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野道自然就是陳諾陳大仙了,也是嘴饞,見到後世常吃的藕粉,便想嚐個新鮮,懷個舊念。卻遇攤主心黑,拿過期變質貨‘色’糊‘弄’他,本來不願計較,但食品安全大過天,神仙吃多了都拉肚子,何況凡人?
隻是有心講道理吧,人跟你耍賴,還引出個莫名其妙的仙姑來,居然已是地仙境界,看那作派,就知道平日裏奉承受得多了,容不得半點不遂的,果然一言不合,大打出手。
這等‘女’瘋子,惹了就是牛螞蝗,想脫身都要掉坨‘肉’的,虧得驅使那攤主撲上,阻了一阻,便急往城外而來——龍須所指,正是這邊。
不出三十裏,就看見一座跨院,那院中金光直衝鬥牛,仙氣還指霄漢。陳諾大驚,這是地仙注世之兆,隻待得了祿名,受了冊封,便可上天下地,攬月摘星。但此一刻,也是仙人最弱之時,蓋因得封受名,須放開識海,由天官烙印,極易為外邪所侵,奪舍搶身。
陳諾概歎得仙不易,要做好事,暫為護法,入院一看,就見個黑臉蒼頭正守著個大水缸,缸內蓮生三品,開得正‘豔’,‘花’瓣兒上更有鎏金滾邊,透出奪目亮光,意似指路,接引天官。
粉嘟嘟個蓮‘花’緣何能生出個黑臉仙來?陳諾察覺有異,法眼一轉,卻見那處黑龍遊滾,繞蓮盤旋。豈不正是洮河孽龍又是哪個?
陳諾伸手照背後一拍,人劍“嗆啷”出鞘,隔了數丈,橫斬而至。那孽龍好不容易等來機會奪取三品蓮台,隻待天官授祿,便可化角龍為蓮生應龍,得生雙翼,能上天宮。早間所語,半句無真,隻是騙走仙姑小紅兩個,方便他來行事,卻是不料仇家真個到了眼前,看那劍氣,盡得庚金,哪怕自己天‘性’屬火,挨上一記,也斷逃不出兩截之命。
孽龍再不猶豫,等不得天官下界,探手扯出蓮梗,以‘花’上金光相抵,又猛踹水缸,直向陳諾頭頂罩來。三品蓮台需要多少水來供養?此缸雖小,卻是著實裝了半個西湖,就見水勢滔天,‘波’翻‘浪’卷!
陳諾措手不及險被衝走,忙運水法定穩了,隻一劍,將地上犁出道丈許深溝,水走低勢,循溝直奔西湖。孽龍蓮台在手,複又來戰,那金光為注世之光,可半抵天仙,平常劍氣,怎能破它?斬了三五劍,卻和烏龜殼也似。陳諾怒喝,傾注法力,再出劍氣時,卻與方才不同:隻見白‘蒙’‘蒙’弧光如新月,戾慘慘殺氣似幽魂。其數更非一,乃有十二道,又伴洪鍾響,‘蕩’神震魄消。
孽龍豈不知這劍氣來由?那鍾聲端是熟恁,與驪山地宮金人陣中無二,一沾識海,便生‘波’瀾,頓時就散了架勢,不需劍氣及體,隻要頸上一刀,便可了結這段因果。
可惜天意難猜,就在此時,一聲厲叱,漫天塵絲如網而至,間有神光疾電,直襲陳諾後心。又有一個巨大水泡飄過來,連人帶劍吞下,瞬時就被塵絲裹成繭樣。
孽龍死裏逃生,但神魂仍被洪鍾聲濤滾滾掃‘蕩’,再站不住,跪倒在地,半撐著將蓮‘花’舉了,說道:“幸虧仙姑及時回轉,我來之時,見到個賊子‘欲’偷蓮台,上前詰問,卻正是我那仇家。這一年工夫,神通竟然又漲,所幸拚了老命,終保蓮台不失。若是仙姑晚來一步,吾已為其所斬也,救命之恩,沒齒不忘!”
小紅早跳過來,說道:“那泡泡可是我吹的,也不謝我?”孽龍又要答謝,卻見仙姑伸手一招,將蓮梗化作個青‘玉’釵‘插’入雲鬢,別個釵頭鳳,她卻釵頭‘花’,即又說道:“你舍命保我本體,說起來也是有恩於我,看你似乎受傷頗重,且容我先與你醫治,再來處置那惡賊。”
孽龍麵‘色’躊躇,小紅就道:“有話痛快說,婆婆媽媽象什麽男人?”孽龍吱吱唔唔,卻是拱手:“兩位替我擒了仇家,已是天高海恩,豈敢再勞煩仙姑?”
