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本章已經修改完畢,可以訂閱了。
中原堂口也是經曆過這樣一個階段的——中原堂口建國初期,就連初中生都已經算得上是受人尊敬的文化人,中專生就已經足夠分配為有品級的技術性官老爺,更別說大學生了。
真正的大學生那是實打實的寶貝,屬於稀缺型的人力資源。
包括後世對本科遍地走、專科不如狗的調侃,其實也屬於是扯蛋中的扯蛋。
在本科率隻有百分之四的情況下,本科生什麽時候遍地走了?真正做到本科遍地走的,是那幾個人才聚集型的城市,他們甚至可以說碩士遍地走、本科不如狗,其他的城市可沒有說這句話的資格。
也正是因為大學生的稀奇,所以朱皇帝也不介意讓大明的大學生們稍微牛逼一點兒——進士老爺們的江湖地位高了,自然就會吸引更多的百姓供養自家的孩子成為進士老爺,大明自然也就能擁有更多的進士老爺。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朱皇帝就會無限製的慣著這些生員們胡來。
眾所周知,生員這個群體是最為神奇的。
他們年輕,他們熱血,他們憤世疾俗,他們看不慣一切不平事。
但是他們最大的毛病就在於他們自以為很聰明,很容易被人忽悠。
很多人絲毫不考慮他們是花著父母的錢、國家的錢在讀書,他們很多人已經忘了,自己的家庭條件窮苦,甚至要依靠一整個村子的供養才能完成學業,他們也不在乎他們身後的父母、家中的老人、村裏的鄉親。
他們在乎的隻有他們心中認同的理想。
如果這個理想是對的倒也好說,可是如果是他們堅持的理想是錯的呢?
擱在大宋之前倒還好一些,很多讀書人雖然喜歡“平時袖手談心性”,但是也不乏有生員會“臨危一死報君王”,當他們認知到錯誤的時候還會想著改正,然而自從涯山十萬君民齊蹈海之後,讀書人的脊梁就斷掉了,他們甚至已經沒有了“臨危一死報君王”的骨氣和血性,很多生員老爺已經驕傲到認為自己絕不會錯。
比如說那些舉著白紙喊口號的沙雕,比如說那些喊著人間煙火氣已經開始恢複的王八蛋——或許,煙火氣與煙火氣並不相通?
在朱皇帝看來,他們是否願意臨危一死報君王其實一點兒都不重要,因為君王本身也不需要他們報,哪怕是他們不想報效國家也能夠理解一二,可是有些所謂的生員隻顧心中所謂的理想卻父母以及父老鄉親的做法,卻更加令人齒冷。
所以,讀書人的熱血在本質上就是一把雙刃劍,既容易傷敵,也容易傷己。
至於說真到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關頭,那些讀書人會不會因為失去血性而不敢站出來……
嶽武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讀書人出身,教員在進入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求學之前有過半年當兵的經曆。
反倒是水太涼的錢謙益是東林學子出身,謀刺攝政王載灃未遂的汪兆銘是秀才出身。
別忘了,中原堂口還有句老話叫做: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沉默了好半天後,朱皇帝才嗬的冷笑一聲道:“他們願意鬧,就且由得他們去鬧吧,不讓他們鬧一鬧,又怎麽能看清楚哪個是誰,哪個是鬼?”
隻是朱皇帝的話音剛剛落下,剛剛出宮的曾誠和劉鶴鳴就再一次匆匆折返,曾誠更是在見到朱皇帝的第一時間就躬身拜道:“陛下,宮外那些學子……”
朱皇帝揮了揮手,把曾誠接下來想說的話都給噎了回去:“朕剛剛跟柯卿說過了,且先由得他們鬧一鬧,朕也想借機看清楚,到底哪個是人,哪個是鬼。”
曾誠頓時大驚:“陛下三思!此事雖然是那些生員有錯在先,可是念在他們也是一片赤誠的份上,陛下,”略一遲疑,曾誠最終還是低聲道:“更何況宮外有千餘生員以及百餘官員,更有源源不斷的生員正在趕來的路上,若是……”
然而讓曾誠沒想到的是,他的一番勸解反而徹底激怒了朱皇帝——就因為他們是一片赤誠,所以他們有錯在先的事兒就要輕輕揭過?就因為他們是一片赤誠,所以就得由著他們胡來?還是說,這些混賬東西也想來一個法不責眾?
