化都會對我們的思維和身體帶來好處。亨利·霍蘭爵士在一篇醫學論文中強烈呼籲給病人變換生活場景和總讓他們呼吸新鮮空氣。如果不能旅遊,也要從一間屋到另一間屋溜達溜達;如果連房門都出不去,屋裏的家具也要換一換。全世界到處都是疾病和混亂。當一切治療手段都無濟於事的時候,也許簡單、理性的旅遊會創造奇跡。在某種程度上說,我們都有病。也許沒人能很長時間不發脾氣、不擔心、不焦慮。用培根的話說就是令人討厭的幻象總是侵犯我們的私人房間,讓我們時不時地煩惱。走進清澈的陽光、呼吸清新的空氣,你總能暫時拋開憂愁煩惱。這就是旅遊的好處。當可愛的火車帶你飛馳過田野還沒到下一站,你的所有煩惱和焦慮似乎就已經全部拋在了出發地。看著眼前的景物變化,心情漸漸變得愉悅,頭腦也活躍起來。不必仔細地分析原因,就很容易得到答案。在旅遊的過程中還要保持休息和旅遊的尺度和平衡,不能因為旅遊而過於勞累。有很多種藥物如果服用過量隻會適得其反,不能消除病症反而會加重病症。總是旅遊的人會失去享受旅遊的樂趣。盡管每夜住的房間都不同,但無論是房頂還是四壁都和他以前長期居住的房間越來越像、越來越單調。一個人要是總看畫廊的畫也會膩煩的,要是一直看新鮮的風景也會厭倦。厭倦了旅遊之後,最高興的莫過於休息、幹待著。最激動的旅遊是回家之旅。
人是矛盾的集合體。根據科爾裏奇借用的德國人的話說,人是由亞裏士多德和柏拉圖組成的,是物質和精神的矛盾體。用格萊德斯通先生的話說就是既愛狗,又恨狗。這些矛盾之處滲透到人性的各個層麵,旅遊是這樣,其他事情也是這樣。據說還有很多人隻有在國外的時候才感到像在家一樣。無論看過多少眼睛也不滿足,無論聽過多少耳朵也不滿足,貪得無厭就像該隱(注:在舊約全書中,該隱是亞當和夏娃的長子,他出於忌妒而謀殺了弟弟亞伯並作為逃犯而被判罪),到處旅遊就像永世流浪的猶太人(注:中世紀傳說裏的一個猶太人,因為在基督受難那天嘲笑基督而被罰到處流浪,直到世界末日)。人一旦旅遊上癮,就會永遠不滿足到處遊玩。
你已經不是你,隻是一個名字,
內心渴望著到處旅行……
你像束光照耀世界,
體驗穿過拱門的那一刹那。
有很多人害怕旅遊,對他們來說遙遠的地平線沒有任何魅力。他們天生就是宅男宅女。他們的思緒也許會短暫地飛離個人狹小的興趣。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和有些人一樣認為旅遊沒什麽新奇,今生就是了無生趣。我總能遇見那樣的人,對他們來說最西麵是集市,最東麵是普利茅斯。超過這個範圍就是空曠的一片,因此沒什麽可看的地方。要知道旅遊也是有地域範圍限製的。我們有時並不太在意旅遊的目的,隻知道旅遊拓寬了我們的思維,更重要的是陶冶了我們的情操。因此對那些不旅遊的人來說不必為了陶冶情操而非去旅遊不可,他們還有很多其他方式提高道德水準。
對於宅男宅女來說出門旅遊很難,他們完全可以用其他方法陶冶情操,任何宅男宅女都能做到。以家為圓心,以一天的最大行程為半徑,我相信他們很快能找到有趣的地方。我們的英國曆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走不出半裏地就能遇到。常常有外地人不遠萬裏看當地人不屑一顧的景點。也許我們這裏應該批評當地人對自家名勝不重視的態度。癱瘓在床的人細心、徹底地觀察周圍環境也能找到快樂之源,更何況行動不受限的當地人呢,他們也應該學會不要對熟悉的事物熟視無睹。如果學會了觀察熟悉的事物,學會了這種小本事,毫無疑問我們將學會更大的本事。在這裏,我們比較一下國內旅遊和國外旅遊的不同。國內旅遊是責任、是愛國主義的表現。絕對有必要做一定的國內旅行,這樣才能了解我們的祖國。我們的社會並不像大城市人所想的那樣是完全老套、一成不變的。蘭開夏郡(注:英格蘭西北部的一個曆史地區,位於愛爾蘭海沿岸)、肯特郡(注:英格蘭東南部一區)和康沃爾郡(注:英格蘭西南端的一個地區,位於一座由大西洋和英吉利海峽環繞的半島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奧克尼郡(注:一英國蘇格蘭郡名)人和希裏郡人還是很像的,但還有很多細微的差別。
很多鄉村人認為倫敦在遙不可及的地方,去倫敦就要漂洋過海。到外國旅遊會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致,國外就是比國內可看的東西多。但很多英國人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英國了。雖然在國內狹小的生活圈子裏我們也學到了寬容和忍耐,但到國外旅行帶給我們的宗教教益更多。一位著名的法國學者寫了一本《室內旅行》。如果英國人很難理解欣賞別的階層或別的宗教,當然也能通過在自己的教區內旅行而受益匪淺。退一步講,旅遊的範圍越大,觀察到的事物越多,得出的結論越深刻。霍華德將旅遊當成了獨一無二的基督慈善事業。雖然每個旅行者都做基督慈善事業,但不可能都成為霍華德那樣偉大的慈善家。我們仍然可以磨平棱角、去除偏見,用坦誠的目光去審視,使自己變得更加聰明、更加仁慈,進而相互表達良好的祝願,推動國內和世界和平。旅行會使我們看到自身製度存在的缺點和別國的優點,以便取長補短。世界是人們不斷施展精力和能力的舞台。個人的優點和財富所得都是上帝賜予的,都有著神聖的含義。如果我們鄭重其事、盡心盡力地來處理事情,就能發現旅遊能減輕人類痛苦、為人類帶來更多的福祉。
