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求推薦票!)


    《太公兵法》又名《太公六韜》,這本兵書可是來頭不小,據傳言,黃石公圯橋授書,送給張良的便是這《太公兵法》。


    還有說三國時期著名的謀士,諸葛臥龍,他的師傅龐德公傳授的兵法便是這《太公兵法》。


    雖然公子羽是在前世聽到的一些傳說,但足以見得這《太公兵法》的不尋常之處。


    太公即薑太公,薑太公封地在齊,尋書的任務自然就落到了齊國長歌台的身上。


    隻不過公子羽沒有想到,遠在東邊的齊國沒有消息,反倒是近在眼前的顧城,最後可能有《太公兵法》。


    至於為何公子羽會尋到此處來,則是因為傅老藏書最多,也是最有可能的。


    公子羽下馬,傅府便出一仆人,對公子羽行禮,隨後問道:“家主問客是何人!”


    老伯一聽就上火,這丫的是沒長眼睛吧!公子羽顧城還有不認識的?而且先前老伯是按照公子羽的吩咐在三天前就交了名帖。如此鄭重之下,這仆人竟然還問是誰來了,這就有點像,【公子羽,你叫什麽名字?】類似的問話。


    “本國國主請授少上造,公子羽是也!”老伯揚著下巴有點趾高氣昂道。


    仆人行了一個禮,進門通報,隨後出門來,抱歉道:“家主傳話,說他與少上造大人並無交情,還請大人見諒!”


    老伯張大了嘴巴,一副想抽人的樣子。這傅老也太不給麵子了吧!雖然你身份特殊,但公子羽也是親授的少上造啊!


    老伯正要與仆人爭辯,公子羽卻把他攔住了。


    公子羽抬頭,看了一眼沒有匾額的傅府,對仆人客氣道:“勞煩小哥再走一次,就說學生公孫羽前來拜會先生!”


    仆人再次躬身,回稟。


    很快,仆人就回來了,這次態度很恭敬,請公子羽和老伯進門。


    進了傅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老伯見帶路之人走得急,在公子羽身後小聲抱怨道:“公子,這是為何啊?你稱這仆人為小哥,他竟然點頭,這個是重罪。為何公子連公子稱謂都不要了,他反倒讓我們進來了?”


    “老伯這是何故?”公子羽笑著反問道。


    “一定是這傅老自視高傲,以為自己是國主的老師,要高公子幾分。我本來還以為傅老在辯禮之時曾幫助過公子,他對公子很有好感,隻是想不到,這家夥原來是想讓公子稱他為老師。肯定想占公子的便宜。公子等會可得小心了,就算那本兵法很是重要,公子也不能拿日後廟堂之事做交換啊!公子是不知這廟堂……”老伯大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越說是越沒譜。


    公子羽連忙打住,小聲解釋道:“老伯別亂猜了,傅老乃學識淵博的老者,並非你想象的那般。《太公兵法》乃道家之兵法,收藏《太公兵法》者,非兵即道,顯然傅老不是兵家,必然就是道家了!”


    “道家?也就是公子說的習黃老之學的學者?”


    公子羽點了點頭,在先秦時期,還沒有道家這個稱謂,是後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寫下《六家》時給定下的稱謂。


    因為老子寫下的《道德經》上篇為德經,也有稱為德家的。更多的還是把道家學說稱為黃老之學,黃即黃帝,老即為老子。在後來,道家發展壯大,分支變多了,這才讓黃老之學整體稱謂,變成道家學術中的一脈。


    至於薑太公是否道家的爭議,一直都是有的。薑太公應該是兵者,但由於《太公六韜》第一韜的文韜,和黃老之學的某些觀點不謀而合。比如《道德經》中提到的一句“以正治國,以奇用兵。”用正道治國,以奇計用兵。奇計用兵,在《太公兵法》第二韜,武韜中就有體現。


