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海上的霸主,尼普頓海神的狂浪拍打著他的岩石海岸。


    ——法爾科納


    啊!光輝而又美麗的大海。


    人們彎腰向你祈求,


    所有的健康與快樂。


    我聽到你的聲音,那一絲莊嚴、甜美,


    你使我哭泣而欣喜,


    為心愛的人葬身魚腹而哭泣,


    為征服死亡而欣喜。


    ——歐律狄爾號船長哈利


    船是另一個世界賜予我們的禮物。沒有它,人類就無法與大海抗衡。將船首木板釘在一起的鉚釘是全世界友誼積聚的力量所在,它的作用比天上的陽光還要巨大,使愛盈滿世界。


    ——拉斯金


    大海培育了最英勇無畏的男人。海上航行教會他們必要的勇敢精神和強烈責任感。海員過的是一種需要富有耐心、活動敏捷和嚴密戒備的生活,它要求時刻小心並富有責任。它不像陸地,人們工作一天之後,可以毫不畏懼地上床睡覺。


    海員必須日夜時刻監守大海。長距離航行,風平浪靜之時,他們可以在船艙裏靜坐,但必須警惕風暴來臨、大海狂怒。航行時要收帆、揚帆。晚上,船員到船頂收帆,如單獨一人,他可能在冒著隨時被狂風刮走或因船的搖晃而被掀走的生命危險。掉進大海後,或許無人知曉,而船還在照常前行。


    第一次下海的新手,在敞篷而無遮擋的小船上,看不見陸地,他可能會畏懼於這種新的環境。在他周圍除了頭頂的天空,腳下的大海,其他什麽也沒有。人與死亡之間僅僅相隔一塊木板。第一次下海的海員可能感覺到了一種新鮮的責任感和從未有過的勇氣!而即使對於那些在岸上的人,大海也是一位偉大的導師。阿諾德博士說,在培養高智商孩子的品格方麵,任何東西的作用都無法跟第一次見到大海相比。錢寧博士的孩提時代是在新港海岸上度過的。後來他說:“陸地上沒有哪個景點能比得上那個海灘。”


    有人認為大海是對水資源的極大浪費。站在靠近大海的小山頂上瞭望,它無邊無際。向右看,向左看,都是水,晴朗的日子,湧向沙灘的波浪輕輕舔著你的腿腳。浪花旋轉升騰,來勢凶猛,它翻滾著,衝向海岸,激起很大的泡沫。它有時平靜,但卻笑裏藏刀,有時卻像美洲豹一樣狂怒不止。大海毫無記憶能力,一會兒它在亂石中把船打碎;一會兒它又使人進入夢鄉。傑勒米說:“在大海上是痛苦的,因為它沒有片刻的寧靜。”大海淹沒人性和時間。它屬於永恒,它總是以自己的韻律在做永遠的吟唱。


    但是,海洋與人性的發展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聯係。在海洋的開發利用方麵,英國怎樣才能勝過其他國家的呢?這都因為我們是一個水手之國、一個商業民族。沿海岸線居住的漁民,源源不斷地給我們送來鮮魚;開著大型蒸汽船的水手到美國、中國、印度和其他大陸港口,給我們帶來各種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這都應該感謝我們的水手。要不是環繞我們周圍的大海,我們不可能成為一個強大而自由的國家。


    在歐洲大陸與英國之間的那條深海溝,使得英國成為那些受迫害者的避難所。200年前,即在南特法令取消之前,我們營救了法國最優秀的商人。今天我們在商業方麵的霸主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從法國難民那裏學到的工業和製造業的經驗。商業發展給海軍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是商業給我們海濱的人們提供了麵包。不僅如此,它還加速了世界的文明化進程。


    在利物浦的一次講演會上,塞繆爾·貝克勳爵宣稱:商業活動是我們在非洲國家進行傳教活動的最好手段。具備一般常識的本地居民會知道怎樣才會更有利於自己的發展。商業的引入比任何其他手段更有利於野蠻人的開化,它可以激發人們的力量,使他們知道自己的土地適合什麽作物的生長,並拿它去交換他們所需要的其他國家的產品,這些其他國家的不同產品,生產者雖然現在還一無所知,但一旦為其所知,就會成為他們的欲望並變為需求。(注:在另一個場合,塞繆爾·貝克勳爵說:“作為一個旅行家,我們有履行自己職責的義務——這種職責可以說是對英格蘭的。他們不僅進入了那些不為我們所知的國家,而且反饋了對我們國家有商業價值的信息。作為一個旅行家,他往往會注意到,不管他的旅行克服了多少艱難險阻,如果他所到達的這個國家缺乏具有商業價值的自然產品,那麽他的探險也就毫無意義。因此,隨著他的腳步——而且是第一次的腳步——而來的一定是商業。在最近幾個世紀中,即自伊麗莎白統治以來,英國加速了全球的文明進程,這是這些旅行家們所引以為自豪的。美洲新大陸的人幾乎都來自英國,澳大利亞人也是如此。奇怪的是,英語已經成為世界各地的一種通用語言。這些與其說是旅行家發現的結果,不如說是商業發展的結果。這些現象是野蠻國家逐漸走向文明的征兆。世界上最偉大的旅行家和發現者是葡萄牙人、荷蘭人;但是,這些旅行家的發現對人類的永恒價值,如果說不是全部,至少可以說主要是通過商業行為產生。旅行家使英國人確信,中非發展的資源掌握在英國人手中。那些隻有野蠻部落居住的國家終將而且已為時不遠地走上文明的康莊大道。而這一過程隻有通過商業才能完成。”)


    所有新的國家的發現都應歸功於水手——包括從哥倫布到庫克船長的水手。據說是冰島人首先發現了北美洲,但是他們沒在那裏定居。哥倫布和阿美坎納斯是第一個把他們的發現告白天下的人。葡萄牙人和荷蘭人是在哥倫布之後的偉大的發現者。麥哲倫是第一個環地球航行的人,當他發現美洲時,隻有20歲。他的第一次航行到達了非洲和印度,後來是南美洲。他沿著幾內亞、巴西海岸線航行,直抵利奧·伽勒洛海岸,繼續往南,發現了今天的麥哲倫海峽。從麥哲倫海峽,他進入了太平洋。


    荷蘭人也是偉大的冒險家,他們在巴溫茲的帶領下試圖找到一條去中國的道路,卻在北部海角第一次遭遇危險。他們這次航行的唯一收獲是發現了新地島。荷蘭航海家向南,發現了澳大利亞(新荷蘭)、馮·迪蒙島和馬來西亞海上的島嶼。


    瓦斯科·達·迦馬向印度航行經過好望角路線上的發現被證明是商業史上的裏程碑,它開拓了西方通向遙遠東方的海上通道。荷蘭人向世界宣布了這一發現。他們說霍特曼兄弟是第一個經過好望角抵達印度,並在那裏奠定了壟斷的基石——建立了荷蘭印度公司的人。通過這一公司,荷蘭發展了輪船製造業,獲得了殖民地和商業上的巨大利益。