關於旅遊有句奇怪的成語,我們必須弄清楚它的意思。它的大意是說“入鄉隨俗,入國問禁”。這句話讓那些帶有嚴格英格蘭觀點、特教條的人按字麵意思錯誤理解了。當你身處實行羅馬天主教的國家時,就參加羅馬天主教的宗教儀式。在國外,教堂的大門都是敞開的,任何人都隨便進。在我國因為怕書和金銀聖器被偷,遊人是不允許隨便進教堂的。旅行時,我們會偶爾離開大街和人流攢動的地方,專挑清涼、僻靜的小路走,默默祈禱上帝會看到你幫助你,這樣就能看到很多不同的景象。那句成語還有另外一層很頑皮的意思。旅遊使我們擺脫了日常生活的束縛,這是它的好處也是它的壞處。居家過日子難免有壓力、有束縛。總是處於常規習俗的禁錮之下,難免會使靈動的個性變得死氣沉沉的。要時不時地打破這種常規,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確定自己完全享有自由。很多在國內迫於公眾輿論壓力不可以做的,在國外可以做了。很多旅行者將這句成語當成了為所欲為的通行證和違規辦事的借口。英國人到哪裏都是中規中矩的,無論英國人是在羅馬,或羅馬以外的其他任何國家都隻能是英國人,不可能做出什麽出格的事來。英國人應該丟掉狹隘的島國思想和有棱有角的倔強個性,但也應該永遠保留鮮活的愛國思想和基督精神。還有很多外國人由於他們自己舉止粗魯、交際能力差懷疑甚至不喜歡英國人。普魯士人現在完全傾向於相信英國是“人類的主人”。他們也相信自己和英國人一樣優秀。普魯士人自負,總愛誇大其詞的勁兒也令人難以忍受,但他們有槍,比我們要強一些。雖然每個英國人都在努力維護英國在外國人心目中合理的地位,但最近幾年,我們的國格在外國人心目中一落千丈。歐洲大陸的宗教隨著旅遊加深了對我國宗教界的影響。正如預言家所說:我們震驚地看到,生命的氣息已經使幹枯的骷髏複活。歐洲南部國家似乎正致力於宗教改革。三個世紀以前上帝賜予了他們恩惠,但他們毫無痛苦、毫不費力地就放棄了。現在,好像又像預言家說的那樣,恩惠再一次降臨到他們頭上。旅遊就像彌合歐洲各國創傷的靈藥一樣。頭腦開化、篤信宗教的英國人仍然相信他們和其他人一樣是最高真理的擁有者和護衛者。英國人相信他們必須通過一切理智和仁慈的方法將最高真理轉交給遙遠的國度和未來的人們,點燃真理的火炬,讓它在祭壇上熊熊燃燒,永不熄滅。我們能成功地做到這一點,不是通過讓別人改信宗教;不是通過尋求外國教會重建自己的宗教體係,而是通過展示自身的同情、善良和忍耐;通過深思熟慮提供物質幫助;通過身體力行表明我們的寬容大量與人推心置腹的交流;確立完美無缺的典範,推行仁德善行。隻有這樣,旅遊才能幫助建立和諧統一的關係,才能充分運用旅遊優勢,幸福才能真正降臨到我們身上和我們的土地上。
例如,英國國教在塞維利亞(注:西班牙西南城市,位於卡地茲東北偏北,該城在發現新大陸後尤其繁榮,且直到十八世紀早期一直是殖民貿易主要港口)積極從事的就是一件很奇怪、很有趣的工作。事實表明嚴肅的西班牙人放棄自己的宗教皈依英國國教之後特別喜歡英國國教的禮拜製度。和嚴厲的長老會教派相比,英國國教更容易被歐洲大陸改良教會所普遍接受。有位英國領事牧師最近在客廳議會(注:倫敦議會季節非常普遍的議會形式)裏講到要將推行情況非常良好的英國教區引進到塞維利亞這個偉大的曆史名城裏。工作日學校、主日學校、傳教屋、聖經課堂和大教堂可以教育成百上千的善男信女。英國國教已經租了這些地方用西班牙語做宗教儀式。英國國教牧師用政治家一樣的技巧和能力布道,以前認為天主教牧師才擁有這種技巧和能力。英國國教牧師盡可能在布道的過程中不讓敏感的西班牙人感到英國異域元素的存在,盡量多用西班牙的內容。可以這麽說,長老會教派完全不適用於天才的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這些國家反對教皇的運動實際是完全否定天主教的運動,不過簡單、叛逆的清教也並不適用於南部國家。英國國教以其同情心和革新的宗教儀式豐富了歐洲南部的宗教形式。塞維利亞就證明了這點。歐洲南部的自發性改革可能也會產生和英國國教極為相似的宗教。
我們必須仔細考慮考慮旅遊這個論題。從宗教角度看,旅遊就是讓我們去欣賞上帝手書的大自然。自然之書無處不在,展示在我們麵前。旅遊能讓我們逐頁翻開、細細品讀。心靈純淨、能力卓著的人如此熟悉大自然,能夠逐行審視自然的精彩華章,進一步理解上帝的神秘力量。上帝創造了世界,由我們來破解他在世界顯示的密碼,但他顯示的密碼是那些有眼無珠、充耳不聞的人所無法探知的。我們的思緒為上帝魂牽夢繞。“在春天,萬能的上帝勾畫了萬象生機;在夜晚,他用明星殘月點綴天空。他塑造了天高雲淡、丘陵綿延。他那由無數琴弦做成的豎琴彈奏出藍翎花的叮當聲和暴風雨中大海的怒號。”這些話出自一位長老教會牧師之口,他的話可以和約翰·亨利·紐曼著名的優美詩句媲美:“每一息清新空氣、每一道光、每一絲熱度、每一個美麗的未來,都是他裙帶飄飄,他看見了天堂的上帝。”心靈純潔的人有天分通過觀賞風景得到宗教快感。對於他們來說大自然就像門農(注:埃塞俄比亞之王,為阿喀琉斯所殺,後被宙斯賜予永生)的豎琴,一經初升的太陽照耀,就能發出樂音,所有人都能聽到。有創造力的人們能將詩句理解為優美的讚美詩:
我看見了上帝之手,可你卻看不到,
我聽到了上帝之音,可你卻聽不到。
我們的美感和受聯想法則影響的程度決定了我們在旅遊中能獲得多少知性快感。觀賞風景獲得的美感要求我們本身受過一定的文明教育,這樣我們的文明程度就能不斷提高和升華。因此,即便是最普通的風景也具備壯麗景色所沒有的詩情畫意。沒有人像坦尼森讚美林肯郡的沼澤鄉村那樣讚美過喜馬拉雅。也正因如此,平靜、普通的風景也會給人以美感和快樂,這是富有的粗俗之人所不能體會到的,他們更喜歡坐著馬車欣賞歐洲的名勝景區。