這踏馬是什麽狗屁道理!
朱勁鬆心中不爽,臉色自然也越來越冷:“他們願意來,朕難道還要攔著他們不成?難道你們就不想知道,他們到底想要幹什麽?”
曾誠微不可察的歎了一聲,心道我不想知道他們到底想要幹什麽,我就想知道您老人家這一次到底打算殺多少人——朱皇帝他老人家現在一口一個朕自稱著,明擺著就是動了殺心!
這可是三千多進士!
曾誠的心裏很清楚,殺掉十萬貪腐的官、吏其實算不上什麽大事兒,畢竟洪武年間的四大案每案都牽扯兩三萬人,這次雖然牽扯的數量太多了一些,但是想想這些人都是罪犯貪腐、害民、殘民、酷吏等等諸多罪名,每個都有其取死之道,所以殺也就殺了,不會引起多大的動蕩。
可是殺掉三千生員可就是亙古未聞的大事兒了!
從盤古開天、三皇治世再到五帝定倫乃至於其後的夏、商、周及至於現在的大明,曆朝曆代再怎麽殘忍嗜殺的皇帝,都從來沒有過一次殺戮三千進士!
更關鍵的是,這三千進士還僅僅隻是已經趕到宮外的,路上還有更多沒有趕過來的!
而且這些人的背後,那可就是幾千個家庭,隨隨便便又能牽扯到數萬人!
一想到幾千個讀書人及其背後的家庭或者說家族,曾誠就有一種天旋地轉的眩暈感。
天要塌了!
然而就在曾誠思索著接下來該怎麽辦的時候,劉鶴鳴卻直接躬身問道:“陛下,要不要臣調集兵馬進城,直接將這些不知好歹的生員驅散?”
曾誠頓時大喜過望,連聲道:“這個主意好!這個主意好,劉都督不妨調集兵馬進城驅散了這些生員,回頭再革了他們的功名,直接遣回原籍,以後永不敘用也就是了!”
這也算是個不是辦法的辦法,畢竟一次革去幾千人的功名跟一次殺掉幾千進士的影響比起來,已經微小到連屁都算不上了!
然而朱皇帝卻嗬的冷笑一聲,冷冷的盯著曾誠和劉鶴鳴道:“你們可知道,何謂天子?”
對於朱皇帝的問題,別說是飽讀詩書的曾誠了,就連行伍出身的劉鶴鳴也知道天子的含義。
東漢《白虎通德論》講:天子者,爵稱也。王者父天母地,為天之子也。故《援神契》曰:“天覆地載謂之天子,上法鬥極。”《尚書》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然而知道歸知道,曾誠和劉鶴鳴卻不敢直接用這段話來勸說朱皇帝——說那些聚在宮外的學生也是你朱皇帝的子民,您老人家也得愛惜他們?
道理是這麽個道理,但是從他們聚集在宮外喊著要廢除“惟生員不許”的祖製時,這一切的性質就變了。
更要命的是這些生員當中還有官老爺們的參與——如果沒有官老爺們的參與倒還好一些,往小了說可以說是生員們無知鬧事兒,但是因為有了官老爺們的參與,這些生員的舉動就已經可以算得上是逼宮。
逼迫天子修改祖製,就等於是否定朱重八,而否定了朱重八,就等於是從根子上否定了朱皇帝即位的正確性。
否定一個馬上打天下的皇帝……
暗自琢磨了好半天後,曾誠才試探著勸道:“陛下,那些生員多是些讀書讀傻了的蠢貨,臣以為按照大都督所言革其功名,再趕回鄉裏永不敘用也就是了,又何必因為他們而損了陛下的清譽?”
隻是曾誠的話音剛剛落下,大殿外卻有錦衣衛校尉匆忙趕來,和柯誌明耳語幾句之後便又快速離去。
朱皇帝嗬的冷笑一聲道:“又有什麽新消息,不妨說出來給朕聽聽。”
柯誌明陰沉著一張臭臉,躬身拜道:“啟奏陛下,那些生員……那些生員喊著口號,想要讓陛下出宮去見他們一麵,他們還說,如果陛下不出宮去見他們,他們便要去太廟與文廟哭廟。”
完犢子了!