    在當時,英國人仍然還不是商業民族。商業貿易雖然指向西方,但卻非英國。英國隻能生產原材料,即使是國內的羊毛也要送到比利時去形錠並織成布匹。英國有大量的水手,但他們不受雇於航船,因為那裏沒有任何商業。然而,他們非常好鬥,當無外國入侵時,他們也要出海去互鬥。洛韋斯托弗和牙茅斯是其附近的港口,那裏經常發生戰鬥。他們時不時地以海盜的方式進行搶劫,並且對此毫不介意。他們冒險出海,搶劫經過他們港口的過往船隻。


    到伊麗莎白時代,英國才擁有了一支強大的海軍。大家都知道曆史上的德拉克、拉萊、霍金斯和早期的海上英雄。他們駕著輕舟在海上盲目航行,駛向未知的海域,去尋找新的國家,以便將來成為他們子孫的家園。當時,西班牙與英國發生了戰爭,英國在海上與陸地上多次與它的敵人進行了激烈的戰鬥。一支英勇頑強而又紀律嚴明的海軍就這樣形成,並在戰爭中經受了考驗。這支海軍滿足了英國各方麵的需要。西班牙是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依靠其戰無不勝的無敵艦隊襲擊了英國。這是曆史上為了國家、宗教、榮耀和獨立而發生的規模最大的戰爭之一。


    弗蘭西斯·德拉克勳爵是他那個時代最著名的海上英雄。莫特雷先生說他是16世紀最偉大的人物之一。德拉克是一名完完全全的海員,他出身低微,先是在小拖船上做學徒,在那學會了駕船技術。船長死時,把船贈給了他。在近海航行一段時間後,他與阿德米雷德·霍金斯一起,將自己的全部積蓄冒險投資於遠程航行。他曾經被西班牙俘虜過,並死裏逃生。他後來反抗西班牙人則很成功。


    西班牙國王發布封港令,禁止所有英國船隻、個人和財產進入西班牙港口。德拉克與6艘武裝船隻出海,俘虜了聖多明戈、卡沙吉那和聖奧古斯丁。腓力二世還準備聯合西班牙和葡萄牙、那不勒斯和西西裏、熱那亞和威尼斯的海軍,組建一支龐大的海上武裝,橫穿海峽摧毀英國海軍。羅馬教廷也為這一行動祝福。到處可以聽到以各種隱晦的語言傳播的預言,說1588年對“所有種植園是最致命和最不吉祥的”。人們發現,英國是這支龐大海軍的攻擊目標,然而,英國並不膽怯。整個國家同心同德、眾誌成城,所有宗教派別——新教徒以及天主教徒也已經擰成一股繩。那時,莎士比亞還在人世,他寫詩歌頌英國人民為了捍衛自由而進行的英勇鬥爭,他寫到:


    來吧!從三個角落逼近的武裝力量!


    你們將震驚於我們的決心:揮手讓悲歎走開,


    英格蘭人民完全忠實於自己。


    德拉克決定給執行計劃的西班牙核心艦隊以沉痛一擊。他率領4艘皇家海軍船隻和24艘扮成商船的船隊,從樸次茅斯港出發。1587年4月初,船隊進入卡帝茲港,他們發現了準備去侵略英國的船隻,其中部分是當時所知道的船隻中噸位最大的:一艘1500噸位,另一艘1200噸位,還有幾艘1000噸位和800噸位。德拉克與他的夥伴毀掉了總共1萬噸位的船隻。兩夜一天,他們不斷地破壞:打孔、搶劫、卸貨、焚燒西班牙的戰艦。他離開前,150艘船隻正在燃燒,火光衝天,照亮了卡帝茲港。


    返回英國途中,德拉克俘虜並毀壞了100多艘船,取得了部分財物,抓住了一些水手。他還搶到了西班牙的一艘大型拖船和一批價值巨大的物資,並將它們帶回英國。他認為他所幹的隻是一丁點兒事情,隻是給強大的、全麵武裝的西班牙政府的一個警告。他說:“不久之後將有4萬名裝備良好、供應充足的英國人等待你們。”英國將有能力抵禦外來的任何侵略。


    腓力二世全力經營無敵艦隊,他在艦隊上花了5萬法郎。教皇借給他1000法郎,除此之外,他還存有200萬法郎。無敵艦隊有136艘船,遠遠超過其他艦隊。它還有30萬名西班牙士兵和水手,2000個劃槳的強壯奴隸,290名修道士、牧師及顧問。除了這支大部隊外,還有3萬人的部隊在西班牙尼德蘭岸上,一俟接到信號就會上船出發,以支援無敵艦隊。這就是英國人麵臨的敵人。在無敵艦隊出發前,教皇西克圖斯五世發布訓令,宣布伊麗莎白為非法,是篡權者,並莊嚴地將英國贈予腓力二世,聲稱他是基督教信仰的捍衛者,“英國是羅馬的臣屬國”。征服英國的所有準備都已完成,無敵艦隊開始行動。第一艘船於1588年7月22日離開利沙德港。行動早已受到英軍的監視,報警的煙火很快從利沙德傳到費爾茅斯、多德曼尖兵隊、格雷濱中心和拉梅中心。當消息傳到普利茅斯時,無敵艦隊已在視線之內,德拉克正與他的同事在玩滾球戲;但在夜幕降臨前,60艘裝備最精良的英國船隻離開普利茅斯港口去迎擊敵人。他們沿著英吉利海峽航行。第二天,穿過濃霧,他們隱隱約約看到了西班牙龐大艦隊的影蹤。又一天過去了,這時他們的船隻相遇了。


    英國指揮官是德拉克、霍金斯和弗洛比謝爾。他們都是真正的水手,有著久經考驗的耐心、技術和勇氣,並已經曆了各種形式的危險,且樂意為自己的國家承受一切苦難。他們的影響在第一次與敵遭遇中即得到證實。他們有天氣預報器,利用天氣的優勢炮轟敵人,並隨時撤離。輕巧的易於駕駛的英國船隻,圍著笨拙的西班牙帆船繞圈,在繞圈的同時向敵人開炮。西班牙人希望進行大規模的戰鬥,但英國人不願意,他們隻是咬住敵人,尾隨其後。這場追趕戰在整個海岸持續地進行著,經過樸次茅斯,英國船隊的力量得到了補充。當夜晚來臨時,作為信號的火光衝天而起,人們總能知道戰鬥在哪裏進行。西班牙船隊互相衝撞,其中一艘被另一艘叫作弗萊明的船撞沉。還有一艘船舵失靈了。弗洛比謝爾和霍金斯指揮用大炮轟擊這艘西班牙艦艇,一直到夜幕籠罩。但是,直到第二天早上,這艘西班牙艦艇才向由德拉克指揮的“複仇號”投降。