有些人在旅行時看到壯麗的景色根本不激動。我曾看見牛津學子坐船遊覽萊茵河(注:西歐的一條河流,由瑞士東部的兩條支流匯合而形成,向北及西北穿過德國及荷蘭到北海的兩叉流出口,途徑許多天然景色,約一千三百一十九公裏)看到美麗如畫的湖光山色也無動於衷,就在那兒抽煙。他們坐船遊覽達特河時幹脆在船艙裏呼呼大睡。一提到萊茵河和達特河就讓我想起一個很有名的朋友給我講的奇異故事。這個故事向自欺欺人的旅遊心態和旅遊哲學都提出質疑。眾所周知,在西方國家,達特河被稱為英國的萊茵河。我的朋友在達特河乘船時遇到了一位普魯士紳士,那位普魯士人說他曾聽人說過達特河被稱為英國的萊茵河。他來看達特河就是想看看這麽比較正確不正確。我的朋友脫口而出說他很熟悉萊茵河。“我一點兒也不了解萊茵河。”那個普魯士人回答。他隻是在科隆(注:德國一城市,位於萊茵河上波恩北部)坐火車時跨過萊茵河。但作為德國人,他了解自己民族的性格、曆史和文學,可以通過意識感受到萊茵河的韻味。曆史和文化是特定的,人的內心往往能感受到當地風景的味道。“打個比方,”這位形而上學的德國人說,“我從沒到過瑞士,但我非常熟悉瑞士的風景。”恐怕他的評論對人們討論達特河毫無幫助。我嫉妒現在可以輕鬆地想象天南海北旅行的人,不必花費很多錢財,不會有什麽不便。用內心感受代替身體旅行無疑是個大膽的想法。
曆史和文學知識不能使我們完全精確地欣賞風景,但沒有曆史和文學知識也不能很好地欣賞風景。對於曆史學家來說,實地考察是絕對必要的補充。軍事曆史學家如果不仔細考察戰場是無法描繪戰爭的。福路德先生不就在希曼卡斯待了好長時間仔細考察他要描繪的地方嗎?麥考利不就在德文郡(注:英格蘭西南部的州)耐心地待了好長時間,細細理解賽期莫爾嗎?他不也在倫敦德裏(注:北愛爾蘭西北部一自治社區,位於貝爾法斯特市西北)待了好長時間,弄清楚了圍城戰役;在蘇格蘭待了好長時間,最終寫出了著名的格蘭克戰役史的嗎?弗裏曼先生也在各個戰場勤奮考察過。不單是曆史學家,聰明的旅行家也會解決很多曆史疑難問題,直到自己滿意。運氣好的話,還能為解決重大課題提供一點點有價值的信息。很多曆史研究部門都會很高興收到瑣碎的精確信息。如果沒有普通人合作提供資料,即便是著名的作家也寫不出巨著,著名的演說家也做不出精彩演說。旅遊傳播了知識、傳播了宗教。我知道,智慧之樹長在了伊甸園,就成了死亡之樹,智慧之樹的果實也就成了爛果腐果。夏娃不是第一個為智慧之果引誘的人,也不是最後一個。愛情、忠誠和職責使她違背了上帝的要求。上帝要求我們生而有智。哲人說:“人無智慧則無意義。”無知是最醜陋的罪惡。那些基督徒們年複一年空度歲月,智慧和知識毫無長進,隻專注於自己原來的工作,我真不敢相信他們怎麽能穩穩當當地睡著覺。聰明人旅遊時,絕不會把旅遊隻當成令人賞心悅目的變化,他們會把旅遊當成珍貴稀有的知識文化之旅。同時,他們自己也承認,在旅行中的所見所聞不過是“在黑暗中透過玻璃看東西”。他們明白,最好是活到老學到老。他們的絕大部分知識最後都能轉化為智慧。
知識會使旅遊更快樂,旅遊會使知識更精確更有用。我們給物質造成的影響遠遠多於物質帶給我們的東西。知識是聯想之源的鑰匙。對於那些聰明人來說,“記憶的墓地會讓死者重現”。我要再一次重申,芬芳的空氣、美麗的景致遠遠比不上快樂的心情重要。心靈會賦予物質情緒色彩。大自然的和諧長音隻會暫時撫慰人的悲傷、懊悔、沮喪或絕望。大自然的壯麗會漸漸退去、消逝,夏日夕陽的魅力隻會使人肝腸寸斷。我特別喜歡詩人坦率、純真的快樂,那種快樂使我不得不去愛,不去欣賞。
我不在乎,命運對我的無情,
至少你無法將大自然的自由、優雅從我身邊奪走;
你不能關上天空的窗子,
因為黎明女神已經透過窗子綻露她盛開的笑臉。
有時,大自然給我們的隻是冷硬的科學事實,毫無自由和優雅可言。黎明女神也隻是神話中被人遺忘的陰鬱、失勢的神祇。智慧之旅是一定不會缺乏快樂的。對知識的興趣一旦被激發,人發憤圖強,以前對旅遊的錯誤看法就會完全消失。山川湖泊激發了詩人的靈感,那是因為詩人理解了山川湖泊的靈性。除卻它們賦予詩人的靈感,巴勒斯坦河又以何成其為巴勒斯坦河,埃及河又以何成其為埃及河,德國河又以何成其為德國河呢?在古老的大教堂裏看到小禮拜堂或紀念碑能獲得真正的知性快感。遊覽山川叢林讓我們想起文學名作和偉人;參觀城市平原想起歐洲曆史上發生過的偉大的攻城破地戰役;參觀皇宮禁地和貴族城堡就能了解它們的曆史地位。而那些普通的村莊或城市的平凡住所則是藝術和科學的發源地,在那裏國家名人度過了他們的童年。要想理解低地國家(注:歐洲西北部的地區,包括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就要特別地準備一番,查閱大量資料。意大利的古典、中世紀和現代財富浩若煙海,即便是知識最豐富的旅行家也會因為不能完全領略而失望。每向真正的了解走近一步,我們從旅遊中得到的知識和宗教益處就越多。基督徒特別喜歡遊覽宗教曆史名勝。對他而言,那種聯想激發了他的宗教精神,使旅行更有意義。有位旅行家在薩利斯伯裏附近碰巧看到一個村子,村子裏在郊區長家對麵有座奇怪的小教堂,教堂長滿了苔蘚和常青藤,後院長滿了雜草。乍一看,沒什麽特殊的地方,走進細看,它卻是一座巍峨的教堂,完全能滿足附近人們的精神需求。劍橋的演說家喬治·赫伯特(注:1593—1633,英國玄學派詩人。