仙姑道:“可是有難言之隱?不妨說來,若我能辦到,必然盡力。”
孽龍滿臉絕然:“不瞞二位,我本洮河龍王,隻因管了仇家閑事,被追殺至此。我這傷不是凡傷,已動了本命‘精’氣,‘陰’陽顛倒,不辯坎離,腎水盡化成了腎火。除開一法,都不可治,隻是那法之難,甚於登天!”說罷咳出一團血來,落地生焰,果真起火。
小紅奇道:“什麽法子能難過天去?我家小姐就要上天,你直管說,包你得治。”孽龍看看仙姑,卻是不語。
仙姑自覺欠他恩情,也就問道:“不知是何醫法?”
孽龍終於說道:“‘陰’陽顛倒,需得真‘陰’濟入元陽,捋順五行,調養六腑,方可得命,但我本是地仙境界,需得地仙真‘陰’才能相配。人仙都已少見,又從何處尋那心甘情願的地仙來?這不是難於登天,又是什麽?”
小紅驚道:“那豈不是需要小姐與你結為夫妻?”
仙姑斥道:“多嘴!”又對孽龍道:“且容我想想。”
孽龍搖頭長歎:“不需仙姑為難,以我殘軀換得仇家惡人‘性’命,還能保住仙姑蓮台。卻是我賺了,當無憾矣,何懼死哉?!”
仙姑聽他提及“蓮台”,心想人家拿命護我,如今卻要傷殞,我還舍不得這身子救命報恩,豈不是枉自為仙?罷罷罷,便予他一回,償還了因果,再求取仙道吧,因就開口:“何需死?我助你療傷就是。”
孽龍大喜,心想你我‘陰’陽‘交’(合)之時,引動天地異相,三品蓮台必然大成,我再伺機取了,化生應龍,自去天宮逍遙,誰管你累劫修行盡付流水?不由連連說道:“仙姑之恩,等同再造!日後吾必善待,若違此言,教我永受劍桀刀剮之苦。”
突聽耳邊傳來聲音:“既然如此,便依你所願。”
孽龍駭然,卻見個虱子從頭發上跳下,落地化人,正是仇家。原來那泡泡來時,陳諾已然變化成虱子附著孽龍頭上,想聽聽究竟是個什麽情況,竟然有堪堪注世之仙與孽龍攪在一塊。這一聽還真聽出名堂,原來是個涉世菜鳥,抵不過影帝級的表演,就將入轂也。
仙姑正一肚子氣憋得難受,也是發狠,摘下‘玉’釵迎風一幌,已是通天砌地寶蓮‘花’,散出無盡金光罩壓過來,如山如嶽,定住陳諾。孽龍神魂尚在震‘蕩’,施不得法,見有機可乘,便現了原身,蜿蜒探首,血口大張,意‘欲’活吞仇人。
——卻不料,仇人陡然暴起,撥劍相迎,那劍竟然劇漲十丈,順著龍口刺下,就要穿喉!孽龍吃痛,忙擺直軀體,任劍入腹,還想吞了仇人手去,豈知劍身一‘蕩’,神魂中又有鍾響,識海頓生滔天巨‘浪’,幾個‘波’濤湧來,便已失去意識。
陳諾默運化形化羽,展臂劃過,喝聲:“疾!”,就見龍身與劍同縮,變成劍鞘模樣,正好應了方才之誓:永受劍桀刀剮之苦。孽龍屬火,火能克金,人劍置於其腹,劍氣收斂,再不虞劍鞘化灰之煩也。
仙姑想不通本命蓮‘花’明明鎮壓得成,卻還是被他收了龍王。雖然明知不妥,但那心中卻是長鬆一口氣:也好,我替龍王報仇,也算償恩,當可了卻因果,再不需以身相酬了。遂將拂塵往空中一拋,頓時化作杆蓮葉,與荷‘花’相映,又生青光。
陳諾忽覺得金光如山,青光似水,一錯眼,便入山水之間,如臨水墨,可不又是一道幻境?境中有村郭人家,田舍桑麻。本是地仙境,便隻生地上物,若困人仙,綽綽有餘。
她卻不知麵前這貨證道紅塵,已踏人道,再修一萬年也還是個人仙,便稱人仙之宗也不為過,但他修為,早晉天仙!不然以龍族地仙之力,卻被追殺萬裏,理從何來?