    被英艦咬住的西班牙無敵艦隊,沿著德溫和多斯特海岸作戰,岸邊的英國人觀看著戰鬥,並準備隨時加入。在西班牙艦隊經過的每一個小港,如達特茅斯、泰根茅斯、利馬和韋茅斯,都有英國小船不斷補給英艦的人員和物資,許多小商船也加入了戰鬥。當西班牙無敵艦隊到了波特蘭·比爾與聖·阿爾方中心之間的港灣時,風向轉向了東北,這使西班牙海軍處於有利位置。英軍有一段時間受到了西班牙的攻擊,隻好搶風行駛,不久西班牙艦隊被分割,英國船隻則首尾相顧,而西班牙船隻則不能互相靠近,也不能強行登上時而攻擊、時而逃跑的英方的船隻。因此,沿著海岸炮聲隆隆。戰鬥一場接著一場,但始終無決定性的結果發生。


    無敵艦隊在開往卡拉的途中,經過威特島。從島上已經得到給養的英軍緩慢地跟在西班牙軍隊的後麵,他們在等待與亨利·西摩爾和他的16隻戰船會合。會合後,英軍就駛向卡拉。當時,西班牙無敵艦隊正以半月形停在那裏,他們在等待來自荷蘭的3萬武裝步兵。按照計劃,偉大的西班牙將軍亞曆山大·法尼斯將指揮著他的全部軍隊勝利地開往英國首都。但是,無敵艦隊白等了。英國和荷蘭的聯合艦隊封鎖了荷蘭的所有海港。所以一艘輕舟也逃不出來。


    英艦指揮官霍華德決定召開一個高級指揮官磋商會議,決心向無敵艦隊發動進攻。那是一個萬籟俱寂的夜晚,大海呈黑暗色,雷聲在遠處轟然響起。不一會兒,6艘著火的船隻快速插向無敵艦隊。西班牙軍隊一陣驚慌,整個艦隊發出一片喊叫聲。船之間的鎖鏈迅速被切斷,所有的船隻開始漂流。大型的船隻彼此碰撞。無敵艦隊中有些艦艇著了火,最大的、裝備最精良的船卡比塔拉號擱淺了,這艘船最後由法國人控製。當早上來臨時,部分西班牙船隻傷痕累累,更多的船隻已經葬身大海,餘下的倉皇開往荷蘭港。英國船隊起錨尾隨其後,他們在格拉威靈斯追上了西班牙艦隊,並立即發起進攻。他們衝破先頭部隊,進而攻擊旗艦。他們在與西班牙艦隊周旋中捉迷藏,咬住一艘船,就把它撕成碎片,或迫使其後退至船隊主體中,4艘船相互碰撞。英國人又繼續戰鬥了6個小時,幾乎不讓西班牙軍隊有任何喘息之機。


    戰鬥結束前,又有3艘戰船葬身海底,許多船隻隻能隨風漂流,破爛不堪,已無力退回荷蘭了。16艘最好的西班牙戰船已經喪失,4000~


    5000名士兵殉難,然而,英軍沒有損失一條戰船,死亡人數不足1000人。


    狂風忽然大作,增加了船隊毀滅的危險。覺察到這種處境後,西班牙艦隊的總指揮官梅迪那·西多拉下令撤離。無敵艦隊向西北方公海方向撤退,霍華德帶領部分英艦尾隨其後,其餘的艦隻由於缺少供養,暫退回泰晤士河待命。颶風隨即大作,從南麵吹來的風將西班牙船隊趕至寒冷、嚴酷的北方海域。霍華德追趕他們遠至“第四港灣”。不必再往前趕了,風已經牢牢地掌握了敵人的命運。西班牙船隊的殘缺船隻一艘接一艘地往下沉。船隊已經四分五裂,有些在挪威海岸觸礁,他們不能向南航行了。英吉利海峽也已經對他們封鎖,船隊隻能繞過蘇格蘭和愛爾蘭的西海岸線而抵達西班牙,但是這樣的航行是極其危險的。為了抵達大西洋,許多西班牙船隻在沙特蘭和奧克雷島嶼海域相繼沉沒,或者在斯特蘭沙和奔特蘭港灣海域被巨浪打沉。


    船隊進入大西洋之後,仍然危機四伏,蘇格蘭西部海域的暗礁隨處都有。季節又提前,西風強勁地刮扯著海麵。蘇格蘭和愛爾蘭的海岸上到處可見船隻的殘骸。西班牙船隊中幸免於難的船隻很少,海麵上成堆的浮木訴說著船隊被摧毀的事實。38艘西班牙戰艦,包括巨龍海軍上將奧昆德號,在愛爾蘭海岸沉沒。當時,船上幾乎每個靈魂都到了地獄。無敵艦隊中殘存的船隻破爛不堪地回到了西班牙,船隊毀壞嚴重已經無法再次使用。


    腓力二世再也不能重建他的無敵艦隊,然而,卻有必要保持大型船隊以確保西班牙與美國之間的暢通。由於英國、荷蘭不斷地與西班牙作戰,船隊之間的海戰時常發生。英國與荷蘭一直注視著西班牙的海龍號艦隊,企圖搶奪他們裝運的黃金,這些金子,是腓力二世用來發動戰爭,反對英國和荷蘭的自由所需。


    英國海上英雄的行為英勇無比。以理查德·格蘭維爾——他是伊麗莎白皇家艦隊的海軍準將——最後一戰為例。他被派往阿澤勒斯去攔截西班牙的普拉塔艦隊。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得知這一情況後,派遣了一支特別有戰鬥力的艦隊,去挫敗英國人的企圖,並把黃金船帶回海港,這支艦隊擁有53艘戰艦。兩國艦隊在海麵相遇,6艘英艦對53艘西班牙戰艦。後者的絕對優勢使霍華德勳爵指揮下的5艘艦艇被迫後退。理查德·格蘭維爾爵士待在“複仇者”號裏,這艘船曾是弗蘭西斯·德拉克爵士在英吉利海峽指揮攻打無敵艦隊的船。他不能逃走,他承擔著抗衡整個敵軍艦隊的職責。


    他的船上隻有100位與他一樣英勇的士兵。12個小時後,西班牙人將他們的炮彈傾瀉到這艘注定要失敗的船上。他們15次想登上這隻船,但都被英勇地擊退。理查德爵士兩次受傷,被抬到船的底部時,頭上又受了槍傷,給他包紮的外科醫生就犧牲在他的身旁。在這種孤立無助的情況下,他提出寧願讓船隻沉入大海也不能投降,但船員們堅決反對。這樣,“複仇者”號被俘虜,它是第一艘被西班牙俘虜的英國戰艦。當時這隻船船上的每一方位都被槍炮打得千瘡百孔,已經無法在水麵上漂流。兩天後,它沉入了大海。