    所有後世便把《太公兵法》定為了道家兵法。


    在推斷出傅老是一名道者之後,便慢慢有點了解這個人有些“莫名其妙”的舉動了。


    隻是讓公子羽不解的是,國主是用什麽方法把傅老留在這裏這麽久的。


    走過與世家府邸相差無幾的長廊,步入一座大殿,傳殿而過,便來到了傅府的後院。


    眼前是一條丈餘寬的人工河,河水靜止,但隔斷了通往後院盡頭茅屋的路。


    一邊是富麗堂皇的傅家府邸,一邊是簡陋樸素的茅屋,清心寡欲與名利融化,一河之隔,卻是涇渭分明。


    老伯的臉皮抽動了兩下,若不是親眼見到,恐怕老伯這一輩子都不會知道,傅府竟然還有這麽一個茅屋。


    【這家夥不會是像公子一樣,腦袋犯病了吧?】


    公子羽走過木橋,便見著茅屋前幾步有一顆大樹,樹下便是席地而坐的傅老。


    傅老眼神微閉,仍然是一副自做高深得模樣。當然,公子羽不會這麽想,但是老伯一定會這麽想。


    傅老似老僧入定,心神似乎進入了某種玄之又玄的境界。傅老麵前擺放著一塊美玉,這茅屋僻靜之處,卻出現了一塊美玉,倒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覺,所以公子羽多看了兩眼。


    公子羽恭敬行禮,對傅老道:“學生有一事請教先生,還請先生賜教!”


    傅老沒有說話,甚至都沒有看公子羽一眼。


    公子羽並沒有意外,道家講究的是【道無問,問無應。】沒有傳業授道之說,就算認下學生,也隻會告訴學生天下間的道法,讓學生自己感悟。


    能悟出來的,便是道。不能悟出來的也是道,所謂天下之道,無所不在。有點【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的意思。


    就比如在辯禮大典時,公子羽作出的幾個動作,傅老解答出來,這便是他悟出來的道,所以到最後,傅老也沒有問公子羽,自己理解的意思到底是不是公子羽想表達的意思。


    公子羽自顧而坐,笑問道:“道者多言儒學乃偽學。隻是不知,道法可有偽善之說?”


    傅老仍然閉目不語。


    公子羽繼續道:“上善則若水,至惡則如火。水自甘其下,火自爭其上。自古就有先聖言,水火不相容。學生隻是奇怪,為何傅府水火兼有,且又如此相輔相成呢?莫非先生修的是道偽之道?”


    這句話就有點過分了,讓一直在沉思的傅老都忍不住要怒眼相視。


    公子羽還嫌不夠,繼續道:“【見素抱樸,少私寡欲】方為大道。實不相瞞,學生入府為求得【太公兵法】。今見傅老如此,便知貴府並無此兵法。若有也定是偽書,學生告退!”


    公子羽起身就欲離開,起拋下了不屑的眼神。


    公子羽的意思是說,你道家講的是樸素,你這把美玉放在麵前,在傅府建茅屋,實際上卻是自欺欺人,就算你有兵法,肯定也是假的。


    來別人府上,說自己要拿走別人的書,書還沒見著就說是假的。這無疑是上門打了別人一巴掌。


    傅老忍耐再好,也忍不住要教訓一二,起碼不屑的應該是他才對,怎麽一個小屁孩也敢對他不屑了?


    “【知人則智,uu看書.uukashu.co 知己則明】,汝不知人,也不知己。【不自是,故彰】。”傅老很是簡潔道。


    公子羽吸了一口氣,還好自己背過幾天《道德經》不然還真聽不懂傅老的話。


    【知人者智,知已則明】意思就是說,知道別人的智慧的,就是機智。知道自己的,叫做聰明。


    【不自是,故彰】不自以為是,便是彰顯自己。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低調就是最牛的炫耀】。


    而傅老的意思則是說,你既不明白自己,也看不透別人,卻自以為是的彰顯自己,你以為你很強,其實你卻是一個很弱的人。


    公子羽嗬嗬一笑,老僧人,你也肯開口了?


    公子羽立馬反懟道:“【夫惟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為何傅老要與學生相爭?莫非是覺道法有虧?”公子羽哈哈大笑,傅老更是憤怒了。


    道家說,隻要不與人爭辯,天下人就能有人能和他爭。


    而公子羽卻成功的套上了傅老,還狠狠地嘲諷了一把。真是有點過分。


    不過公子羽也是沒有辦法,道家多出“杠精”,要想和“杠精”有交情,最好的辦法就是懟他。


    就像莊子老“杠精”和惠子,他二人不是互懟出交情來了嗎?【子非魚】就是他們二人最經典的互懟日常。


    公子羽來到傅府,一是為《太公兵法》,二則是要跟傅老攀上交情。


    而公子羽沒有想到傅老竟然如此難對付,公子羽迫不得已,隻得破釜沉舟,用了一招,不結交,便結仇的計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國第八雄之公子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鄢郢東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鄢郢東君並收藏戰國第八雄之公子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