他的詩以宗教為主題,以豐富的意象和創新的音步為特征)過去常常在貝穆頓的那個小教堂裏鏗鏘布道。在宗教儀式前後給祈禱的人們很多幫助。艾薩克·沃爾頓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東西,另外一所教堂就是為紀念他而建。如果沒有這所教堂的捐贈,根本不可能建起紀念艾薩克·沃爾頓的教堂。在懷特島有所教堂恐怕是英國蘭最小的教堂,從教堂墓地能聽到海浪聲。墓地裏豎立著一座紀念碑,紀念碑上豎立的十字架有時會將影子投射到後麵的墳墓上,那就是威廉·亞當斯的墳墓。他是位脾氣溫和的學者,寫過《十字架的影子》,也是成就卓著的當代寓言大師。漢普郡赫斯利的教堂巍峨壯觀,幾英裏之外都能看到它的尖頂。重修之後,更以其富麗完整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參觀者。對那些熟悉並喜愛《基督年》和同一作者的其他書籍的參觀者來說,它更能引發深刻溫柔的聯想,令人想起自己神聖的宗教曆程。可以肯定,任何表麵的物質美是無法引發這種聯想的。世界任何一處曆史名勝都能使你呼吸加速、心跳加快。無論誰遊覽愛奧那(注:蘇格蘭西部位於內赫布裏底群島的一個島。凱爾特基督教文明的一個早期中心,現在是一個遊人甚多的景點),都不能不為之動情,都想用約翰遜博士的話來抒發一下。那種情感使我們更虔誠、更愛國。作為有思考能力的人我們不斷進步。當我們遊覽曆史名人遺跡,會立刻覺得自己是多麽微賤渺小;回想他的一生就會減輕我們的痛苦,使我們更加努力奮鬥、更加信仰上帝。我們非常感激那些心懷信仰和敬畏辭世的人們,並戰戰兢兢地希望“將來在天堂能有幸和所有虔誠的人們重聚”。
德·斯泰爾夫人說旅行是人生最痛苦的幸福。每個旅行者都像歌爾德斯密斯描繪的那樣:“在遙遠的地方,身邊沒有親朋,悲傷地緩慢前行。”在他那個時代沒有誰比聖·保羅走的地方更多,也沒有誰比他的行程更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旅行也是件令人悲傷的事。作為基督的使徒,他經曆了很多困難危險,而現代旅行幾乎沒有這樣的困難危險。他是個非常熱心腸的人,可能經常會因為熱心腸而受到各種傷害。他絕不會快速斬斷和別人的關係。來到一個城市就會結交新朋友,然後很快就會離開朋友去接觸陌生人,再交新朋友。現在旅行家也會遇到同樣的情形。你覺得那個地方不錯就會在那兒盤桓良久,樂意安個臨時的家。你原來幾乎根本沒有料到在世界的一角,竟然還有這樣的處所那麽適合你。在那兒,你遇到的人們都很有吸引力;你對當地的曆史和政治越來越感興趣,毫無任何反抗能力地被當地人深深吸引。那兒有個半圓形的海灣,懸崖上坐落著城堡,山穀裏有果園,遙遠的海上信號燈閃耀,完完全全符合你對美的要求和觀點。你願意在林間種花養草,願意在淺水的石塊間觀察動物。離開它而不感到傷心是根本不可能的。隻要在那個地方住上一小段時間,就會對那兒產生深深的依戀。即便是最無動於衷的人也會認為那兒是他們所知最適合他們的地方。但你必須旅行、必須前行,還有別的地方才是你最終的居所。一切都已經安排好了,根本不可能擺脫這種命運的安排。你不相信改變會改善命運,你很樂意同命運妥協,很樂意就此獲得永恒的、近似的滿足感和內心的平靜安逸。這種心境是為幸福生活包圍、為幸福生活保護庇佑所產生的感覺。命運就是命運,無人能擺脫命運的控製。
你要牢記,你的命運如此安排是上帝的恩惠。你非常愜意徜徉在傍晚逐漸暗淡的涼亭,完全不記得涼亭終會消逝,忘掉了你的幸福小島是僅存的世外桃源,忘記了四季花開不敗的花園是世上僅存的花園。在那裏,你不朽的靈魂找到了永恒的家,但你無法找到肉體駐足停留之所。任何完美幸福的生活也會有不足之處。你能輕鬆自然地感受大地,時刻記得對於世界而言,你隻是過客和朝聖者。人生旅程才是最長、最真的旅行。隻有漫漫求索,才能尋求永恒的居所。你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見過無數的人、無數的國家和政府,也許會漸漸清楚自己隻是生和死兩個永恒之間的過客。
今生今世的旅程我們不斷提高道德修養,一心向善,未來的旅程也必將如此。我聽說有人從未到過阿爾卑斯山,他們說等上了天堂再去。他們在回歸天堂之路的旅程中要做的事太多,無暇欣賞上帝的精美作品——山川峽穀。但可以在天堂,透過天空欣賞巍峨的欽博臘索山(注:厄瓜多爾中部的一座死火山,高六千二百七十一點一米。是雷阿爾山脈的最高峰)和壯麗的安第斯山(注:南美洲西部山係,沿太平洋海岸從委內瑞拉向火地島延伸約八千零四十五公裏)那難以言表的魅力。靜靜的夜空,一簇簇群星閃爍,浩瀚無邊,像海邊的沙粒數也數不清,像逝去的人們。也許我們衷心懷念的人們應該第一批獲得重生。也許應該鄙視這可憐渺小的星球,敞開懷抱迎接死亡,打開無限空間的大門。未來永恒無邊,浩若宇宙,沒有陰霾,歡迎我們逝去的朋友。他們也許會用五百年的時間遨遊木星的衛星或回到遠古時代。我敬畏時間的浩瀚,萬物神秘莫測已經使我無法再思考下去。任何方法都無法解決宇宙的神秘。天堂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幽暗神秘,我隻能停止思考。
旅行總能令人們興奮不已。常年在狹小的圈子裏生活,一擺脫狹小圈子的束縛,到完全不同的地方,遊覽名山大川人文古跡,是多麽令人愉快啊!第一次到外國旅行是多麽興奮啊!第一次看見大海是多麽激動啊!就像吉貝爾一樣,喃喃地說:“這就是浩瀚的大海嗎?這就是嗎?”