    英雄的死亡與他的生命同樣高貴。他說:“我理查德·格蘭維爾,將會歡樂而平靜地走向死亡,因為我是作為一個真正的戰士而結束自己的生命的,我完成了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為國家、為女王、為宗教、為榮譽而戰鬥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我的靈魂將與肉體分離,榮耀將歸於士兵的職責。”就這樣,英勇的理查德·格蘭維爾爵士逝世了。


    權力與商業結伴而行,當國家失去商業優勢時,她也就失去了權力,兩者相輔相成。現代意義上第一個商業大國是威尼斯。如果我們沿著大運河行走,還可以看到舊時華麗宮殿的遺跡,雖然該城市現在正處於貧窮之中。勒龐多貿易戰爭向西縱深發展後,熱那亞成為南部商業中心,北部則是德國的漢薩城。比利時雖然規模小,卻是歐洲最大的生產國。即使是荷蘭也幾乎不能將自己從萊茵河的爛泥中拔出。


    腓力二世統治時期的恐怖主義者阿爾瓦破壞了比利時的經濟。西班牙曾殘暴地統治過新世界——德國、意大利、荷蘭——現已成為歐洲的笑柄。荷蘭挫敗過西班牙,投入戰艦與它作戰,現已成為一個巨大的商業帝國。然而,西班牙的經濟則持續衰退,現在在我們的眼中,它甚至已是一個貧窮國家。


    英國的商業隨著荷蘭商業的發展而發展。這是兩個水手之國,起源於同一種族,他們開創了世界曆史上的新紀元。“船隊、殖民地和商業”是其座右銘。他們開墾了新的土地,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法國、西班牙、荷蘭和英國都曾移民北美洲,雖然他們都很好地生存下來,但英國人的數目遠遠超過其他國家。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好望角、西印度群島,這些國家和地區居民都講英語,下個世紀英語將成為世界性的語言。所有這些現象都源於船隻和水手。


    在大革命時期,拿破侖關閉了所有對英國船隻開放的歐洲港口。從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法國的土倫、西班牙的卡帝茲、荷蘭海岸線、丹麥、德國到波羅的海的格但斯克,這些區域都向英國人關閉。拿破侖痛恨英國艦隊。英國艦隊曾把他追趕到地中海,並在阿伯基將他逮住。英艦在波羅納毀壞了他的平底艦隊,並運送部隊到克拉拉、旺代和比利時去打擊他。拿破侖決不肯饒恕英國人。


    然而英國的力量卻隨處可見。英國艦隊中有許多的英雄領導,其中最突出的是納爾遜——一位非凡的天才人物。他觀察敏銳,行為敏捷,以保衛祖國為天職。當納爾遜守衛大海時,人們感到安全和安寧。他不僅是一位有能力、有勇氣的海員,而且他的靈魂深處一直燃燒著一種愛國熱情。休謨的一句詩——“最大的榮耀是為祖國而戰”,很好地表達了他的宗教信仰。


    他的生命是一個傳奇。他的脆弱與他的天才和品質一樣引人注目。然而,他仍然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英雄人物之一。一生中他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完成了自己的職責,為此,我感謝上帝!”


    海洋民族的傳統造就出我們的水手,受商業欲望的驅使而本能地做出行動,對商業習慣性地做出反應,在烈日的暴曬之下,這些水手男人,使我們成為特殊的英國民族。在所有的人物畫廊上,普盧塔克要求我們做的是,想到德拉克、格蘭維爾或者柯林伍德、納爾遜。我們的水手就是我們中的特殊成員。看看他們的品質吧!利物浦的桑頓勳爵曾描繪過。他對一些正在接受培訓想成為商業水手的男孩子們說:“有什麽能比做一個一流的英國水手更高尚的呢?英國水手的這種最好的品質包括什麽內容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真實、勇敢、友善、關心弱者,對上帝和國家盡職盡責。生活中最快樂的往往是那些先考慮周圍而非自己的人,是那些為別人盡職、信仰上帝的人。這是生命的最好回報,這就是最高尚的英國品格的形成途徑。”


    女王陛下對海軍將士們做了如下高度的評價:“樂意服從權威,自尊自立的品格,對弱者友好並給予保護,時刻準備饒恕冒犯者,與不同的人相協調,無所畏懼地奉獻於職責,堅持真理。”這些原則,如果能夠被人認同並貫徹到實際行動中去,各種生存環境下生活的人將因此形成十全十美的道德品質。


    船上的水手就是這樣實踐的,在危險的時刻,船長總是最後一個離開。無論船隻處於大火或者風暴的危機之中,船長首先考慮的是婦女和孩子的安全,其次是乘客,再次是他手下的船員,最後才是他自己。在這樣的情況下,勇氣和美德一樣,它本身就是一種獎勵。無論在海上還是陸地,這並不是為了嘩眾取寵。“我僅僅完成了自己的職責”是對海員最好的獎賞,危險給他們提供了高尚品德的表現機會。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尊嚴要求水手們盡一切努力去營救他們。即使需要最勇敢的人以最大的代價去冒險,但他們決不退縮,而是以英勇無畏的氣概去迎接它,以平靜的心態坦然麵對死亡和生存。


    在甲板上堅持至最後一刻的一位皇家輪船船長——利奧指揮官,便是一個最突出的例子。他的船“守衛號”在海上行駛時,因為大霧彌漫而觸上冰山。船隻被撞壞,危在旦夕。發動機還在繼續工作。凡是有可能使船的重量減輕的東西如槍炮、炸彈、儲備物資全部被拋出甲板。經過48小時的持續工作,仍然沒有獲得救援的希望,這時船上響起了一片哭喊聲,利奧的仆人催他上救生船,由他來代替利奧的位置。利奧堅持要與這條船生死與共,如果可能就挽救它,如果需要就與它一起下沉。


    船員們上了救生船,準備離開之前,利奧寫了一封信給英國海軍部,告訴他們這次事故,並讚揚了他的官員和船員的行為,“看來我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多少時間了。”救生船走了,利奧與大約一半的水手留了下來。大部分救生船都丟棄不用,然而大船最終奇跡般保存下來。經過8個星期堅韌不拔和高技巧的勞作,“守衛號”船進入荷蘭鯨魚航道時仍然漂浮在海麵上,直至最後被拖進港灣。利奧船長後來在哥本哈根的海戰中英勇地犧牲在他的船上。