在聽完柯誌明的話後,曾誠就知道今天這事兒徹底完犢子了,無論之前朱皇帝有沒有被勸動,有沒有想要改變決定的想法,都已經不可能再有任何緩和的餘地。
朱皇帝氣極反笑,望著曾誠和劉鶴鳴道:“這就是伱們說的讀書讀傻了?依朕看來,他們倒也不算太傻,起碼還知道去太廟哭廟!”
曾誠和劉鶴鳴低頭對視了一眼,彼此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無奈——正所謂閻王難救該死的鬼,這些生員放著好好的書不讀跑來逼宮也就算了,現在居然還要跑去太廟和文廟哭廟?
這可真是上趕著找死了!
沉默了半晌後,曾誠忍不住微微歎了一聲,隨後又斬釘截鐵的拱手拜道:“啟奏陛下,臣想請大都督調京營入城,待入夜之後斬殺所有不臣賊子!”
朱皇帝不禁意外的瞥了曾誠一眼。
雖然京營入城抓人砍人是肯定的事兒,但是這個命令由朱皇帝直接下達還是曾誠提出來,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是朱皇帝直接下旨調兵抓人殺人,那麽所有的鍋就都是朱皇帝的,史書上一個殘忍嗜殺的罵名是跑不到掉。
但是由曾誠這個內閣首輔大臣直接提出來,就等於曾誠主動背起了殘殺生員的鍋,朱皇帝雖然有可能會落下個識人不明的名聲,但是起碼不會背上殘忍嗜殺的惡名。
這中間的區別可就大了,而且曾誠一旦背上這口鍋,以後等待曾誠的就是鋪天蓋地的彈劾甚至是複仇式暗殺。
首先是禦史衙門會上書彈劾曾誠擅自調兵、殘害生員,都察院也要找曾誠去喝茶,一旦被他們抓到什麽小尾巴,等待曾誠的可能就是死路一條。
就算是禦史台和都察院抓不到曾誠的小尾巴,被殺掉的那些生員的親人會不會想著幹掉曾誠?
身為大明首輔,又是在大清當過知府老爺的老油條,曾誠不可能不知道這裏麵的風險——也就是說,當曾誠提出來這個建議的時候,他的心裏就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準備。
就在曾誠都已經微微閉上眼睛準備迎接未知命運的時候,劉鶴鳴卻忽然笑了一聲,望著曾誠說道:“曾閣老雖然是內閣首輔大臣,但是你內閣卻管不到我五軍都督府,所以,要調兵也該由我這個大都督下令才對。”
說完之後,劉鶴鳴又正色對朱皇帝拜道:“陛下,臣就是個爛泥扶不上牆的荒料,您讓臣多讀書,但是臣就是死活讀不進去,這也是沒法子的事兒。”
“但是吧,臣就算再蠢,也記得當年種地時汗珠摔八瓣的艱辛,也記得當年半夜被餓醒卻隻能靠喝水充饑的苦日子,臣也知曉一個道理——社學和縣學、府學的普及,是為了讓天下人都能夠讀書明理,讓天下人都有個出路,不用再像我們當年一樣隻能當睜眼瞎。”
“那些混賬東西現在喊著要恢複科興,不過是他們已經成了舉人老爺,他們不希望再有更多的人成為舉人老爺,他們是想斷了其他人的出路,他們是想要跟以前一樣擺弄天下人。”
“這不行,今天的好日子,是多少兄弟們在戰場上用命換來的,我能成為五軍都督府的大都督,不是因為我有多厲害,而是我比那些倒在戰場上的兄弟們幸運——所以,我得替那些倒在戰場上的兄弟們守住現在的好日子,絕不能任由那些混賬王八蛋毀了這一切!”
劉鶴鳴又深吸一口氣,接著說道:“請陛下恕罪,臣要無詔而調京營入城,平叛!”