陳諾好整以暇,先用孽龍須將劍鞘係了,負於背後。再伸雙手,如開‘門’敞窗一般,憑空把天地撒開道口子,恰如電影銀幕被劃破,雖然畫麵仍然生動,隻是人卻下了舞台。
仙姑大驚失‘色’,見那荷葉已從中裂,知道不是對手,忙揮手一招,收了法寶,拎起小紅如飛而逃,也不辯道路,攝起疾風,卻是直投西北去了——地仙未曾注世,便習不得駕雲飛騰之術,隻好風遁——真真好風,一刮數千裏,沿途雨如絲,待仙姑力盡,風停雨住,卻已到了平涼地界,尋個山崖落了,隻見此處:
鬥星高被眾峰吞,莽‘蕩’山河劍氣昏。
隔斷塵寰雲似海,劃開天路嶺為‘門’。
鬆拿霄漢來龍鬥,石負苔衣挾獸奔。
四望桃‘花’紅滿穀,不應仍問武陵源。
仙姑略作休憩,再要行時,陡然僵住了身子,緩緩轉過頭去,那崖下一鬆,鬆下一人,人手一扇,也不是蒲草,也不是紙麵,卻是片芭蕉,還係著紅線。以仙姑地仙修為,竟不知他何時到此,還是一直在此!那人倚鬆而臥,尚在打呼,可是奇哉:你看他時,得聽呼聲,不看他時,聲消不聞。若用神念探視,明明鬆下空如也,半分氣息也難察。
小紅也奇,問道:“小姐,那鬆樹雖說蒼翠,也不過生得久些,並無異處,你卻盯著瞧什麽?”
仙姑斥道:“胡說!明明樹下有個人,難道你沒看見?瞎了不成!”
小紅朝那邊望了又望,終還是誠實戰勝恐懼,說道:“哪裏有什麽人了?許是你逃了這麽久,累‘花’了眼。”
仙姑大怒,那野道士欺我,打他不過,也就算了,連你這小丫頭也敢頂我?一指樹下,喝道:“看!那不就……”
山風拂來,鬆針似語,隻是那邊,早已空‘蕩’無人。
隻是有心講道理吧,人跟你耍賴,還引出個莫名其妙的仙姑來,居然已是地仙境界,看那作派,就知道平日裏奉承受得多了,容不得半點不遂的,果然一言不合,大打出手。
這等‘女’瘋子,惹了就是牛螞蝗,想脫身都要掉坨‘肉’的,虧得驅使那攤主撲上,阻了一阻,便急往城外而來——龍須所指,正是這邊。
不出三十裏,就看見一座跨院,那院中金光直衝鬥牛,仙氣還指霄漢。陳諾大驚,這是地仙注世之兆,隻待得了祿名,受了冊封,便可上天下地,攬月摘星。但此一刻,也是仙人最弱之時,蓋因得封受名,須放開識海,由天官烙印,極易為外邪所侵,奪舍搶身。
陳諾概歎得仙不易,要做好事,暫為護法,入院一看,就見個黑臉蒼頭正守著個大水缸,缸內蓮生三品,開得正‘豔’,‘花’瓣兒上更有鎏金滾邊,透出奪目亮光,意似指路,接引天官。
粉嘟嘟個蓮‘花’緣何能生出個黑臉仙來?陳諾察覺有異,法眼一轉,卻見那處黑龍遊滾,繞蓮盤旋。豈不正是洮河孽龍又是哪個?
陳諾伸手照背後一拍,人劍“嗆啷”出鞘,隔了數丈,橫斬而至。那孽龍好不容易等來機會奪取三品蓮台,隻待天官授祿,便可化角龍為蓮生應龍,得生雙翼,能上天宮。早間所語,半句無真,隻是騙走仙姑小紅兩個,方便他來行事,卻是不料仇家真個到了眼前,看那劍氣,盡得庚金,哪怕自己天‘性’屬火,挨上一記,也斷逃不出兩截之命。
孽龍再不猶豫,等不得天官下界,探手扯出蓮梗,以‘花’上金光相抵,又猛踹水缸,直向陳諾頭頂罩來。三品蓮台需要多少水來供養?此缸雖小,卻是著實裝了半個西湖,就見水勢滔天,‘波’翻‘浪’卷!