    再舉一例,這是一位很普通的商船船長,他有責任感、正義感。他就是我們要提及的樓勒斯船長。格拉斯頓先生認為他是一位比拿破侖更偉大的英雄,因為他的生命從來沒有被自私所汙染過。樓勒斯船長光輝的一生是這樣的:當時在“北艦號”船上任船長。一次,他從倫敦出發開往霍巴特鎮,船上載有大量的移民。當時已經是夜裏11點,船在丹吉勒斯外的海域拋了錨。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船上的燈全部打開以告知過往船隻。不久,一艘西班牙船“瑪麗洛”號向它撞來,使它的底部開裂了一個大洞。海水倒灌,船立即下沉。西班牙船隻沒有給予任何幫助,就從“北艦”號的中部後退並開走,留下300人在黑暗中絕望。樓勒斯船長命令抽水機抽水,並迅速發出求救信號。當乘客看到船下沉時,他們亂成一團,場麵一派淒慘。應急用的小船被放了下去,船長命令婦女和孩子立即上小船,樓勒斯手握左輪手槍,說他要槍斃往前麵擠的男人。一個男人向前擠來,被擊中了腿部。婦女和小孩兒上了小船。兩條滿載的船開走不久,“北艦”號下沉得更快了,海浪在拍打著它,不一會兒它完全沉沒了。勇敢的船長與他的船一塊沉沒。他的新婚妻子卻與85名婦女和兒童同時得救。


    他堅定地選擇了走向海洋深處,


    卻把歡樂、愛心留下,


    屬於他的職責召喚著他,


    我的祖國,造就了他!


    您忠誠的兒子,可歌!可泣!


    大約14年前,當“倫敦”號及其船上的220人在比斯凱港內沉沒時,全國各地陷入了一片巨大的悲痛之中。那船負載過重,即使在微風中,海水也能浸過甲板。浦利姆索爾先生沒有與貪婪的船主發生爭辯,因為當時還沒有對船的運輸做出有關吃水線的規定。除了21名荷蘭水手外,他的水手與乘客都表現得非常優秀。著名的悲劇演員古斯塔夫·布魯克,是船上表現得最勇敢的一位。他日夜用抽水機抽水,全力以赴使船能浮在水麵。他沒戴帽子,身穿紅色的克裏米襯衣,下身穿著長褲,赤腳在甲板上巡視。他從一台抽水機前走到另一台抽水機邊,瘋狂地工作著,就在船沉沒前4小時,他還與同伴沉著地靠在門上。一位見過他得救的乘客後來說:“他竭盡全力地工作,事實上,他比船上的其他人都要勇敢。”


    浦利姆索爾先生講述了他為何發生轉變,而開始支持那些商船上孤立無助海員的事業的過程。一次,在一個暴風雨猛烈的天氣中,他乘船從泰晤士河到拉德卡爾,因為船上海員的細心觀察和謹慎駕駛,後來安全地抵達了目的地。一路上,他們經曆了3次擱淺,看到了3艘沉船的桅杆,船上的海員已經死得隻剩下一個人。浦利姆索爾知道妻子在家中等待著他,並長時間地觀望,經受提心吊膽的煎熬,這時,他想到了那些已被海水淹沒的人和他們的妻子,那些女人同樣也在苦苦等待,而男人們卻永遠也回不去了。從那時起,他決定全力以赴將自己的時間和金錢投入航海事業,以免再次發生船隻因船主的貪婪而沉沒的悲劇。船員要享有法律提供的安全保障,浦利姆索爾先生要獲得信任,不僅要發起這場運動,更要達到運動的目標。


    也許,相對於陸地上的軍官和士兵而言,船長與水手之間的聯係會更加緊密一些,後者是在“同一條船上”,彼此更加了解、更加忠誠,危機時刻,隨時準備挽救對方的生命。這兒有兩個很好的例子:


    1880年2月,女王陛下的大船無敵號在洋麵全速航行,航線從亞曆山大到阿伯基港,突然,“有人失足落水”的喊叫聲在整條船上響起,救生衣迅速地往外丟去,機器倒轉,救急小船以最快的速度放入水中。同時,隻見那個失足落水的人試圖抓住船的測深繩,但是,由於測深繩偏離了正常位置,他沒有抓到。這個人繼續往下沉,在水中忽上忽下,已經奄奄一息。弗裏瓦特船長這時正在艦橋上,他知道,再稍有遲疑,這個溺水的人將必死無疑。他隻身跳下水,身上的帽子、大衣、靴子都來不及脫。他竭盡全力,很快遊到出事地點,卻發現那個人已經沉下水去了。他潛下去試圖把這個幾乎快死了的人托起來,但是,由於船長身上太重,而且已經筋疲力盡,很難將那個人的頭托出水麵。這時,海軍中尉穆爾和船上的大副庫寧姆跳下來幫忙,救急小船及時靠了過來,4個人方上了小船,安全地踏上甲板。被營救的人立即被送往病房,不久很快就蘇醒過來;這位勇敢的船長,在休息片刻之後,也恢複了正常。夏普船長和約翰是阿拉巴拉·克拉克號船上的水手,他們的勇敢行為和無私奉獻精神絲毫也不遜色。1878年10月,他們營救了起火的法國三桅帆船梅蘭尼號船上的船員。兩條船在貝約納的阿杜爾河上近距離地停靠。梅蘭尼號船上裝了汽油,由於汽油起火,熱量使船艙爆炸,很快,船上便成了一片火海,燃燒的汽油經過排孔流到了海麵上,梅蘭尼號船隨即被火光包圍。有些船員跳到了水裏,另一些則因為害怕火與水的雙重危險還留在船上。阿拉巴拉·克拉克船上的船員聽到爆炸聲,看到火光衝天,盡管十分危險,其中兩個人還是決定去營救火中的法國人。莫爾船長跳進一條救急小船,船上的木匠約翰也跟著他。他們一槳一槳地劃向火海。衣服燒著了,手臂也燒傷了,但是仍然堅定地劃向梅蘭尼號,營救法國水手,並把他們安全帶回阿拉巴拉·克拉克號船上。這是最英雄的行為,它以最高的形式表現出自我奉獻和自我犧牲的精神。這不是為了金錢,也不是為了榮譽,而是為了責任——他們不僅承擔自己的責任,而且替別人履行了責任。高尚行為讓人奮不顧身。船上木匠約翰的手臂燒傷十分嚴重,他再也無法幹木工活了。他作為傷病員被送回到家鄉阿德羅桑,直到今天,他還是一個殘疾人。船長和木匠得到了女王陛下最高級別的銅質獎章、法國政府的金獎和英國倫敦勞埃德保險社頒發的海上救生獎章。但是,永久殘疾的人不能靠獎章來生活一輩子,難道就沒有人願意給這樣的一位英雄提供經濟援助嗎?