說完之後,劉鶴鳴又深吸一口氣,對著朱皇帝重重一拜,隨後便要起身離去。
隻是還沒等劉鶴鳴走到大殿門口,朱皇帝卻哈哈大笑起來。
(本章完)
中原堂口也是經曆過這樣一個階段的——中原堂口建國初期,就連初中生都已經算得上是受人尊敬的文化人,中專生就已經足夠分配為有品級的技術性官老爺,更別說大學生了。
真正的大學生那是實打實的寶貝,屬於稀缺型的人力資源。
包括後世對本科遍地走、專科不如狗的調侃,其實也屬於是扯蛋中的扯蛋。
在本科率隻有百分之四的情況下,本科生什麽時候遍地走了?真正做到本科遍地走的,是那幾個人才聚集型的城市,他們甚至可以說碩士遍地走、本科不如狗,其他的城市可沒有說這句話的資格。
也正是因為大學生的稀奇,所以朱皇帝也不介意讓大明的大學生們稍微牛逼一點兒——進士老爺們的江湖地位高了,自然就會吸引更多的百姓供養自家的孩子成為進士老爺,大明自然也就能擁有更多的進士老爺。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朱皇帝就會無限製的慣著這些生員們胡來。
眾所周知,生員這個群體是最為神奇的。
他們年輕,他們熱血,他們憤世疾俗,他們看不慣一切不平事。
但是他們最大的毛病就在於他們自以為很聰明,很容易被人忽悠。
很多人絲毫不考慮他們是花著父母的錢、國家的錢在讀書,他們很多人已經忘了,自己的家庭條件窮苦,甚至要依靠一整個村子的供養才能完成學業,他們也不在乎他們身後的父母、家中的老人、村裏的鄉親。
他們在乎的隻有他們心中認同的理想。
如果這個理想是對的倒也好說,可是如果是他們堅持的理想是錯的呢?
擱在大宋之前倒還好一些,很多讀書人雖然喜歡“平時袖手談心性”,但是也不乏有生員會“臨危一死報君王”,當他們認知到錯誤的時候還會想著改正,然而自從涯山十萬君民齊蹈海之後,讀書人的脊梁就斷掉了,他們甚至已經沒有了“臨危一死報君王”的骨氣和血性,很多生員老爺已經驕傲到認為自己絕不會錯。
比如說那些舉著白紙喊口號的沙雕,比如說那些喊著人間煙火氣已經開始恢複的王八蛋——或許,煙火氣與煙火氣並不相通?
在朱皇帝看來,他們是否願意臨危一死報君王其實一點兒都不重要,因為君王本身也不需要他們報,哪怕是他們不想報效國家也能夠理解一二,可是有些所謂的生員隻顧心中所謂的理想卻父母以及父老鄉親的做法,卻更加令人齒冷。
所以,讀書人的熱血在本質上就是一把雙刃劍,既容易傷敵,也容易傷己。
至於說真到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關頭,那些讀書人會不會因為失去血性而不敢站出來……
嶽武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讀書人出身,教員在進入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求學之前有過半年當兵的經曆。
反倒是水太涼的錢謙益是東林學子出身,謀刺攝政王載灃未遂的汪兆銘是秀才出身。
別忘了,中原堂口還有句老話叫做: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沉默了好半天後,朱皇帝才嗬的冷笑一聲道:“他們願意鬧,就且由得他們去鬧吧,不讓他們鬧一鬧,又怎麽能看清楚哪個是誰,哪個是鬼?”
隻是朱皇帝的話音剛剛落下,剛剛出宮的曾誠和劉鶴鳴就再一次匆匆折返,曾誠更是在見到朱皇帝的第一時間就躬身拜道:“陛下,宮外那些學子……”
朱皇帝揮了揮手,把曾誠接下來想說的話都給噎了回去:“朕剛剛跟柯卿說過了,且先由得他們鬧一鬧,朕也想借機看清楚,到底哪個是人,哪個是鬼。”
曾誠頓時大驚:“陛下三思!此事雖然是那些生員有錯在先,可是念在他們也是一片赤誠的份上,陛下,”略一遲疑,曾誠最終還是低聲道:“更何況宮外有千餘生員以及百餘官員,更有源源不斷的生員正在趕來的路上,若是……”
然而讓曾誠沒想到的是,他的一番勸解反而徹底激怒了朱皇帝——就因為他們是一片赤誠,所以他們有錯在先的事兒就要輕輕揭過?就因為他們是一片赤誠,所以就得由著他們胡來?還是說,這些混賬東西也想來一個法不責眾?