我第一次離開埃爾斌(注:英格蘭或不列顛的雅稱)的古老海岸,漂洋過海來到一個嶄新的世界,就像來到一個新星球一樣。看到荷蘭窪地上的座座風車和無邊的牧場,或者看到“大陸南部隨風飄搖的棕櫚和座座寺廟”!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耶路撒冷(注:以色列的首都,位於該國中東部,約旦河西岸。該城在宗教上和曆史上極大的重要性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1000年成為大衛王國的首都。於公元前六世紀被尼布甲尼撒毀滅。後被希臘人、羅馬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十字軍和土耳其統治過,最後受國際聯盟的托管國英國控製。以色列軍隊在1967年控製該城。耶路撒冷是猶太教、穆斯林和基督教的聖地)時的心情和塔索看到第一批十字軍時的心情一樣。到外國旅遊也能拓展人的心智。據說熟悉和了解東方主題對於完善大腦思維是十分必要的。否則,我們的頭腦裏隻有一半生活和思維。麥考利勳爵去過印度之後,我們有理由相信他總想著重返故地。他曾居住過的地方是那麽廣褒、富饒。伯克(注:1729—1797,愛爾蘭裔英國政治家和作家,以其演講而著名。他為國會中的美國殖民者辯護,並且發展了政黨責任這一名詞的解釋)在徹底細致地研究過印度後,他的演講更加文采飛揚、更加生動。
這是旅遊宏觀方麵的好處。它還有微觀方麵的好處——豐富人生閱曆。
毫無疑問,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旅遊,任何一種變化都會對我們的思維和身體帶來好處。亨利·霍蘭爵士在一篇醫學論文中強烈呼籲給病人變換生活場景和總讓他們呼吸新鮮空氣。如果不能旅遊,也要從一間屋到另一間屋溜達溜達;如果連房門都出不去,屋裏的家具也要換一換。全世界到處都是疾病和混亂。當一切治療手段都無濟於事的時候,也許簡單、理性的旅遊會創造奇跡。在某種程度上說,我們都有病。也許沒人能很長時間不發脾氣、不擔心、不焦慮。用培根的話說就是令人討厭的幻象總是侵犯我們的私人房間,讓我們時不時地煩惱。走進清澈的陽光、呼吸清新的空氣,你總能暫時拋開憂愁煩惱。這就是旅遊的好處。當可愛的火車帶你飛馳過田野還沒到下一站,你的所有煩惱和焦慮似乎就已經全部拋在了出發地。看著眼前的景物變化,心情漸漸變得愉悅,頭腦也活躍起來。不必仔細地分析原因,就很容易得到答案。在旅遊的過程中還要保持休息和旅遊的尺度和平衡,不能因為旅遊而過於勞累。有很多種藥物如果服用過量隻會適得其反,不能消除病症反而會加重病症。總是旅遊的人會失去享受旅遊的樂趣。盡管每夜住的房間都不同,但無論是房頂還是四壁都和他以前長期居住的房間越來越像、越來越單調。一個人要是總看畫廊的畫也會膩煩的,要是一直看新鮮的風景也會厭倦。厭倦了旅遊之後,最高興的莫過於休息、幹待著。最激動的旅遊是回家之旅。
人是矛盾的集合體。根據科爾裏奇借用的德國人的話說,人是由亞裏士多德和柏拉圖組成的,是物質和精神的矛盾體。用格萊德斯通先生的話說就是既愛狗,又恨狗。這些矛盾之處滲透到人性的各個層麵,旅遊是這樣,其他事情也是這樣。據說還有很多人隻有在國外的時候才感到像在家一樣。無論看過多少眼睛也不滿足,無論聽過多少耳朵也不滿足,貪得無厭就像該隱(注:在舊約全書中,該隱是亞當和夏娃的長子,他出於忌妒而謀殺了弟弟亞伯並作為逃犯而被判罪),到處旅遊就像永世流浪的猶太人(注:中世紀傳說裏的一個猶太人,因為在基督受難那天嘲笑基督而被罰到處流浪,直到世界末日)。人一旦旅遊上癮,就會永遠不滿足到處遊玩。
你已經不是你,隻是一個名字,
內心渴望著到處旅行……
你像束光照耀世界,
體驗穿過拱門的那一刹那。
有很多人害怕旅遊,對他們來說遙遠的地平線沒有任何魅力。他們天生就是宅男宅女。他們的思緒也許會短暫地飛離個人狹小的興趣。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和有些人一樣認為旅遊沒什麽新奇,今生就是了無生趣。我總能遇見那樣的人,對他們來說最西麵是集市,最東麵是普利茅斯。超過這個範圍就是空曠的一片,因此沒什麽可看的地方。要知道旅遊也是有地域範圍限製的。我們有時並不太在意旅遊的目的,隻知道旅遊拓寬了我們的思維,更重要的是陶冶了我們的情操。因此對那些不旅遊的人來說不必為了陶冶情操而非去旅遊不可,他們還有很多其他方式提高道德水準。
對於宅男宅女來說出門旅遊很難,他們完全可以用其他方法陶冶情操,任何宅男宅女都能做到。以家為圓心,以一天的最大行程為半徑,我相信他們很快能找到有趣的地方。我們的英國曆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走不出半裏地就能遇到。常常有外地人不遠萬裏看當地人不屑一顧的景點。也許我們這裏應該批評當地人對自家名勝不重視的態度。癱瘓在床的人細心、徹底地觀察周圍環境也能找到快樂之源,更何況行動不受限的當地人呢,他們也應該學會不要對熟悉的事物熟視無睹。如果學會了觀察熟悉的事物,學會了這種小本事,毫無疑問我們將學會更大的本事。在這裏,我們比較一下國內旅遊和國外旅遊的不同。國內旅遊是責任、是愛國主義的表現。絕對有必要做一定的國內旅行,這樣才能了解我們的祖國。我們的社會並不像大城市人所想的那樣是完全老套、一成不變的。蘭開夏郡(注:英格蘭西北部的一個曆史地區,位於愛爾蘭海沿岸)、肯特郡(注:英格蘭東南部一區)和康沃爾郡(注:英格蘭西南端的一個地區,位於一座由大西洋和英吉利海峽環繞的半島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奧克尼郡(注:一英國蘇格蘭郡名)人和希裏郡人還是很像的,但還有很多細微的差別。