    另一個類似的例子發生在美國,幸運的是,這個人在勝利的時刻死去,不再需要呼籲公眾的幫助。一艘蒸汽船在埃雷爾湖上起火了,當時船上有100多人,約翰·梅納德堅守崗位,他的目標是將船開到岸邊,保住乘客的生命。火勢蔓延,包圍了他。衣服燒著了,身體燒壞了,但他堅決不肯離開羅盤,直到船最後抵達岸邊。上百號人得救了,但是英雄卻死了。他犧牲了自己,挽救了他人。


    像滑鐵盧戰役一樣巨大的勝利,正是由著了火的或正在往下沉的船上的人們取得的。誰不記得伯克哈德號船上的水手和士兵的偉大行為呢?大西洋中部的“沙拉·桑茲”號船上的人們的英雄行為,絕不亞於第五十四步兵團。“著火了”的喊叫聲在船上響起,男人們立即回到自己的崗位,迅速靠近火源,但未能成功,現在可做的是清除隔壁房間的雜誌。當人們正在進行清除工作時,兩桶火藥爆炸了,掀掉了船的一部分,火焰從帆纜處蔓延到船尾。幸運的是,船體經受住了這一爆炸,海員努力地用水滅火,以免火勢向船的中層延伸。木筏已經準備好,救急小船也有秩序地排好,婦女孩子已經到了那裏;士兵集中在甲板上,好像日常操練一樣,他們在完成特殊使命,主要是滅火,這場火威脅到船的存在。


    他們發揚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大火持續作戰了兩天,最後成功將其撲滅,但這時船已毀壞一半。風急、浪大,似乎又要吞沒這些英勇的水手和士兵,但是他們堅守崗位,采取了諸如將粗繩放在船底部並將其係緊;用帆和毯子將船內的洞口堵上等救船措施。這種為了生命而進行的不屈不撓的鬥爭,從未停止過,最後,大海平靜下來,船開始隨風而行。經過8天的航行,在卡斯特船長一刻不停的指揮下,這艘破船在未損失一個人的情況下順利抵達了莫裏休。


    在遊客參觀羅威其大教堂,問到聖壇上那麵破碎旗幟的來曆時,堂守會很驕傲地告訴他們,這屬於“沙拉·桑茲”號船上54個人的偉大的光輝。大海中的英勇是他們主要的榮耀,雖然他們並沒有什麽值得述說的輝煌的軍事成就。


    在另一個場合,一條運載部隊的船著火了,船上280人麵臨死亡,一位未結婚的軍官通過抓鬮得到了坐小船逃生的權利,但他將這個機會讓給了另一位有妻兒的軍官。隨後,那位單身軍官與其他人一起永遠地沉入了大海。這是一個真正的英雄的例子——他樂意為那些需要承擔更多責任、為了別人更需要生存的人獻出自己的生命。


    對船構成致命威脅的還不是狂風暴雨,而是暗礁。如果船在安全的範圍內載重,人員配備齊全,它在海上航行就像在船塢裏一樣安全。隻是在它離岸出發和進出目的地時,因為途中暗礁,它就可能存在船毀人亡的危險。因此沿著海岸豎立起許多燈塔,以使航行暢通是非常必要的。也許人們會忽略那些燈塔的益處。它們曾經在沒有星星或風雪交加的晚上,搭救了無數條在海岸線上航行的船隻;救助了那些經曆過航海鬥爭的人,這些人總是在遲來的希望與難以名狀的危險恐懼和突然毀船的擔心之間掙紮。海岸上的燈,通過它們穩定的光線、顏色或位置,使船員分辨出海角或崖壁;燈塔指引船隻通過航道,安全快速地抵達目的港,船員由此感到高興。


    建築燈塔是海上最危險的事情。建在英國南海岸上的第一個燈塔是用木頭做的。燈塔建得很小,開始時兩個燈塔是建在有漩渦的石頭上。塔基是小岩石。這種想法很大膽,一幫科利希礦工集結在沙爾瓦的陸地上,離海中的岩石相距大約20英裏。他們乘坐小快艇出發,第一個目標就是在石頭裏打孔,這個孔必須能夠支撐鐵架子。這幫人從快艇上下來,拿出一根長長的鐵杆開始鑿岩石,這時突然狂風大作,為了避免毀壞,快艇立即開走。而在岩石上的人抓住半鬆半緊的鐵杆,在人與海之間進行著一場不要命的鬥爭。他們從白天幹到晚上,第二天又是如此,直到第三天,風浪減少,他們才得救,卻又投入了工作。圈和樁都被打入岩石,海水上漲時,他們就相互捆在一起。最後,木腳的平台在小支架上立了起來。它上麵的燈為船員提供警示近100年,直到後來建立了更大的燈塔。燈塔建設可以稱得上是千秋功業。


    在修建阿迪斯坦燈塔時,溫斯坦萊、盧底亞德和斯密頓表現出無比英勇的氣概。這個燈塔位於樸次茅斯南部很遠的地方。以前的兩個木製燈塔,其中一個於1703年11月26日被狂風刮走,另一個被火燒毀。斯密頓來了後,他決心用石頭和花崗岩支撐住燈塔。盡管聖父布萊斯倫宣稱隻有木頭方可以在漩渦和石頭上立起,但是斯密頓有自己的方法。最後,他獲得了成功,石頭燈塔立了起來。


    斯密頓沿著樸次茅斯往下方位,觀察了海中他所設想的建築物的地基。海水巨大的力量穿越岩石頂,逼得人隻能往後退,無法在石頭上立足。3天以後,他才設法站到漩渦石上,並找到以前燈塔遺留下的兩個鐵打的孔。他3次努力想爬到岩石上去,但都被海水推了回來。第六次他終於成功得站在水淺的地方。接著他對要建的燈塔進行了周密的測量。其實在他麵臨如此危險的處境中,已完全沒有必要按照建築師告訴他的方法去做了。斯密頓和他的夥伴曾經嚐過沉船的痛苦。回到樸次茅斯後,風越刮越大,最後形成大風浪。納普圖號正駛往福伊,船在激浪中起伏,濃霧逐漸消退,海裏的浪高超過船隻。到早上,陸地已看不見,船漂流到比斯凱港。在海上漂流了4天,最後他們終於看到了陸地,在樸次茅斯拋錨。


    斯密頓監視著燈塔的整個建築過程,如果某個崗位出現險情,或某人因危險而退縮時,他立即站在前方並取而代之。他自己視之為榮耀之職。一次,在他用手指翻尋岩石時,拇指脫臼了,他決定自己來醫治。他把拇指用力一拉,脫臼位置複原了,這件事激發了他的靈感,並構想出一個固定中心石頭的方法。於是建築工作穩健地進行直至工程完工。斯密頓希望這個工程永恒地存在。他說:“注視著這樣一種結構的用途和優點,我預計它的存在時間不會低於一兩個世紀,而可能會延續得更長久。”這是多麽宏大的人類願望啊!漩渦燈塔在抵擋了海洋風暴120年後,即將碎爛,然而一個新的燈塔又在建設之中。雖然老燈塔像岩石一樣堅硬(甚至比岩石還要硬,因為它建在岩石上,不停地經受海水的無情衝洗浸泡),但需要給新的燈塔一個用武之地;於是留下的將是斯密頓的燈塔建築遺跡。斯密頓做了一件偉大的工作,後來的海洋燈塔都成為他燈塔的複製品。