這踏馬是什麽狗屁道理!
朱勁鬆心中不爽,臉色自然也越來越冷:“他們願意來,朕難道還要攔著他們不成?難道你們就不想知道,他們到底想要幹什麽?”
曾誠微不可察的歎了一聲,心道我不想知道他們到底想要幹什麽,我就想知道您老人家這一次到底打算殺多少人——朱皇帝他老人家現在一口一個朕自稱著,明擺著就是動了殺心!
這可是三千多進士!
曾誠的心裏很清楚,殺掉十萬貪腐的官、吏其實算不上什麽大事兒,畢竟洪武年間的四大案每案都牽扯兩三萬人,這次雖然牽扯的數量太多了一些,但是想想這些人都是罪犯貪腐、害民、殘民、酷吏等等諸多罪名,每個都有其取死之道,所以殺也就殺了,不會引起多大的動蕩。
可是殺掉三千生員可就是亙古未聞的大事兒了!
從盤古開天、三皇治世再到五帝定倫乃至於其後的夏、商、周及至於現在的大明,曆朝曆代再怎麽殘忍嗜殺的皇帝,都從來沒有過一次殺戮三千進士!
更關鍵的是,這三千進士還僅僅隻是已經趕到宮外的,路上還有更多沒有趕過來的!
而且這些人的背後,那可就是幾千個家庭,隨隨便便又能牽扯到數萬人!
一想到幾千個讀書人及其背後的家庭或者說家族,曾誠就有一種天旋地轉的眩暈感。
天要塌了!
然而就在曾誠思索著接下來該怎麽辦的時候,劉鶴鳴卻直接躬身問道:“陛下,要不要臣調集兵馬進城,直接將這些不知好歹的生員驅散?”
曾誠頓時大喜過望,連聲道:“這個主意好!這個主意好,劉都督不妨調集兵馬進城驅散了這些生員,回頭再革了他們的功名,直接遣回原籍,以後永不敘用也就是了!”
這也算是個不是辦法的辦法,畢竟一次革去幾千人的功名跟一次殺掉幾千進士的影響比起來,已經微小到連屁都算不上了!
然而朱皇帝卻嗬的冷笑一聲,冷冷的盯著曾誠和劉鶴鳴道:“你們可知道,何謂天子?”
對於朱皇帝的問題,別說是飽讀詩書的曾誠了,就連行伍出身的劉鶴鳴也知道天子的含義。
東漢《白虎通德論》講:天子者,爵稱也。王者父天母地,為天之子也。故《援神契》曰:“天覆地載謂之天子,上法鬥極。”《尚書》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然而知道歸知道,曾誠和劉鶴鳴卻不敢直接用這段話來勸說朱皇帝——說那些聚在宮外的學生也是你朱皇帝的子民,您老人家也得愛惜他們?
道理是這麽個道理,但是從他們聚集在宮外喊著要廢除“惟生員不許”的祖製時,這一切的性質就變了。
更要命的是這些生員當中還有官老爺們的參與——如果沒有官老爺們的參與倒還好一些,往小了說可以說是生員們無知鬧事兒,但是因為有了官老爺們的參與,這些生員的舉動就已經可以算得上是逼宮。
逼迫天子修改祖製,就等於是否定朱重八,而否定了朱重八,就等於是從根子上否定了朱皇帝即位的正確性。
否定一個馬上打天下的皇帝……
暗自琢磨了好半天後,曾誠才試探著勸道:“陛下,那些生員多是些讀書讀傻了的蠢貨,臣以為按照大都督所言革其功名,再趕回鄉裏永不敘用也就是了,又何必因為他們而損了陛下的清譽?”
隻是曾誠的話音剛剛落下,大殿外卻有錦衣衛校尉匆忙趕來,和柯誌明耳語幾句之後便又快速離去。
朱皇帝嗬的冷笑一聲道:“又有什麽新消息,不妨說出來給朕聽聽。”
柯誌明陰沉著一張臭臉,躬身拜道:“啟奏陛下,那些生員……那些生員喊著口號,想要讓陛下出宮去見他們一麵,他們還說,如果陛下不出宮去見他們,他們便要去太廟與文廟哭廟。”
完犢子了!