很多鄉村人認為倫敦在遙不可及的地方,去倫敦就要漂洋過海。到外國旅遊會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致,國外就是比國內可看的東西多。但很多英國人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英國了。雖然在國內狹小的生活圈子裏我們也學到了寬容和忍耐,但到國外旅行帶給我們的宗教教益更多。一位著名的法國學者寫了一本《室內旅行》。如果英國人很難理解欣賞別的階層或別的宗教,當然也能通過在自己的教區內旅行而受益匪淺。退一步講,旅遊的範圍越大,觀察到的事物越多,得出的結論越深刻。霍華德將旅遊當成了獨一無二的基督慈善事業。雖然每個旅行者都做基督慈善事業,但不可能都成為霍華德那樣偉大的慈善家。我們仍然可以磨平棱角、去除偏見,用坦誠的目光去審視,使自己變得更加聰明、更加仁慈,進而相互表達良好的祝願,推動國內和世界和平。旅行會使我們看到自身製度存在的缺點和別國的優點,以便取長補短。世界是人們不斷施展精力和能力的舞台。個人的優點和財富所得都是上帝賜予的,都有著神聖的含義。如果我們鄭重其事、盡心盡力地來處理事情,就能發現旅遊能減輕人類痛苦、為人類帶來更多的福祉。
關於旅遊有句奇怪的成語,我們必須弄清楚它的意思。它的大意是說“入鄉隨俗,入國問禁”。這句話讓那些帶有嚴格英格蘭觀點、特教條的人按字麵意思錯誤理解了。當你身處實行羅馬天主教的國家時,就參加羅馬天主教的宗教儀式。在國外,教堂的大門都是敞開的,任何人都隨便進。在我國因為怕書和金銀聖器被偷,遊人是不允許隨便進教堂的。旅行時,我們會偶爾離開大街和人流攢動的地方,專挑清涼、僻靜的小路走,默默祈禱上帝會看到你幫助你,這樣就能看到很多不同的景象。那句成語還有另外一層很頑皮的意思。旅遊使我們擺脫了日常生活的束縛,這是它的好處也是它的壞處。居家過日子難免有壓力、有束縛。總是處於常規習俗的禁錮之下,難免會使靈動的個性變得死氣沉沉的。要時不時地打破這種常規,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確定自己完全享有自由。很多在國內迫於公眾輿論壓力不可以做的,在國外可以做了。很多旅行者將這句成語當成了為所欲為的通行證和違規辦事的借口。英國人到哪裏都是中規中矩的,無論英國人是在羅馬,或羅馬以外的其他任何國家都隻能是英國人,不可能做出什麽出格的事來。英國人應該丟掉狹隘的島國思想和有棱有角的倔強個性,但也應該永遠保留鮮活的愛國思想和基督精神。還有很多外國人由於他們自己舉止粗魯、交際能力差懷疑甚至不喜歡英國人。普魯士人現在完全傾向於相信英國是“人類的主人”。他們也相信自己和英國人一樣優秀。普魯士人自負,總愛誇大其詞的勁兒也令人難以忍受,但他們有槍,比我們要強一些。雖然每個英國人都在努力維護英國在外國人心目中合理的地位,但最近幾年,我們的國格在外國人心目中一落千丈。歐洲大陸的宗教隨著旅遊加深了對我國宗教界的影響。正如預言家所說:我們震驚地看到,生命的氣息已經使幹枯的骷髏複活。歐洲南部國家似乎正致力於宗教改革。三個世紀以前上帝賜予了他們恩惠,但他們毫無痛苦、毫不費力地就放棄了。現在,好像又像預言家說的那樣,恩惠再一次降臨到他們頭上。旅遊就像彌合歐洲各國創傷的靈藥一樣。頭腦開化、篤信宗教的英國人仍然相信他們和其他人一樣是最高真理的擁有者和護衛者。英國人相信他們必須通過一切理智和仁慈的方法將最高真理轉交給遙遠的國度和未來的人們,點燃真理的火炬,讓它在祭壇上熊熊燃燒,永不熄滅。我們能成功地做到這一點,不是通過讓別人改信宗教;不是通過尋求外國教會重建自己的宗教體係,而是通過展示自身的同情、善良和忍耐;通過深思熟慮提供物質幫助;通過身體力行表明我們的寬容大量與人推心置腹的交流;確立完美無缺的典範,推行仁德善行。隻有這樣,旅遊才能幫助建立和諧統一的關係,才能充分運用旅遊優勢,幸福才能真正降臨到我們身上和我們的土地上。
例如,英國國教在塞維利亞(注:西班牙西南城市,位於卡地茲東北偏北,該城在發現新大陸後尤其繁榮,且直到十八世紀早期一直是殖民貿易主要港口)積極從事的就是一件很奇怪、很有趣的工作。事實表明嚴肅的西班牙人放棄自己的宗教皈依英國國教之後特別喜歡英國國教的禮拜製度。和嚴厲的長老會教派相比,英國國教更容易被歐洲大陸改良教會所普遍接受。有位英國領事牧師最近在客廳議會(注:倫敦議會季節非常普遍的議會形式)裏講到要將推行情況非常良好的英國教區引進到塞維利亞這個偉大的曆史名城裏。工作日學校、主日學校、傳教屋、聖經課堂和大教堂可以教育成百上千的善男信女。英國國教已經租了這些地方用西班牙語做宗教儀式。英國國教牧師用政治家一樣的技巧和能力布道,以前認為天主教牧師才擁有這種技巧和能力。英國國教牧師盡可能在布道的過程中不讓敏感的西班牙人感到英國異域元素的存在,盡量多用西班牙的內容。可以這麽說,長老會教派完全不適用於天才的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這些國家反對教皇的運動實際是完全否定天主教的運動,不過簡單、叛逆的清教也並不適用於南部國家。英國國教以其同情心和革新的宗教儀式豐富了歐洲南部的宗教形式。塞維利亞就證明了這點。歐洲南部的自發性改革可能也會產生和英國國教極為相似的宗教。