陳諾措手不及險被衝走,忙運水法定穩了,隻一劍,將地上犁出道丈許深溝,水走低勢,循溝直奔西湖。孽龍蓮台在手,複又來戰,那金光為注世之光,可半抵天仙,平常劍氣,怎能破它?斬了三五劍,卻和烏龜殼也似。陳諾怒喝,傾注法力,再出劍氣時,卻與方才不同:隻見白‘蒙’‘蒙’弧光如新月,戾慘慘殺氣似幽魂。其數更非一,乃有十二道,又伴洪鍾響,‘蕩’神震魄消。
孽龍豈不知這劍氣來由?那鍾聲端是熟恁,與驪山地宮金人陣中無二,一沾識海,便生‘波’瀾,頓時就散了架勢,不需劍氣及體,隻要頸上一刀,便可了結這段因果。
可惜天意難猜,就在此時,一聲厲叱,漫天塵絲如網而至,間有神光疾電,直襲陳諾後心。又有一個巨大水泡飄過來,連人帶劍吞下,瞬時就被塵絲裹成繭樣。
孽龍死裏逃生,但神魂仍被洪鍾聲濤滾滾掃‘蕩’,再站不住,跪倒在地,半撐著將蓮‘花’舉了,說道:“幸虧仙姑及時回轉,我來之時,見到個賊子‘欲’偷蓮台,上前詰問,卻正是我那仇家。這一年工夫,神通竟然又漲,所幸拚了老命,終保蓮台不失。若是仙姑晚來一步,吾已為其所斬也,救命之恩,沒齒不忘!”
小紅早跳過來,說道:“那泡泡可是我吹的,也不謝我?”孽龍又要答謝,卻見仙姑伸手一招,將蓮梗化作個青‘玉’釵‘插’入雲鬢,別個釵頭鳳,她卻釵頭‘花’,即又說道:“你舍命保我本體,說起來也是有恩於我,看你似乎受傷頗重,且容我先與你醫治,再來處置那惡賊。”
孽龍麵‘色’躊躇,小紅就道:“有話痛快說,婆婆媽媽象什麽男人?”孽龍吱吱唔唔,卻是拱手:“兩位替我擒了仇家,已是天高海恩,豈敢再勞煩仙姑?”
仙姑道:“可是有難言之隱?不妨說來,若我能辦到,必然盡力。”
孽龍滿臉絕然:“不瞞二位,我本洮河龍王,隻因管了仇家閑事,被追殺至此。我這傷不是凡傷,已動了本命‘精’氣,‘陰’陽顛倒,不辯坎離,腎水盡化成了腎火。除開一法,都不可治,隻是那法之難,甚於登天!”說罷咳出一團血來,落地生焰,果真起火。
小紅奇道:“什麽法子能難過天去?我家小姐就要上天,你直管說,包你得治。”孽龍看看仙姑,卻是不語。
仙姑自覺欠他恩情,也就問道:“不知是何醫法?”
孽龍終於說道:“‘陰’陽顛倒,需得真‘陰’濟入元陽,捋順五行,調養六腑,方可得命,但我本是地仙境界,需得地仙真‘陰’才能相配。人仙都已少見,又從何處尋那心甘情願的地仙來?這不是難於登天,又是什麽?”
小紅驚道:“那豈不是需要小姐與你結為夫妻?”
仙姑斥道:“多嘴!”又對孽龍道:“且容我想想。”
孽龍搖頭長歎:“不需仙姑為難,以我殘軀換得仇家惡人‘性’命,還能保住仙姑蓮台。卻是我賺了,當無憾矣,何懼死哉?!”