在聽完柯誌明的話後,曾誠就知道今天這事兒徹底完犢子了,無論之前朱皇帝有沒有被勸動,有沒有想要改變決定的想法,都已經不可能再有任何緩和的餘地。
朱皇帝氣極反笑,望著曾誠和劉鶴鳴道:“這就是伱們說的讀書讀傻了?依朕看來,他們倒也不算太傻,起碼還知道去太廟哭廟!”
曾誠和劉鶴鳴低頭對視了一眼,彼此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無奈——正所謂閻王難救該死的鬼,這些生員放著好好的書不讀跑來逼宮也就算了,現在居然還要跑去太廟和文廟哭廟?
這可真是上趕著找死了!
沉默了半晌後,曾誠忍不住微微歎了一聲,隨後又斬釘截鐵的拱手拜道:“啟奏陛下,臣想請大都督調京營入城,待入夜之後斬殺所有不臣賊子!”
朱皇帝不禁意外的瞥了曾誠一眼。
雖然京營入城抓人砍人是肯定的事兒,但是這個命令由朱皇帝直接下達還是曾誠提出來,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是朱皇帝直接下旨調兵抓人殺人,那麽所有的鍋就都是朱皇帝的,史書上一個殘忍嗜殺的罵名是跑不到掉。
但是由曾誠這個內閣首輔大臣直接提出來,就等於曾誠主動背起了殘殺生員的鍋,朱皇帝雖然有可能會落下個識人不明的名聲,但是起碼不會背上殘忍嗜殺的惡名。
這中間的區別可就大了,而且曾誠一旦背上這口鍋,以後等待曾誠的就是鋪天蓋地的彈劾甚至是複仇式暗殺。
首先是禦史衙門會上書彈劾曾誠擅自調兵、殘害生員,都察院也要找曾誠去喝茶,一旦被他們抓到什麽小尾巴,等待曾誠的可能就是死路一條。
就算是禦史台和都察院抓不到曾誠的小尾巴,被殺掉的那些生員的親人會不會想著幹掉曾誠?
身為大明首輔,又是在大清當過知府老爺的老油條,曾誠不可能不知道這裏麵的風險——也就是說,當曾誠提出來這個建議的時候,他的心裏就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準備。
就在曾誠都已經微微閉上眼睛準備迎接未知命運的時候,劉鶴鳴卻忽然笑了一聲,望著曾誠說道:“曾閣老雖然是內閣首輔大臣,但是你內閣卻管不到我五軍都督府,所以,要調兵也該由我這個大都督下令才對。”
說完之後,劉鶴鳴又正色對朱皇帝拜道:“陛下,臣就是個爛泥扶不上牆的荒料,您讓臣多讀書,但是臣就是死活讀不進去,這也是沒法子的事兒。”
“但是吧,臣就算再蠢,也記得當年種地時汗珠摔八瓣的艱辛,也記得當年半夜被餓醒卻隻能靠喝水充饑的苦日子,臣也知曉一個道理——社學和縣學、府學的普及,是為了讓天下人都能夠讀書明理,讓天下人都有個出路,不用再像我們當年一樣隻能當睜眼瞎。”
“那些混賬東西現在喊著要恢複科興,不過是他們已經成了舉人老爺,他們不希望再有更多的人成為舉人老爺,他們是想斷了其他人的出路,他們是想要跟以前一樣擺弄天下人。”
“這不行,今天的好日子,是多少兄弟們在戰場上用命換來的,我能成為五軍都督府的大都督,不是因為我有多厲害,而是我比那些倒在戰場上的兄弟們幸運——所以,我得替那些倒在戰場上的兄弟們守住現在的好日子,絕不能任由那些混賬王八蛋毀了這一切!”
劉鶴鳴又深吸一口氣,接著說道:“請陛下恕罪,臣要無詔而調京營入城,平叛!”
說完之後,劉鶴鳴又深吸一口氣,對著朱皇帝重重一拜,隨後便要起身離去。
隻是還沒等劉鶴鳴走到大殿門口,朱皇帝卻哈哈大笑起來。
(本章完)