我們必須仔細考慮考慮旅遊這個論題。從宗教角度看,旅遊就是讓我們去欣賞上帝手書的大自然。自然之書無處不在,展示在我們麵前。旅遊能讓我們逐頁翻開、細細品讀。心靈純淨、能力卓著的人如此熟悉大自然,能夠逐行審視自然的精彩華章,進一步理解上帝的神秘力量。上帝創造了世界,由我們來破解他在世界顯示的密碼,但他顯示的密碼是那些有眼無珠、充耳不聞的人所無法探知的。我們的思緒為上帝魂牽夢繞。“在春天,萬能的上帝勾畫了萬象生機;在夜晚,他用明星殘月點綴天空。他塑造了天高雲淡、丘陵綿延。他那由無數琴弦做成的豎琴彈奏出藍翎花的叮當聲和暴風雨中大海的怒號。”這些話出自一位長老教會牧師之口,他的話可以和約翰·亨利·紐曼著名的優美詩句媲美:“每一息清新空氣、每一道光、每一絲熱度、每一個美麗的未來,都是他裙帶飄飄,他看見了天堂的上帝。”心靈純潔的人有天分通過觀賞風景得到宗教快感。對於他們來說大自然就像門農(注:埃塞俄比亞之王,為阿喀琉斯所殺,後被宙斯賜予永生)的豎琴,一經初升的太陽照耀,就能發出樂音,所有人都能聽到。有創造力的人們能將詩句理解為優美的讚美詩:
我看見了上帝之手,可你卻看不到,
我聽到了上帝之音,可你卻聽不到。
我們的美感和受聯想法則影響的程度決定了我們在旅遊中能獲得多少知性快感。觀賞風景獲得的美感要求我們本身受過一定的文明教育,這樣我們的文明程度就能不斷提高和升華。因此,即便是最普通的風景也具備壯麗景色所沒有的詩情畫意。沒有人像坦尼森讚美林肯郡的沼澤鄉村那樣讚美過喜馬拉雅。也正因如此,平靜、普通的風景也會給人以美感和快樂,這是富有的粗俗之人所不能體會到的,他們更喜歡坐著馬車欣賞歐洲的名勝景區。
有些人在旅行時看到壯麗的景色根本不激動。我曾看見牛津學子坐船遊覽萊茵河(注:西歐的一條河流,由瑞士東部的兩條支流匯合而形成,向北及西北穿過德國及荷蘭到北海的兩叉流出口,途徑許多天然景色,約一千三百一十九公裏)看到美麗如畫的湖光山色也無動於衷,就在那兒抽煙。他們坐船遊覽達特河時幹脆在船艙裏呼呼大睡。一提到萊茵河和達特河就讓我想起一個很有名的朋友給我講的奇異故事。這個故事向自欺欺人的旅遊心態和旅遊哲學都提出質疑。眾所周知,在西方國家,達特河被稱為英國的萊茵河。我的朋友在達特河乘船時遇到了一位普魯士紳士,那位普魯士人說他曾聽人說過達特河被稱為英國的萊茵河。他來看達特河就是想看看這麽比較正確不正確。我的朋友脫口而出說他很熟悉萊茵河。“我一點兒也不了解萊茵河。”那個普魯士人回答。他隻是在科隆(注:德國一城市,位於萊茵河上波恩北部)坐火車時跨過萊茵河。但作為德國人,他了解自己民族的性格、曆史和文學,可以通過意識感受到萊茵河的韻味。曆史和文化是特定的,人的內心往往能感受到當地風景的味道。“打個比方,”這位形而上學的德國人說,“我從沒到過瑞士,但我非常熟悉瑞士的風景。”恐怕他的評論對人們討論達特河毫無幫助。我嫉妒現在可以輕鬆地想象天南海北旅行的人,不必花費很多錢財,不會有什麽不便。用內心感受代替身體旅行無疑是個大膽的想法。
曆史和文學知識不能使我們完全精確地欣賞風景,但沒有曆史和文學知識也不能很好地欣賞風景。對於曆史學家來說,實地考察是絕對必要的補充。軍事曆史學家如果不仔細考察戰場是無法描繪戰爭的。福路德先生不就在希曼卡斯待了好長時間仔細考察他要描繪的地方嗎?麥考利不就在德文郡(注:英格蘭西南部的州)耐心地待了好長時間,細細理解賽期莫爾嗎?他不也在倫敦德裏(注:北愛爾蘭西北部一自治社區,位於貝爾法斯特市西北)待了好長時間,弄清楚了圍城戰役;在蘇格蘭待了好長時間,最終寫出了著名的格蘭克戰役史的嗎?弗裏曼先生也在各個戰場勤奮考察過。不單是曆史學家,聰明的旅行家也會解決很多曆史疑難問題,直到自己滿意。運氣好的話,還能為解決重大課題提供一點點有價值的信息。很多曆史研究部門都會很高興收到瑣碎的精確信息。如果沒有普通人合作提供資料,即便是著名的作家也寫不出巨著,著名的演說家也做不出精彩演說。旅遊傳播了知識、傳播了宗教。我知道,智慧之樹長在了伊甸園,就成了死亡之樹,智慧之樹的果實也就成了爛果腐果。夏娃不是第一個為智慧之果引誘的人,也不是最後一個。愛情、忠誠和職責使她違背了上帝的要求。上帝要求我們生而有智。哲人說:“人無智慧則無意義。”無知是最醜陋的罪惡。那些基督徒們年複一年空度歲月,智慧和知識毫無長進,隻專注於自己原來的工作,我真不敢相信他們怎麽能穩穩當當地睡著覺。聰明人旅遊時,絕不會把旅遊隻當成令人賞心悅目的變化,他們會把旅遊當成珍貴稀有的知識文化之旅。同時,他們自己也承認,在旅行中的所見所聞不過是“在黑暗中透過玻璃看東西”。他們明白,最好是活到老學到老。他們的絕大部分知識最後都能轉化為智慧。
知識會使旅遊更快樂,旅遊會使知識更精確更有用。我們給物質造成的影響遠遠多於物質帶給我們的東西。知識是聯想之源的鑰匙。對於那些聰明人來說,“記憶的墓地會讓死者重現”。我要再一次重申,芬芳的空氣、美麗的景致遠遠比不上快樂的心情重要。心靈會賦予物質情緒色彩。大自然的和諧長音隻會暫時撫慰人的悲傷、懊悔、沮喪或絕望。大自然的壯麗會漸漸退去、消逝,夏日夕陽的魅力隻會使人肝腸寸斷。我特別喜歡詩人坦率、純真的快樂,那種快樂使我不得不去愛,不去欣賞。
我不在乎,命運對我的無情,
至少你無法將大自然的自由、優雅從我身邊奪走;
你不能關上天空的窗子,
因為黎明女神已經透過窗子綻露她盛開的笑臉。
有時,大自然給我們的隻是冷硬的科學事實,毫無自由和優雅可言。黎明女神也隻是神話中被人遺忘的陰鬱、失勢的神祇。智慧之旅是一定不會缺乏快樂的。對知識的興趣一旦被激發,人發憤圖強,以前對旅遊的錯誤看法就會完全消失。山川湖泊激發了詩人的靈感,那是因為詩人理解了山川湖泊的靈性。除卻它們賦予詩人的靈感,巴勒斯坦河又以何成其為巴勒斯坦河,埃及河又以何成其為埃及河,德國河又以何成其為德國河呢?在古老的大教堂裏看到小禮拜堂或紀念碑能獲得真正的知性快感。遊覽山川叢林讓我們想起文學名作和偉人;參觀城市平原想起歐洲曆史上發生過的偉大的攻城破地戰役;參觀皇宮禁地和貴族城堡就能了解它們的曆史地位。而那些普通的村莊或城市的平凡住所則是藝術和科學的發源地,在那裏國家名人度過了他們的童年。要想理解低地國家(注:歐洲西北部的地區,包括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就要特別地準備一番,查閱大量資料。