仙姑聽他提及“蓮台”,心想人家拿命護我,如今卻要傷殞,我還舍不得這身子救命報恩,豈不是枉自為仙?罷罷罷,便予他一回,償還了因果,再求取仙道吧,因就開口:“何需死?我助你療傷就是。”
孽龍大喜,心想你我‘陰’陽‘交’(合)之時,引動天地異相,三品蓮台必然大成,我再伺機取了,化生應龍,自去天宮逍遙,誰管你累劫修行盡付流水?不由連連說道:“仙姑之恩,等同再造!日後吾必善待,若違此言,教我永受劍桀刀剮之苦。”
突聽耳邊傳來聲音:“既然如此,便依你所願。”
孽龍駭然,卻見個虱子從頭發上跳下,落地化人,正是仇家。原來那泡泡來時,陳諾已然變化成虱子附著孽龍頭上,想聽聽究竟是個什麽情況,竟然有堪堪注世之仙與孽龍攪在一塊。這一聽還真聽出名堂,原來是個涉世菜鳥,抵不過影帝級的表演,就將入轂也。
仙姑正一肚子氣憋得難受,也是發狠,摘下‘玉’釵迎風一幌,已是通天砌地寶蓮‘花’,散出無盡金光罩壓過來,如山如嶽,定住陳諾。孽龍神魂尚在震‘蕩’,施不得法,見有機可乘,便現了原身,蜿蜒探首,血口大張,意‘欲’活吞仇人。
——卻不料,仇人陡然暴起,撥劍相迎,那劍竟然劇漲十丈,順著龍口刺下,就要穿喉!孽龍吃痛,忙擺直軀體,任劍入腹,還想吞了仇人手去,豈知劍身一‘蕩’,神魂中又有鍾響,識海頓生滔天巨‘浪’,幾個‘波’濤湧來,便已失去意識。
陳諾默運化形化羽,展臂劃過,喝聲:“疾!”,就見龍身與劍同縮,變成劍鞘模樣,正好應了方才之誓:永受劍桀刀剮之苦。孽龍屬火,火能克金,人劍置於其腹,劍氣收斂,再不虞劍鞘化灰之煩也。
仙姑想不通本命蓮‘花’明明鎮壓得成,卻還是被他收了龍王。雖然明知不妥,但那心中卻是長鬆一口氣:也好,我替龍王報仇,也算償恩,當可了卻因果,再不需以身相酬了。遂將拂塵往空中一拋,頓時化作杆蓮葉,與荷‘花’相映,又生青光。
陳諾忽覺得金光如山,青光似水,一錯眼,便入山水之間,如臨水墨,可不又是一道幻境?境中有村郭人家,田舍桑麻。本是地仙境,便隻生地上物,若困人仙,綽綽有餘。
她卻不知麵前這貨證道紅塵,已踏人道,再修一萬年也還是個人仙,便稱人仙之宗也不為過,但他修為,早晉天仙!不然以龍族地仙之力,卻被追殺萬裏,理從何來?
陳諾好整以暇,先用孽龍須將劍鞘係了,負於背後。再伸雙手,如開‘門’敞窗一般,憑空把天地撒開道口子,恰如電影銀幕被劃破,雖然畫麵仍然生動,隻是人卻下了舞台。
仙姑大驚失‘色’,見那荷葉已從中裂,知道不是對手,忙揮手一招,收了法寶,拎起小紅如飛而逃,也不辯道路,攝起疾風,卻是直投西北去了——地仙未曾注世,便習不得駕雲飛騰之術,隻好風遁——真真好風,一刮數千裏,沿途雨如絲,待仙姑力盡,風停雨住,卻已到了平涼地界,尋個山崖落了,隻見此處:
鬥星高被眾峰吞,莽‘蕩’山河劍氣昏。
隔斷塵寰雲似海,劃開天路嶺為‘門’。
鬆拿霄漢來龍鬥,石負苔衣挾獸奔。
四望桃‘花’紅滿穀,不應仍問武陵源。
仙姑略作休憩,再要行時,陡然僵住了身子,緩緩轉過頭去,那崖下一鬆,鬆下一人,人手一扇,也不是蒲草,也不是紙麵,卻是片芭蕉,還係著紅線。以仙姑地仙修為,竟不知他何時到此,還是一直在此!那人倚鬆而臥,尚在打呼,可是奇哉:你看他時,得聽呼聲,不看他時,聲消不聞。若用神念探視,明明鬆下空如也,半分氣息也難察。
小紅也奇,問道:“小姐,那鬆樹雖說蒼翠,也不過生得久些,並無異處,你卻盯著瞧什麽?”
仙姑斥道:“胡說!明明樹下有個人,難道你沒看見?瞎了不成!”
小紅朝那邊望了又望,終還是誠實戰勝恐懼,說道:“哪裏有什麽人了?許是你逃了這麽久,累‘花’了眼。”
仙姑大怒,那野道士欺我,打他不過,也就算了,連你這小丫頭也敢頂我?一指樹下,喝道:“看!那不就……”
山風拂來,鬆針似語,隻是那邊,早已空‘蕩’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