    新的漩渦石燈塔的基石於1879年8月19日安裝好。道格拉斯先生和斯密頓一樣英勇,一樣受人尊重,一樣有技術。他在安置燈塔基石時遇到了許多危險,在比索的岩石上幾乎被打在他身上的海水所淹死。像斯密頓一樣,他在危險麵前從不退縮,敬仰他的人都以他為榜樣。在漩渦石燈塔的基石安裝好前幾天,人們在連續工作,海水不斷淹泡著他們,當潮漲時,甚至淹沒了頭部。他們頑強地從海水中爬出,渾身濕透,卻一個接一個安全地回到燈塔上。


    作為一名偉大的燈塔建築者,年長的道格拉斯先生被詹姆斯·沃克介紹給威靈頓公爵。沃克先生說:“這裏有個人,他打仗的次數與你一樣多,但從未損失過一條生命。”公爵說:“我多想說同樣的一句話。”真的,血戰贏了,戰役勝利了,指揮陸地作戰所能見到的危險其實比海上的燈塔建設者們日夜遇到的危險要少。負責的工程師總是走在最前麵。他第一個跳上岩石,最後一個離開;他做出表率並以此來激發同事們的勇氣,使艱難的工作能夠如期進行,並引導他們能夠適應這種特別恐怖的景象。


    近代最大膽的燈塔建造工程是於40年前建立的史克雷沃爾燈塔。史克雷沃爾懸崖遠遠地刺向海麵,對麵是特裏島,它位於蘇格蘭的西海岸。那裏曾經發生過許多海難,遇難船隻的碎片隨處可見,因此,北部燈塔委員會決定在史克雷沃爾上建造一個燈塔。阿蘭·史蒂芬森先生接到命令後便開始了前期勘探工作,這一工作他必須在1835年完成。建塔工作將於3年後進行,這還包括為搭建臨時工房作準備。為建塔用的金字塔式的台階在工人們離開岩石前差一點就要完成了,但第二天早上整個台階卻被水衝走。這項工程於第二年又開始了,42英尺高的底座開鑿出來。1840年,臨時工房也建了起來,工程師和他的夥伴們很滿意這一大本營。


    英勇頑強的主管說:“在這裏的頭一個月,我們的工作間一直隨海水漂流。有一次,整整14天我們未能與岸上取得聯係,大部分時間裏隻能看到海上的白色泡沫,聽到海風的呼嘯聲和波濤的轟鳴聲。如此情景,特別是當前一個工作間在離我們20碼遠的地方被毀,使我們感到非常沮喪,這種難以形容的恐懼感我還記憶猶新、曆曆在目。一天晚上,大海波濤衝擊著我們的工作間,醒來後,可怕的感覺閃現腦海。海水的撞擊使我們的床碰在牆上,緊接著就響起住在我上方人們的恐怖叫喊聲,大部分夥伴由於這種可怕的聲音和震顫的驚嚇而從床上驚起,都認為整個橡皮工作間要被大海吞噬了。”


    風浪減弱了,工程師們已沒有食物,他們隻好忍饑受餓。在補足給養後,他們又與從前一樣精神勃發地開始工作。接下來,大塊石頭被安放在適當的位置上並固定好,經過6年的艱辛勞動,燈塔終於建成。1844年2月1日,燈塔上的光輝開始照耀和指引西海岸行駛的航船。


    在暴風雨天氣中,幫助海員靠近岸邊,燈塔僅是需要的一部分。多礁海岸,海水猛漲、發怒,吞噬了岸邊的火炮聲音,這就注定要給船隻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燈塔可以指向港口,但是到了港口就能安全抵達岸邊嗎?我們來看看《海難章程》,它每年出版一期,從這本書裏可以發現,絕大部分海難都發生在西海岸沿線,即從紐卡斯爾到倫敦的運煤路線。其中次數最多的是在倫敦的東北海岸,特別是在泰勒茅斯附近。第一個構想發明潛水衣和自救船的人是南希爾茲的亨利·格雷哈德。倫敦的亨利·盧金也發明了一種海上救生的不沉船。巴摩羅附近的海岸——芬恩島所在地——經常有海難發生。尊敬的夏普先生,當時他在城堡,送了一艘平底船給盧金先生,以便製造成一艘不沉船。在頭一年的使用中,這艘船救了好幾個人的命。然而,它未能廣泛運用,唯一的一艘在巴摩羅。


    1789年,紐卡斯爾的“冒險”號船在第納河的河口擱淺,擱淺的位置在哈德沙灘上,這地方水流湍急,洄流又多,船上的船員一個接一個地從船上跳下逃生。這裏距離岸上300碼,當時有成千上萬的圍觀者,但沒有一艘船或哪怕一個人冒險去營救——一般的船在那個水域根本無法生還。在這種悲劇的刺激下,該地區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設立一項獎金——獎勵設計最好的救生船模型,前提是必須能夠在最危險的水域救人。結果,該委員會采用了兩個設計模型,一個由威廉·沃德哈夫設計,另一個由亨利·格雷哈德設計。盾牌委員會獎勵了格雷哈德,因為他設計的模型的龍骨很有創新。但造船時為了使船更有上浮力,更多是采用沃德哈夫的模型。現在,絕妙的救生艇發明出來了,沃德哈夫當然有權分享獎金。沃德哈夫開始是一位畫家,後來是聖希爾德教堂的夥計。在他去世的地方,人們豎立了一塊紀念碑,碑頂是他發明的救生艇模型;這個模型作為燈盞的垂飾物在聖壇上掛著,同時它也保留在倫敦自由圖書館裏。沃德哈夫的紀念碑上寫著:“對人類無價賞賜之發明:救生艇。”


    由於格雷哈德建造的救生艇采用了沃德哈夫的技術,在第納河口救了近200人的生命,洛斯休伯蘭公爵訂做了另一艘救生艇,並撥付年金以維護這條船;公爵又為沃波特訂做了另—艘。德姆斯特爾則為聖安德魯斯訂做了一艘,它挽救了許多生命。1803年以前,格雷哈德先生已建造了31艘救生艇——5艘在蘇格蘭,8艘在國外,18艘在英格蘭。現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格雷哈德號救生艇建於1802年,它是雷德卡地方船員的財產。雷德卡是一個被危險岩石暗礁環繞的地方。這種船營救了許多生命,不僅是因為它具有浮力,而且還因為其船員的勇敢。(注:斯特拉特福子爵在看到這艘古老而又精致的船舶時,創作了一些詩歌,下麵摘錄的就是其中一首:


    被挽救者的聲音依然清晰可辨,


    他們之間的人數有據可查;


    我們的妻兒垂淚,


    因這難以表達的情感;


    這艘寶貴而又古老的救生船,


    它喚醒了人們的憐憫之心,


    這無疑將是人類最缺乏的東西。


    那些想閱讀這艘救生船勇敢船員們故事的人,以及那些想知道他們每年所營救的人數的人,請參閱《救生船雜誌》或《救生船的曆史和作用》。)


    救生艇界現已成為一個神聖的國際組織,僅僅老孟拜船長的救生艇每年就營救了數百名海員的生命。這個組織現在已有高級救生艇300條,英勇的從業人員25000人。從建立到現在,已經把27000人的生命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想想這些人的妻子和孩子會是怎樣的幸福啊!