意大利的古典、中世紀和現代財富浩若煙海,即便是知識最豐富的旅行家也會因為不能完全領略而失望。每向真正的了解走近一步,我們從旅遊中得到的知識和宗教益處就越多。基督徒特別喜歡遊覽宗教曆史名勝。對他而言,那種聯想激發了他的宗教精神,使旅行更有意義。有位旅行家在薩利斯伯裏附近碰巧看到一個村子,村子裏在郊區長家對麵有座奇怪的小教堂,教堂長滿了苔蘚和常青藤,後院長滿了雜草。乍一看,沒什麽特殊的地方,走進細看,它卻是一座巍峨的教堂,完全能滿足附近人們的精神需求。劍橋的演說家喬治·赫伯特(注:1593—1633,英國玄學派詩人。他的詩以宗教為主題,以豐富的意象和創新的音步為特征)過去常常在貝穆頓的那個小教堂裏鏗鏘布道。在宗教儀式前後給祈禱的人們很多幫助。艾薩克·沃爾頓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東西,另外一所教堂就是為紀念他而建。如果沒有這所教堂的捐贈,根本不可能建起紀念艾薩克·沃爾頓的教堂。在懷特島有所教堂恐怕是英國蘭最小的教堂,從教堂墓地能聽到海浪聲。墓地裏豎立著一座紀念碑,紀念碑上豎立的十字架有時會將影子投射到後麵的墳墓上,那就是威廉·亞當斯的墳墓。他是位脾氣溫和的學者,寫過《十字架的影子》,也是成就卓著的當代寓言大師。漢普郡赫斯利的教堂巍峨壯觀,幾英裏之外都能看到它的尖頂。重修之後,更以其富麗完整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參觀者。對那些熟悉並喜愛《基督年》和同一作者的其他書籍的參觀者來說,它更能引發深刻溫柔的聯想,令人想起自己神聖的宗教曆程。可以肯定,任何表麵的物質美是無法引發這種聯想的。世界任何一處曆史名勝都能使你呼吸加速、心跳加快。無論誰遊覽愛奧那(注:蘇格蘭西部位於內赫布裏底群島的一個島。凱爾特基督教文明的一個早期中心,現在是一個遊人甚多的景點),都不能不為之動情,都想用約翰遜博士的話來抒發一下。那種情感使我們更虔誠、更愛國。作為有思考能力的人我們不斷進步。當我們遊覽曆史名人遺跡,會立刻覺得自己是多麽微賤渺小;回想他的一生就會減輕我們的痛苦,使我們更加努力奮鬥、更加信仰上帝。我們非常感激那些心懷信仰和敬畏辭世的人們,並戰戰兢兢地希望“將來在天堂能有幸和所有虔誠的人們重聚”。
德·斯泰爾夫人說旅行是人生最痛苦的幸福。每個旅行者都像歌爾德斯密斯描繪的那樣:“在遙遠的地方,身邊沒有親朋,悲傷地緩慢前行。”在他那個時代沒有誰比聖·保羅走的地方更多,也沒有誰比他的行程更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旅行也是件令人悲傷的事。作為基督的使徒,他經曆了很多困難危險,而現代旅行幾乎沒有這樣的困難危險。他是個非常熱心腸的人,可能經常會因為熱心腸而受到各種傷害。他絕不會快速斬斷和別人的關係。來到一個城市就會結交新朋友,然後很快就會離開朋友去接觸陌生人,再交新朋友。現在旅行家也會遇到同樣的情形。你覺得那個地方不錯就會在那兒盤桓良久,樂意安個臨時的家。你原來幾乎根本沒有料到在世界的一角,竟然還有這樣的處所那麽適合你。在那兒,你遇到的人們都很有吸引力;你對當地的曆史和政治越來越感興趣,毫無任何反抗能力地被當地人深深吸引。那兒有個半圓形的海灣,懸崖上坐落著城堡,山穀裏有果園,遙遠的海上信號燈閃耀,完完全全符合你對美的要求和觀點。你願意在林間種花養草,願意在淺水的石塊間觀察動物。離開它而不感到傷心是根本不可能的。隻要在那個地方住上一小段時間,就會對那兒產生深深的依戀。即便是最無動於衷的人也會認為那兒是他們所知最適合他們的地方。但你必須旅行、必須前行,還有別的地方才是你最終的居所。一切都已經安排好了,根本不可能擺脫這種命運的安排。你不相信改變會改善命運,你很樂意同命運妥協,很樂意就此獲得永恒的、近似的滿足感和內心的平靜安逸。這種心境是為幸福生活包圍、為幸福生活保護庇佑所產生的感覺。命運就是命運,無人能擺脫命運的控製。
你要牢記,你的命運如此安排是上帝的恩惠。你非常愜意徜徉在傍晚逐漸暗淡的涼亭,完全不記得涼亭終會消逝,忘掉了你的幸福小島是僅存的世外桃源,忘記了四季花開不敗的花園是世上僅存的花園。在那裏,你不朽的靈魂找到了永恒的家,但你無法找到肉體駐足停留之所。任何完美幸福的生活也會有不足之處。你能輕鬆自然地感受大地,時刻記得對於世界而言,你隻是過客和朝聖者。人生旅程才是最長、最真的旅行。隻有漫漫求索,才能尋求永恒的居所。你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見過無數的人、無數的國家和政府,也許會漸漸清楚自己隻是生和死兩個永恒之間的過客。
今生今世的旅程我們不斷提高道德修養,一心向善,未來的旅程也必將如此。我聽說有人從未到過阿爾卑斯山,他們說等上了天堂再去。他們在回歸天堂之路的旅程中要做的事太多,無暇欣賞上帝的精美作品——山川峽穀。但可以在天堂,透過天空欣賞巍峨的欽博臘索山(注:厄瓜多爾中部的一座死火山,高六千二百七十一點一米。是雷阿爾山脈的最高峰)和壯麗的安第斯山(注:南美洲西部山係,沿太平洋海岸從委內瑞拉向火地島延伸約八千零四十五公裏)那難以言表的魅力。靜靜的夜空,一簇簇群星閃爍,浩瀚無邊,像海邊的沙粒數也數不清,像逝去的人們。也許我們衷心懷念的人們應該第一批獲得重生。也許應該鄙視這可憐渺小的星球,敞開懷抱迎接死亡,打開無限空間的大門。未來永恒無邊,浩若宇宙,沒有陰霾,歡迎我們逝去的朋友。他們也許會用五百年的時間遨遊木星的衛星或回到遠古時代。我敬畏時間的浩瀚,萬物神秘莫測已經使我無法再思考下去。任何方法都無法解決宇宙的神秘。天堂從沒有像現在這樣幽暗神秘,我隻能停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