    這裏不可能完全詳細地將救生艇的英雄行為一一述說。在救生艇國際組織中,有一條船名馮·庫克,它是由e。w.庫克提供的,此人具有德國血統。這條船於1865年在迪爾出廠。它現在已經救了161條生命,並協助挽救了7條遇難的船隻。當這位年老的藝術家躺在棺材裏時,他那些勇敢的水手們仍然在從事著最英勇的援救工作。


    1879年12月28日,星期天,淩晨1點,從南沙灘古德溫的燈船上傳來一聲炮響,那裏相距迪爾7英裏,炮聲發出船隻遇難緊急告示。當時台風從西南方向刮來,即使船躲在丘陵草原的避風篷裏,也會很快地被刮走。這種狂風,有人形容“能把你的牙齒吹進喉嚨”。教堂裏的人快速地往外衝,他們的傘根本打不開,隻知盡力往家裏跑。但是英勇的海員卻在海灘上,應鈴聲的響起,勇敢地做出回應。14個船員緊跟著舵手羅伯特·威爾茲,在他們強大的推動力下,救生艇被推向了波濤翻滾的海麵。岸上連綿不絕的歡呼聲把他們送上了危險的差事。


    事實上,這次有3艘船隻在古德溫沙灘擱淺,一艘船上的水手已經坐上他們自己的備用小船,進入馬蓋特,而大船則成為碎片。另一艘縱帆船,可能是漢姆雷特號,已經消失。還留在水裏的那艘船是德國的“利達”號,從紐約運汽油去德國的不來梅。救生艇上的船員來到古德溫,看到大船及其船員被漩渦包圍,很快就要卷到海域最危險的部位——南岬。那兒的波濤,即使是風平的時候也特別駭人。無論如何必須靠近那條船。當救生艇靠近“利達”號時,卻發現該船的主桅杆已經斷裂,船員們則緊緊抓住舷牆,堅硬的海浪在他們身上形成一個個清晰的打擊的痕跡。


    馮·庫克借助風力向利達號靠近了一點,然後拋錨,並沿著它轉換方向。如果繩子斷了,救生艇就會全力撞向這條船,那麽,一個人都救不出來。但是救生艇上的水手說:“我們一定要挽救他們,這是勇敢的人應當做的事情。”他們沉著冷靜,集中力量操縱著救生艇與遇難船隻靠近,然後把繩子拋向“利達”號。波濤鋪天蓋地地從他們頭上甩過去,但舵手們毫不退縮。另一個巨浪打來的時候,他們高聲喊叫,“當心,當心”,為了保住寶貴的生命,他們雙手抓住座板,屏住呼吸。一個海員將船猛地推至大船,並在前麵的氣箱上鑽了一個孔,以便係上繩子,供大家安全撤離。


    他們終於把繩子係到了甲板上,遇難船上的水手們抓著,每次一個或兩個,進入救生艇。最後一個人得救了,英勇的舵手叫喊著:“切斷繩子,向前開!”救生艇帶著34條生命向回家的方向駛去。其中一個被馮·庫克救過兩次的船員,向夥伴們繪聲繪色地敘述起他前一次被營救的情景。最後,救生艇載著疲憊不堪、感激不盡、全身濕透的德國人到了迪爾海灘,那裏,雖然還有暴風,但已有成隊的好心人在迎接著他們。愛德華·庫克在活著的時候,總能聽到“做得出色”的讚美聲,在這件事發生7天之後,他去世了,但他的英雄事跡將永遠流傳於世,同時也在其他人麵前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是的,在我們沿海地區,有關救生艇上發生的與此相似的英雄事跡,每年數以百計。當一艘輪船,甚至是一條漁船,在海上漂流,其他任何措施都不能阻止其停止的時候,英勇的人們便駕著救生艇,經受無情暴風的一次又一次吹打逼回,然後一次又一次地重試,最後,憑借最堅強的勇敢,冒險出海,昂首駛向神聖的目的地,去營救遇險的人們。不久以前,雷德卡救生艇曾到離岸4英裏的海麵營救一條漁船上的船員。那次他們成功了。


    同一年在弗萊斯堡,在一次颶風狂飆中,救生艇出海去營救“奧古斯塔”號縱帆船。這艘船在港口的下風處撞到幾塊岩石後擱淺了。當船員被救起時,“奧古斯塔”號已被大海撕成碎片。困難還遠不止於此。更糟糕的是,因為逆著狂風向港口前進,劃槳手拚盡全力也不能使救生艇移動半步。拋下的錨,卻又夠不著海底,救生艇撞在岩石上,海浪從它頂上蓋來。舵手命令將繩子割斷,相信海浪能夠將如此有浮力、如此輕的一艘船托起,然後將它劃動。救生艇上的境況盡管比遇難船上要稍好一些,但搭載著17人,結果還是碰在了堅硬的岩石上;幸運的是,這些人全部得救了。


    另外還有一個動人的自我奉獻的例子。那是3月裏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星期天,當人們從大雅茅斯教堂出來時,一聲求救的信號槍響從格羅比沙灘處的一條船上傳來。該船撞在沙子上,波濤打得船身隆隆作響。救生海員立即站在沙灘上,準備推下救生艇,想等風浪小些以後,再駕救生船破浪前進。這時一個年輕的隊員跑上前來,對其中一個船員喊道:“不,不!傑克,這次你別去,你已經為了我結婚的事而出海3次了,為了公平起見,現在我要重新值班了。”救生艇開動了,它乘風破浪前進,一個大浪將它托起,然後整個將其徹底掀翻,3個船員都留在了大海深處,其中一個剛剛結婚,卻不願讓他的兄弟頂替他。不一會兒,另一艘救生艇又出發了,當駛到出事地點時,為時已晚,沙灘上的大船已成碎片,所有的人都已葬身大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活著的職責:年輕人應有的15種態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斯邁爾斯(Smiles,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斯邁爾斯(Smiles,S.)並收藏活著的職責:年輕人應有的15種態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